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释:
道,是那么地虚空,就像是一尊(装酒、水的)盅(冲:盅、空、虚),然而无论你如何用(用:使用、运用、任用、管理,装多少酒、水)它,它(或:代词、连词)都不会溢(盈:溢、满、噗)出来。(道无形无状,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但有边际,故而似盅“有点缺乏想象力”。更准确地,应该是,就像一只无形、无状、无影、无相、无边、无际的“气囊”。)
幽深啊,(渊:深、远、博,她是那么地沉静而安详,博大而精深,仰之不见其顶,俯之不见其底,包容着万事万物,)就像是万事万物的祖宗。
清澈(湛:清澈、厚重、深沉)啊,(她又是那么地清盈剔透,没有一点瑕疵。清澈的就像是塔州的乡村一样,空气似乎就是透明的,没有一丝杂质,一眼可以看见天际;湖里似乎就根本没有水,只看见鱼儿在腾空的游动着;让人感觉似乎一切都是那么的恍恍惚惚,充满了遐想,“道”就似这样的一种“似风”、“似水”、“似空气”样的存在。)似乎好像(或:或许、迷惑,语气词)有,又好像没有(“道”就像空气之于人、水之于鱼一样,它们似乎并不存在,但却又无所不在)。我虽然不知道是谁创造了她(道),但可以肯定的是,从道理上、理论上(象:像、形状、想象、道理、描绘)应该是诞生在天地(帝:天、古人想像中宇宙万物的主宰)之前,(因此)她是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语本《老子》:象帝之先。
河上公注:道自在天帝之前。此言道乃先天地生也。
王弼注:不亦似帝之先乎。帝,天帝也。因以指天帝。
(清)姚鼐 《秋斋有述》诗:渊乎象帝先。故指“老子”。
孙汝听注:此言象帝者,即指“玄元”也。”
王安石注:“象”者,有形之始也;“帝”者,生物之祖也。
还可以举出更多人的说法,每个人的说法都会不同。
汉子基本多意,你可以说这是汉字的不足,但也可以说这是汉字,乃至汉文化的特点和魅力所在。故,不要一味地拘泥于考证,那只是认知的工具而非唯一手段,况且很多考证的结果对认知的帮助甚至起到反效果;也不要一味地去相信先人或名人,他们未必知道的比你更多。而如何正确理解经文,唯有从上下文之间的逻辑关系,以及演绎路径,结合前人的描述进行推论,方能获得最接近经文本意的解答。当然,如果你一定想要获得最准确无误的词意,那就唯有亲自去问撰写经文的本人了。
这有点像有关真理的讨论和定义,人们总是希望能找到真理,或希望有人能帮他找到真理,可这个世界上哪有什么真理啊。比如100个人有100个“哈姆雷特”,100个人也有100个“论语”、“道德经”、“圣经”。同样,100个人也有100个有关真理的定义,这涉及你的智力、阅历、学历、初心等很多影响你作出判断的因素。
还有科学。很多人迷信“科学”,甚至丝毫不比那些极端的“信仰者”差,尤其是那些没有经历过社会历练的年轻或不年轻的“一知半解”者,以及那些自以为接受了高等教育的所谓“复读机”、“答题家”们。其实所谓“科学”只是一种 “发现”,是一种发现客观事物本质(或称真理)的过程,然而世间从无绝对的真理(至少到目前为止),所有的真理都是相对的(所谓科学基于假设),故而科学又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永无止境,就如宇宙没有尽头一样。科学不似宗教,因为宗教宣扬的是一种终极真理,因而她必须迷信(迷而信之)。所以,那些迷信科学的,你到底迷信什么?如果你只是迷信结果,科学没有最终的唯一结论;如果你只是迷信过程,那不正好说明你不该迷信,而是需要不断质疑,不断探索么。再者,如果你真心迷信科学,那你凭什么反对迷信宗教?或者嘲笑那些迷信政府的人?你们本质上其实是一样的呀。而如果从人类对于未知具有一种天然的恐惧而言,你们应该远远不如那些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因为宗教信仰者的迷信基本是基于天性(人的本性),而科学迷信者基本是基于无知。当然,你们比那些迷信政府的还是进步不小,那些人不仅无知,而且无脑。
摒弃那些世俗的执念吧,放弃那种美丽的童话吧,因为这个世界很多你想象的东西,或者灌输给你的东西,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第5章
正文: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天地之间,其犹橐龠(tuo yue)乎?虚而不屈(jue),动而愈出。多言数穷,不如守中。
注释:
天与地均是道的产物,其运行也遵守“道”所固有的自然规律,因此也就无所谓对某物或某事的偏爱(仁:爱也、亲也、恩也),也就是说,天地无所谓仁爱、爱人(因为所谓仁爱、爱人都是人类主观的产物,不符合“道法自然”的本意),故“天地”不会对某物或某事刻意施仁(所谓仁政,一定是施的,即,施仁政,是刻意的。而如果刻意施仁就会存在:谁有权施(施的主体),怎么施(过程),向谁施(客体)的问题,这本身就是不平等的,也显然都不符合道。另外,施通常与舍合体,称施舍,其中,施:予、给予、施行、散布;舍:弃,放弃、废弃、抛弃。施与舍往往对应,就像舍与得,没有施哪有舍,没有舍哪有得;也即,一方的施,必然导致另一方的舍。施者从中获得恩威,舍者最终放弃尊严,完成一个完美的交易过程,而这种交易过程,却被教化成仁政、仁义、仁道,实在有失公允)。由于“道”视天下万事万物均为道的产物,没有偏差,完全同样看待,将万物看着刍狗(刍:草,刍狗:一种用于祭祀的、草扎的狗。也就是一种比喻,就像上帝将基督徒比喻为羔羊一样。因为道是天下万事万物的造物主,它任凭万事万物自然生长和发展,不会加以干预。所谓“天若有情天亦老”,所以,天地怎么会、怎么能有情);同样,得道的人(圣人,懂得和遵循道的规律行事的人)也不会刻意施仁(因为他知道这是违背自然规律的),他则视所有百姓为刍狗(均为道的产物,同样平等看待)。
天地之间,不就如同是(其:代词,表示天地之间;犹:如同、像)一个巨大的风箱吗(橐:囊,古代以牛皮制的鼓风吹火气囊;龠:古时的一种长管乐器、古时的容量单位;橐龠:古时的风箱、鼓风机;乎:助动词,表示疑问)?看似空虚无物(虚:通“墟”,空、无、废),然而却暗潮涌动(屈:通“倔”,竭尽、尽力、全力,有),绵绵不竭,并且随活塞(天地之间气流的循环运动)的运动而加速涌动(气流运动越强烈,活塞循环的速度就越快)。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