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 3 “Ownership" of Art
前面发散的几章,聊过(争论过)“谁有权力定义美”,“谁有权力决定美不美”。不过,看了翁氏藏品,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谁拥有这些美?
是那个出钱买了画的人?那么他把这幅画藏起来,谁也不能看!就他天天自己看。合乎法律,但不合乎艺术。Art,或者”美“,应该是共享,属于全人类。不仅仅是我们当世的人,更加是从前的,今后的。也就是前面讨论的引申话题:我们都是艺术、(或者”美“、或者”知识“)传承链接上的一环。此刻于它面前凝眸,”美“由此扩散开去,也是我们对它的,和它对我们的互相拥有。
翁万戈将最大一笔收藏捐赠给MFA,导致了一些反对意见。不久前唐家传人也将家藏捐献给Mets,估计引发的讨论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给Art定义boundary,定义nation,定义ownership?翁万戈说:笑骂皆由人。
八 3 “Ownership" of Art
前面发散的几章,聊过(争论过)“谁有权力定义美”,“谁有权力决定美不美”。不过,看了翁氏藏品,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谁拥有这些美?
是那个出钱买了画的人?那么他把这幅画藏起来,谁也不能看!就他天天自己看。合乎法律,但不合乎艺术。Art,或者”美“,应该是共享,属于全人类。不仅仅是我们当世的人,更加是从前的,今后的。也就是前面讨论的引申话题:我们都是艺术、(或者”美“、或者”知识“)传承链接上的一环。此刻于它面前凝眸,”美“由此扩散开去,也是我们对它的,和它对我们的互相拥有。
翁万戈将最大一笔收藏捐赠给MFA,导致了一些反对意见。不久前唐家传人也将家藏捐献给Mets,估计引发的讨论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给Art定义boundary,定义nation,定义ownership?翁万戈说:笑骂皆由人。
珞珈 发表于 2022-04-02 23:34
终于又看到楼主更新了,搬个小板凳在前排看。
八 3 “Ownership" of Art
前面发散的几章,聊过(争论过)“谁有权力定义美”,“谁有权力决定美不美”。不过,看了翁氏藏品,我突然想到一个问题:谁拥有这些美?
是那个出钱买了画的人?那么他把这幅画藏起来,谁也不能看!就他天天自己看。合乎法律,但不合乎艺术。Art,或者”美“,应该是共享,属于全人类。不仅仅是我们当世的人,更加是从前的,今后的。也就是前面讨论的引申话题:我们都是艺术、(或者”美“、或者”知识“)传承链接上的一环。此刻于它面前凝眸,”美“由此扩散开去,也是我们对它的,和它对我们的互相拥有。
翁万戈将最大一笔收藏捐赠给MFA,导致了一些反对意见。不久前唐家传人也将家藏捐献给Mets,估计引发的讨论中也有不和谐的声音。为什么给Art定义boundary,定义nation,定义ownership?翁万戈说:笑骂皆由人。
珞珈 发表于 2022-04-02 23:34
我很认同关于楼主美和艺术的观点。
容格晚年一直猜测人的灵魂是一种波(不是电磁波,目前还没有办法实验观测到),引申开来其他动植物甚至无机物都有它们对应的波,引申来说就是“万物皆有灵”。
可能人对美的事物看到听到感觉到的时候就是波长契合形成了和弦。对真正欣赏美的人来说,能和更多人分享,让和弦进一步共鸣才能更加幸福愉悦吧。
现代的panpsychism认为不仅人类或动物,其他的无机物体,甚至基本粒子,都可能有意识。这里的意识是指事物的内在天性,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体验。去年还有不少科普杂志在讨论这个事情。比如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es-consciousness-pervade-the-universe/ 和 https://qz.com/1184574/the-idea-that-everything-from-spoons-to-stones-are-conscious-is-gaining-academic-credibility/
我猜想对美的欣赏是人的意识里对周围事物或者艺术作品的感应和共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波长,所以可能有不同的审美趣味。
可惜这个目前没法直接用仪器观察测量。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学哲学的同学。我试着读了一下这篇https://ndpr.nd.edu/reviews/panpsychism-contemporary-perspectives/ 文章,感觉读懂了又感觉不确定。关键是没有办法把文章里的观点用中文表达出来。否则得先写一堆引论和名词定义,如果楼主或者其他朋友能用通俗易懂得大白话给咱们解释一下就好了。
现代的panpsychism认为不仅人类或动物,其他的无机物体,甚至基本粒子,都可能有意识。这里的意识是指事物的内在天性,他们对周围世界的体验。去年还有不少科普杂志在讨论这个事情。比如https://www.scientificamerican.com/article/does-consciousness-pervade-the-universe/ 和 https://qz.com/1184574/the-idea-that-everything-from-spoons-to-stones-are-conscious-is-gaining-academic-credibility/
我猜想对美的欣赏是人的意识里对周围事物或者艺术作品的感应和共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识波长,所以可能有不同的审美趣味。
可惜这个目前没法直接用仪器观察测量。
不知道这里有没有学哲学的同学。我试着读了一下这篇https://ndpr.nd.edu/reviews/panpsychism-contemporary-perspectives/ 文章,感觉读懂了又感觉不确定。关键是没有办法把文章里的观点用中文表达出来。否则得先写一堆引论和名词定义,如果楼主或者其他朋友能用通俗易懂得大白话给咱们解释一下就好了。
changheruhailiu 发表于 2022-04-05 19:43
我读了这篇,似懂非懂啊!
有没有觉得,学问做到高处,其实都融会贯通了?心理学的这个分支,非常接近物理。例如,能量(energy)如何传播?机械的linkage,热力的辐射,当然还有”场“,电磁场,势能场。。。电磁场里面的传播,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要共振,resonance。Resonance at certain frequencies, Resonance of humanity and art; beyond time and boundary.
物理学家晚年信了神,心理学往物理靠,前面说过的西班牙心理女PhD写宗教小黄文;而我一直想八卦却不敢乱写的Mary Baker Eddy,却是把宗教,医学和科学结合一起,终极目标是spiritual healing。她的一生曲折起伏也异常精彩,那个教堂却必须等到明年夏天才重新开放了。
八 平林新月人归后
用冯延巳 《鹊踏枝》做此章结尾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 和 "赋“ 出现在诗之后。诗词歌赋,后面3者一直属于“底层”。这方面很多论述,我不专业就不乱讲了。真正的让“词”带上文人意境文人格局的,应该属于中唐晚唐的几位:冯延巳,李后主。同样的是写闺情闺怨的题材,“平林新月人归后” 却以豁达潇洒之姿转身。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十二首,的确是高了几层。
这其中带入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而我们现在看他们的作品,也带入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理解。Resonance beyond time,那天我去MFA看Turner W的专场,他对风声水汽雪雾的理解,对战争的理解,在他不同年龄阶段和为大众为社会不同态度转变中,从作品集合中可以感受。而其中他对Humanity的理解,越是晚年的作品里面,越是明显。
Look high enough, and you see the heart of humanity warming and winning.
我读了这篇,似懂非懂啊!
有没有觉得,学问做到高处,其实都融会贯通了?心理学的这个分支,非常接近物理。例如,能量(energy)如何传播?机械的linkage,热力的辐射,当然还有”场“,电磁场,势能场。。。电磁场里面的传播,发射端和接收端必须要共振,resonance。Resonance at certain frequencies, Resonance of humanity and art; beyond time and boundary.
物理学家晚年信了神,心理学往物理靠,前面说过的西班牙心理女PhD写宗教小黄文;而我一直想八卦却不敢乱写的Mary Baker Eddy,却是把宗教,医学和科学结合一起,终极目标是spiritual healing。她的一生曲折起伏也异常精彩,那个教堂却必须等到明年夏天才重新开放了。
珞珈 发表于 2022-04-11 21:22
这个星期出差比较忙,好不容易周日上来逛一下,惊喜发现又有更新啦!
我觉得学问做到高处,其实还是回到哲学的本源问题。宇宙到底有没有意识,我们作为人,有没有自己的独立意识?从现代分子的循环角度来说,我们每时每刻都在更新自己,不停地有新的细胞产生,也不停地有消亡。即使我们死去以后,分子都还在,不过是尘归尘土归土,各个分子又进入新的轮回。生命的终极奥义就是一个Why?
可以这么说,每次我回顾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都想在自己和别人甚至别的事物中发现规律。如果把自己想的做的画成一条曲线或者曲面,我会不时地想拿这个曲线来做个一阶,二阶,甚至三阶求导,想看看这个导数方程到底是什么。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我想了很久,目前的理解是:生命的意义在于演绎和选择。每个人生命的意义都不一样,大多数考虑这个问题的人其实都在定义自己生命的意义,在不停地做出选择。如果人是这样,我们怎么知道分子,量子不是这样在做出选择呢。
也许宇宙就是一个个美丽的fractals。下图引自https://news.mit.edu/2019/fractal-patterns-quantum-1016
Scientists discover fractal patterns in a quantum material
八 平林新月人归后
用冯延巳 《鹊踏枝》做此章结尾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楼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词” 和 "赋“ 出现在诗之后。诗词歌赋,后面3者一直属于“底层”。这方面很多论述,我不专业就不乱讲了。真正的让“词”带上文人意境文人格局的,应该属于中唐晚唐的几位:冯延巳,李后主。同样的是写闺情闺怨的题材,“平林新月人归后” 却以豁达潇洒之姿转身。比较温庭筠的菩萨蛮十二首,的确是高了几层。
这其中带入了他们对人生的理解;而我们现在看他们的作品,也带入我们自己对人生的理解。Resonance beyond time,那天我去MFA看Turner W的专场,他对风声水汽雪雾的理解,对战争的理解,在他不同年龄阶段和为大众为社会不同态度转变中,从作品集合中可以感受。而其中他对Humanity的理解,越是晚年的作品里面,越是明显。
Look high enough, and you see the heart of humanity warming and winning.
珞珈 发表于 2022-04-11 21:45
我又来画曲线,求导数,做引申啦!
我根据自己的观察有个猜想,从已知的人类历史来看,人类个体之间的交流其实是越来越复杂越来越丰富的。
有个猜想说是尼安特人和智人比起来,尼安特人肌肉发达而且眼睛和大脑都很大。要是拿尼安特人和智人一对一近身较量,智人根不不是对手。但是几万年前尼安特人还是灭绝了,被智人淘汰了。据说是主要原因是在于智人的社会组织和交流程度比较高。智人能像fractal一样组成更大有规律的群体,整体实力不断提高。
古代的人只能通过诗词歌赋共同审美,那是因为他们没有电视电脑互联网,没有meta verse么。现在人和人之间能共享的体验越来越多,我有时想再过2千年,后世的人会不会玩我们现在的电脑游戏,会不会看我们现在的电影电视节目呢?也许到那个时候世界还没毁灭的话,人和人之间已经有telepathy了?个人的意识和体验能完整地表述给他人,信息传递带宽提高几亿倍?那时候的博物馆里放的应该是什么呢
Fractals - the very essence of life
https://www.youtube.com/embed/d0Exnv8Ym7s?showinfo=0
如果用fractals来分析我们的人类社会,我们的生活。每一个微小的片段不断自我复制,演绎,render.
本华在浮世绘里看到了fractal,反映出数学家和艺术家对世界的理解和描述的相通之处,不过是语言不通,触类旁通啊。
九 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古之伤心人也,秦观。
秦观属于苏门子弟,政治上没有苏轼的豁达。官场起落,不得意之间的种种情绪反映到作品之中。也好,无数人看了心有戚戚。多情只属明月:只有它,仍和当初一样,同时照着我和她。
他有很多词属于歌妓,基本上都是怀念过去,分别已久,缠绵郁结。倒不是他私德不端,而是宋代官场的规矩:酒席间必须有女性,负责倒酒,歌舞弹琴;倘若能够聊诗词书画联句那就是上佳的人选了。相貌方面,野史里面总是强调她们的弱柳姿态,肯定不是丰乳肥臀。
这些女性,统统有一个称呼:官妓。
水龙吟
小楼连苑横空,下窥绣毂雕鞍骤。朱帘半卷,单衣初试,清明时候。破暖轻风,弄晴微雨,欲无还有。卖花声过尽,斜阳院落;红成阵,飞鸳甃。
玉佩丁东别后。怅佳期、参差难又。名韁利锁,天还知道,和天也瘦。花下重门,柳边深巷,不堪回首。念多情、但有当时皓月,向人依旧。
开篇平淡得很,写实景。这个和前面提到的温庭筠类似,以物以景开篇。“小楼看下去有一匹马经过”,十三个字,不是说好了要“意余于辞”呢?秦学士的开篇,还是以“山抹微云”才是最佳啊。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