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人云:是你的拿不走,不是你的齁不住;命中有时终须有,命中无时莫强求。但为什么不能、不应该、不去强求?否则你怎么知道你的命中就必定没有?就注定齁不住?就注定不被别人拿走?中国文化总是透着那么点“宿命论”。而当大多数人都相信宿命的时候,“真龙天子”就可以横空出世了。)
第3章
正文:
不尚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为盗;不见(xian)可欲,使民心不乱。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夫智者不敢为也。为无为,则无不治。
注释:
不崇尚(尚:尊崇、仰慕)贤达(泛指有才、有德、有声望的人),即,不要去刻意地鼓励先进,树立典型,制造偶像,使民众不去争强好胜(争:力求获得、互不相让);(让万事万物自由的生长,刻意的导向违背自然规律,争强好胜背离淳朴和自然的天性。)
不要去人为的炒作(贵:哄抬物价、囤积居奇)那些稀有、珍贵(难得:少有、不经常、不易得到)的物品,这些都并非民生之所需,刻意的炒作会使民心浮动,见利忘义,盗贼风起,使民众不能安居乐业;
不要去刻意的表现和张扬(见:表现、推荐、介绍)那些可能引发贪婪欲望的事物(可欲:足以引起欲念的事物),使得民众内心能保持单纯和平静(不要让民心浮动、心神不宁)。
因此,得道的人的治理国家的方法在于,放弃心机、排空杂念(虚:空,与“实”相对应),充实身体(实:丰富、充实;腹:脐上下两旁也、肚子),柔弱意志(弱:柔弱、削弱、衰败,与“强”对应;志:意志、志向、兴趣),强健体魄(骨:“人的”躯干、品质、气质;魄:依附形体而存在的精神)。
总是使得民众保持单纯的心态,不耍心机(知:识也、知识、智慧),不起贪(和任何欲?)欲(佛教有“七情六欲”之说:喜、怒、哀、惧、爱、恨、怜;求生欲、求知欲、表达欲、表现欲、舒适欲、情欲。如果再加上八戒:戒杀生,戒偷盗,戒淫,戒妄语,戒饮酒,戒着香华,戒坐、卧高、广、大床,戒非时食,那就比猪八戒更惨了),从而使那些自以为聪明有谋略的人(智者)也就没有机会肆意妄为了。
(想到:商君书的驭民五术:愚“一”民、弱民、疲民、辱民、贫民;孔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显然,在弱民智“洗脑”这方面,似乎如出一辙。国外政府(包括很多高校,美国尤甚)似乎也在做同样的努力,只是在“博大精深”方面似乎还略有不足,需要积累和努力。看起来人性都是想通的,政府都是不可信的,所谓精英大多无良,而民众大多愚昧,无论种族、肤色。)
正是因为采取(为:作为、治理)了这种无为而治的方式,所以也就没有什么是不能治理的了。
(本篇观点的成立前提是:人之初、性本善。在此假设基础上,要求当政者不要刻意作为,以改变民众的自然初心,从而使得善得以延续,恶无法发芽、生存、彰显。同时说明,任何的刻意作为,都是恶的,只是程度不同。
当然,整个“儒释道”哲学“或,神学、理论”都是建立在“本性善”这个假设基础之上的,那“恶”是从何而来的呢?教育、教化?那谁在教育、教化?他们的恶从何而来?
或者说,恶来自于所有的刻意作为。不过,老子的不同在于,他希望君、民一样的放弃心机,坚守初心,顺其自然,从而达到社会大同。)
第4章
正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