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三等兵
威望--
贴子67
魅力287
注册时间2023-11-21

appletea2345

只看楼主

《地藏經》整理 07 臨終篇

951

0

2023-12-02 17:35:10

  死生事大。

  人,有生就有死。

  死,是人生必經之途。

 

大眾對於「死」常持避諱、畏懼的心態,甚至聞之色變,結果如何?死到臨頭,百般怖畏,不安而終。這樣真的比較好嗎?

 

面對死亡,印光大師為大眾做了很好的示範。印光大師一心念「死」,認為「學道之人,念念不忘此字,則道業自成」,如此「死」非但不可怕,更可作為學道精進的自警,原來「死」是這般的有意義!

 

《地藏經》對於「死」有著一番深切的教育:

 

〈如來讚歎品第六〉


1.若未來世,有男子女人,久處床枕,求生求死,了不可得。或夜夢惡鬼,乃及家親、或遊險道、或多魘寐、共鬼神遊。日月歲深,轉復尪瘵,眠中叫苦,慘悽不樂者。此皆是業道論對,未定輕重,或難捨壽、或不得癒,男女俗眼,不辨是事。

   但當對諸佛菩薩像前,高聲轉讀此經一遍。或取病人可愛之物,或衣服、寶貝,莊園、舍宅,對病人前,高聲唱言:我某甲等,為是病人對經像前捨諸等物,或供養經像、或造佛菩薩形像、或造塔寺、或燃油燈、或施常住。如是三白病人,遣令聞知。假令諸識分散,至氣盡者,乃至一日、二日、三日、四日至七日以來。但高聲白,高聲讀經。是人命終之後。宿殃重罪,至於五無間罪,永得解脫,所受生處,常知宿命。何況善男子善女人自書此經或教人書、或自塑畫菩薩形像乃至教人塑畫。所受果報,必獲大利。是

 

〈利益存亡品第七〉

2.臨命終時,父母眷屬,宜為設福,以資前路。或懸旛蓋及燃油燈。或轉讀尊經、或供養佛像及諸聖像,乃至念佛菩薩,及辟支佛名字,一名一號,歷臨終人耳根,或聞在本識。是諸眾生所造惡業,計其感果,必墮惡趣,緣是眷屬為臨終人修此聖因,如是眾罪,悉皆消滅。

 

3.若能更為身死之後,七七日內,廣造眾善。能使是諸眾生永離惡趣,得生人天,受勝妙樂,現在眷屬,利益無量。

 

4.勸於閻浮提眾生臨終之日,慎勿殺害,及造惡緣,拜祭鬼神,求諸魍魎。何以故?爾所殺害乃至拜祭,無纖毫之力,利益亡人,但結罪緣,轉增深重。假使來世或現在生,得獲聖分,生人天中。緣是臨終被諸眷屬造是惡因,亦令是命終人殃累對辯,晚生善處。何況臨命終人,在生未曾有少善根,各據本業,自受惡趣,何忍眷屬更為增業。譬如有人從遠地來,絕糧三日,所負擔物,強過百斤,忽遇鄰人,更附少物,以是之故,轉復困重。

 

5.未來現在諸眾生等,臨命終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一辟支佛名,不問有罪無罪,悉得解脫。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眾罪。命終之後,眷屬小大,為造福利一切聖事,七分之中而乃獲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以是之故,未來現在善男女等,聞健自修,分分己獲。無常大鬼,不期而到,冥冥遊神,未知罪福。七七日內,如癡如聾,或在諸司辯論業果。審定之後,據業受生。未測之間,千萬愁苦,何況墮於諸惡趣等。是命終人,未得受生,在七七日內,念念之間,望諸骨肉眷屬,與造福力救拔。過是日後,隨業受報。若是罪人,動經千百歲中,無解脫日。若是五無間罪,墮大地獄,千劫萬劫,永受眾苦。

 

6.如是罪業眾生,命終之後,眷屬骨肉,為修營齋,資助業道未齋食竟,及營齋之次,米泔菜葉,不棄於地,乃至諸食未獻佛僧,勿得先食。如有違食,及不精勤,是命終人,了不得力。如精勤護淨奉獻佛僧,是命終人,七分獲一。是故長者,閻浮眾生,若能為其父母乃至眷屬,命終之後,設齋供養,志心勤懇。如是之人,存亡獲利。

 

〈閻羅王眾讚歎品第八〉

7.是閻浮提行善之人,臨命終時,亦有百千惡道鬼神,或變作父母,乃至諸眷屬,引接亡人,令落惡道。何況本造惡者。

 

8.如是閻浮提男子女人臨命終時,神識惛昧,不辨善惡,乃至眼耳更無見聞。是諸眷屬,當須設大供養,轉讀尊經,念佛菩薩名號。如是善緣,能令亡者離諸惡道,諸魔鬼神悉皆退散。

 

9.一切眾生臨命終時,若得聞一佛名,一菩薩名,或大乘經典,一句一偈。我觀如是輩人,除五無間殺害之罪,小小惡業,合墮惡趣者,尋即解脫。

 

 

簡述重點有三:

一、迴向先亡,圓滿孝道:

 

「孝」是學佛根本,能夠盡孝道,才能成佛道。父母在世時,恭敬孝養以安其心、養其身;父母亡故了,則藉誦經、布施等功德力幫助往生善處。不論存亡,子孫皆能一心孝敬,這就是「孝」的真實精神,也是佛菩薩慈悲開示的要因之一。

 

二、佛恩似海,至死未已:

 

佛菩薩諄諄勤勸,眾生藐藐不悟。迷迷糊糊過了大半輩子,臨終之際才知此生誤矣,佛菩薩慈悲,不放棄一線契機,縱使造業深重,只要臨終一念-「真誠懺悔,一心歸佛」-就能轉迷成悟,為往後種下解脫因子。

 

三、臨終一念,往生關鍵:

 

臨終之際,氣衰體弱,神識昏昧,最易招引各方鬼神,亦是業主菩薩討報的時機。所以許多臨終大眾會見人所未見、聽人所未聽:仇人討債、先人呼喚、無形圍繞……,就是修行人也可能亂了方寸,甚至由正入偏,誤往他趣。 佛菩薩大慈大悲,勸告大眾要好好抓緊這一刻,心定氣穩不為所惑,才不會誤入歧途,追悔莫及。

 

《地藏經》告訴我們「死亡」的真相,就是教導我們不要貪生怕死,要明瞭死亡是旅程的轉接,而不是一切的終結,所以要勇敢面對死亡、學習接受死亡,更重要的是明白死亡的真意--好好把握人生。

 

即如印光大師所言:

 

  世間最可慘者,莫甚於死,而且舉世之人,無一能倖免者,以故有心欲自利利人者,不可不早為之計慮也,實則死之一字原是假名,以宿生所感一期之報盡,故捨此身軀,復受別種身軀耳。

 

  念佛,要時常作將死、將墮地獄想,則不懇切亦自懇切,不相應亦自相應。以怖苦心念佛,即是出苦第一妙法,亦是隨緣消業第一妙法。

 

「死」有何懼?實為提醒修行的警策。

 

  又《法句經》云:

 

是日已過,命則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老則色衰,所病自壞,形敗腐朽,命終自然。

是身何用,恒漏臭處,為病所困,有老死患。

嗜欲自恣,非法是增,不見聞變,壽命無常。

非有子恃,亦非父兄,為死所迫,無親可怙。

晝夜慢惰,老不止婬,有財不施,不受佛言,

有此四弊,為自侵欺。

 

人身難得,人身有限。不以有限人生,修證無限福慧,實在可惜!

 

而佛在《四十二章經》的開示更如暮鼓晨鐘:

 

佛問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數日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飯食間。」佛言:「子未知道。」復問一沙門:「人命在幾間?」對曰:「呼吸間。」佛言:「善哉,子知道矣!」

 

人命呼吸間。好好認識「死」,懂得及早修行才是真智慧!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