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的N次方——《穆赫兰道》(下)
梦境第3段:
在那家咖啡厅,两个男子在谈话,其中一个是Diane与杀手交易时在咖啡厅见过的男子(路人甲),另一个人好像是个心理医生。路人甲说他在咖啡厅后面的墙后看到魔鬼。他们走出店外,墙后果然出现了一个魔鬼——那个乞丐。
分析:现实中的乞丐是代替杀手将蓝色盒子交给Diane的人,是Diane的罪行的见证者。Diane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惧怕见到乞丐这个人的,然而正是由于乞丐是Diane的罪行的见证者,Diane不愿自己提起的乞丐此人。所以在梦中,Diane把自己仿同成了一个不知道自己罪行的路人甲,把自己装在路人甲的外壳里,来间接的宣泄自己对那个乞丐的恐惧。
梦境第4段:
导演亚当为他的一部大制作影片找女主角,然而制片公司的幕后势力派人送来一个金发女子Camilla的照片,强迫亚当选她为女主角。亚当愤然离去,回家后又发现老婆和清洁工在鬼混,亚当一气之下回了妻子的珠宝,但被妻子的情人痛打一顿后赶出家门。
分析:(1)亚当是造成Camilla离开Diane的关键人物,Diane的意识中除了对Camilla离她而去的恨之外,当然还有对亚当的夺爱之恨。因此,他在梦中狠心的报复了亚当,他被公司胁迫,老婆与人鬼混,又被扫地出门……
(2)这里非常关键的“选角风波”的意义和Camilla为什么被换成了一个金发女子,带这整段梦境完整出现后再分析。
梦境第5段:
杀手出场,他杀了一个长发男子,又不小心打中了女秘书,好不容易杀了女秘书,又被清洁工发现,杀了清洁工,又不小心打中了吸尘器,弄得警铃大作。
分析:Diane知道Camilla已经被杀手杀死了,这会被人知道么?这个强烈的疑虑和恐惧在梦中表现为杀手杀人后欲盖弥彰有屡屡失手,越想掩盖杀人事实就越弄巧成拙。
梦境第6段:
Betty来到了姨母留给她的公寓,房东Coco来欢迎她,公寓豪华舒适,Betty非常满意。
分析:(1)Diane的姨母以前是好莱坞演员,后来去了加拿大,然后去世了,这是Diane在亚当的舞会上说的。而在梦中,她虚构了一个理想化的姨母——在好莱坞有人际关系(因为在后面的梦里,Betty参加试镜时的剧本也是姨母获得的,试镜时的负责人也是姨母的朋友),还留了相当不错的住处给她。而在现实中,Diane其实是非常孤独无助的,她只身来到好莱坞,也只住得起简陋的房子。而这个姨母的形象应该也是现实中Diane的姨母以前的样子。
(2)房东Coco来自现实中亚当的母亲。在舞会上,Diane曾与Coco有过简单的对话,Coco对Diane的际遇颇有一点同情,反而当亚当说“我和Camilla就要(结婚)”时,Coco露出了一丝不屑的神情。Coco对自己的这一点“知遇之恩”,使得Coco在梦里成了对自己颇为热情的房东太太。
梦境第7段:
Betty发现了躲在浴室里Camilla,她以为Camilla是姨妈的朋友。Camilla其实在车祸中失忆了,完全忘了自己的名字和身份,她只有以Rita来代称自己。Betty明白Rita的遭遇后,决定帮Rita找出真相,她们在Rita的手提包里找到大量现金和一把蓝色钥匙。
分析:(1)Camilla在现实与梦中的形象是完全不同的。现实中的Camilla给人的感觉是个冷艳,高高在上的冰美人,而在梦中她成了无助、忧郁的Rita,这其实是现实中Diane的气质。Camilla与Diane的强弱关系在梦中对掉了。Diane希望自己(Betty)成为强者,而弱小的Rita必须依靠着自己才能活下去,让Camilla永远留在自己身边。这是Diane最强烈的愿望之一。而Camilla只有成为弱者这才有可能。因此在梦境中,Camilla失忆,成了依附于Betty的弱者。
(2)钱的意向来自于Diane付给杀手的钱。现实中Diane只用了一叠纸币雇杀手,而在梦中rita袋中的钱远远多于这些。因为Diane一个很隐蔽的愿望希望即使Camilla已死,也不要死于自己雇用的廉价杀手,而应死得更“值钱”一点!
(3)这把蓝色的钥匙就是现实中用来打开装有证明Camilla已死之物的蓝色盒子的钥匙。
梦境第8段:
导演亚当住进廉价旅馆,旅馆老板告诉他他的银行账号已被封,而后亚当又被一名神秘牛仔要挟,这个牛仔很明显是电影公司幕后势力的打手。
分析:“选角风波”的延续。
梦境第9段:
Betty要去试镜,她先在家里与Rita对台词。第二天试镜时,她完美的演出征服了所有人,他被带到片场,准备见导演亚当。此时,那个被电影公司力荐的金发女子Camilla正在试镜,亚当很不情愿的妥协了,他说:“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但他却注意到了身旁的Betty,他俩眼神接触的刹那,两个人似乎都触电了。但是Betty却以要帮Rita为由,莫名其妙的逃离片场。
分析:这是影片中很关键的一段梦境。前面已经说过,Diane与Camilla的地位在梦中是有互换的,Betty除了是Diane的理想形象外,他身上也有很多现实中Camilla的气质。这也不难理解,Camilla各方面都比Diane出色,Diane当然想成为Camilla那样的人。这段梦境在现实中是发生过的,不过成功试镜的不是Diane,而是Camilla!!这里,Betty的身份更多的成了现实中Camilla的化身。(这里Diane把自己协同成了Camilla,Diane当然希望自己像Camilla那样的成功试镜了。)现实中,是Camilla在片场与亚当一见钟情,亚当那句“这就是我要找的女孩”应该也是对Camilla说的。但Diane多么希望这一幕没有发生过啊,她多么希望亚当当初选的不是Camilla而是其他的女孩子,这样Camilla就会一直留在她身边了。因此她在梦中虚构了一个电影公司幕后势力操纵亚当选了一个与自己无关的女孩的“选角风波”,亚当选的是一个金发的,自己根本不认识的Camilla,而不是自己的那个Camilla(Rita)。这是Diane的“亚当在试镜时要是没选Camilla就好了”这个愿望经过选角风波伪装后的满足。这也是选角风波的意义所在和梦中的Camilla被换成一个自己素不相识的金发女子的原因。而后,当亚当与Betty一见钟情的场面出现后,Diane的意识也要强行把Betty与亚当分开,于是Betty就这样离开了片场。
梦境第10段:
Rita看见咖啡馆一个服务员的名字牌“Diane”,她想起了自己可能叫Diane,她们找到了Diane所住的公寓,发现一名女子已经腐烂在床上!
分析:Diane那深深的恐惧终于出现在梦中了!那所公寓的确就是现实中Diane所住的公寓,而那具腐尸,不知你是否仔细看了:黑色的睡衣,一头披肩的黑色卷发——那是现实中的Camilla的样子啊!这其实是Diane想象中的Camilla的死相。而且她的死都与Diane这个名字联系在一起。“Camilla已经被Diane杀死了!” Diane的这个意识是这段梦境的成因。
梦境第11段:
Betty和Rita逃回家中,Rita深感自己也会遭此厄运。Betty帮她换上金色假发。Betty邀Rita同床共寝,两人做爱并相互表达了爱意。
分析:Diane的Camilla又回到自己身边的愿望得到暂时的满足。
梦境第12段:
Rita在梦中不断地用西班牙语叫着“寂静”一词。Betty叫醒了她。她们来到一处叫“寂静”的戏院观看表演。表演的主题是“你所看到、听到的都是假象,是幻影。”Betty在台下不停的啜泣甚至出现剧烈的颤抖,Rita在自己的包里发现了那只蓝色的盒子。
分析:这个恶梦快要结束了!“寂静”戏院其实是Diane和Camilla在现实中去过的地方,这从“寂静”剧场的一个演员——那个白胡子老头可以看出来。在前面的梦境里,他是亚当落难时住的旅馆的老板。“寂静”剧场的演员才是她的真实身份。演出的主题是揭露幻象,这恰好对应着:梦境是虚幻的,残酷的现实即将来临。因此意识到这点的Betty(Diane)不停的抽搐。同时,蓝色的盒子也出现了,现实中最突出的矛盾出现在梦中,一切变得越来越“真实”。“寂静”剧场因为它的演出主题而使它出现在这个梦中,而且成了梦境与现实的结合点。
梦境第13段:
她们回到家里,Rita拿出蓝色钥匙,这时Betty不见了,Rita一个人打开了蓝色盒子,镜头进入盒子,一片黑暗。
分析:梦已经接近尾声了。Betty不见了,这时的Rita几乎已完全是Diane的化身,世界仿佛只剩下Rita(Diane)一人,无助、惶恐的承担自己犯下的罪过(蓝色的盒子)。
梦境第14段:
梦的尾声:Betty的姨母环视了一下自己的公寓,然后离开。镜头突然转到了Diane的公寓,睡在床上的是梦中Diane公寓里那具死尸完好时的模样,牛仔推开门说:“美女,该起床了!”镜头转回到床上,尸体已经腐烂!恶梦结束。
再下一个镜头,Diane以与尸体相同的睡姿躺在床上,与她换房的朋友来取东西,她的敲门声把Diane吵醒了。
分析:这一段Diane已处于半梦半醒的状态。“美女,该起床了!”是以前经常有人对Diane说的吗?是牛仔吗?牛仔在现实中只在亚当的party上出现过一次,而且没露过正脸。如果是牛仔说的话,那难道牛仔是Diane的情人?更合理的是这句话以前是Diane和Camilla经常相互说的,又或者只不过是那个来敲门的朋友说的,但为什么在梦中说话者的影像成了牛仔?
以上便是我对“穆赫兰道”这个恶梦的分析。我对梦的理解是很肤浅的,在上述的对这个梦的分析中,有些只是我的推测,有些只是我的几个推测中较合理的一个。我用弗洛伊德的方法来释梦,也许是会在内行人面前贻笑大方的。但我希望以这篇影评做抛砖引玉之用,让一些看到这篇文章的心理学专业人士用专业的释梦方法来解析这个恶梦。
我想《穆赫兰道》已经是我最喜欢的影片之一了。我已经记不得多少自己的梦魇了,但是大卫林奇的这个噩梦也许会伴随我很久。这种奇怪的感觉也许只有看电影的我们能感受,也许只有看过《穆赫兰道》的我们能感受。”
025 寻找,哪怕前方只剩绝望——《我自己的爱达荷》
片 名: My Own Private Idaho
译 名: 我私人的爱达荷 | 不羁的天空 | 男人的一半还是男人
导 演: ( 加斯·范·桑特 Gus Van Sant )
主 演: (瑞弗·菲尼克斯 River Phoenix) (基努·里维斯/基诺·里维斯 Keanu Reeves) (詹姆斯·罗素 James Russo) ( William Richert) ( Rodney Harvey) (切瑞拉·凯瑟莉 Chiara Caselli)
上 映: 1991年09月29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Ultra Stereo
时 长: 102
类 型: 剧情
分 级: 冰岛:16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智利:18 芬兰:K-16 法国:-12 葡萄牙:M/16 韩国:18 西班牙:18 瑞典:11 英国:18 美国:R 加拿大:R 德国:16
剧情(无法简单说明,取一段我喜欢的台词作引)
Scott Favor: I only have sex with a guy for money.
斯考特:我跟人睡只是为了钱。
Mike Waters: Yeah, I know.
麦克:是的,我知道。
Scott Favor: And two guys can't love each other.
斯考特:两个男人不会爱上彼此。
Mike Waters: Yeah.
麦克:是的。
Mike Waters: Well, I don't know. I mean... I mean, for me, I could love someone even if I, you know, wasn't paid for it... I love you, and... you don't pay me.
麦克:好吧,我不知道……我的意思是……对我来说,有时候别人不给我钱,你知道,我也会爱上他……我爱你……但你并没有给我钱。
Scott Favor: Mike...
斯考特:麦克……
Mike Waters: I really wanna kiss you, man... Well goodnight, man... I love you though... You know that... I do love you.
麦克:我想亲你……好吧,晚安了……我爱你,你知道的,我是真的爱你。
——————————————————————————————————————————————
这是这部寓言式电影里的一段经典台词,它并不在影片台词原本中,而是由影片的灵魂人物River Phoenix和Keanu Reeves即兴共同完成,有一些忧伤,也有些无奈,和着两人单薄的青春,在空渺的夜空中静静释放~~
喜欢这部影片纯粹是因为River Phoenix这个天才,在这部影片中,他将自己的灵魂与剧中角色迈克容为一体,将一种精致脱俗,但又迷离忧伤的情绪发挥到了极致,可以说这就是他一个人的电影。影片结尾处,蓝天白云下,西部的荒野大地里,一条起伏的公路寂寞地伸向远方。又一次昏睡过去的瑞弗.菲尼克斯躺在路上,他沉睡的脸像天使般纯洁无邪。这一刻时间为之停止,镜头却留住永远,我想,如果River Phoenix没有离去,那么今天的他会不会像Keanu Reeves、Brad Pitt和Johny Depp那样渐渐被周遭磨去当初的棱角,但这只是如果,River Phoenix的悲剧性一生加深了其故事的传奇性,即使他已经远离尘世14年,他的独一无二,他的无与伦比仍然独树一帜~
PS:1991年,东西方同时出现了《阿飞正传》和《我自己的爱达荷》两部影片,都讲述了一个关于独脚鸟寻找希望的故事,二者的悲剧性在于,它不能同时拥有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期望,总是顾此失彼:要么遗忘,要么绝望。张国荣和River Phoenix也在戏外复制了这一悲剧性的宿命,却也留下了一段如烟花绚烂般美丽的传奇~~
026 古典主义之死——《魂断威尼斯》
片 名: Morte a Venezia
译 名: 魂断威尼斯
导 演: ( 卢奇诺·维斯康提 Luchino Visconti )
主 演: (迪克·鲍嘉 Dirk Bogarde) ( Romolo Valli) ( Mark Burns) ( Nora Ricci) ( Marisa Berenson) ( Carole André)
上 映: 1971年08月11日 美国
地 区: 意大利 法国
对 白: 意大利语 波兰语 法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30
类 型: 剧情
分 级: 西班牙:13 澳大利亚:M 芬兰:S 新加坡:PG 瑞典:11 英国:12A 英国:12 英国:15 英国:AA 美国:GP 美国:PG 西德:12 爱尔兰:15
故事背景发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前几年,德国作曲家奥森巴赫,带着丧女之痛来到了威尼斯(影射古典作曲家马勒),希望得到修养生息的心情。到了威尼斯后,奥森巴赫与美少年塔奇奥邂逅,少年塔奇奥宛如希腊雕像般的容颜令奥森巴赫浑然忘我地沉醉在激动的热情中(以柏拉图思想为原型的延伸)。但之后威尼斯被霍乱所笼罩,因为官方刻意将消息封闭,奥森巴赫虽逐渐地发现了这个惊人的危机,却为了多看塔奇奥一眼,一直尾随着他的足迹,甚至不顾自身安危,不想离开被瘟疫所笼罩的威尼斯,最终因为吃了过熟的草莓,进而丧身在威尼斯。
————————————————————————————————————————————————————
美将人带往智慧,也带往了激情和痛苦的深渊。 ——柏拉图
维斯康蒂可以说是到目前为止,电影史上出现的最后一位古典主义巨匠,他的电影(尤其是后期)强调一种静态的构图美,每一个画面都像是一首诗,一副画,摄影机缓缓自各种角度追踪、“伸缩”镜头的推进推出,电影人物的非动作特质,如同他们正摆着姿势供人拍照片一般,一动不动地坐着,让观众眼睛整体收入静态影像,而创造出对“美”的作品一种纯粹的终极意念。《魂断威尼斯》就将这种美发挥到了极致,再配以马勒第五号交响曲的慢板乐的大量运用,将一种对美的追求连绵不绝贯彻影片始终。
然而,影片的这种美却充满了死亡的气息,主人公奥森巴赫对塔奇奥的追求,与其说是对美的一种向往,不如说是对自己年华老去,生命枯竭的恐惧,而对于维斯康蒂而言,他所要表达的是对于古典主义电影未来的一种悲哀,他的那种精心构图,精致雕琢的语言镜头渐渐成为时代的异类,这样一种悲哀的感觉弥漫影片始终,并在结尾处达到高潮:夕烟璀璨,水光潋滟,塔齐奥步入海中,抬起叉在腰间的手,指着远方,指着地平线,在无比辉煌的映像中留下宛如古希腊雕塑的剪影;沙滩上的古斯塔夫·艾森巴赫温柔地、绝望地、依恋地望着这个美丽绝伦的少年,霍乱带来的高烧让他大汗淋漓,灰白头发上甫染的墨汁缓缓流下,怀着一种挣扎又很绝望的情感,最后他吐出一口气,带着对(古典)美的无限向往颓然死去。悲剧就是将一切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这一刻开始,古典主义已死......
PS:(摘引)
马勒、托马斯-曼、维斯康蒂
三个人的《魂断威尼斯》
一天,马勒无意间推开著名男中音西奥多-莱希曼的门,发现他正和一个合唱队的男生厮混。莱希曼立刻被扫地出门,几个月后便心碎而死。马勒一向同情少数派,何以这次如此绝情?于是大家注意到那些试图勾引他而屡屡失败的女高音们的猜测—马勒此举是为了自保,如果莱希曼的丑事被别人发现,他多少有瓜田李下之嫌。
在马勒去世之年,托马斯·曼以马勒为原型创作了一部经典同性恋小说 《魂断威尼斯》 ,讲述作家阿申巴赫在威尼斯邂逅了一位美少年,于是留连在霍乱笼罩的城市。马勒到底是不是同性恋,谁也说不清,但托马斯·曼在听了第八交响曲后,激动地发现了其中的同性恋倾向,感到“自己黑暗的激情突然明亮了”。 《魂断威尼斯》 其实是托马斯·曼的自传,在他死后公布的日记中,人们终于发现了那看似甜蜜的家庭生活背后的真正秘密,他的爱情对象从来不是妻子,而是一位年轻的提琴手、画家保罗·恩伯格。
六十年后,大导演维斯康蒂在风烛残年将 《魂断威尼斯》 搬上了银幕。大概只有这部作品才能表达他初见美少年伯格时的倾慕之情。那一年,他五十八岁,伯格二十四岁。之后的十年中,伯格成为他电影中的主角,亦是他生活的伴侣。 《魂断威尼斯》 中美少年达齐奥的扮演者是从三千名少年中精选而出,忧郁而纤弱,简直是至美的化身,从他身上我们可以想见伯格在维斯康蒂心目中的地位。这一次,阿申巴赫从托马斯·曼的代言,变成了维斯康蒂的代言。在托马斯·曼的笔下,阿申巴赫死得疲倦,而在维斯康蒂的镜头中,美少年在海滩上嬉戏,而阿申巴赫远远地望着他,在霍乱的折磨中伸出手去想要抓住那瞬间的美景,却咽了气。背景音乐是马勒 《第五交响曲》 ,据说后来很多同志爱人选择去威尼斯殉情,必要听这首交响曲。
现在,马勒本人是不是同性恋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他的音乐为同志艺术家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灵感,而其最权威的演绎者亦都是同志,比如伯恩斯坦,比如米特罗普洛斯,比如MTT。也许,只有有了同志间细腻、惆怅、不同寻常的感情经历,才能体会马勒那神经质的奇妙艺术,他对美、爱与死的迷惘之情。(文/盛韵)
027 “圆圈不是一个圆”——《暴雨将至》
片 名: Before the Rain
译 名: 暴雨将至
导 演: ( 米柯·曼彻夫斯基 Milcho Manchevski )
主 演: (凯特琳·卡特利吉 Katrin Cartlidge) (拉德·舍博德兹加 Rade Serbedzija) ( Grégoire Colin) ( Labina Mitevska) ( Jay Villiers) ( Silvija Stojanovska)
上 映: 1995年02月24日 美国
地 区: 马其顿 法国 英国
对 白: 斯拉夫语 英语 阿尔巴尼亚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时 长: 113
类 型: 剧情
分 级: 阿根廷:16 智利:18 芬兰:K-14 德国:12 挪威:15 西班牙:18 瑞典:15 英国:15 冰岛:16
剧情简介
《暴雨将至》以南斯拉夫内战及种族冲突为背景,涉及了阿尔巴尼亚,波斯尼亚和马其顿的时局,影片由三个故事组成,第一个故事语言(WORDS),讲述了一位信仰天主教的年轻修士在教堂里掩护了一名来自依斯兰种族的女孩,使她免于被游击队杀害,然而宗教的仇恨和鸿沟却是他们无法跨越的,最终女孩还是倒在了自己亲哥哥的枪下。第二个故事脸(FACES)发生在英国,一个英国女编辑与她的情人战地记者亚历山大的情感纠葛未解,当她终于作出决定的时候,她的丈夫却在餐馆里死于暴力冲突。第三个故事照片(PICTURES)讲述感情深受创伤的亚历山大又回到了家乡马其顿的山区,为了救出旧情人的女儿不得不卷入了种族的冲突,最后因此付出了生命。
————————————————————————————————————————————————————
马其顿导演米尔科·米切夫斯基(Milcho Manchevski)的处女作(这是他第一部长片同时也是马其顿国开国第一部电影长片),一举夺得1994年威尼斯电影节金狮奖,1995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提名,1996年独立自由奖等三十余项国际大奖。
这是一部结构十分奇特的电影,它的三部分彼此看来毫无关系实则紧密相连,形成一个呈螺旋状的回环式结构,导演米切夫斯基借这个结构巧妙暗示了巴尔干半岛连绵不绝的战事。三个故事,三次死亡,影片透露出的是一种无奈与反思情绪:到底有多大的仇恨会使得手足间互相残杀??!!三个故事描述的全是绝望的情感:不浪漫,不美满,也不会有结果。有太多的阻碍让人不能得到美好的感情:宗教的,民族的,道德的,战争的…… 一个个,一代代人皆是如此,荒唐地循环往复,圆圈依旧不是一个圆。生命的意义在一次次暴力循环中黯然凋零。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人是没有办法自救和救别人的~~~
PS:个人很喜欢第一个故事,在乌云袭来的阴霾下,短暂的爱情自然而明媚,蕴涵着诗一样的力量,而正因如此,结尾悲剧的意味也就更加浓烈,寓于死亡的美,能带给人深深的觉醒~~~
028 一个灵魂,有着两生;一个结束了,另一个便继续下去——《薇若妮卡的双重生活》
片 名: Double vie de Véronique, La
译 名: 双面薇若妮卡 | 维罗妮卡的双重生命 | 两生花
导 演: (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
主 演: (伊莲娜·雅各布 Irène Jacob) ( Halina Gryglaszewska) ( Kalina Jedrusik) ( Aleksander Bardini) ( Wladyslaw Kowalski) ( Jerzy Gudejko)
上 映: 1991年09月20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波兰 挪威
对 白: 法语 波兰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R
时 长: 98
类 型: 剧情 奇幻 爱情
分 级: 冰岛:L 香港:IIB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智利:18 芬兰:S 西班牙:13 瑞典:11 英国:15 美国:R 韩国:18 德国:12
剧情简介
“你说冥冥之中会不会有另一个人和你一模一样,我们在这个世界上不是孤单的?”
火车缓慢的前行,阳光透过玻璃窗温和的弥漫进来,金黄色优雅的色调,她靠在窗边,孤独而又柔美的微笑。指尖轻轻转动光滑圆润的玻璃球,那一片窗外景物同样缓慢的掠过,树木,天空,有种眩晕的错感,是巫婆的水晶球吗?让一切规则的事情变幻、变幻,挤压在狭小的空间里。继而突然感觉到内心深处隐隐的一点感应,时空像已转换了数年。
一个波兰少女,一个法国少女,一般年纪,一样的名字:薇罗尼卡。她们有着一样天籁般的嗓音,音乐天赋,和心脏病。波兰的薇罗尼卡喜欢唱歌,她的声音很美,在清澈的雨水中飞扬,唱到泪流满面。 法国的薇罗尼卡也喜欢唱歌。她对父亲说:“我有个怪异的感觉,我觉得我并不孤独,这世界上不止我一个。”父亲说:“当然不。”
木偶艺人在那里演出。小小的舞台上,美丽的舞娘跳着脚尖上的舞蹈。漂亮的白颜色纱裙,细腻而纤弱的舞步,像在轻柔的云朵里飞翔。她高高的跃起,轻盈的落地。突然舞娘弄伤了自己的脚,被关在了黑漆漆的盒子里。待到重新出来的时候,变成了绚烂的蝴蝶。法国的薇罗尼卡深深的沉醉在表演里。而神秘的线偶人却似乎掌控着她们两人的命运……
————————————————————————————————————————————
很难用三言两语来表达我对此片的喜爱,喜欢《情书》的人应该会很喜欢这部影片,岩井俊二看样子受此片影响很深。看《薇若妮卡的双重生活》,你会找到一种似曾相识的感觉,这种感觉我说不上来,但是每个人肯定也经历过:比如某天你看到一个你并不认识的人或者经历一个从未经历的场景时,突然有种以前好像也曾经历过见过的感觉,这种感觉熟悉而迷茫,即发的似曾相识,用前世的记忆来解释不合情理。这部电影就向我们解释了我们心中这种无由来的坚强和孤寂。
波兰的Weronika,法国的Veronique,一个灵魂的两生命运,她们唯一的一次交集,是在波兰的克拉科夫广场。很难一下子清楚的体会基耶斯洛夫斯基对于自己祖国的复杂感情,只是一次次在电影里有意无意对比法国与波兰的他,确乎永远在对波兰的尖刻后面有一丝温暖的怀念乃至激赏,而对法国的平稳叙述中暗示着一种欠缺,在欠缺里时时回首注视自己的故乡,故乡的过去。就像他让华沙的Weronika死去而让巴黎的Veronique寻找,她们连接生死两界,唯一的证明是那张照片里的注视。错失和释然终于彼此轮回,生命是否能够延续和承接?无人知晓~~
PS: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影片,暖黄色的光调贯穿影片始终,有一丝暧昧,一丝温暖也有一丝神秘。基耶斯洛夫斯基用寥寥数笔,就将他对人生的感悟展现给观者,让观者感受到自己非常熟悉而又无法言语的感觉,言不在多,文不在长,贵在精深,这是一种极致~~有一位15岁的巴黎女孩曾对他说,看过《两生花》,她现在知道,灵魂的确存在。基耶斯洛夫斯基说,“只为了让一位巴黎少女领悟灵魂真的存在,就值得了!”
029 影史上最沉默的电影——《裸岛》
片 名: Hadaka no shima
译 名: 赤贫的岛 | 裸之岛
导 演: ( Kaneto Shindô )
主 演: ( Nobuko Otowa) (殿山泰司 Taiji Tonoyama) ( Shinji Tanaka) ( Masanori Horimoto)
上 映: 1960年12月21日 澳大利亚
地 区: 日本
对 白: 无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94
类 型: 剧情
分 级: 芬兰:S 英国:U
名:Naked Island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literal title) The Island (USA)
剧情简介:
在濑户内海近海边荒岛上住着一对农民夫妇,他们有两个天真可爱的孩子。小孩非常听话,一起帮着料理家务。岛上严重缺水,周围都是咸水,一滴也不能用。因此,夫妇俩每天要从对岸运来饮用水,浇灌庄稼的水。每天拂晓就得起床,到对岸把水一担担的装上船,再浇灌到地里。但是庄稼长得不好。年复一年,他们开拓了一片又一片荒地。有时孩子们到海边钓到鱼都舍不得吃,都拿到集市上卖掉,换点钱吃顿好饭。一天,大儿子得了疾病,等夫妇俩从对岸赶回来,有驾船到对岸请来医生时,孩子早已断气了。夫妇俩怀着悲痛的心情火化了儿子,痛苦使他们更加痛苦沉默了,然而他们还是这样年复一年继续过这样的生活。
————————————————————————————————————————————————————
这是我见过的三大极致电影(我自己排的),另外两部是一个镜头拍到底的《俄罗斯方舟》和一点音乐不用却依旧能吓死人的《群鸟》。不过和另外两部不同的是,《裸岛》不是一部能轻易消化的电影,如果你没有足够的耐性和时间,还是劝你对之敬而远之为妙~~
沉默,是这部电影最大的特色。上面介绍《维诺尼卡的双重生活》中提到的“言不在多,文不在长,贵在精深”这里同样适用,有的时候,真挚的感情并不需要说出口,无声的力量有时会比激烈的言语更能打动人。在我看来,这部电影描述的是人类最原始也是最单纯的欲望——生存,这种渴望,在工业发达的大社会背景下,在一个光秃秃的海岛上得到了充分的展示(不知为何,想起了陈凯歌的《黄土地》)。影片对农民夫妇不断的挑水灌溉不厌其烦的详细展示,是怀着一种深深的敬意在其中的,是对“人定胜天”不向命运低头精神的崇高敬意,这是一种内敛的力量,一个表情,一个手势,就能令人震撼~~
PS:这部电影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对白,音乐就成了其主要的内容,成为其情节推动的内在节奏,时而舒缓时而激烈,动静皆宜,不急不徐,和着导演对土地对农民深厚的感情,影片也有了直逼人心的美~~
030 love is selfish. love is hope. love is pain. love is death. what is love? ——《爱情是狗娘》
片 名: Amores perros
译 名: 爱情是狗娘 | 狗男女的爱 | 人、爱、狗
导 演: ( 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 Alejandro González )
主 演: (伊米利奥·埃切瓦里亚 Emilio Echevarría) (盖尔·加西亚·布尔纳 Gael García Bernal) ( Goya Toledo) ( Álvaro Guerrero) (瓦妮萨·布奇 Vanessa Bauche) ( Jorge Salinas)
上 映: 2001年03月30日 美国
地 区: 墨西哥
对 白: 西班牙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154
类 型: 剧情 惊怵
分 级: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A 加拿大:18A 智利:18 哥伦比亚:18 芬兰:K-15 法国:-12 德国:16 香港:III 冰岛:16 爱尔兰:18 意大利:VM14 墨西哥:C 新西兰:R18 挪威:15 葡萄牙:M/16 韩国:18 西班牙:18 瑞典:15 瑞士:16 瑞士:16 英国:18 美国:R 新加坡:M18
剧情介绍
墨西哥市中心,熙来攘往的马路,发生了一宗寻常的车祸;可是这交通意外却不寻常地串连著三个揭露人性的丑恶故事。
奥他维奥是一名无业游民,暗地里恋上哥哥的妻子,更打算和她远走高飞,正当他俩在惆怅私奔的旅费时,发现他哥哥的爱犬力奇原来可成为生财工具──藉残酷的斗狗比赛以赢取丰富奖金,可是,世事会否尽如人意?
斗狗比赛的同时,有妻儿子女的丹尼却毅然放弃幸福家庭,选择和身材惹火的名模维拉莉组织新天地。无奈在庆祝新屋入伙当天,维拉莉不幸遇上车祸,一双美腿从此满布疤痕,被迫告别模特儿生涯。维拉莉能否接受这突如而来的噩运?丹尼会否和维拉莉共渡难关?
另一边厢,前共产党游击队切维多刚服役期满,在监狱过了几个寒暑的他,对人世间的事极度不满和失望,为生计只有充当杀手。他碰巧目睹整个车祸发生过程,遂偷偷带走奥他维奥的摇钱树力奇,并悉心医治它,怎料兽性难顺,痊愈后的力奇竟把切维多屋内的同类杀清光!
人生或者本来就是没法预计,不过积极一点的想,痛苦有时亦可让我们看见希望之光。
——————————————————————————————————————————————————
这是一部结构和情节相当出彩的电影,很难相信这是导演的处女作,因为手法实在太,太纯熟了~~
想就其结构上做个有趣的对比,《爱情是狗娘》在情节上与《低俗小说》很像,都是同样讲了三个故事,同样是把时空打乱,同样是设置若干个交叉点(《通天塔》和《21g》也是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的作品,故省略)不过他们都是平行时空;《时时刻刻》则是围绕一本书,描述了三个时代的三个女人的三种不同又相同的命运,因为沃尔夫的书,三个不同时代的女人命运交织成了可能;1981年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命运之歌》和1998年汤姆.提克威的《罗拉快跑》以及1999年的《滑动门》则属于另外一种结构,通过一种假象式,或者称作假设式的结构,根据不同情境设定,使得人物命运发展有了无限可能;1994年的《暴雨将至》则属于三段回环式(上面推荐中我有介绍过),它不属于点散状,而是呈现一个奇怪的圆,没有终点也没有起点;2005年的《冲撞》则比较特殊,故事分N条主线,同时并行发展又互相交错,各个人物之间都有一定程度的联系和交叉点,涉及白、黑、亚裔,黑西哥裔四个不同种族,6个不同阶层、背景的家庭,十余个个性迥异,血肉丰满的人物类型,但整个片子的故事却叙述得条理清晰,引人入胜,丝毫没有凌乱迷离的感觉,缺点在于设计过于精巧,有着典型好莱坞情节巧合特征(我个人对其两年前击败《断背山》还一直耿耿于怀,这扯远了)~~~~
回到《爱情是狗娘》上来,该片导演最巧妙的处理在于同一场车祸的四次出现,每一次都那么恰到好处,作为剧情铺垫和延伸,效果很好。在第一段落即将结束时,观众了解到那场车祸的缘由,于是在第二和第三段落中自然会想到这场车祸会出现在各自段落中的哪一部分。这种悬念渐渐解疑。一下子将观众的观赏兴趣提高,并一直伴随至影片的结束。另外一个精妙的设置就是关键道具——狗的处理,狗由温顺的动物到善斗的猛兽的转变,折射出人性中潜在的黑暗兽性~~~~
PS:《爱情是狗娘》+《21g》+《通天塔》=阿加多·冈萨雷斯·伊纳里多灵魂三部曲,感兴趣的可以结合在一起看看~~~
031 "Carpe Diem" Seize the Day——《死亡诗社》
片 名: Dead Poets Society
译 名: 死亡诗社 | 春风化雨 | 暴雨骄阳 | 壮志骄阳
导 演: ( 彼德·威尔 Peter Weir )
主 演: (罗宾·威廉姆斯 Robin Williams) (罗伯特·肖恩·伦纳德 Robert Sean Leonard) (伊桑·霍克 Ethan Hawke) (乔西·查尔斯 Josh Charles) (盖尔·汉森 Gale Hansen) (戴兰·库斯曼 Dylan Kussman)
上 映: 1989年06月02日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70 mm 6-Track Dolby
时 长: 128
类 型: 剧情
分 级: 冰岛:L 西班牙:13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PG 智利:14 芬兰:S 荷兰:AL 挪威:11 新加坡:PG 瑞典:11 英国:PG 美国:PG 西德:12
剧情介绍:
1959年,威尔顿预备学院以它凝重的风格受到了当时人们的尊敬。在那里,教育的模式是固定的,不仅单调而且束缚了思想。然而这一切在一个新教师的手中发生了改变。John Keating 反传统的教育方法给学院带来了一丝生气:在他的课堂里,他鼓励学生站在课桌上,用一个崭新的视角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他向学生介绍了许多有思想的诗歌;他所提倡的自由发散式的思维哲学在学生中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渐渐地,一些人接受了他,开始勇敢地面对每一天,把握他们自己的人生。不幸也在这时发生了……
————————————————————————————————————————————
不知各位有没有遇到过能过改变自己人生的电影,我遇到了,在自己20岁的时候,遇见《死亡诗社》,它对我的影响,用米兰.昆德拉的话来形容最为贴切,“假如我们不能改变这个世界,那我们至少应改变我们自己,自由自在活着”。
影片名为死亡诗社,其实它所表达的是由死而生,凤凰涅磐的涵义,只有让不属于自己那部分思想和灵魂死去/删除,才能真正把握属于自己心灵的那份思想和灵魂,开始真正的生,有意义的生和不后悔的生!而与抛弃与割舍如影随形的是痛苦,在寻找自我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戴着紫荆冠裸体走向永生的NEIL,在雪地里痛苦呕吐的TOD,在压力下离开的KEATING老师,然而也正因为这份心悸的痛才有了最后历练成熟的TOD和教室里许多真正成长起来的TOD们,SEIZE THE DAY,这一贯穿影片始终的主旨在结尾处得到升华~~
我不是一个轻易掉眼泪的人,但每次观看这部影片,我的眼泪都不曾停止过,这不仅仅是被影片所打动,同时也是在缅怀自己失去的那份青春~~~
PS:这部影片有两大特色,风景和诗歌,他们与主题紧密相扣,巧妙将影片分为两部分,在很大程度上渲染了影片中那份震人心魄的力量~~引用片中两段我最喜欢的台词/诗歌作尾
I went to the woods beco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 ...
I wanted to live deep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fe ...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 , discove that I had not lived ...
我步入丛林 因为我希望活得有意义 ...
我希望活得深刻 汲取生命所有的精髓!
把非生命的一切全都击溃 ...
以免在我生命终结时,发现自己从来没有活过 ...
Becuase believe or not,each one of us in this room is one day going tostop breathing,turn cold and die. I'd like you to step forward of you and peruse some of the faces from the past. They're not that different fromyou ,are they? Same haircuts. Full of hormones. Just like you. Invincible just like you fell. The world is their oyster. They belive they're destinedfor great things, just like many of you,their eyes are full of hope, justlike you. Did they wait until it was too late to makefrom their lives evenone iota of what they were capable? Because,you see gentelman,theseboys are now fertilising daffodils. But if you listen real close, you canhear them whisper their legacy to you. Go on,lean in. Listen,you hearit ? Carpe...hear it?...Carpe,carpe diem,seize the day,boys,make yourlives extrordinary.
因为信不信由你,这个房间里的每个人,总有一天都要停止呼吸,僵冷,死亡.我要你们向前到这儿来,细细玩味过去的面孔,你们经过这儿无数次,但从未真正看过他们,和你的差异并不大,对吧?同样的发型,和你们一样精力旺盛,和你们一样不可一世,世界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他们认为注定要成就大事,和大多数的你们一样,他们的双眼充满了希望,和你们一样.他们是否虚度时光,到最后一无所成?因为各位所见到的......这些男孩现在都已化为尘土了,如果你们仔细倾听,便能听见他们在低声耳语,附耳过去,仔细听,听见了?CARPE...听见了吗?CARPE... CARPE DIEM 及时行乐,孩子们,让你的生命超越凡俗.
032 精神分析片的范本——《爱德华大夫》
片 名: Spellbound
译 名: 爱德华大夫 | 意乱情迷
导 演: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阿弗莱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 )
主 演: (英格丽·褒曼 Ingrid Bergman) (格里高利·派克 Gregory Peck) (迈克尔·契科夫 Michael Chekhov) (利奥·卡罗尔 Leo G. Carroll) ( Rhonda Fleming) ( John Emery)
上 映: 1945年10月31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11 min / Canada:95
类 型: 剧情 神秘 爱情 惊怵
分 级: 西班牙:18 加拿大:PG 冰岛:L 澳大利亚:PG 芬兰:K-16 德国:16 挪威:16 瑞典:15 英国:PG 美国:已认可
剧情介绍:
格林马纳斯精神病疗养院,院长默奇逊大夫即将退休,新院长爱德华大夫走马上任,与年轻漂亮的女大夫康斯坦丝一见钟情。但是不久之后,康斯坦丝便发现爱德华是一个冒名顶替的精神病患者。由于他患有健忘症,连自己是何许人也都不得而知,甚至断定自己是谋杀爱德华大夫的凶手。
默奇逊院长也用精神分析法证实了这一点。假爱德华逃离疗养院,化名约翰·布朗,住进纽约帝国饭店,康斯坦丝找到了布朗,躲开警察的追捕,一起躲到康斯坦丝的老师布鲁诺夫教授家。当深夜布朗的病复发时,布鲁诺夫让他喝下放有镇静剂的牛奶。之后,通过分析他的梦幻,解开了他的犯罪情结。
原来他童年时在一次玩耍时误伤弟弟,对弟弟之煞费苦心一直负疚;而在一次滑雪中爱德华大夫从他身边滑下山坡时,他又一直误认为自己杀死了爱德华大夫,康斯坦丝则从默奇逊大夫和布朗的梦境中,分析出真正的凶手……
——————————————————————————————————————————
推荐这部影片因为四个人:弗洛伊德、希区柯克、达利、英格丽.褒曼。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说,“梦不像其表面显示的那样只是一堆毫无意义的表象,它是通向无意识的捷径,是打开人格最深层的钥匙”,因此,释梦就成为精神分析的主要手段。片子情节其实很简单,就是一个为爱拯救的故事,但在希区柯克的手中,梦就成为一切谜底的钥匙,他并不急于揭开谜团,而是逐步解释又逐步炮制新的谜团,一环接一环,悬念迭起,让人看得窒息,特别是雪场滑雪那段戏,心脏不好的人恐怕真的会难以承受那份紧张感觉~~
然而真正让这部影片独树一帜的,还在于它对男主角爱德华的梦境的展示,于是在达利天马行空的布置下,影史上最让人瞠目结舌的梦魇诞生了:数不清的大眼睛,没有面孔的男人,如纸盒一般的街道,逃跑的男人,天空中大鸟扑来的影子,一切都显得荒诞精确,典型达利风格,不过却完美阐述了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的两个观点“责任始自梦中”以及“一切现在的行为都可追溯到童年”,这种梦魇不但令爱德华无法挣脱,也让无数观者深陷其中,康斯坦斯对爱德华最后的拯救才会让观者得到极大的解脱轻松感~~希区柯克这个胖子果真不是盖的,没人能避免被他在影片中拖着走~~
PS:希区柯克是我最喜欢的导演,玩悬疑,电影发明到现在依旧没人能超过他,他的作品《眩晕》《精神病患者》和《群鸟》我将来也会提到。英格丽褒曼则是我最喜欢的明星,我个人认为她的美无与伦比,她的《美人计》是我最喜欢的电影~~~~
033 一朵夏日盛开的敏感艳丽之花——《巴黎野玫瑰》
片 名: 37°2 le matin
译 名: 巴黎野玫瑰 | 37度2
导 演: ( Jean-Jacques Beineix )
主 演: (让-雨果·安格拉德 Jean-Hugues Anglade) (贝阿特丽丝·达勒/碧翠斯·黛尔 Béatrice Dalle) ( Gérard Darmon) ( Consuelo De Haviland) ( Clémentine Célari) ( Jacques Mathou)
上 映: 1986年11月07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20 min / France:185
类 型: 剧情 爱情
分 级: 阿根廷:18 澳大利亚:R 智利:14 智利:18 芬兰:K-16 法国:-12 德国:16 新西兰:R18 挪威:16 秘鲁:18 韩国:18 瑞典:15 英国:18 西德:18 冰岛:16
影片介绍
管道工人佐尔格性格温和,是个安于现状的人,而女友贝蒂脾气火爆,却充满魅力。贝蒂一直很想帮男友佐尔格出版他的小说,一天,她发现了佐尔格的一部小说稿,并用打字机打好寄出,但一次又一次遭到拒绝。个性极端的贝蒂在漫长的等待中失去了理智,在她弄瞎了自己的眼睛之后,被关进了疯人院。当佐尔格去医院告诉她小说出版的消息时,贝蒂已经完全发疯了。佐格不忍她受苦,忍痛结束了她的生命。
——————————————————————————————————————————
这部电影套用王朔的小说名就可以阐述,一般是火焰一半是海水。BETTY代表红色,一如其鲜艳的红唇,是一团跳动的火焰,照亮了别人,却燃烧了自己;ZORG则代表的是蓝色,一如其性格一样,沉稳如海水,咆哮起来也能吞噬一切。
这是一部法国式的情色电影,性并没有处于一种被窥探被聚焦被扩大的位置,大量的裸露镜头显得干净自然,精巧华丽的摄影风格将人体的美渲染得淋漓尽致,它又是一部极端的电影,BETTY的悲剧竟在于其自身的纯粹性,这种率性的自由无法适应现实的“规则”而最终毁灭。这是一种个体的缺陷,还是现实造就的悲剧,我无法判断~~唯一可以确定的是,这是一部让人一口气看三个小时不会累,看后却觉得颓然的独特电影。
忘不了贝蒂出现的第一个镜头:摄影机由木屋缓缓摇升,全景,日光明媚,女孩身影盈盈走上木楼梯。下一个镜头,由女孩的脚缓缓摇上,女孩明媚的笑脸,野性的眩目的美丽~~~~
034 形式大于内容的极致——《怪谈》
片 名: Kaidan
译 名: 怪谈
导 演: ( 小林正树 Masaki Kobayashi )
主 演: (三国连太郎 Rentaro Mikuni) (新珠三千代 Michiyo Aratama) (渡边美佐子 Misako Watanabe) (仲代达矢 Tatsuya Nakadai) (岸惠子 Keiko Kishi) (中村贺津雄 Katsuo Nakamura)
上 映: 1965年07月15日
地 区: 日本
对 白: 日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83 min / Argentina:162 min / Spain:182 min (25 fps) (DVD edition) / USA:125
类 型: 恐怖 爱情
分 级: 澳大利亚:PG 新加坡:PG 英国:PG 阿根廷:16 芬兰:K-16 西班牙:18
剧情介绍:
《怪谈》一片改编自1896年小泉八云的同名作品拍成电影。
〈黑发〉讲的是叫做十郎的人,因为忍受不了贫穷的生活和妻子离婚,与一位有钱有地位人家的小姐结婚并做了官。但新的生活越来越让十郎厌倦,他怀念起整日在家织布的贤妻。一年后十郎在一个晚上回到家中,妻子没有一点怪罪他的意思。第二天早上十郎醒来,发现躺在身边的竟是一具黑发骷髅。〈黑发〉在小泉八云的作品里,原题为〈和解〉
〈雪女〉说的是一个刮风下雪的晚上,一位年轻人与同伴在树林里不得不找到个茅屋住下来。这时一位皮肤雪白身着白纱的女子出现。她吸干了年轻人同伴的血,但是没有吸年轻人的血。雪女喜欢他,并要求他保密,否则就杀掉他。几年后年轻人偶遇一个叫犹纪的女子,两人结婚生子。一天晚上,年轻人望着灯下给孩子缝制和服的犹纪,想起十年前的那件怪事,就说给犹纪听。不料,犹纪告诉他,她就是雪女。雪女不能容忍他的背叛,但是因为孩子她不能杀他,于是雪女离开了这个家。
〈无耳芳一的故事〉讲一座庙里有一个瞎和尚叫中谷一郎,会用琵琶弹唱描写源平之争的故事,即源氏军与平家军。他们的最后一场决斗(即坛之浦海战)发生在海上,战况惨烈,前所未闻。源义经助源赖朝夺取天下,大破擅长海战的平家军,最后剩下的几个女人跳入大海。日本海里有一种蟹,壳的样子很像人脸,叫平家蟹。中谷一郎总在晚上弹唱源氏军与平家军打仗的歌曲,招来了平家军的鬼魂。平家军的鬼魂就把中谷一郎带到阴界让他给战死的亡魂们演奏。长老知道后让人给中谷一郎全身写满咒文以免鬼魂看到他的身躯。平家军的鬼魂再次来找中谷一郎,却看到一双耳朵。原来只有在耳朵上漏了写上咒文。鬼魂于是把中谷一郎耳朵血淋淋地砍了下来,带到阴间去。
〈茶杯中〉的故事发生在江户时代末年。武士仲谷早上喝水的时候发现杯子里有个陌生人的影子。仲谷把杯子换掉,砸掉都无济于事。晚上,杯中那个人竟找到仲谷,说仲谷早上侵犯了他。仲谷用刀刺到那人,那人没有流血,穿墙而走。〈茶杯中〉留了一个开放式的结尾,比之小泉八云原作改动稍大,碗中倒影的貌美女子改成了陌生武士。武士看到了碗中的鬼影,一番思量他还是喝下,果真是死活不怕鬼神的,再之后便是鬼怪寻上门来,疯打做一团。作家写的故事到这里戛然而止,出版商寻上门来,结果和家人先后撞见水缸中作家的脸影,影片结束在这般匪夷所思中。
——————————————————————————————————————————————————————
介绍这部电影之前很有必要介绍一下作者小泉八云。小泉八云本名Lafcadio Hearn,是19世纪后半叶的知名作家,父为爱尔兰人,母亲是希腊人。1890年赴日本,同年加人日籍,改名小泉八云,后在东京帝国大学开讲英国文学讲座,广受学生喜爱。1904年,小泉八云因工作过度及受排挤,忧愤死于东京寓所。小泉八云精通英、法、希腊、西班牙、拉丁、希怕来等多种语言,学识极为渊博,为当世少见。其后半生致力推进东西方文化交流,译作和介绍性文字很多,在促进不同文明的相互了解上贡献非凡。很多日本大导演都深受其作品影响,如黑泽明的《梦》灵感就来源于其,不过,将小泉八云作品生动再现并推向极致的,还当数小林正树,可以这么说一部《怪谈》同时确定了两位大师的显赫地位。
《怪谈》是一部造型感相当突出的电影,不过也很冗长,坦白讲,这不是一部适合所有人消化的电影,我也断断续续分了4次才看完。很多人喜欢将它比作日本的《聊斋》,但因为其作者的复杂背景,《怪谈》其实是一部中西结合的产物,如果硬要拿一部日本作品与《聊斋》相比较的话,我选择沟口健二的《雨夜物语》,纯粹的民族风格,东方韵味浓厚。不过排除掉这些,我必须要感叹,《怪谈》真的美到极致~~
我是因为其开头而爱上这部电影的,当墨水在水中缓缓荡漾开来的时候,一种强烈的东方韵味迎面扑来,人/观者的心情也随之飘动起来。影片处处充满了这种独具匠心的美,比如我最喜欢的《雪女》中,华丽的舞台背景下,天空中不断变化的神秘眼睛、嘴唇,银色世界中迷路的伐木人,欢愉时艳丽的夕阳,和服下纤秀的足踝,工整摆放的草鞋,一切的一切,宛如一个水晶般的童话,只是童话是美好的,结局是残酷的~~正是这种强烈的对比,让欢愉与痛苦的呈现这么直接与强烈,但导演骨子里却是平静的,任凭故事多么悲切,他依旧不动声色在讲述,仿如薄冰下暗涌的溪流~~~
小林正树不愧为大师,四个故事的选择看似漫不经心,实则精心准备,归根到底,都讲述了一个关于信任与背叛的故事,不过,小林正树并不强迫观者融进自己的故事,自顾自讲述着故事,恍若“不经意”中,却勾建出一个色彩斑斓、诡异绝美的人鬼共处的电影奇境~~佩服。他的《切腹》据说是其集大成者,好奇~~
PS:论及最适合被搬上银幕的人鬼神世界,《聊斋》无疑为首选,不仅仅因为其描绘出的背景那般诡异瑰丽,也因为其内在情绪的万般缠绵与多情,可惜一直无缘以见,可惜,可叹~~
035 斗智斗勇斗人性——《心慌方》
片 名: Cube
译 名: 心慌方 | 异次元杀阵 | 立方体
导 演: ( Vincenzo Natali )
主 演: ( Nicole de Boer) ( Nicki Gaudagni) ( David Hewlett) ( Andrew Miller) ( Julian Richings) ( Wayne Robson)
上 映: 1998年01月16日 美国
地 区: 加拿大
对 白: 英语 德语
颜 色: 彩色
时 长: 90
类 型: 剧情 恐怖 神秘 科幻 惊怵
分 级: 冰岛:16 新加坡:PG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M 加拿大:18A 智利:14 芬兰:K-16 法国:-12 德国:16 香港:IIB 墨西哥:B 新西兰:M 挪威:15 秘鲁:14 葡萄牙:M/12 韩国:18 瑞士:16 瑞士:16 英国:15 美国:R 巴西:14 荷兰:16
剧情介绍
试想像当你一觉醒来,发现独处高度精密且结构繁复,地下甚至天花也是由一个个正立方体切成的大立方体里,没有食物、饮料,身上穿了囚犯般的简陋衣服,心乱如麻的你四处试探,试图逃出生天。机关找到了,推门进去,是没完没了的密室。终于遇上黑人警察,继而是更多受害者。继续逃亡,他们发觉各人独有特殊技能可助离开这迷宫。人性丑恶和自私在这生死边缘间显露无遗……
————————————————————————————————————————
这部片子如果用一个字描述就是“酷”!如果上天非要我用两个字来形容,我会选择“酷”“爽”,真的是太霸道了。
强烈佩服这部电影的编剧,怎么想出来的,一个由N个小立方体组成的大立方体,宛如一个巨大的迷宫,有着无数的出口,但大部分指向的都是死亡。6个个体,分别代表国家机器的警察、代表人性良知的医生、代表经验主义的逃脱专家、代表科学技术的学生、代表婴儿般纯洁却又背负着救世主希望的弱智以及代表普通大众的上班族俨然组成了一个小的社会。寻找真正出口的过程斗智斗勇,如果按照美国大片的逻辑,它会着力渲染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克服矛盾克服艰险克服绝望以及迷宫内部总总匪夷所思的杀人机关上,当然还有爱情和那一点点必要的色情。但,这部片子跳出了这种俗套,它将科幻悬疑紧张的情绪融入到对人性的深挖上来,通过个人(如警察)态度的转变,对极权社会狠狠嘲弄了一下,看到最后,我们会猛然意识到,这个立方体怪胎跟我们的社会如此之像,每个人的死亡都带有一种必然的意味。(因为不想剧透太多,点到为止)
如果你是个恐怖片发烧友,心慌方绝对是你不能错过的,还有,一个验证了无数次的事实是,如果你对这群个体谁的直觉印象最好,他/她带来的希望也就越大~~
PS:强烈建议大家在观看时注意这个立方体的设计师如何描绘自己建造这个立方体的过程中,个人认为,这个地方和结尾是本片两大高明之处(在起点已经很高的情况下)~~
036 青春是一抹最美的风景——《偷香》
片 名: Stealing Beauty
译 名: 偷香 | 盗美人
导 演: ( 贝纳多·贝托鲁奇 Bernardo Bertolucci )
主 演: (丽芙·泰勒 Liv Tyler) ( Sinéad Cusack) (约瑟夫·费因斯 Joseph Fiennes) (杰森·弗莱明 Jason Flemyng) ( Anna-Maria Gherardi) (杰瑞米·艾恩斯 Jeremy Irons)
上 映: 1996年06月14日 美国
地 区: 意大利 法国 英国
对 白: 英语 德语 西班牙语 意大利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113
类 型: 剧情 爱情
分 级: 巴西:16 秘鲁:18 新加坡:R21 冰岛:12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芬兰:K-14 德国:12 香港:III 意大利:T 葡萄牙:M/16 西班牙:13 瑞典:11 英国:15 美国:R
剧情介绍
露西是个十九岁的漂亮的美国女孩。她的母亲是一个诗人,但却自杀身亡。暑假,露西的养父让她到意大利度假,她住在母亲生前的好友雕塑家格莱松夫妇家里。露西四年前同母亲来过这里,并且把自己的初吻给了一个叫做尼古拉的富家子弟。带着母亲的日记,露西只身来到这。露西的到来,给这里带来了生气和不安。男人们争着照顾她,女人们不免有些嫉妒。露西觉得自己应该离开,但刚回家的尼古拉来看她,而露西这才发现自己喜欢的人根本没有认真爱过她。母亲日记中提到了露西的父亲,但露西并不知道他是谁。露西觉得病重的作家很可能是他的父亲。在这里露西觉得自己明白了很多,她长大了。
——————————————————————————————————————————————
贝纳托鲁奇的片子从来不乏情色,最为可贵的是,这些情色都很唯美,怎么讲,有着油画一般的质感,《偷香》更是将这种唯美发挥到顶,榕树下的性爱,少女的第一次是我长这么大在屏幕上见过的最美的性爱,温润生涩而甜蜜~~看过你只会感慨一句,青春真好(个人窃以为当时19岁的LIV TYLER是最符合神仙姐姐这一称号的)
不过,情色绝对不是这部影片的主打,贝纳托鲁奇借LUCY寻亲过程的遭遇,阐述了这样一个真理:我们都喜欢看来纯洁美好的事物,其情绪浓烈程度随年纪而增加。背后的原因,套用一首歌名,是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向往一种遗失的美好(结合《洛丽塔》看效果最好),但问题是这份美好,这份纯真,你一旦找回来了,还会选择扮演么??
美总是最打动人心的,特别是青春的痕迹,哪怕只是轻轻一抹,也会在心中留下深深的烙印~~
PS:本片故事一般,但结尾突出,万千感动在那一刻涌上心头(对我而言),和着迷离空灵的音乐以及流动的画面,选择沉醉,是一种幸福~~
037 上帝的密码——《π》
片 名: Pi
译 名: 死亡密码
导 演: (达伦·阿伦诺夫斯基 Darren Aronofsky )
主 演: ( Sean Gullette) (马克·玛格奥莱斯 Mark Margolis) ( Ben Shenkman) ( Pamela Hart) ( Stephen Pearlman) ( Samia Shoaib)
上 映: 1998年07月10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希伯来语 英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Dolby
时 长: 84
类 型: 惊怵 科幻
分 级: 荷兰:12 匈牙利:16 冰岛:12 澳大利亚:M 智利:14 法国:U 德国:12 新西兰:R13 挪威:15 新加坡:PG 韩国:15 西班牙:13 英国:15 美国:R
剧情介绍
男主角麦斯是个犹太人,正像纳许一样优秀,二十岁就拿到博士学位。
在他的预设中,自然语言是可以用数字解释的,这些数字会呈现出一种系统模式,若找到系统模式,可以应用到所有自然界的事物,甚至这种数字系统模型代表着一种生活方式,可以应用到股市。
他顺应自己的直觉,尝试去找到这种系统模式,痴迷沈醉到每天除了研究数字,其它一切都不关心,也不跟人来往。
但有些怪事发生,越来越感觉逼近答案时,他出现无法忍受的致命头痛,频率日渐加增,每次头痛,都会出现神秘的幻象,此外,股市主导份子开始密集的跟他接触,想探知他的研究成果。
麦斯其实比任何人都急,但研究进入胶着。
麦斯去找他当年的指导教授,这教授很疼爱麦斯,一直希望他休息,跟他说人生不是只有数字,但麦斯直觉认为自己正接近发现的边缘,答案,应当跟圆周模式有某种关连,他正触及无限数字的复杂性,π,是可以延伸到无限的。
犹太人列米尼尔一直找机会跟麦斯谈话,他暗示麦斯,旧约圣经的希伯来文,其实充满数字,这是上帝给犹太人的礼物,一个符号系统。
当麦斯跟列米尼尔谈话时,看着咖啡杯里奶精的顺螺旋形状漂浮,再度有了灵感,冲回家继续研究,而后,计算机主机竟然离奇损毁,头痛再度发生,好像有股力量阻止他往下研究。
麦斯再去找教授,教授跟麦斯说,阿基米得发现定理时,是在休息洗澡之际,他用这个故事劝麦斯休息。但麦斯已经无法自拔的陷入数字之中,他每时每刻,看见的都是数字、数字继续引发数字的灵感。神秘的幻象,也不时浮现。
有一次,当麦斯在街头被股市主导份子追逐,想逼他吐出他研究结果,麦斯奔逃,再度神奇巧合的,他遇见犹太人列米尼尔。列米尼尔救了他,带他去犹太人的会堂,然后再度暗示他,他们需要找到一个字,这个字是216位数字。
麦斯想起来教授得知他计算机损毁之间,曾问他,是否跑出216位数字?麦斯深觉蹊跷,立刻去找教授。
这次教授尝试用围棋开导他,说日本人把棋盘当成围观世界,在它上面有无限的玩法,棋盘显现的是一个混乱的世界。但麦斯不能同意,他说,就算是无限玩法,还是可以找到模型,可以预测,因此围棋仍旧显现数字的世界。
教授说:「麦斯,当你脑海中充满216这个数字,你会在生活中发现一切都是216。216个楼梯、216步,你的生活中到处都会是216。你不能这样钻牛角尖。」
但麦斯已彻底被216套牢,他无法放弃脑海中这个数字,尽管他继续出现神秘的幻象、与激烈的头痛,但他锲而不舍的追逐答案。
在海边,麦斯看到螺旋形贝壳,当他修理计算机主机时,发现从主机上流出一种黏液,他在显微镜下检视,发现也是螺旋形。
麦斯想起毕达哥拉斯发现的黄金矩形,这最优美的平衡,在达文西的人体研究中,转变成完美的螺旋形。
麦斯感觉自己很接近答案了!他恨不得立刻继续展开研究,但电脑需要修复,他想起来股市主导者彷佛是知道他需要计算机损坏部分的零件,曾想提供给他最高级的零件,因此麦斯决定跟他们要这个零件,交换条件是把研究成果交给他们。同时,麦斯也约列米尼尔见面,询问216位这个数字的细节,并保证,只要它真的存在,他一定可以发现它。
麦斯又有了计算机,可以验算了,果真,答案就快要出来了。然后,他听到有声音轻悄悄跟他说:「你妈妈没有告诉你不要玩火吗?」这次头痛的发作几乎要他死,当数字跑出来,他同步看见一片白光!
麦斯冲过去找教授,说:「你根本就知道!你只是不敢再研究下去!」教授说:「我一样碰到计算机损毁,计算机结构的核心无法负荷这个数字。你不能再研究下去!你在走一条死路!」
但是麦斯已经没有退路,他已跟股市主导者交换条件了。他一出车站就被股市主导者跟监,迫他交出那个数字:「我们被迫遵守自然法则,适者才能生存。」危机关头,列米尼尔又出现救他了,但列米尼尔这次也逼他交出数字,把他架到会堂。拉比跟麦斯说:「我们失落了一个字,这个字是216位数,但我们知道在赎罪日,大祭司念这个字,我们会被带回伊甸园。这个字,是上帝的名字。」
麦斯说:「你们有这个数字也没有用,你们需要解读出这个字背后的含意,只有我读的出来。你们难道不明白,是我被拣选了?」拉比答:「不,你只是传讯息者。你脑中的这个数字会杀掉你。」
麦斯再去找教授,方知教授终于隐忍不住研究欲望,去解那组数字,并二度爆发激烈的头痛,生命垂危了。
麦斯回家后,再度头痛到要死,他终于接受了,这组数字背后的讯息——上帝之名,是不能存在在他脑海的。他烧毁了他脑海中那块让他头痛欲死的区域——那区域是对数字超级敏锐的——从此以后,他对数字再也没有灵感、直觉,但他也终于能用数字之外的其它角度 ,来观看大自然之奥秘。
——————————————————————————————————————————————
先要感谢艾米斯由的推荐,这部《π》和接下来推荐的《五月魔女》我本来是准备最后推荐的,因为这两部都是极具破坏性与冲击性的电影,用它们做尾,效果应该不错~~但既然有人提起,我还是将其提前来讲好了~~
关于《π》,我要讲的其实不多,因为我实在没能看懂(智商有限),片子感觉就是由一堆数字串连起来的电影,内容到位居其次,倒是其黑白影像风格,凛冽的视觉冲击让我印象颇深。相比之下,艾米斯由推荐的《迷上瘾》(又名《梦之安魂曲》)我还更能接受一些,简而言之,这是一部适合高智商的人慢慢捉摸的电影,其内在的神秘主义、对药物的依恋以及对幻觉的精彩展示是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的标志风格(个人感觉),另外的,本片也是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的典型示范影片,布莱希特“间离效果”简而言之一句话:让观众看戏,但不让观众入戏~~
PS:导演达伦·阿伦诺夫斯基可能并不为大多数人知晓,相比之下,他的老婆,《木乃伊》的女主角,奥斯卡最佳女配角蕾切尔.薇兹知名度会更大一些~~达伦·阿伦诺夫斯基有着哈佛大学高才生的背景,擅长营造布满隐喻的视觉盛宴,是个个性十分鲜明的年轻导演,曾被誉为“库布里克的接班人”,新作《珍爱源泉》(应该是06年的)据说比这部派更加晦涩,艾米斯由你如果有看过,还请谈谈你的观影感受哈,我肯定是没法看懂的~~汗一个先
038 因为爱所以变态——《五月魔女》
片 名: May
译 名: 五月魔女
导 演: ( Lucky McKee )
主 演: (安吉拉·贝提斯 Angela Bettis) (杰瑞米·西斯托 Jeremy Sisto) (安娜·法瑞丝 Anna Faris) (詹姆斯·杜瓦尔 James Duval) ( Nichole Hiltz) (凯文·盖奇 Kevin Gage)
上 映: 2002年01月13日 美国 更多地区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R
时 长: 93
类 型: 剧情 恐怖 惊怵
分 级: 冰岛:16 葡萄牙:M/18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A 加拿大:18A 芬兰:K-18 法国:-16 德国:16 香港:III 挪威:15 菲律宾:R-18 新加坡:M18 新加坡:PG 韩国:18 西班牙:18 英国:18 美国:R
剧情介绍
“五月”是个很寂寞的女孩子。小时候她的眼睛有问题,戴眼罩纠正视力,小朋友们因此视她为怪物,她也因此性格孤僻,只喜欢一个人玩,或者和洋娃娃苏西玩。她的工作是给一名兽医做助手,她一直梦想着找到自己喜欢的男孩子,和他来一场甜蜜美丽的爱情。但她看中的小伙子却认为她是个女同性恋。失恋的“五月”开始真的和女孩交往,同时开始了对男人的报复,她把男人肢解做成洋娃娃,一个魔女就此诞生……
——————————————————————————————————————————————————
这部电影在我看来就是《魔女嘉莉》+伊藤润二的漫画+《盒装美人》的混合体,它甚至比《所多玛120天》还让我受不了,在我所能承受的电影极值中,仅次于《困惑的浪漫》和《切肤之爱》,因此,心脏不好或者神经脆弱的人我绝不推荐观看,否则,后果自负~~
MAY,这样一个想起五月明媚阳光的名字,所代表的竟是这样一个极端的怪物,她的可怕在于,她不受任何社会规则和共同约定的束缚,其所作所为绝非常人不能想象,你会在观看过程中体验到一种没有信任没有秩序,绝对的失衡。而导致MAY最后疯狂行径的根源,还在于其爱的缺失,她选择众多受害者(包括她自己)身上某一最完美部分拼装而成的“娃娃”其实就是她心中完美爱人的化身,也只有在这样一个完美“娃娃”的身上,她才能找到一直在寻觅的“爱情”。这其实是一种痛,没人爱也无法去爱的痛,而其最后在一片血水中的痛哭,和那个毛骨悚然的结尾,则似乎在向我们昭示:这一切的一切完全只是一种本能的再现(导演意图,我理解为)~~
PS:顺便提下片中演MAY同性爱人的竟是Anna Faris,此傻妞演出的如《迷失东京》的胸大无脑的明星、《惊声尖笑》中总是一本正经搞笑的女主角还有《老友记》中莫尼卡和钱德勒的代孕妈妈都让人印象深刻,在本片中,她的下场很惨~~~~~
039 野蛮到底,邪恶到底,紧张到底,惊悚到底,创新到底——《鸟》
片 名: The Birds
译 名: 群鸟 | 鸟
导 演:(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阿弗莱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chcock )
主 演: (罗德·泰勒 Rod Taylor) (杰西卡·坦迪 Jessica Tandy) (苏姗妮·普赖西特 Suzanne Pleshette) (提比·海德莉 Tippi Hedren) (维罗尼卡·卡特莱特 Veronica Cartwright) ( Ethel Griffies)
上 映: 1963年03月28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119
类 型: 剧情 奇幻 恐怖 惊怵
分 级: 英国:X 芬兰:K-16 芬兰:K-15 英国:15 澳大利亚:M 加拿大:PG 加拿大:13+ 西班牙:T 葡萄牙:M/12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PG 智利:14 法国:-12 荷兰:12 挪威:16 挪威:18 秘鲁:14 瑞典:15 美国:已认可 美国:PG-13 西德:16 新加坡:PG 冰岛:16
剧情介绍
任性的富家女米兰妮与律师米契在一家宠物店里不期而遇,两个同样好强的年青人进行了一番唇枪舌剑之后,彼此都对对方隐隐产生了好感。次日,米兰妮以给米契的妹妹祝贺生日为名,造访米契居住的波德加湾小镇,归途中突然被一只海鸥啄伤,不得不暂时留在波德加湾养伤。在这里,米兰妮认识了米契的母亲利迪亚、妹妹凯西,以及他的前任女友安妮,她与米契的感情也在顺利发展。就在这时,灾难发生了。先是一群海鸥突然袭击了米契妹妹的生日野宴,接着一伙麻雀又把米契的家搅得天翻地覆。次日,一位镇民在家里被群鸟杀死。与此同时,米兰妮到学校接凯西,却发现校园里密密麻麻的已经聚满了鸟群。孩子们迅速被疏散回家,疯狂的鸟群在路上袭击了他们。镇上的加油站也遭到袭击,一场史无前例的灾难就这样来到。。。。。。
——————————————————————————————————————————————————————
我是一个喜欢看恐怖片的人,在我最喜欢也是最害怕的恐怖片里面,《鸟》绝对可以进前三名的位置,另外两部我会选择《催眠》和《THE EVIL DEAD》,《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从头到尾没有一点音乐(这与胖子的《精神病患者》形成了一个很有趣的对比),也没有西方恐怖片司空见惯的血腥场面,靠的就是情节,种种意外种种超越想象的设计(不过从某个角度来讲,它也是没情节)
这部电影我是在大三的时候,跟三个同屋男同学看的央视6套版本的(演员配音有点恶),四个大男生,看到最后竟然都缩成一团直哆嗦,可见其杀伤力之猛。没有鬼怪,没有变态,有的只是大自然的威力,一种人无法战胜的疯狂,这种疯狂没有理由没有结局,但你在看得时候却又能感觉自己了解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这种牵引观者跟着故事走的魔力,只有希区柯克才能做到,虽然是62年的片子,但其后这45年间,同类型能超过其的仍无踪影~~希区柯克这个胖子虽然有些变态(比如差点弄瞎女主角大美女黛比海德伦——梅兰妮格里菲斯的母亲、安东尼奥班德拉斯的岳母的眼睛,有人认为这是一种变相的强奸),但不可否认其天才型的百年难遇,在我心中,他是惟一的悬念大师~~
回到影片上来,这部影片其实是一部反希区柯克风格的电影,有着许多的第一次创新,比如没有出现惯常的MacGuffin(希区柯克的专业用语,意指来形容查访一件事或寻找一个人时所引起的所有悬疑,具体的,如《美人计》的铀矿、《疑影》中的杀人叔叔等等),第一次采用动物(鸟)的主观视角,第一次采用特效手段,创新式将影片中猎人和猎物的身份对调,选用鸟类中被视为和平象征的鸽子当进攻武器等等。片子的一头一尾尤其出彩,随着一阵阵尖厉的群鸟啸鸣而出现的每一行演职员表,无一不被骤然飞掠画面的飞禽击得支离破碎,没有哪一位的大名(包括导演的)能幸免于群鸟的扑击。这一开头可谓先声夺人,给人“来者不善,善者不来”的预兆。而结尾时,静静等候的鸽群,乌云密布颜色惨淡的天空,成功营造出一种末世到来的感觉(我看到这的时候心被使劲揪了一下),这一动一静,张弛有度,紧张却未减一毫,这部影片也将紧张进行到底。《群鸟》还有一个本领,也是很多人学不到的,就是希区柯克不用诡异的音乐,阴暗的环境,在阳光普照下照样将惊悚进行到底,而片中结尾处人类在鸟儿野蛮的进攻下的消极防御则又带给人别样的冲击,甚至有种戏谑的幽默在其中。希区柯克精于欲抑先扬之道,层层铺垫之后出现的强烈反差,造成大起大落的视觉冲击,观众在受到心里震撼的同时,也获得了艺术享受的极大满足。而希区柯克在《精神病患者》取得的巨大成功之后的这种依旧不断自我创新自我超越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去学习~~~
PS:此片据说将被翻拍,预计将在2009年上映,由我非常喜欢的娜奥米沃茨主演,但要超越前著,我看很难~~
040 相爱容易相守难——《5X2》
片 名: 5x2
译 名: 爱情赏味期 | 五乘二
导 演: (弗朗索瓦·欧容 François Ozon )
主 演: (瓦莱丽雅·布鲁尼-特德斯奇 Valeria Bruni Tedeschi) (Stéphane Freiss) ( Françoise Fabian) ( Michael Lonsdale) ( Géraldine Pailhas) ( Antoine Chappey)
上 映: 2005年01月29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英语 意大利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时 长: 90
类 型: 剧情 爱情
分 级: 加拿大:18A 匈牙利:16 智利:14 瑞士:16 巴西:14 台湾:R-18 捷克:18 荷兰:12 新加坡:R21 瑞士:14 瑞士:14 英国:15 香港:III 意大利:VM14 美国:R 爱尔兰:18 瑞典:11 芬兰:K-15 阿根廷:16
剧情介绍
吉勒与玛莉是一对三十多岁的年轻夫妻。影片是关于他们婚姻生活中五个最重要的时刻的倒述:离异——2003年2月17日,他们正式离婚。分手前他们做爱;裂痕——吉勒的哥哥和他的同性恋人来访,他们谈论起爱情关系中是否应该完全诚实?这是一场关于精神与肉体、爱与信任的辩论;生子——玛莉因为胎位不正而必须提前生产,半夜里她一个人在医院里看着刚出世的孩子,而吉勒却在街头不知所措;结婚——“你愿意吗?”“我愿意。”婚礼上他们在欢快的音乐声中跳着舞,在众人的祝福声中长吻,但回到饭店,吉勒醉倒,玛莉换下礼服,一个人在湖边看着夜色;邂逅——因为旅途中的错误安排,玛莉碰巧遇上了吉勒,他们在暮色中,一起游向大海。
——————————————————————————————————————————————————————————
这部影片其实有两个版本5X2和2X5,相比欧容独具匠心的将事情反过来说的5X2,我更加喜欢他剪辑的另外一个版本,2X5,见证这对夫妇由甜蜜恋人到分手的全过程。也正如此,在2X5的版本里,结尾那场强奸戏才会让人那么心痛,那么绝望~~~我所推荐的也是这个2X5的版本,因此可能会跟很多人观看的感觉不一样,特别说明。
欧容是我最喜欢的法国导演,他虽然是学院派出生,但却不拘一格,自成体系,每一部影片都会带给人极大的新鲜感~~与之前的《八美千娇》不同,这部片子异常朴实,无论是叙述还是结构,就像静静的流水一样,推着观者跟两位主人公一起静静走到结束,这是与这部影片主题非常符合的:两个人相爱容易,相守难;海誓山盟容易,看透一切风景难。当一切欢笑归于平静,一切激情变为冷静,生活这时才刚刚开始。欧容没有将两个人的感情刻意戏剧化与矛盾化,而是将他们描述成和我们一样的普通人,他们的行为一切自然而淡然,但这种淡然的背后却蕴含着深刻的伤,爱情、肉体和心灵在日常生活中渐渐流失,成为一种麻木,这种麻木在最后的强暴戏中达到高潮,变成一种撕心裂肺的痛~~
这部影片的长镜头运用极为出色,在三个关键地方恰当出现,让人无法直视(恋爱时游向夕阳的美,结婚时热闹的场面以及结尾处强暴的高潮戏),这三段都有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美(恋爱中)、欢愉(新婚时)以及痛苦(长年婚姻中),此片另有一种翻译:爱情赏味期,谈的就是这种感觉;除此之外,此片在音乐上的运用可谓异常出色(有很浓厚的《花样年华》的感觉),片尾女主人公走向电梯时所播出爵士乐经典Sparring Partner(好像5X2和2X5版本的结尾曲都是这个,但听来感觉大不一样)可谓完美,此曲一响,串起往昔回忆无数,暧昧与痛苦纠缠交织,此曲一罢,电影也随之结束,整一个曲终人散的演绎版本~~赞
041 梦幻诗歌——《奥菲斯》
片 名: Orphée
译 名: 奥菲斯
导 演: ( 让·科蒂埃 Jean Cocteau )
主 演: ( Jean Marais) ( François Périer) ( María Casares) ( Marie Déa) ( Henri Crémieux) ( Juliette Gréco)
上 映: 1951年03月16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对 白: 法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95 min / France:112
类 型: 奇幻 剧情 爱情
分 级: 冰岛:L 芬兰:K-16 瑞典:15 美国:未分级
剧情介绍
奥菲斯是一名成功的诗人,有一次看到咖啡馆外另一名英俊诗人被车撞死。一位神秘公主向他示范如何让撞死的诗人死而复活,后来又让自己的司机送他回家。奥菲斯回家后全然不顾周围的事情,连妻子被杀也惘顾,一心从收音机接收神秘信息,并潜心创作诗歌。司机怀疑是公主觊觎奥菲斯才杀害他妻子,于是他跟奥菲斯一起穿越镜子,到另一个世界寻找公主和他妻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这是让—考克多“诗人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虽然很多人视其第三部《奥菲斯的遗嘱》为三部曲之最,但我独爱这一部~~
在介绍这部取材于希腊神话“俄耳甫斯”的电影前,我需要先把另一个法国人梅里爱搬出来,这位与卢米埃尔兄弟齐名大仙遵奉的就是“视电影为幻觉艺术”,考克多就是第一位将这一理念推向顶峰大师。在这部如梦似幻的奇异电影里,出现了大量令人叹为观止的神奇画面,这些画面虽也有特技雕琢之嫌,但考克多将自己的诗人气质完美的融会到里面,从而呈现了一种非常的美感~~其中最为有名的一个镜头就是,诗人将自己的手伸入通往冥界的镜子里,镜子竟如水纹一样波动起来,那一刻,那种美真的很难用言语来形容,而镜面也成了考克多的代表镜头语言,起到一种类似媒介工具的作用。
诗人对于美的感受大抵与常人是有异的,他更加脆弱,也更加敏感,其想象力一旦释放出来,就会带来极大的视觉冲击,而诗人与电影媒介的融合则会带来一种诗歌难以媲美的震撼力量。在《奥菲斯》中,考克多就将种种超现实的元素完美结合,营造出的是一种闪耀着智慧之光的幻境。诗人力图在电影中向我们揭示,任何人,如果迷恋幻觉中爱的感觉,实际上,他就与迷恋死亡并无两样。而能把这种(死亡)幻觉与现实世界隔离开来的只是那面反映出自己真实影响的镜面,选择生,看到永远只是镜中的自己,而选择了死亡,则可以穿过这份不知该描为真假的影像,穿越现实根本无法通过的镜面,因此,死亡也就不在显得那般可怖,它同样也可以是迷人的。在死亡之镜的背后,一切都是冰冷的,时间被以种种方式重新组织,人脱去了现实的枷锁,重新找到失去的青春、时间、爱情,这份幻境就如同黑暗中闪耀的火花,令人向往,但要拥有这一切,代价则是与自己生存的现实告别,你可以得到很多,但你会失去自己的灵魂,这样一份选择,并没有标准答案可循~~诗人考克多将自己的这份思考成功运用视觉艺术充分表现,充满了诗一样的魔力,但即使在那阴美的地界里,同样也有一份激情在涌动,那就是爱的存在~~
让—考克多虽然一生只拍了6部影片,但对于我而言,他是座神坻,只能仰头打望,其在现代艺术所有领域上的造诣至今在我看来无人能出(特指导演)~~~~
PS:最后截段让—考克多与TRINITY三色金环戒指的故事。让—考克多与Louis Cartier是挚交,1928年,考克多在巴黎的一次晚会上无意透露了对Cartier首饰的美好向往,不料Louis Cartier竟然铭记于心,并以考克多为灵感,特别为他设计了一款别具心思、由三种不同纯金组成的戒指:白金表示友谊、黄金意味着忠诚、粉红金则代表着爱情,三个金环彼此独立又互相交织,象征着爱的丰富内涵。
三色金环的组合仿佛述说:当你孤单一人,会象单个的白金、黄金或粉红金环,独立却不精彩;唯有当爱作为一种无形的纽带,如TRINITY戒指般将你和爱人、家人或朋友环环相扣,让各自的心灵紧密相连,彼此独立却缺一不可,生命才真正拥有了意义。这正是爱的真谛:爱是支持、是辉映、是包容、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是一段伟大的友谊的最好见证~~~~
042 人无完人,善恶难分——《亲切的金子》
片 名: Chinjeolhan geumjassi
译 名: 她要复仇 | 复仇的金子 | 复仇的锦子 | 亲切的金子
导 演: ( 朴赞旭/朴赞郁 Chan-wook Park )
主 演: (李英爱 Yeong-ae Lee) (崔岷植/崔民植 Min-sik Choi) ( Tony Barry) (Anne Cordiner) (Su-hee Go) (姜惠真 Hye-jeong Kang)
上 映: 2005年09月30日 美国
地 区: 韩国
对 白: 朝鲜语 英语 日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112 min / Argentina:112
类 型: 剧情 惊怵
分 级: 新加坡:R21 新加坡:M18 新西兰:R18 日本:R-15 瑞典:15 英国:18 爱尔兰:18 德国:16 法国:-12 丹麦:15 香港:III 美国:R 澳大利亚:MA 阿根廷:16 菲律宾:R-13 芬兰:K-18 韩国:18
剧情介绍:
1991年,一个名叫李金子的女人(李英爱饰)因被控“诱拐儿童”入狱而成为头条新闻,当时人们惊诧于她的美貌、她的年轻——刚刚20岁啊。由于天使般的容貌,她在监狱的第一天就出了名,此后的牢狱生活中,比谁都诚实守纪的金子是狱中绝对的模范,她尽心尽力地帮助身边的每一个人,因此赢得了“亲切的金子”的称号,但其实她心里复仇的火焰一天也没有熄灭。2004年走出监狱的金子,开始寻找当年让她入狱的白先生(崔岷植饰),展开她策划了13年的复仇计划,而她的狱友们,在不同的地方帮助着她。
————————————————————————————————————————————————
老实讲,韩国电影我真的不大感冒,除去政治上的因素,其影像总体上的过多重复与抄袭也属实让我难以接受,不过,也有我喜欢的,朴赞郁和金基德就是我认为个人特色比较鲜明的两位导演,感兴趣的可以关注一下~~
回到《亲切的金子》上,作为朴赞郁复仇三部曲的最终篇,朴赞郁将其标签式的个人风格发挥到了极致,那就是将社会的黑暗面直观的呈现给世人,不带有一丝毫的伪饰,也不带有一丝毫的感情~~《亲切的金子》中朴赞郁并没有用诸如鲜血、暴力来表现这种黑暗,相反的,他用了类似四两拨千斤的做法,看似不经意实则精心设置来表达这种残酷的感觉,突出的例子,受害学生的家长质问凶手为什么要这么做的时候,凶手只说了四个字(中文翻译)“人无完人”,联想到金子为此所受的13年痛苦和终生的悲剧,这个凶手的残酷性就表露无遗,而受害人家属随后举起的屠刀就显得理所当然,在朴赞郁的影像中,没有人是纯洁的,也没有绝对的善与恶,人是为己欲望而活的动物,除去这层外衣,什么都不是......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4:08:18编辑过]
043 有一种罪恶,叫真实——《人咬狗》
片 名: C'est arrivé près de chez vous
译 名: 人咬狗
导 演: ( Benoît Poelvoorde ) ( André Bonzel ) ( Rémy Belvaux )
主 演: ( Benoît Poelvoorde) ( Jacqueline Poelvoorde-Pappaert) ( Nelly Pappaert) ( Hector Pappaert) ( Jenny Drye) ( Malou Madou)
上 映: 1992年11月04日 美国
地 区: 比利时
对 白: 法语
颜 色: 黑白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95 min / USA:92
类 型: 喜剧 犯罪 剧情 恐怖
分 级: 澳大利亚:(禁映) 冰岛:16 芬兰:K-18 芬兰:K-18 澳大利亚:R 美国:NC-17 法国:-16 德国:18 爱尔兰:(禁映) 爱尔兰:18 荷兰:16 新西兰:R18 挪威:18 瑞典:(禁映) 英国:18 美国:未分级
剧情介绍:
影片以纪录片的形式描绘了一个连环杀手的生活:在杀手贝诺特的资助下,一个摄制小组开始拍摄他的活动,贝诺特在片中暗杀各种平民,也会向你展示抛尸灭迹的方法,还介绍他的家庭、爱情……
——————————————————————————————————————————————————
此片开头就让人吓一跳,行进的火车上,一个妇女走过来,一个陌生男人让位给她,妇女点头谢过走过,男人突然从后面冲上来用钢丝将其勒死,可怕的不是妇女的惨状,真正可怕的是凶手/杀手狰狞的脸庞、杀人时的笑容以及那始终冷静纪录拍摄的摄像机~~主角出场的独一无二就决定了整部影片的基调:不落俗套。这部号称只花费一万五千美元的比利时小成本电影获奖无数,更成为比利时当年(应该是1991年)的票房冠军,这对那些不敢看此类“变态”电影的朋友来讲绝对不可理解,但这是事实,而且我想说的是,这部影片的残忍度绝对高于斯通的《天生杀人狂》,如果对《天》你都难以消化的话,这部影片就要谢绝观赏了哈~~
不过,《人咬狗》 却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片,尤其是它独具一格的拍摄手法,大有当年新浪潮的感觉,手提摄影,不按常理剪辑,画框外移,反传统等等,影像真实而粗糙,但又充满戏剧感,其在情节上的设置更是堪称绝妙,它让记录者也加入到记录本身中来,从最开始的旁观者/记录者,一点一点被暴力吸引,渐渐的,记录的视点消失了,摄影师和录音师越来越频繁地出镜并与杀手发生复杂联系,拍摄者与被拍者最终合二为一,变成参与者,确切说是帮凶(影片在摄影师和录音师按住那个孩子的脚的地方达到最疯狂)。故事就在这无数个混乱场景中娴熟的切换,我们的认同感一次又一次,越来越快的经受冲击,当道德底线逐渐崩溃时,一场突如其来的死亡(坏人的,而且是全部)似乎将这一切罪恶惩罚,但是,罪恶的幽灵却依旧在徘徊,人内心的缺憾与残破就是其复生最好的温床~~~
044 爱情是件奢侈品——《爱情影片》
片 名: Krótki film o milosci
A Short Film About Love (International: English title)
译 名: 爱情影片,情路长短调,关于爱情的短片
导 演: (克日什托夫·基耶斯洛夫斯基 Krzysztof Kieslowski)
主 演: (Grazyna Szapolowska) (Olaf Lubaszenko) ( Stefania Iwinska) (Piotr Machalica) (Artur Barcis) ( Miroslawa Chojnacka)
上 映: 1988年02月21日 澳大利亚
对 白: 葡萄牙语 波兰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86 min / West Germany:90
类 型: 剧情 爱情
分 级: 冰岛:12 阿根廷:16 澳大利亚:M 智利:18 芬兰:K-16 德国:12 匈牙利:16 新加坡:M18 韩国:18 瑞典:11
剧情介绍:
汤马克是个害羞的大男孩,迷恋住在对面公寓里生活放荡的女子玛格达,每天用望远镜远远地窥探他的生活。她习惯夜归,但几乎总在固定的时间到家,汤马克甚至调好闹钟,等在她回家前一刻架好望远镜,就为了一整个晚上看她。慢慢的,汤马克不再满足仅止于窥视,他打电话给她却不说话,他甚至假造邮局的领款通知,只为了多看她一眼。终于他鼓起勇气示爱,玛格达先是被激怒,旋即兴起好奇与报复心理,然而在汤马克自杀后,她发现自己已找到不再相信的爱情.....
——————————————————————————————————————————————————————————
这是一部感动过万千孤独的心的爱情电影,确切说,这是一部爱情小品,它是如此的简单,如此的精致,却又如此的震撼人心。爱情,这个高贵的字眼,在这部片子里却有着截然相反的两副面孔,披上奢侈的外衣,提醒我们,它并不是人人都消费得起的~~
男孩Tomek对女人Magda的是一种类似与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它纯真质朴却又脆弱敏感,而女人Magda的爱情观(姑且这么叫)却在时间的长河里褪去了青涩的外衣,变得世俗与丑恶,她其实已经不再会爱,当这两种爱情观彼此交汇碰撞的时候,就不可避免带来伤害:男孩为他心中女神构建起的宫殿在那个晚上轰然倒塌,他也选择自杀来与这段幻爱告别,但影片却从这里开始出现亮色,两个人的角色互换,女人此刻才发现,男孩每晚偷窥的望远镜里,看见的是一份最纯真的爱情~~
当结尾处悠悠的音乐响起时,我是真的被打动了,说不上这是一种心痛还是一种感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镜头里一如既往的充满了悲观的灰色,但最后他又留下一丝黄色,一丝阳光的颜色给人以希望,给人以温暖,看他的电影,尤其是在这样一个爱的艰难,爱的浮夸的时代里,真爱反倒成为一件奢侈品,让人只能驻足观看而无法拥有,爱的权力每个人其实都能拥有,只是我们不再相信别人不再相信自己不再相信爱的存在,反反复复,等白了少年头也辜负了别人,不要等到失去才感受曾经拥有,爱情也如流水一般静静淌开,不为谁停留......
PS:刘小枫说过,基斯洛夫斯基“固执地要抱慰在爱中挣扎得遍体鳞伤的个体,珍惜残缺和破损的爱的碎片”,这是对大师最好的注解~~
045 “生活,于任何人的背后,都是一个深渊”——《八美千娇》
片 名: 8 femmes
译 名: 八美图 | 8美千娇
导 演: ( 弗朗索瓦·欧容 Fran?ois Ozon )
主 演: ( Danielle Darrieux) (凯瑟琳·德纳芙 Catherine Deneuve) (伊莎贝尔·赫波特 Isabelle Huppert) (艾曼纽爱莉·贝尔特/艾曼妞·贝阿 Emmanuelle Bé) (芳妮·亚当 Fanny Ardant) (维吉妮·雷多耶 Virginie Ledoyen)
上 映: 2002年09月20日 美国
地 区: 法国 意大利
对 白: 法语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111
类 型: 音乐 喜剧 犯罪 神秘
分 级: 葡萄牙:M/16 冰岛:L 马来群岛:18PL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M 巴西:14 加拿大:14A 智利:14 芬兰:K-11 法国:U 德国:12 香港:IIA 荷兰:AL 挪威:11 秘鲁:14 新加坡:M18 新加坡:PG 西班牙:T 瑞典:7 瑞士:12 瑞士:12 瑞士:12 英国:15 美国:R
剧情介绍:
本片最津津乐道的地方在于集合了法国八名最知名的女明星,号称史上最坚强的演员阵容,包括凯萨琳丹妮芙、艾曼妞琵雅、伊莎贝雨蓓、维琴妮拉朵嫣、芳妮亚当、路迪芬莎涅、菲敏理查、丹妮儿戴喜欧。 本片获得了『2002年柏林影展』最佳艺术成就奖(八位女演员共同得奖)。擅长处理性别议题的导演佛斯杭欧容也获得柏林影展最佳导演的提名。
皑皑白雪笼罩的小镇里,一户富裕人家忙着庆贺耶诞节,在欢乐的气氛下,一家之主竟然意外被谋杀了!他身边围绕的八个女人全都是嫌疑犯,她们当中,至少有一名是罪魁祸首。于是无止尽的调查展开了。争夺、背叛、秘密、矛盾,在爱与恨之中搏斗着,原来每个人都有意想不到的隐私与不得不说谎的理由。伪装的面具逐渐褪下,伪装的假象不能再粉饰太平,事件背后的真相是既残酷又具悲剧性。谁?才是真正的凶手?
——————————————————————————————————————————————————————————
这大概是欧容作品中最广为人知的一部了(相对而言),这部改编自希区柯克生前没有拍成的音乐片里汇聚了老中青三代8大女星的精彩演技(可惜没有阿佳妮),结合欧容虔诚的希区柯克信徒身份,以及其热衷于惊悚与情欲特性的表现,给人以一种非常特别的观影感受~~
但如果把《八》当作是悬疑剧或者惊悚片来看的话,观影就会失去很多乐趣,此片虽以谋杀开头,但随后的情节发展则会让人逐渐忽略谋杀事件的存在,而转为关注八个女人之间复杂的爱恨情仇上来,窗外看来冰清玉洁的白雪也难以掩盖屋内涌动的激流的存在,八个完美的女人背后却都有着黑暗的过去,而且彼此相互交叉,碰撞出一幕又一幕眩目的火花,看来戏剧张力十足~~
而在结构上,本片也严格按照古典戏剧“三一律”的准绳:故事开始、展开到收尾都集中在一天在同一场景(室内)展开,种种爱恨情仇集中爆发,结合舞台剧夸张的表现手法,头绪众多而复杂,难得的是欧容竟然将这张大网脉络剖析的异常清晰而富有层次感,且逐渐深入,一环接一环,一个套一个,褪去虚假的外衣,所谓的美丽竟然如此不堪入目,这种兼具深度与广度,却又趣味十足戏谑十足的处理方式令人不禁拍案叫绝。
PS:此片片头异常美丽,八朵盛开的花朵,八种不同的气度,分别对应着片中八个女主角的气质特点,还未推窗,风景已扑面而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4:19:39编辑过]
046 有时候爱情徒有虚名——《眩晕》
特别说明:强烈建议那些没有看过此片的朋友先看这部电影再继续看我的分析,否则真的会失去很多乐趣的~~~~
片 名: Vertigo
译 名: 迷魂记 |眩晕
导 演: ( 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阿弗莱德·希区柯克 Alfred Hit )
主 演: (詹姆斯·斯图尔特/詹姆斯·史都华 James Stewart) (金·诺瓦克 Kim Novak) (巴巴拉·贝尔·格迪斯 Barbara Bel Geddes) ( Tom Helmore) ( Henry Jones) ( Raymond Bailey)
上 映: 1958年05月09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TS 70 mm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单声道(Mono)
时 长: 128 min / USA:129
类 型: 剧情 神秘 惊怵 爱情
分 级: 美国:PG 美国:已认可 加拿大:PG 加拿大:G 加拿大:14 西班牙:T 阿根廷:13 澳大利亚:PG 芬兰:K-12/9 芬兰:K-12/9 芬兰:K-16 法国:U 挪威:11 葡萄牙:M/12 瑞典:15 英国:A 英国:PG 西德:12 加拿大:13+
剧情介绍
斯考蒂·费古森警官在一次追捕中得了恐高症,他只好从警署辞职改行做了私家侦探。一天,斯考蒂过去的同学加文·艾斯特来找他,委托他作为私人侦探跟踪患了精神惶惑症的妻子玛伦,斯考蒂开始觉得这个想法十分可笑,但他还是开始跟踪玛伦。
玛伦企图跳水自杀的时候,斯考蒂把她救上来,斯考蒂开始对玛伦神秘的美发生了兴趣,他安慰玛伦,让她从死亡的恐惧中解脱出来,他们的距离更近了,互相表白了爱意,但玛伦也更加恐惧和忧郁。有一天欲言又止的玛伦离开斯考蒂,很快跑进了附近的一个钟塔,等斯考蒂冲上去的时候,玛伦已经在一声尖叫中跌落高塔,摔死了。
法庭很快结束了调查,认为玛伦是死于精神崩溃后的自杀。此后,斯考蒂一直很颓废,直到他见到了朱迪·巴顿。原来,真正的玛伦是死于丈夫手下,而朱迪只不过是造成了玛伦精神崩溃的假像,当斯考蒂揭穿了所有阴谋后,他的恐高症痊愈了……
————————————————————————————————————————————————————————
这是希区柯克最伟大的作品,也是我个人的最爱,《迷魂计》是一部关于自我反省和自我揭露的代表作。它之所以成为希区柯克最经典作品之一,是因为其将恐高症、恋物癖、其他种种难以名状的边缘心理疾病和仪式化的行为以及施虐和受虐的倾向完美地整合到故事情节之中。正因为这样,有人认为这部电影也是希区柯克隐晦的一部自传作品,他试图借助幻想来取代现实,借助寻找失去的爱情来宣泄压抑在心中的困惑。
片子充满了油画一般的色调,典雅而唯美,KIM NOVAK扮演的马德琳在片中展现了惊人的美,这种美足以让钢铁融化,因而斯图尔特扮演的斯科蒂对于其近乎病态的迷恋,我丝毫不感到费解。但斯科蒂爱上的终究只是一场幻影,可以这么说,这份爱情从一开始就是一场骗局,斯科蒂爱上的只是虚幻的马德琳,是一种幻影,确切说的他爱上的并不是一个真正的女人,而是一个臆想中完美的女性,所以对于真正的朱迪,他并不能接受,反而采取带有一种施虐性质的手段强迫朱迪装扮回马德琳,你能说这是一种爱情么?很多人会被《眩晕》中紧张的气氛压迫的透不过气来,但我更愿意把它看作是一部爱情片,只是这份爱情它徒有虚名,当斯科蒂强迫朱迪走上白色教堂塔顶时,从某种意义上讲朱迪并不比斯考蒂更有罪。
PS:(摘引一段对于此片高超拍摄手法的强力说明)
技术制作的高峰
希区柯克的影片,特别是这部《迷魂记》,影响了整整一代的电影制作人,从马丁·斯科塞斯到布莱恩·德·帕尔玛到大卫·林奇。许多评论家认为该片是悬念大师最伟大的成就,从技术的观点来看,《迷魂记》代表了导演在形式方面所达到的颠峰,是影片制作技巧的大突破,包括首次使用矮盘车搬动摄影机和保持物体焦距、迅速调整远近镜头的摄影技术等。
斯考蒂的眩晕镜头实际上是希区柯克在影像上的革新:为了表现斯考蒂的眩晕,在将镜头的焦距往前拉的同时摄影机向后移,从而制造出迷失方向的眩晕感。这种描述恐高症心理的手法已成为模仿率颇高的经典镜头,被后来的人反复使用。影片在制造眩晕的效果上致力于缓慢和准确的把握,而不是人们所期望的那样是急速的旋转。Robert Burks的摄影从来都是不慌不忙的,但在此片中,即使是在最普通的影像里都隐藏着怪诞不安。在表现斯考蒂噩梦的处理上,希区柯克再次借鉴了表现主义的方法,光影的浓淡和色彩巧妙的渲染了气氛。随后画中人的假定出现,动画效果的花瓣碎落,惊恐万分的面部特写,这些极具超现实气质的表现手法令人惊愕不已。
047 怎一个酷字了得——《罪恶之城》
片 名: Sin City
译 名: 罪恶之城 | 万恶城市 | 罪恶城市 | 罪恶城
导 演: ( 昆汀·塔伦蒂诺/昆汀·塔伦天奴 Quentin Tarantino ) ( 罗伯特·罗德里格斯 Robert Rodriguez ) ( 弗兰克 )
主 演: (杰西卡·阿尔巴 Jessica Alba) (戴文·青木 Devon Aoki) (亚丽克西丝·布莱德尔 Alexis Bledel) (鲍尔斯·布思 Powers Boothe) (Cara D. Briggs) (裘德·斯克勒拉 Jude Ciccolella)
上 映: 2005年03月28日 美国 地 区: 美国
对 白: 英语
颜 色: 彩色 / 黑白
声 音: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124 min / USA:147
类 型: 动作 犯罪 剧情 惊怵
分 级: 匈牙利:18 加拿大:18 加拿大:R 南非:16 冰岛:16 葡萄牙:M/16 新西兰:R16 台湾:R-12 意大利:T 加拿大:R 美国:R 澳大利亚:MA 美国:未分级 委内瑞拉:PG-13 加拿大:16+ 加拿大:18A 捷克:15 丹麦:15 德国:18 香港:III 爱尔兰:18 以色列:18 日本:R-15 马来群岛:(禁映) 荷兰:16 菲律宾:R-13
剧情介绍:
想在罪恶之城里生存吗?这里暴戾横行,鱼龙混杂,罪恶盘踞在黑暗的街区,帮派肆虐腐败着整座城市,这里没有法律的公平,有的只有势力和卑鄙的较量,警察从不执行法律,他们是法律的破坏者和罪恶的根源。
想在罪恶之城里生存吗?那就要学会暴力,学会圆滑,学会对敌人决不手软,学会对所有的侵犯睚眦必报,以牙还牙。能够在这里生存下来的人都是狠角色,他们都拥有着冷酷的心肠和坚硬的拳头,拥有着警惕的嗅觉和敏捷的身手。
故事一:罪城。
马弗(米基·洛克 饰)面貌丑陋,肢体粗硬,加上暴躁无常的脾气,许多人都对他敬而远之,一天他偶遇容貌秀美的女孩葛蒂,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温暖的爱情在这对美女和野兽之间萌生了。她给了他从未感觉过的温暖和理解,他也下决心因为她而改变自己,并不惜牺牲一切代价来保护她的安全。
然而在一段最恬静的睡眠之后,醒来的马弗发现自己已经无法挽留这一生只一次的真情,躺在身边的她已经被人谋杀,而他则面临着杀人凶手的指控,马弗的心再次被愤怒和复仇的火焰点燃,他要疯狂报复,找出杀害自己爱人的凶手。
故事二:狙杀。
迪怀特(克里夫·欧文)外表冷漠,内心却充满着激情,他算得上是这个城市的异类,也是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他受雇保护自己所在街区的几名街头女郎,而在她们中间,就有着他一直疯狂爱着的雪莉。
然而有一天,有暴力倾向的变态警探杰奇(本尼西奥·德尔托罗 饰)袭击了雪莉,也让迪怀特的心中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当妓女帮派中的另一名妓女再次遭到杰奇的袭击,迪怀特绝对出手,寻找机会干掉这名腐败的警察。
故事三:黄杂种。
哈迪(布鲁斯·威利斯 饰)也许是唯一尽忠职守的警察,然而现在他也之后最后一小时了,年龄让他不得不告别这黑暗城市中的执法,成为被这黑暗吞噬的一分子。
在警察生涯的最后一小时,哈迪接到情报,黑道参议院的儿子绑架了钢管舞舞女南茜(杰西卡·艾尔芭 饰),这个可怜的女孩凶多吉少。
尽管哈迪患有严重的心脏病,而且他也许要在这次任务的执行中就要离职,他还是决心将南茜从这个无法无天的性罪犯手中救出来,于是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他单枪匹马进入黑帮领地。
————————————————————————————————————————————————————————
很难用一个酷字代表我对这部影片的全部感情,能将漫画改编这么另类化的主绝非等闲之辈,赶紧找来一看,果然导演名单里赫然印着两个绝非善类的主:昆汀·塔伦蒂诺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其中罗德里格斯是主导),这哥俩最擅长的事情就是耍酷,但不是卖弄的耍酷,相反的,人家耍得很有水平,绝对难以模仿~~在我看来,这部影片就是昆丁《低俗小说》的结构+罗德里格斯的《从黄昏到黎明》的血腥暴力以及出人意料+Frank Miller的漫画影像的完美结合(我甚至看到了罗德里格斯的《杀手三部曲》的影子,不知是不是眼花),总之能把罪恶之花盛开的如此妖艳,实非常人所能及~~
但这部影片真正的灵魂人物还是Frank Miller,在漫画里,弗兰克·米勒给每个人深浅不同的墨色;在电影里,罗伯特·罗德里格斯认为每个人都是一幅画。所以,他给演员不同的用光,不光把演员从背景中抽离,还把每个演员跟其他人处理得不一样。罗伯特·罗德里格斯就是这样严谨地紧扣原著,正如Frank Miller所说,“我们是在一起完成我的画,所以,我们必须不断调整,直到完全符合我的创作为止。”如果没有米勒原版漫画那超一流的镜头感,以及米勒在电影拍摄时重新提供的分镜表,单凭罗德里格斯一人的功力,电影版的《罪恶之城》很难达到目前的完美效果。
但罗德里格斯在这部影片中还是表现出了超一流的节奏感与控制力,片子应该说起伏比较大,既有惊险刺激的暴力场面,也有大段大段的个人内心独白描写,但观看的时候,你却从不会因此产生松懈的情绪,相反的,你的神经一直处于紧绷状态,高度集中也高度HIGH,就像坐过山车一样,从头到尾绝无冷场,以至于两个多小时过去后,你仍然大呼不过瘾,能将血腥与暴力变得如此富有魔力,罗德里格斯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天才~~个人认为此片血腥程度实属世间罕见,但罗德里格斯却用特殊的方式将其弱化甚至会披上些许高尚的选择与情操的外衣,不禁令人啧啧称奇~~
除去暴力美学上带给人的强力视觉冲击,这部影片最大一个特点便是群星闪耀,熠熠生辉,将明星扎堆本身就是一件费力的事情,难得的是每个明星在其中都展现出有别以往的巨大魅力,其中当属四人为最:Bruce Willis,相较其在《虎胆龙威》系列的演出和在《第六感》中过度深沉的演出,Bruse此次更多的展现出来了一种内捻的,成熟的同时也是聪明的英雄气质,在我看来,这才是其英雄角色的最佳定位;Mickey Rourke,《九周半》里的性感野兽在此片变得极其强悍与粗犷,同时兼具深沉与一颗敏感的心灵,如此有血有肉的演出,恐怕是其演艺生涯的第一次,不看演职表,我是绝对不会把这两人挂上等号的;Jessica Alba,纯真与性感并存的演出,让人又爱又怜,依稀能找到当年纳塔丽波特曼的影子;Elijah Wood,这位从夏尔国走出来的纯真男生,绝对会让许多喜欢弗罗多的影迷昏过去,他扮演的冷血杀手是本片中最残忍也是最神秘的一个角色,在其身上充满了一万个“?”,而其最后嘴角残留的那末微笑我真的做噩梦时看见过(我发誓)~~~~~
总结一下,这大概是好莱坞大概有史以来出现过最为特别的“黑暗电影”,而R级的分类则导致它当年票房的惨败,但这决不影响我对它的喜爱,这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佳片(情况很类似《肖申克的救赎》和《大话西游》)
PS:此片的续集将在2008年上演,现贴下这部续集出现的演员名单,导演还是罗德里格兹,罪恶之城2电影演员表:
强尼·戴普/约翰尼·戴普/约翰尼·德普 Johnny Depp .... (rumored)
杰西卡·阿尔巴 Jessica Alba .... Nancy Callahan
蕾切尔·薇兹 Rachel Weisz .... Ava Lord (rumored)
安东尼奥·班德拉斯 Antonio Banderas .... (rumored)
克里夫·欧文 Clive Owen .... Dwight McCarthy
布瑞塔妮·墨菲 Brittany Murphy .... Shellie
罗莎里奥·唐森 Rosario Dawson .... Gail
戴文·青木 Devon Aoki .... Miho
杰梅·金 Jaime King .... Goldie/Wendy
丹尼·特乔 Danny Trejo ....
迈克尔·麦德逊 Michael Madsen .... Bob
迈克尔·克拉克·邓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 Manute
鲍尔斯·布思 Powers Boothe
据说还有安吉利娜朱丽和沙尔玛海耶克
绝对会有人为之心跳加速,呵呵~~
048 穿越“千年”的爱恋——《千年女优》
片 名: Sennen joyû
译 名: 千年女优
导 演: ( 今敏 Satoshi Kon )
主 演: ( Miyoko Shôji) (小山茉美 Mami Koyama) ( Fumiko Orikasa) ( Shôzô Îzuka) ( Shouko Tsuda) (铃置洋孝 Hirotaka Suzuoki)
上 映: 2002年08月31日 美国
地 区: 日本
对 白: 日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时 长: 87
类 型: 动画 剧情 爱情 奇幻 喜剧
分 级: 德国:12 芬兰:K-7 澳大利亚:PG 英国:PG 葡萄牙:M/6 美国:PG 加拿大:G 新加坡:PG
剧情介绍:
《千年女优》是日本青壮派动画名家今敏的的第二部动画作品。此片在全世界影坛上获奖连连,并与动画大师宫崎骏的《千与千寻》同被日本文化厅多媒体艺术节选为年度最佳动画,今敏堪称当今日本最受瞩目的动画导演。
风靡一生的女明星藤原千代子,三十年前当红之际,突然从银幕消声匿迹……
三十年后,千代子的影迷费尽千辛万苦,终于在人烟稀少的寂静山庄中,找到了隐居数十年的她⑾咨狭艘话亚Т拥蹦瓴簧饕攀У纳衩卦砍住?
神秘钥匙宛若开启了记忆之门,引领千代子划入回忆的大海,挖掘出一段她从不为人知的爱情故事。那故事像是从千代子辉煌年代的河流溢出,一路流向她无数的电影与映像汇集而成的海洋;也像从遥远的战国时代奔驰而来,再闯进无边无际的时空未来……
而倾听入神的影迷,则随着千代子在记忆的逆流波谷间摆荡,体验她那令人怜惜的悲欢爱情;更在波涛汹涌的时空浪潮中,猛然惊觉到那股横亘千年的浓绵相思……到底被千代子封锁隐藏的记忆是什么?而神秘钥匙又会开启她什么重要秘密?那正是在无情的时间洪流里,当记忆与爱情最灿烂交会时,所浮现出最真实且永恒的一代巨星千代子……
——————————————————————————————————————————————————————————
本片是号称宫崎骏接班人今敏的定基之作,其震撼的感觉就来源于片中无处不在的电影气息,可以这么说,今敏不是一个纯粹的动画导演,他更加强调动画与电影的融合,用电影的拍摄手法,电影的阐述角度来诠释动画,其标志性的风格就是“一个从现实观察点开始,与存在的幻想是混合的,最后被纯粹的幻想所结束”,而《千年女优》就对这种风格进行了完美的表现~~
从来没有一部动画片,有着和《千年女优》那样错变复杂而又庞大的叙事结构,时空与虚空的相互错乱,真实与戏剧的相互交融,绝不是一般人所能掌握的,但今敏做到了,其标志性的利索剪辑,所营造的是一种渐渐递进,逐步加快的观影感受,一如女主人公在片中越来越快奔跑的步伐,在寻找爱恋的过程中,不觉间已悄然过了“千年”。这种情况,与另一部名片《法国上尉的女人》十分相像,都是戏里戏外两段故事平行发展,演绎出两段不同的人生,但动画片梦幻的特点则带给导演更大的自由度去构建其心中的理想王国,《千年女优》这种情景与幻境的复杂交织,很难用普通影片(非动画类)来充分体现,真真正正印证了那句“戏如人生,人生如戏。”
PS:此片当年和《千与千寻》共同被评为当年的十大佳片,但相比千寻那小丫头有些刻意的说教(绝不是诋毁宫崎骏大师),千代子显得要更加纯粹也更闪光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4:06:22编辑过]
049 被遗忘的悲剧,被刻意忽略的时代——《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片 名: Guling jie shaonian sha ren shijian
译 名: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
导 演: ( 杨德昌 Edward Yang )
主 演: (张震 Chen Chang) ( Lisa Yang) (张国柱 Guozhu Zhang) (金燕玲 Elaine Jin) ( Wang Juan) (Han Chang)
上 映?1991年03月12日 英国
地 区: 中国台湾
对 白: 普通话 上海话 闽南方言
颜 色: 彩色
时 长: 237 min / Germany:185 min (Berlin Film Festival) / Japan:188
类 型: 剧情 爱情
分 级: 瑞典:11
剧情介绍:
所有人都知道,小四不是一个出来混的男孩,他是一个好学生,是父母的希望,兄姐的骄傲。他的好朋友是喜欢唱洋歌的小猫王,他们去片场看人拍电影,去树林里看人幽会,他们的日子不轻松但是有点自由。他们周围的同学伙伴,象滑头,二条,都是小公园帮的,但他们不是。然后,小四在学校医务室认识了清纯亮丽的女孩小明,为她跷课逃学,也为她与眷村的小流氓结怨。但是真正的阴影还来自小明自身,她因为家贫而寄人篱下,缺乏安全感,所以交过很多的男朋友,换过很多户头。这一切小四不是没有耳闻,可他不愿相信。
这时,为了小明而杀了眷村帮派头目红毛,最后到台南避祸的青年哈尼,回到了小公园。他对小四很友善,也相信他和小明在一起能让小明幸福,小四被哈尼的风采吸引。可是,由于筹办中山堂音乐会幕后的帮派角逐,眷村帮首领山东伪造车祸,害死了哈尼。这时,小四的公务员父亲也因为清介正直遭到陷害,被警备总部拘禁讯问。等他被释放的时候,已经完全变成一个脆弱妥协的人。校方对小四无理刁难之际,他也只会求情而无心争辩。
哈尼的死和父亲的变化,让道德感极强的小四焦躁不安。这时,他发现自己的新朋友,公子哥小马已经悄悄与小明相好,决心惩罚小马以实现自己对这个世界的反抗。可是带刀出门,堵上的不是小马而是小明,小明以自己真实的价值观念向小四质疑,小四无法忍受这最后的折磨,错手杀死小明,入狱。小四被判徒刑,小猫王去探视但不能见面,留下磁带告诉小四,猫王已经给他回信,说他很高兴在“一个不知名的小岛上"都有人喜欢听他的歌。可是这盒磁带,连同里面那首名为“A BRIGHTER SUMMER DAY"的歌曲,连同这歌曲中本想描述的青春,都被监狱管理人员信手丢进垃圾桶,这就是青春最后的结局。
——————————————————————————————————————————————————————
本不想在此涉及中国电影,将来有时间我会在天涯另开一贴专门探讨华语电影,但前阵子杨德昌的逝世还是带给我很大打击,他是我最喜欢的三位华人导演之一(另两位是李安和王家卫),谨以推荐此片缅怀这位大师~~
《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是杨德昌的第五部电影,我个人认为此片是其最优秀的导演作品,根据民国五十年(1961年)6月发生的一起凶案改编,凶案的背后是一个时代悲剧的浓缩,再加上237分钟的惊人时长(《悲情城市》也只有157分钟),可以说,这是一部不折不扣,具有“史诗意义”的杰作~~
杨德昌说过:“《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不是一个单纯的谋杀案件,促成杀人事件的是整个环境,凶手是整个环境,甚至小明自己都是凶手。" 这个环境就是指的中国台湾五十年代-六十年代这个阶段,这是一个被可以忽略的年代,没有哪个时代能像这样,把这么多不一样的中国人聚集在一起,然后发现自己什么也没有,以小四、哈尼为代表的一群青年人就在这样一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里成长,他们单纯的情感与理想,合着苦闷、彷徨但又激越的心灵在封闭和压抑的客观环境中遭遇挫败,其人性的考验远非常人所能想象,他们的悲剧也就显得不可避免~~也许只有在这样特定情况下,国人的特性与问题才会得到如此集中的展现,杨德昌精心选择了这一段已被人遗忘的悲剧来表现这么大的一个主题,以图就是通过青少年时期所经受的压抑和那种本能的暴烈来唤起民众日益冷漠的心态,全片始终充满了无可奈何的绝望感,从这个角度来讲,这部片子是没有梦想存在的(也许有人认为小猫王是本片最大的希望,但在看见他送给小四的猫王的磁带《阳光夏日》被看守无情丢进垃圾桶时,我彻底绝望了~~~)
摘一段著名影评人焦雄屏的影评作结:
“杨德昌常常以非常的距离处理全面物化社会下的人际冷漠感,但在这部影片中却出现一大批纯真而不冷感的青少年,藉着逝去的60年代,杨德昌投射出对过往不可复见的纯洁性的追怀,而小四等人在片中秉持的道德要求与纯真梦想都一再为迈向利益世故的社会所摧毁,成为时代的祭品。“少年杀人”此时已演变为“时代杀人”,人人都是“恐怖分子”的主题于是再现,小四只是被推向暴力极端的牺牲品而已。 ”
不过在我看来,这种冷漠生疏感,至今仍在各地蔓延~~
PS:推荐此片与《阳光灿烂的日子》组合看,先看《牯》在看《阳》,你会发现许多相似之处,也会找到更大的观影乐趣~~顺便还要补充一句,《牯》中张国柱和张震扮演的父子,现实中就是一对父子~~
050 恐惧是道“闷骚”的伤口——《恐惧吞噬灵魂》
片 名: Angst essen Seele auf
译 名: 恐惧吞噬灵魂
导 演: ( 莱纳·华纳·法斯宾德 Rainer Werner Fassbinder )
主 演: ( Brigitte Mira) ( El Hedi ben Salem) ( Barbara Valentin) ( Irm Hermann) ( Elma Karlowa) ( Anita Bucher)
上 映: 1974年10月31日 美国
地 区: 西德
对 白: 德语 阿拉伯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单声道(Mono)
时 长: Germany:93 min / USA:94
类 型: 喜剧 剧情 爱情
分 级: 英国:AA 英国:15 新加坡:PG 西德:12
外文别名:
Ali: Fear Eats the Soul (USA)
Alle Türken heißen Ali (West Germany) (working title)
Fear Eats the Soul
剧情介绍:
60岁的清洁女工埃米因为避雨,在酒吧认识了10岁的摩洛哥人阿里,两人在众人的怂恿下跳了舞,最后阿里又送埃米回家,两人在埃米的家里相互诉说各自的寂寞,话多夜短,阿里错过了末班车,留宿在埃米家里。第二天醒来,埃米感到不安,阿里安慰她说恐惧会吞噬心灵。一个外籍工人在埃米家留宿的事很快在邻居间传开,人们都议论纷纷,房东的儿子也借交房租的事指责她,埃米不得以谎称阿里是她未婚夫。以后两人交往日密,最后两人真的结了婚。婚后儿女们、邻居们、埃米的同事们几乎所有的人都指责他们,食品店也不再买东西给她,他们唯一的交往是阿里酒吧的朋友。埃米感到很难堪,于是跟阿里一块去旅游,希望回来后情况会好转。回来后,情况果然好转。原因是儿女和邻居需要她的帮助,她的同事需要她一起对付新从南斯拉夫来的清洁女工,食品店生意不好争顾客,人们因种种原因容忍了他们。但这时,阿里受不了社会的歧视又和吧女芭芭拉重归于好,埃米找到阿里,两人在第一次相遇的酒吧相拥跳舞时,两人又感到了幸福。阿里突然感到不适,蜷伏在地,医生诊断是患有严重的胃溃疡,是因为外籍工人面临压力、紧张的生活和充满敌意的环境造成的。
————————————————————————————————————————————————
Fassbinder1974年的作品《恐惧吞噬灵魂》讲述的是一个几乎在现实不可能的爱情故事,一个60多岁的女人和一个比她小20(或者30岁或者更多)的外籍工人的相恋历程。作品延续着Fassbinder一贯对社会小人物(受压迫的)命运的关注,从而达到其批判社会目的所在。
这部作品将主题设立在忘年恋这一基点上,两人年纪相差之大称得上叫惊世骇俗,再加上男主人公Ali作为一名外籍工人在德国所受到的歧视和压迫,使得影片包含深情又发人深省。在剧情结构上,忘年恋是主线,穿插亲人、朋友、同事以及社会众生在面对这一问题时截然相反而又一波三折的态度变化,凸现出这段感情的特殊性与宝贵性所在。
场景一直就是Fassbinder电影的灵魂所在,其本人就是个场景调度的高手。酒馆是影片最主要情节开展所在(很有舞台剧的感觉,但不纯粹),男女主人公在那里邂逅、相恋,同时也是男主人公出轨的见证地,最后更是二人感情复合升华所在。对于男主人公Ali而言,这个酒馆比起女主人公Emmy的家来说更能让他找到归属感,这种归属感的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孤独感,孤单感与日俱增滋生出Fear,最后导致Fear Eats Soul,Ali的悲剧其实就是德国社会外籍劳工整体命运的真实写照,Fassbinder以他细腻的镜头捕捉到这一群体真实的生活与心理表现,将他们的遭遇丢给观者(自觉不自觉的刽子手),导演看似冷静客观的拍摄手法实则蕴意十足,张力十足~~
在影片中,导演/作者还有力地批判了社会的道德世俗与公众猎奇、偷窥的心理。这一切主要是通过女主角Emmy所看所感所遇展开的。作为情感发泄的主要载体,Emmy本身是具有双重身份的:一方面,她是一个受害者,在世俗的眼光下,她所选择的情感为他人所不容,她无法在别人异样的眼光下正常生活,露天餐馆那场情感宣泄戏也可以看作是Fassbinder本人借Emmy之口对社会现实发出的愤怒呐喊;另一方面,她又是一个批判者,在旅行回来后,周遭人群的态度随着利益关系的牛绳发生的180度的变化虽让她惊异,但是很快就习惯融入进去,因为她熟悉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太熟悉以至于忽略了Ali的感受,从而间接的也成为迫害Ali的人群之一。所以到最后,她对Ali爱的坚持,与其说是执著,不如说是救赎来得更准确一些。她与Ali从脆弱到坚强的互换过程中,也让他们加深了彼此对爱的理解~~
恐惧是道“闷骚”的伤口,不容易找到,然而那如同被撕裂一般的痛楚(Ali的肠胃炎)一直丝丝缕缕不断地涌上来,Fear Eats Soul,而Emmy最后的坚定决心则为抚平这一伤口带来了希望~~~~
PS:这是我2006年9月26日写的观后感,时隔一年重新读来,感觉虽废话较多但也别有一番趣味~~
051 一颗剧毒的爱欲之果——《布拉格男妓》
片 名: Mandragora
译 名: 布拉格男妓
导 演: ( Wiktor Grodecki )
主 演: ( Miroslav Caslavka) ( David Svec) ( Pavel Skripal) ( Kostas Zerdolaglu) ( Miroslav Breu) ( Jirí Kodes)
上 映: 1997年06月06日 葡萄牙
对 白: 捷克语
颜 色: 彩色
声 音: Dolby SR
时 长: 126
类 型: 剧情
分 级: 德国:16 英国:18
剧情介绍:
十六岁的马列克离开了那个沉闷的小镇生活,到了漂亮但是却很背叛的布拉格街上,在这个城市里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他很快就被一个皮条客引诱了,这些皮条客把他们卖给那些来这里的游客,因为他们大胆和有市场头脑,他和他的朋友大卫想自己干。但是一不小心他们染上了毒品,把自己给废了,他们过着地狱般的生活,他们等待的只有希望……
——————————————————————————————————————————————————
这是一部深刻揭露欧洲色情行业残酷内幕的影片,去除影片中情色的部分,这其实是一个很质朴甚至有些木讷的电影,粗糙的影像像极了以前的“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风格,镜头冷静而冷酷,带领观者直视那一幕幕的悲剧不可避免上演(看得我真的很心痛)~~
应该说,这是一部很传统的电影,没有刻意在拍摄手法上玩花样,也没有复杂的情节结构来推动,相反地,它很安静,安静的让人感觉可怕,即使是影片中看来非常露骨的情色描写(比如强奸戏的拍摄,捏XX的描写),它也是冷静的,写实的,完全不带有一丝遮蔽,这种直面的惨淡虽让人观看时不适,但又会被牵引下去,这样就牵出这部影片的两大特色(我个人观点),台词和叙述以情动人。导演虽极力控制,但在影片当中,你还是能时刻能感受到导演情绪的起伏暗涌,可以感受得到,他还是在带着一种愤怒而又惋惜的情绪讲述着马列克和大卫这两个男孩子的悲剧,这两个男孩子悲剧的根本起源竟然是来自于生存的本能需求,为了生存,他们肆无忌惮挥霍着自己的青春和身体,他们的生命就在那贯穿影片的鲜血中一点点走到尽头~~
这部影片令我最大的触动来源于两个地方,一个是为了钱,马列克和大卫这对好友走进导演家中去拍A片,当时大卫已经染上毒瘾,而且很有可能就是因为吸毒染上了艾滋病,就是在这种情况之下,他俩拍片为了所谓的效益(潜在的买者需求),不能采取任何保护措施,因此当大卫对马列克说:“Take it easy,I will be careful!”的时候,我感到的是一种毛骨悚然的感觉,在这一刻,两个少年的悲剧就注定无法回头了;第二个则是影片最后,马列克在布拉格找寻儿子的过程,这位父亲看来是本片导演所寄托的最大希望所在,他象征的是一种光明,一种希望和一种人性的体现,也正因为如此,当一个跟他儿子相同年龄的男孩向这位父亲卖淫时,他的绝望才会如此痛楚,而最后车站公厕里的阴阳永隔则更加重了这份痛楚与凄凉,而这种悲剧性的意味在这时也就多了一份谴责控诉的力量~~
结尾处,马列克在厕所暴毙,同时在布拉格火车站,又一个少年下了火车,漫无目的地在车站地下通道走着,同时的悲剧依旧在一轮又一轮的上演着……
PS:这部影片的篇片名Mandragora,曼佗罗草,在医学上是一种麻醉剂,是一种毒性很强的植物。据说:把它拔出时,它的叫声会使听到的人发狂。它的叶子气味很浓,会使嗅到的人失去说话的能力。(著名的戏剧大师莎士比亚在《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曾有这样的句子:像曼佗罗拔出土面那样尖叫,那声音使听到的人发狂……)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4 4:14:06编辑过]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