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贴D哥讨论很认真 :)
这点上咱们俩基础可能区别有点大。一直改变自己是我的生命意义。如果非要用你的比喻,上天发了一副牌,我就是想如何打好甚或是如何换牌。只有一直在kicking and fighting,才能让我觉着在积极地活着。也许是因为早年被尼采洗脑洗得不轻吧。
关于讲故事的原因,我臆断错了,抱歉。我可没觉着自己老了,离自己真该开始讲故事做回忆的时候还差得远呢。争取kicking到八九十岁,哈哈哈
沙堡兄的牌应该不差,但可能也没好到一骑绝尘的地步
我理解的通常的信仰是因为人类认识到宇宙与世界有很多自己不能认识和无法掌控的东西,人的无助而又希望能够主宰这些,于是把这些神秘感的主宰的东西用人脑共情的方式予以某种程度上的具体象征和结构化,这些象征结构来源于人的特征,共情,有人的情感,愿望,价值取向,理性,甚至心理与形象,利用了本是人为了生存自然选择出来的异化自身形象的能力,加以崇拜,这就是宗教信仰的来源。
你的信仰只用到了上面的一小部分,但道理一样,信仰超越理性感性,不是感性,没有冲动,只有安心,是不同的神经网络和神经递质。有了信仰后感性的东西自然屈服于信仰,然后就能被其控制,没有信仰的人,就只有世俗,各种冲突,无法一致控制情感,情感冲动就会反复冲击。我的理性就是我的信仰,因为我几乎怀疑一切,无法形成一般的信仰。对我来说,一个例子像我前面讲的,亲人去世的痛苦难以克服时,我相信去世的亲人希望看我幸福不是哀伤,这个对我不是安慰话语,而是我理性给出的让我真心相信的理由,哀伤的情感会慢慢屈服于我这个理性的理由而逐渐消退。如果不是发自内心相信,最多有暂时作用。我的理性有完整自洽框架,也包含脑科学和感情的理论,是自身通过怀疑后反复思考后形成的,一致自洽,真心相信,所以能控制我的感性。
无论叔本华还是尼采,其思想都与脑科学某些科学因素暗合,也都有自身缺陷,我现在读书都是看其中思想闪光之处,为我自己理性知识结构所用,不可能因为谁说了什么理论就会相信。我真实的人生世界观完全超越了悲观或乐观,情感是为了趋利避害进化出来的,人头脑中的幻想,大多数人一直在这种游戏中被其驱动控制,但其自身实际上并非目的,人应该能操纵控制情感为已所用。
至于体验,我现在越来越理解康德,他身体经不起折腾,仍然长寿,小镇中像机器生活一生。但头脑纵横宇宙人性,因为他强大的头脑模拟能力,其模拟出的感受已经超过正常人真实体验很多。我现在每次去每一处新地方,都和我原先想象的很类似,体验意义有多大?正像红楼梦,所有故事情节结局已知,原为青埂峰上一块石头,可愿仍去人间走一趟?正像原为不停滚下的巨石,可愿像西西弗斯一次次去推?
castleonsands 发表于 2023-04-03 14:09
好吧,你觉着自洽就很好。
不过你最后一段话读起来真的给我一个已经封闭了外部输入的系统垂垂老者的感觉,所以我说的你总结自己经历时主观臆断过多看来是有原因了。按你前面所写你之前的生命之火也没有旺盛地燃烧过,所以我觉着我们之间沟通的鸿沟主要在对生命意义的定义上。
。
/
打牌这个比喻是我高中和大学一年级常想的,因为那时候还会有很多比较之心而且超爱打桥牌,但想通以后就不再bother了。其实用桥牌比喻我觉着最贴切,拿到的牌无所谓好坏,也不用在乎一副牌下来赢了几墩,而是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和与对手的较量让一副牌发挥它所有可能性里最大的价值。这个Delta才是我的价值。
当然后面成熟了见过更多事物和遭遇后,感觉连自己都能不断的被自己改变,这就相当于换牌出老千了:)
这贴D哥讨论很认真 :)
这点上咱们俩基础可能区别有点大。一直改变自己是我的生命意义。如果非要用你的比喻,上天发了一副牌,我就是想如何打好甚或是如何换牌。只有一直在kicking and fighting,才能让我觉着在积极地活着。也许是因为早年被尼采洗脑洗得不轻吧。
关于讲故事的原因,我臆断错了,抱歉。我可没觉着自己老了,离自己真该开始讲故事做回忆的时候还差得远呢。争取kicking到八九十岁,哈哈哈
MajiaLove 发表于 2023-04-03 14:19
所谓成功,就是你和你同龄人或者说peer比,你所处的地位
我这辈子都无法达到我年轻时候的位置了,我早就放弃改变自己了,我现在的目标就是,全家健康,顺便再赚点零花钱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