显示热门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
贴子305
魅力733
注册时间2002-11-05

tombraider

只看楼主

十八春

917

0

2003-07-26 09:08:00

生煎馒头是上海的一种市井小食。我只要听到这个词或者见到这四个字,就好像闻到了弄堂的味道。犹如爱晕船的人,一旦把船票拿在手里,明明还在陆地之上的身子以及明明还在身子上的脑袋,便如那不系之舟,飘摇并晕眩起来。

凡是市井的东西,第一不登大雅之堂(据我所知,在某些大雅之堂里,生煎馒头其实是老板或主厨的私淑),多在弄堂口的摊子上现煎现卖。第二必须便宜,20年前生煎馒头卖一毛八一两,20年后涨到一块八一两,已经算是同类产品中的名牌,通常的售价是一块五一两,贱不过一块二,贵不过两块二,价格上差异不大,分量上却一律都是四个一两。两三块钱,就能填饱自己的肚皮;花五块,全家不饿,拍下十块,便可以做东请客了。

古龙在小说里写到,胡铁花坐在小茶馆里等楚留香,一次能吃下两笼蟹粉汤包,二十个生煎馒头,“又就着一碟麻糖喝了两壶茶”,纯属小说家言,而且是男小说家言。较为“在地”而市井的小说家言,终究还得看张爱玲的。《十八春》里写到做舞女的曼璐“是有吃宵夜的习惯的”,一天深夜回家后正吃着翻热过的生煎馒头,忽然听见楼上的母亲还没有睡,“当时就端着一碟子生煎馒头,披着一件黑缎子绣着黄龙的浴衣上楼来了”。“曼璐让她母亲吃生煎馒头,她自己在一只馒头上咬了一口,忽然怀疑地在灯下左看右看,那肉馅子红红的。她说:‘该死!这肉还是生的!’再看看,连那白色的面皮子也染红了,方才知道是她嘴上的唇膏。”

张爱玲笔下的红色,肉感而不祥,市井而荒凉,华美而蚤子。除了墙上的一抹蚊子血以及胸膛上的一颗朱砂痣,张迷们可能还未发现这染红了生煎馒头的肉馅和面皮的唇膏。在根据这部小说拍成的电影《半生缘》里面,梅艳芳扮演的女二号曼璐真真切切地表演过吃生煎馒头,算是港产片里难得一次的忠于原著。虽然“十八春”这三个字不合拍电影的时宜,倒是很适合用来做一间生煎店的名号,“半生缘”就免了,开间牛排馆还差不多。其实“十八春”也好,“半生缘”也罢,跟生煎馒头都不怎么搭界,我拉的这个皮条,主要是替我那些热心好客的上海朋友们的荷包计,希望从今往后,只一二碟生煎便可打发三五专程来吊膀子的小资游客。

上海话称包子为馒头,故生煎馒头实为生煎包子。(北包南下,自动降了一格,似有拿豆包不当粮食,拿村长不当干部之意。但一想到他们拿白开水叫“茶”,天底下也就没有什么解不开的梁子了)是包也,大小若高尔夫球,观之憨态可掬,“生煎”之名听起来却像一种传说中的酷刑,其实也就是先用半发酵(小发酵)的面皮包了肉馅,放在平底煎锅上油煎,喷水若干次即熟,与锅贴浑似。起锅时,还要撒上白芝麻和葱花。香港的上海馆子里有一种先蒸后煎之法,实属邪道歪门。生煎生煎,要的就是“生”,也就是现场直播,现煎现卖的那种感觉,live。不管是先蒸后煎还是先煎后蒸,乃不专业并且蒙事儿的“较早前录影”,皆了无生趣。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