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面对偏执狂家人——对北大佛学博士与岳父母纠葛的分析
2008-03-26 14:25
主持人:网友们下午好!欢迎来到今天的武志红心理工作室。最近在天涯论坛上有一个帖子特别的火,关注的人非常多,这个帖子讲述是一个北大的佛学博士,多次虐待自己的岳母和岳父,居委会进行了10次调解,但是无果,网友进行了各种各样的攻击,也有很多记者深入家庭采访,辽宁电视台和中央电视台两个节目也播出了对这一事件的专访。今天请武志红给我们分析这样的话题。
武志红:这个帖子很久之前在天涯杂谈出现了,我上天涯杂谈管理我的文章《谎言中的NO1,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时,感觉这个文章一直都在第一页,但是我一直没有关注过这个事情,我觉得这显然是在玩噱头,把北大和博士弄在标题上,还有什么惊动很多次110,一个家庭纠纷的事情这么夸张,这让我对这个帖子有一种抵触,根本不想看。
武志红:但是上个星期五,我白天做我周六见报的心理专栏,文章题目是《支配与服从:病态关系的双重奏》,是下篇,上篇写的是依赖者的心理,依赖者希望被支配,渴求支配者,这次写的是支配者的心理,他们希望大家都服从自己,你必须听我的,否则你会死的很难看。很巧的是,晚上一个多年见过的高中同学路过广州,并且带了刚结婚的老婆过来,我跟他们聊天。他们的故事可以说是北大博士事件的另外一个版本,他老婆小他10来岁,在家里面是独生女。他们结婚后,岳父母渴望和女儿住在一起,就住了过来,一开始这个哥们很欢迎,毕竟是自己的亲人,但让他奇怪的是,自从岳父母搬来后,他老婆显得很紧张。
武志红:我问她,你为什么紧张,你有了什么感觉,她说好像又回到初中的时候,父母整天命令自己做什么,觉得自己在家里被监视。其实这是她的父母想继续玩以前的游戏,和女儿在一起时就要女儿永远听自己的,不论吃饭啊、喝水啊、扫地啊什么的,一切都听他们的,这是支配者共同的心理。这个女孩习惯了这一套模式,尽管紧张,但在父母面前还是乖小孩,但我这个朋友的家庭模式是另外一种,民主型的,讲谁对谁错,没有说非要孩子让着父母,不管是老人还是小孩,谁对就是对,谁错就是错,不能因为老或者小就扭曲了是非黑白。对错本来是很简单的。所以,他看不过眼,就替太太撑腰,结果太太变的越来越独立,开始不听父母的。这女孩的父母跟北大博士讲的是一样的,从老家过来之后,对小两口横加指责,饮食习惯,生活习惯,这个就是支配者的特点,他渴望周围的人都按照他的意思去生活,去行动,周围的人都是他意志的执行者,我估计这个北大博士和我这个朋友一开始和父母发生冲突都是很简单的,这些很琐碎的事,这些支配者希望别人在任何时候都要听自己的,碰见独立的人一定会起冲突。
武志红:我这个同学是一个很个性的人,受不了这套,所以就支持自己老婆,拉破和自己的父母发生了一些冲突,结果老人家就开始摆谱,一开始要收拾东西走。假若只有这个女孩,她一定会向父母认错,并挽留父母,但是现在有老公支持,他说你不必这么委屈自己,于是这两个人就一直不吱声。
武志红:他们收拾好东西后,发现女儿一点都不挽留,明白以前那些经常使用的招数不零了,结果就开始骂自己的女儿,说有了老公就忘了自己的父母了。这些辱骂没有道理,我这个朋友大发脾气,说你们是势利眼。那个女孩很漂亮,她父母一直希望她嫁给一个大款。但是,因为他们控制欲望太强,女孩就会反叛,于是你们越希望我势力,我越单纯。我这个朋友就斥责她的父母,说他们势力。他们吵不过他,因为只讲道理的话,他们肯定是错的,所以你讲最简单的道理就能驳倒他们。讲道理不行了,他们就闹跳楼,我这个朋友说随便,你们这么爱惜自己的人怎么会跳楼呢?他还对老婆讲你放心,他们不会跳楼的。其实他们老人闹跳楼不过是想要挟女儿,让她听自己的,结果发现这一招还不奏效,就只好回老家了。
武志红:他们的一切手段,无论是伤害你,辱骂你,抨击你,还是伤害自己,都是为了让你听我的,如果这个目的达不到,他们的行动就自动停止。我和这哥们这么多年不见,没想到大半天就聊这个了。在回家的路上,我想到北大博士的帖子,于是晚上11点到家后,就打开看一下,发现和我这个朋友的故事简直是如出一辙,只不过我这个朋友凭他的个性马上就把这个事情搞定了,而这个北大佛学博士却搞不定。
武志红:首先,这是因为,这两件事有重大区别。我朋友的老婆在家里面是独生女,父母既想控制她,又爱她,所以有点忌讳,不敢做得太过分。但北大博士的岳父母有一个女儿和儿子,就算把女儿伤到尽了,还有一个儿子可以去爱,假如他没有这个儿子,他们或许对女儿做事就没有这么没有底线。
武志红:再说说天涯论坛的帖子,这个帖子的第一页有很多回复,其中一半眼睛比较明亮,认真读了帖子,发现漏洞百出,逻辑不合理,所以认为发贴者大有问题,另一半的人是标题党,只看标题,其他就不怎么留意了,于是开始谴责这个博士。但到了第二页,基本上就是一边倒的,差不多全是谴责岳父母的,谴责发贴的,并且已经有人开始猜发帖子的人就是博士的小舅子。
武志红:现在这个帖子已经到了192页了,自从发出来后几乎就没有跌到第二页,这个帖子可以和2006年“无奈今年”发的婆媳关系帖相提并论,但比那个火很多。无奈今年的帖子现在过了两年多才到了170多页(这一点搞错了,其实才70多页),这个帖子才两三个月都已经192页了。在天涯论坛一帖出名后,也不知道这个岳父母是怎么想的,他们好像觉得自己很正确,所以后来还接受了王刚的采访,上了“王刚说故事”的节目。这个节目上,王刚口头上站在岳父母这边,但我感觉王刚是很“狡猾”的,他节目中的故事是很清晰的,观众很容易明白是怎么一回事。
主持人:有点讽刺的感觉。
武志红:我估计王刚是两边都不得罪,评论性的话听起来让老人舒服一些,但是故事揭露出来的真相是岳母岳父不讲道理。结果,尽管有王刚对岳父母的口头支持,但这个节目引起的还是一边倒,大家都支持博士。昨天,这件事又闹到《今日说法》上了。《今日说法》只讲事实,没有评论,评论只有最后的几句。因为这个节目,这个帖子更火了。
主持人:这个故事这么火,我估计是很多人关注这件事。
武志红:不止如此,还有特殊的心理因素。以前,我讲过为什么无奈今年的婆媳关系帖这么火,一个关键原因是描述和评论的分裂。无奈今年描述事情的时候不偏不倚,大家一看显然是老婆太委屈了,怎么整天被婆婆一家人欺负。然而,当描述完事实后,无奈今年还偏偏发表一通议论,说为什么年轻人就步步能够体谅老人呢?这时大家的情绪一下子就起来了,事实上明显是媳妇委屈了,你怎么在评论时还站在你老妈一边!你怎么就这么糊涂!于是大家忍不住谴责他。
武志红:这个帖子有异曲同工之处。首贴尽管是想攻击博士的,但即便漏洞百出的事实中仍可以看出,博士很委屈,岳父母大人很厉害。事实这么清楚,但帖主却强烈攻击博士,这种事实和评论的对立,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情绪,这是天涯不少帖子之所以火的一个共同特点。
武志红:博士多么糟糕,岳父母多么委屈,如果不加这些评论,只描述这个事实,估计这个帖子帖子不会火。这个和发帖子愚蠢关系很大,如果他不加那么多评论,或者捏造事实,完美一些,聪明一些,动一下脑筋,就不是这个结果了。
主持人:伪装的太不像了。
武志红:《今日说法》昨天播出的时候讲到:这个岳父讲:你想给我们断绝关系,你妈的奶1000元一粒,你给我170万,我点完钱说句拜拜就走了。如果是1000元一粒,最后怎么算成是170万呢?不知道怎么算的,如果算成1亿7000万还比较合理,也许她女儿吃的奶太少了,要不然正常的孩子吃两年奶,绝不止170万。
主持人:还有类似说你永远都欠我的。
武志红:我们这个国家讲孝道,孝道到极端,就体现在岳父这句话“我们生了你,你永远欠我的,虽然我住在你的房子里面,但是你还是欠我的”。他认为,仅仅因为自己生了女儿,所以女儿这个债怎么都还不清。这句话如此极端,人们一下子都火了,这不是做父亲该讲的话。如果我孝顺你,我努力给你一切,这个事正常的,这个是孝子,但你作为父亲不能主动这样索取,这是非常恶心。
武志红:他还讲,你就是我们老李家种的树,我们把这个苗弄车了参天大树,现在孟家把树砍了这个事不可以,意思是他们老李家养这颗摇钱树,我们可以一直花,现在老孟家要把你拿走,我们是不会愿意的。
主持人:他根本不会想别人听这个话之后会有什么感觉。
武志红:我后来想,这样父亲说得这么极端,也许是想帮帮女儿。这个事情的核心是,他们家真正的支配者是岳母大人,一切都是她说了算,岳父其实也是被支配者,而博士也很少说岳父怎么样,只说岳母,不仅女儿怕她,博士也怕她,岳父也怕。
主持人:为什么他还说出那些话呢?
武志红:他写这些信恐吓自己的女儿,是自己的太太整天逼着他。你和一个偏执狂一直生活在一起这么久,你就被洗脑了。你必须听他的,否则他杀啊砍啊,整天给你闹事。几十年如一日下去,最后他彻底被这个支配者支配住了,他在中央电视台把这么荒唐的话讲出来,也许潜意识有一种动机,他想站在女儿这边。
主持人:他说得那么过分,是为了让更多人站在女儿这边。
武志红:那个支配者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我要支配这个家,一切都是我说了算,但作为退休的中学教师,这个岳父可能还是很清楚事情的是非对错,但是不敢对抗,因为支配者很厉害,我既不在乎我的命,也不在乎你的命,我只在乎我说了算,所以他没有办法,不得不听老婆的和女儿对抗,但是他不想这样闹下去,他想和女儿站在一起,但是不敢直接表态。
主持人:他只能通过夸张地和女儿对抗的方式,来间接地老婆对抗?
武志红:无论是接受王刚的采访和《今日说法》的采访,他老婆讲的话都是比较自圆其说,不会让人太反感。但父亲讲的话非常极端,我相信他内心深处知道谁对谁错,他可能也想和女儿站在一边,但是他不敢,所以他通过这种方式让舆论站在女儿这边,希望能够帮助自己的女儿。不过,我这种说法是一种分析一种猜测,未必对。
主持人:一个中学英语教师不会是非黑白。
武志红:退休老师也可能这么偏执,但是从电视上,尤其在接受王刚的采访的时候,他没有给我反感的感觉,但是在《今日说法》上非常让我反感。我想,他可能有点表演的成分,好像是故意夸大其词,也许他想曲线救国帮助自己的女儿。
主持人:为什么你在一开始聊之前讲,说担心这个事情还会有更严重的结果。
武志红:我们看到岳母是极端的支配者,支配者有一个逻辑,您必须听我的,如果你不听,我就让你很难看。一开始冲突很小时,她就伤害性不太大的方式施加压力,让女儿听她的,但女儿得到了丈夫的支持,越来越独立。她发现一般性的施压无效了,手段就开始升级,最终就成了我要你的房子,要你170万。我们常说,打蛇要打七寸,既然我用一般手段不能让你听我的,我就拿你最在乎的下手,以此来让你服从。她似乎理直气壮,但这个是从法律上讲完全不合理,如果是在美国,法庭的判决毫无疑问不会和岳母站一起,这是铁板钉钉的事,判决一定是支持女儿的,因为所有权在女儿身上,其他人没有任何权力可以占有这个房子,岳父母是在侵占民宅。
武志红:美国的警察会立马执行把他们赶出去,但是中国的警察也许不敢。但不管怎么讲,现在所有的舆论包括法律最后都会站在博士这边,这个岳母的权力欲望会受到更大的刺激,这时她可能会采用更极端的行为,以此来表示我还是可以控制局面的,还是可以威胁你的。在这种情形下,为了追求还是我希望我说了算这个结果,就可能作出很极端的行为。
主持人:所以你认定在这个事情里面真正的支配者是岳母。
武志红:我还想告诉一下小舅子,我感觉他可能在关注我们的节目,他最好悬崖勒马,不要在母亲背后做撺掇者,各方面的信息都显示小舅子有利益的成分存在,据说他有一个ID是“DCLQ”,也就是“到处留情”,这个ID还有其他信息显示,他可能爱占便宜,如果父母把房子占了,他会有很大的利益,但这个事情这样闹下去,最终的结果就是他妈妈会作出很极端的行为来收场,到那个时候就会家破人亡。
武志红:并且,现在天涯的人肉搜索机,已经把这个小舅子的信息都搜索出来了,尽管天涯没完全公布,但在百度上可以轻松找出他很多的资料,这样下去你会名声扫地,你现在好赖是一个大学老师,前景是不错的,如果再执迷不悟,你会死的很难看,名声和前途都会被毁了,找一个女朋友也会很难。
武志红:你现在已知道谁对谁错,这样下去,你不仅占不到便宜,还可能会导致你妈妈作出更极端的行为,要么博士这边有人死,要么你妈妈死,这种结果你希望看到吗?假若他是他们家唯一一个可以对他妈妈发挥影响的人,他可以让他妈妈支配欲望弱一些,因为他妈妈最在乎他,假如他在后面还撺掇的话,希望为他争夺利益的话,他妈妈支配欲望会烧的更高。
主持人:所以在一个家里面很奇怪,妈妈和儿子在个性上有一些相似。
武志红:我们先不讲小舅子,再讲一下这个妈妈,每个人都既渴望做一个人的炮灰,也渴望另一个人做自己炮灰。这个妈妈在自己的儿子面前就是炮灰,她甘愿为儿子做一切,她为了儿子的利益不惜作出一切牺牲,甚至甘愿为你死去。但她和女儿的关系就是希望女儿做炮灰,我的意志你就要执行,我要的你就要给我,要不然我就要你死,很多家庭都有这样的情况,极其溺爱一个孩子,但是对另外一个孩子就会索取很过分,我下一期文章可能会这样写一篇这样的文章《爱的炮灰》,他们的故事和另外我了解的一些故事足以写成这样一篇文章。
我想警告这个小舅子,如果你在听这个节目,你好好想一下你可以有什么结果,你是唯一一个可以让妈妈停止这个行为的人。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2:29编辑过]
武志红:我们国家一直把孝道放在永远的位置上,我看了这个节目对王刚有点失望,让我感觉,他不仅在电视上是和绅,在生活里面也是。这个事情是非本来很简单,但他把事实讲清楚后,却加上荒谬的评论,会让小舅子和岳母岳父自己很正确,这就有点煽风点火了。
武志红:我们国家,经常看到这种结果,家庭惨剧,迫在眉睫,很清楚有人要杀人了,有人要怎么样了,国家作为更大的权威,完全可以震慑住这种支配者,但是国家机器不做这种事情,结果已经预见的惨剧最终还是发生了。
武志红:这个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可能是,国家机器以更有权力的形象,很清晰对只在乎权力规则的岳母说,你错了,你必须搬出这个家,这种支配者,他们作为支配者觉得自己是权威的,但是如果有一个更大的权威,以更强有力的方式出现,这种人会向权威让步。
主持人:是不是欺软怕硬。
武志红:可以这么讲,如果有人可以震慑住他们,他们就会害怕。就像我的高中同学很有个性,很坚定,所以岳父母没制造什么麻烦就回到老家了。如果国家机器按 照事情道理来做事,根本无须判决,人家自己的房子,产权就是她的,有人在这里面霸占了几个月,完全可以把他们拘留,但是我们的国家机器却以这是家务事来推 托责任。
大洋网友:这件事往深里面讲是成年子女和父母之间的关系,不能一味的忍让,他们的关系也是平常两个人之间的关系是一样的。
武志红:这件事情中,我们看到是老人在向女儿无限的索取。在我们国家,还常见另外一种事情,老人老了丧偶,想再娶一个,子女完全反对,因为他们认为父母的 钱财是他们的,如果父母再结婚,他们就会有损失。我们的法律应该很清晰的讲,这个财产跟你没有关系,这是你父母,他完全可以自由支配,你阻碍父母再婚没有 任何道义上的正确性。
主持人:在中国很多家庭里面,子女跟父母没有什么界限,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结果大家借着这样的名义彼此侵犯。
武志红:是的,中国人的自我界限很不清楚,我们总是容易黏到一起,稀里糊涂。
大洋网友:北大博士究竟要如何做才会有自己平静的生活呢?
武志红:他很不容易。他现在还有一个问题,即太太有严重的抑郁症。他目前肯定挺难熬的,即便有了清晰的判决,说这个是他们自己的房子,岳父母必须搬走,但 在我们的国情下,如何执行还是一个问题。即便执行,父母搬走了,仍然有问题存在。事情未必会结束,岳母会感觉自己的权威感遭到了极大的打击,仿佛整个人生 被颠覆了,她可能就会继续制造问题,以显示她还有操纵能力。事实上,她已经用威胁性的口气讲,虽然不是生在北京,但是一定会在北京死,这个就是在威胁。
武志红:我如果控制不了你,我就自杀,我就让你难堪,这是很麻烦的,博士很难办,因为他对岳母没什么影响能力。即便法律上判决了,这个房子最后到手了,但房子可能还会卖掉,再悄悄找一个房子,让岳父母不容易找到他。
武志红:这个房子是伤心之地,它有了很大的象征意义,岳母可能会继续和这个房子过不去,所以他们可能会把房子处理掉。
主持人:你是不是建议他这样做。
武志红:是的,这个岳母不会轻易善罢甘休,除非这个小舅子及时醒悟,他对妈妈有很大的影响力,他可以劝妈妈为他考虑不要这么做
主持人:女儿也没有办法。
武志红:女儿现在是她的敌人,虽然她表面上更恨博士,说博士挑拨离间,但是她心理一定知道这个是女儿的意志。我想,这一家五口人都知道事情是怎么回事,岳 母在接受采访时表现的不错,能自圆其说,但她内心深处一定知道,她只是在挽回自己的面子而已,她现在心理已经非常虚了,知道自己错了。
武志红:每个人只有一套生存的逻辑,如果遇到危险时,我们会对这一逻辑无比执着。譬如,支配者只在乎权力,只会用强硬的方式来处理问题,没学会柔软的办 法,觉得一柔软就不是自己了。你越不听我的,我就对你越厉害,到最后这个关系就玩完了,这个是玩权力的人共同特点,没有想过别人离开他是因为怕他,别人离 开他是因为他伤害了对方。也或者,他想过,但是他没有学会其他的办法,所以做不到用正常温和,宽容,充满爱意的方式对待女儿。
武志红:她做不到,但假若博士的小舅子在听我们的节目,我希望他好好想一想,怎么处理这个事情,用有智慧的方式去处理,起码不要做到两败俱伤的结果。
主持人:现在场面已经很难看了,双方都伤的比较严重。
武志红:这个妈妈有一句话应该是她的真心话,她真的想和女儿建立好的关系,她可能很会在乎女儿现在不要她了。但是,关键是你必须改变一下方式,为什么非得 用权力的方式让女儿接近你呢。这个岳父在给女儿的信中说:从价值观看,你还不起,虽然我们现在住你的,但你永远欠我们的。记者问他,为什么这么写。他说, 是希望恢复亲情。这很荒唐是吧,希望恢复亲情,却用威胁,恐吓、辱骂的方式,这怎么能达到目的呢?这只能伤害亲情。
武志红:如果你用这种方式对待我,你会跑的更远,如果他真的想和女儿恢复关系你改变一种方式,这个妈妈接受王刚采访的时候,有一句话反映了她和支配者的共 同心理。她说,我没有输,博士没有输,输的是我女儿。显然,她在乎的是输和赢,而不是对与错,也不是亲情。所谓输了就是意志的失败了,她渴求的首先是我要 赢,永远是我说了算。
主持人:岳母有点可怜。
武志红:现在时代不同了,原先也许在父母生活的时代,那个时候是老人说了算,没有丝毫的反驳余地,现在社会不是了,现在社会认道理,这个道理有是非,我们 可以看出来谁正确谁错误,现在已经到了大家都比较讲理,不必需要孝道第一这样的教条主义。岳父母的做法引来这么大的愤怒,说明这个社会已经不允许这个事情 继续发展下去了,这是很大的进步。放在以前大家都是王刚那样的说法,孩子就要顺着老人,什么都要这样做,现在已经很少了。
大洋网友:北大博士是非常无辜,因为这个的岳母连平静的日子都过不上,父母是没有办法选择的。
主持人:这个是确实的,现在我们再来讲,作为评论,更早一点能够由心理医生介入家庭的话。
武志红:心理医生没有办法面对这样的岳母,只有更权威的方式才可以解决问题,只有以权力对权力的方式去解决这个事情,要不然就是她真正在乎的人,譬如小舅 子去做她的工作。但我们可以看到这也不容易,一开始没栽跟头不会选择退步。所以我认为,这个事国家应该处理,这个是国家法律机构的责任,假如他们以强有力 的方式出面的话,这个妈妈会屈服的,就会认输,玩权力游戏的人只接受权力的规则,谁比他更强,他就听谁的,如果谁比他弱,他就只希望对方服从。
主持人:所以,这个事心理医生没有办法处理。
武志红:前不久我遇到这样的事情,小两口生了一个女儿非常心满意足,但是爷爷非常渴望要一个孙子,他就逼着儿子和儿媳离婚,这个儿子是一个公务员,非生第 二胎前途就完蛋了,儿子很爱老婆,觉得自己女儿挺好的,但是爸爸非常逼自己的儿子再生一个,他儿子就问他,如果我离婚了再生一个又是女儿怎么办,爸爸讲说 再离,无论如何给我生一个孙子出来。
主持人:离婚还是不离婚不重要,反正要生一个孙子出来。
武志红:对,这是绝对的偏执狂,只要他的意志——必须生一个孙子出来,但却看不到别人的意志,看不到儿子和儿媳关系非常好,看不到自己的孙女很好。他们是 住在一起的,这个老人有时就对儿子说,如果你再不听我的,小心我一怒起来把孙女杀了。他向我求助,我给他一个建议,最重要的是消除内心的恐惧,他从小是被 父亲打大的,他现在长的非常强壮,而父亲垂垂老已,但他仍然惧怕父亲,却没有想过,自己有能力做正确的事了。
武志红:这时你不能怕,其实他就是渴望你怕,你怕了,就会屈服。但如果你不怕他,他发现做不到这一点了,就可能不得不接受你的意志。这个朋友听了我的建 议,他忽然有一天,乘父母不注意就一家三口搬走了,并且说我绝对不会向你让步,最后父亲向他让步了,说既然住在一起这么痛苦,那你就给我在老家买一套房 子,老死不相往来。这个儿子没想到还能有这个结果,高兴得不行,最后这样做了,还商定好每个月给父母的赡养费是800元。
武志红:这个在小县城里面是相当不错的,但回去之后老爸觉得面子挂不住,就让赡养费上升到1200元。他这么做其实还是在显示自己的权力,我建议一定不要 听他的,如果你一口答应接受1200元,他下次就给你要1600元。所以,你就跟他讨价还价,你故意弄的很难,但其实你早就作好了让步的准备,只是你要表 现得强硬一些。最后赡养费商议好是1000元,现在他们双方相安无事,父亲不再什么都要儿子听他的,也不再逼儿子离婚去生第二胎。
这个故事也说明,他既然玩权力游戏,你也只好玩权力游戏。
主持人:这种人只接受这一套。
武志红:是的。
主持人:今天谢谢武志红对我们这个案例的分析,也谢谢网友对这个话题的参与,我们下周同一时间再见
她们为何非杀人犯不嫁? |
|
2008-04-06 17:02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3:01编辑过]
2008-04-12 22:06
黑龙江佳木斯男子宫润伯,在一年多时间里,诱骗并猥亵11名儿童,更将其中6名儿童杀死并肢解尸体。昨天,我在新浪网上看到了这一起触目惊心的新闻。
这让我想起了前不久从一个做司法鉴定的朋友那里听到的另一件看似很不一样的奇特的新闻——30多岁的广州男子阿峰,杀了工友的妻子后自首。
他说,在决定杀人前,他先有了不想活的念头,但他不想孤独死去,而想在临死前先找一个垫背的。于是,他乘工友不在家的时候去了工友家,在看电视的时候,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和工友的妻子吵起架来,并借着怒气将她杀死。随后,阿峰将工友家的现金搜罗一空,然后去蒸桑拿。在桑拿中心,他觉得享受得差不多了,便心满意足地打电话自首,并对接电话的警察说,不要随便开一辆破车过来抓他,要来就要开本田轿车来。
警方满足了他的要求,开着本田轿车来到桑拿中心,而阿峰没做任何抵抗便束手就擒。
阿峰的行为令警方不解,于是警方要求给阿峰做一次司法鉴定,鉴定结果是他作案时精神正常,是完全行为责任人,不能减免刑事责任。
我这个做司法鉴定的朋友也觉得无法理解阿峰的行为,既然阿峰已不想活了,为什么还非得找一个垫背的?
并且,杀死工友的妻子后,他的目标已实现,他完全可以自杀,这样他不想活的目标也可以一并实现了,为什么还非要自首?并且,他还明确表示,请判他死刑。
更为奇特的是,阿峰杀人前,有一个小他十来岁的女友。阿峰很爱她,他每个月有2000元左右的收入,自己只留100元,其他的全留给女友。
决定杀人前,阿峰特地去了女友在外地的老家,将自己的所有存款和现金留给她,然后返回广州,闯进工友家,制造了这起惨案。
随便找一个理由杀死一个和自己不相干的女人,同时又极大地牺牲自己去供奉另一个女人,这到底是为什么?
这要到阿峰的个人生活中去寻找答案。
工友的妻子是自己所恨的人的替身
和许多杀人凶手一样,阿峰也有一个不幸的童年。他很小的时候父亲因病去世,此后母亲改嫁三次,而阿峰和三任继父的关系都很一般。家庭的不幸,令阿峰很渴望建立自己的小家庭,但结婚几年后,阿峰患上肾病,也因而导致性无能,他的妻子据此向他提出了离婚。
离婚发生在他杀人前一年,这一打击令他对生活彻底失去信心,经常会有自杀的念头泛起,也经常会在心中掀起强烈的暴力欲望。
关键问题是,他的暴力欲望的针对对象到底是谁?
警方不必纠缠潜意识,司法鉴定也不必考虑这一内容,因为潜意识不属于法律范畴的内容,而这恰恰是理解这一奇特行为的关键所在。
杀死与自己无冤无仇的工友的妻子,这件事会令所有人觉得莫明其妙,而一旦一件事看上去太莫明其妙了,就需要从潜意识去寻找答案了。
在我看来,阿峰杀死工友的妻子,这个行为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他杀死了一个女人。
详细说来,即阿峰想杀其他女人,但他因为种种原因觉得不能这么做,但他对女人的愤怒仍然极其强烈,他控制不住这种冲动,但他又不能直接对他所恨的女人下手,于是就找了另一个女人做替身。
工友的妻子是谁的替身?
显然是阿峰的前妻以及妈妈的替身。
幼年丧父和妈妈三次改嫁,这样的经历很容易引起儿子对妈妈的仇恨。他首先可能会觉得,妈妈一直将他放在不重要的位置上,而她对后来的三任丈夫都比儿子要好。其次,很多家庭出现重要亲人意外去世后,都容易彼此怪罪,例如制造佛山灭门案的黄文义,他想杀死二哥,原因就是怪罪二哥对爸爸和大哥的死负有一定责任,所以阿峰很可能会将爸爸的死怪罪在妈妈身上。
如果成年后能建立一个美满的家庭,这些仇恨或许会得到化解,但阿峰没有这种机会,肾病和性无能摧毁了他的婚姻,而妻子主动提出离婚,也会进一步加重他对女性的仇恨。
不过,不管童年多不幸,儿子与妈妈的关系多糟糕,仇恨最多也只是儿子心理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则是他仍然渴望得到妈妈的爱,同时也惧怕得到妈妈的惩罚。面对妈妈的时候,他的心理仍然会在很大程度上停留在一个幼小的孩子的水平上,令他不敢对妈妈有什么暴力行为。
所以,很多对父母有很大仇恨的杀人凶手,他们不会对父母怎么样,他们最容易做的,是找一个和父母相似的人,然后将仇恨加在这个人身上。譬如美国最有名的美女杀手特迪,他杀死的几十个女孩清一色是瓜子脸和长头发,而这也恰恰是他妈妈年轻时的样子。
关于阿峰的案例,我那个做司法鉴定的朋友也没掌握太多的细节,所以我做不了细致的分析,但大致可以断定,他工友的妻子只是一个可怜的替身,阿峰之所以选择杀她,只是将对妈妈和前妻的愤怒转移到她身上而已。
替死鬼心理源于“向强者认同”
所有的妈妈都是不完美的,但只要从妈妈那里得到的照料足够好,一个孩子就能做到一点——全面地看待妈妈,既接受妈妈好的一面,也接受妈妈不好的一面。
假若妈妈过于糟糕,但仍然有一些好的方面,那么一个孩子就会使用分裂的心理机制,即在心理上制造一个“好妈妈”的形象,同时也制造一个“坏妈妈”的形象。有时,孩子会将真实的妈妈视为“好妈妈”,极力地赞誉妈妈,仿佛妈妈是完美的。然而,这个孩子非常怕鬼,也对像妈妈的女人——譬如女老师——充满警惕、愤怒甚至仇恨,所谓的“鬼”和女老师便是这个孩子的“坏妈妈”的投射。
此外,一些孩子会使用相反的心理机制,对自己的妈妈极其愤怒,但却对另一个女人——如恋人——无比地爱。这时,他便是将真实的妈妈当成绝对的“坏妈妈”,而将恋人当作绝对的“好妈妈”了。
阿峰杀死与自己无冤无仇的工友的妻子,却牺牲自己去供奉小自己十多岁的女友,那么可以说,他是将自己心中的绝对的“坏妈妈”形象投射到前者的身上,却将自己心中的绝对的“好妈妈”形象投射到女友身上。
再回到一开始提到的宫润伯的案例上来。宫润伯和阿峰的相同之处,是他们都是找垫背的,宫润伯所找的垫背是那些无辜的孩子,阿峰所找的垫背则是工友的太太。
依照我们古老的传说,举凡上吊、溺水、中毒、难产而死者,其鬼魂会在人间飘荡不去,必须找到一个替死者,并让对方以同样的方式死亡,自己的灵魂才能超生。这种传说,藏着一个卑劣的逻辑——我必须将我所承受的苦难传递给另一个人,那样我的心才得以安宁。
这也恰恰是阿峰和宫润伯的逻辑。
据报道,宫润伯曾入狱多年,并在监狱中屡屡被同监的犯人鸡奸,这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心理创伤。显然,他对11名男童进行性侵犯,这就是“替死鬼心理”在作祟——我要将我所承受的同样的苦难传递给你,这样我就好受多了。
阿峰也是类似的心理,他可能认为母亲和前妻给他制造了很多痛苦,但他因种种原因不会去报复母亲和前妻,而将仇恨转移给了另一个女人。
比较东西方的文艺作品,我总有这种感觉:替死鬼心理在中国远比西方要流行。相比西方社会,当我们受到伤害时,似乎更少有人直接还击加害者,而更常见的选择是加害比自己更弱小的人。尽管冤冤相报不值得提倡,但起码冤冤相报是将仇恨限制在加害者和受害者之间。相比之下,替罪羊心理所带来的危害就大多了,因为这种心理会导致仇恨不断地传递下去。
例如,假若宫润伯是直接报复强暴他的人,那么仇恨就会限于他和加害者之间,而不会伤及无辜。
替罪羊心理之所以盛行,还可能是因为对强者的崇拜。即,相比对加害者的愤怒,受害者可能更痛恨自己的弱小。相比还击加害者的欲望,他更渴望成为一个和加害者一模一样的强者。
这种心理,被称为是“向强者认同”。
一个家族的暴力史之所以会不断延续,便是因为这种心理。父亲对儿子施加暴力,儿子反而会认同父亲,并渴望比父亲更暴力,于是家族暴力不断延续了下去。
这也是这个社会的暴力不断传播并延续的重要原因。例如,我们会看到,那些制造了最多杀戮的人,反而普遍会被当作英雄来崇拜。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3:38编辑过]
他们为什么如此嚣张 |
|
2008-03-16 23:1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4:14编辑过]
自杀冲动或源自爱的诱惑 |
|
2008-01-17 22:43 |
我们经常用一种特殊的方式表达对亲人的忠诚,那就是:重复他们的苦难。
譬如,如果亲人中有人意外死亡,那我们也会有意无意地毁掉自己的幸福生活,“他这么惨,我怎么可以过这么幸福的生活?!”
甚至,我们还会有追随他而去的冲动。仿佛是,不这样做就意味着对这个关系的背叛。
如果自己的亲朋好友中有多人非正常死亡,这个问题会变得更为严重。
日本作家村上春树在其小说《挪威的森林》中就描绘了这样一个复杂的关于追随亲人自杀的系列故事:
直子(女主人公之一)的叔叔17岁开始自闭在家,4年后,21岁的他突然说要出门,然后跳下电车轨道自杀。
直子的姐姐,17岁那年的11月,在家中的卧室上吊自杀,之前4年,每两三个月就会抑郁两三天,自闭在家,不上学,不和任何人交往。
直子青梅竹马的男朋友木月,17岁那年的5月自杀。
直子,21岁那年的8月自杀。这一系列数字有特殊的象征意义,直子的叔叔17岁自闭,21岁自杀,而直子姐妹分别在17岁和21岁自杀,以此分别纪念了叔
叔的苦难。直子的男友5月自杀,直子的姐姐11月自杀,而直子的自杀时间8月,则是对这两个月份的取中,仿佛只有这样做,才同时纪念了两个挚爱的人。
小说的男主人公渡边是木月的好友,木月死后一年,他开始和直子恋爱。村上春树是用第一人称“我(即渡边)”来写这部小说的,他描写说,“我”一直想把直子
的故事写下来,以“永远记得她”,但就是写不了第一句话,直到他在37岁的时候,他才终于感觉到,他可以动笔写了。
37岁也是村上春树写这部小说时的真实年龄,有充足理由相信,小说中的系列自杀故事发生在村上春树的真实世界。他在小说后记中承认“这部小说具有极重的私
人性质”。在小说的扉页,他表达了真实的哀悼,他写道:献给许许多多的祭日。此外,他完成这部小说时,正好是38岁。
38=17+21,正好是木月自杀年龄和直子自杀年龄之和。仿佛是,作家是拿38岁这个年龄来哀悼自己的两位挚爱的。
这一切看上去很玄,但这样的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
伤害自己,以示对爱的忠诚
“对于挚爱的人,我们渴望同甘共苦,”广州向日葵心理咨询中心的咨询师廖琦说,“要是他突然去世,我们很容易会觉得,过得太幸福就对不起他,于是我们会有意无意地把自己的生活弄得一团糟。通过这种自我伤害的方式,表达对这个亲密关系的忠诚。”
32岁的何坚(化名,下同)因酗酒问题,被太太带来找心理医生,但谈了一次后,廖琦发现酗酒只是表面问题,而亲人接二连三的意外死亡才是真正的问题。
4年前,何坚爸爸因病去世,年仅56岁;几个月后,他大伯去世,年仅58岁;6个月前,他妈妈去世,年仅56岁。三位亲人都是死于脑溢血。更早些时候,他的外公和小姨也患重病去世。
何坚酗酒从3年前开始,当时,太太去德国留学,期间,何坚大伯的小儿子被劫匪枪杀,这位堂弟与何坚的关系最铁。这件惨案成了压倒何坚的最后一根稻草,以前
很少喝酒的他开始频繁借酒浇愁,等何太太从德国留学一年回来后,何坚已经成了地道的酒鬼,每天晚上都去找酒友喝个酩酊大醉,晚上常常干脆睡在酒友家。
全家人对何坚的酗酒恶习都深恶痛绝。一次,在异地的大姐听说何坚在家酗酒,开车赶到广州,把他的酒桌掀翻,随即开始大哭大闹,完全失去了控制。
这个时候,何坚的太太也赶到家,但她做的第一件事是把何坚家里所有的利器都藏了起来。
“我怕她自杀,”何太太对廖琦说,“她心中的痛苦一点不比我先生少。”
大姐从来没有明确表现出有自杀的想法。但是,她开车时常“犯迷糊”,已经出过几次小的车祸了。“我知道其实她是想去死,”何太太说,“尽管她没有想自杀的明确念头,但她潜意识中是想自杀。”
当清醒的时候,何坚从来没说过死,相反,作为何家的家族企业的老板,何坚总是表现得很坚强,但一喝醉了,他就会表现得像是变了一个人,总是哭个不停,而且常说“我不想活了”。
何坚的小家庭很好,妻子聪慧善持家,很爱他,5岁的女儿也活泼可爱。“他之所以这样想死,”廖琦说,“只是因为他身边亲人的非正常死亡太多了。”
警惕:孩子有“替”父母而死的冲动
如果不能有效地处理太多亲人死亡这种灾难,一个家庭还可能会发生一种特殊的创痛:孩子们替大人去死。
“孩子,尤其是小孩子,被称为是家庭的‘保护神’,”廖琦说,“这是因为小孩子会认为幼稚的他们可以拯救父母。所以,如果他们感觉到父母有自我伤害甚至自杀的冲动,他们就会替父母去做这件事。”
德国家庭治疗大师海灵格在他的著作《谁在我家》中提到了这样一个案例:
欧内斯特的奶奶在34岁时自杀,爸爸在55岁时自杀,舅舅也是自杀,年龄不详。此外,他两个兄弟在很小的时候意外死去,他的一个小女儿也刚出生不久就死去。
最近的一次死亡事件是,欧内斯特幼小的小儿子自杀。
海灵格认为,欧内斯特的小儿子是替爸爸自杀的。他写道:“在这个家庭中有这么多的死亡和自杀,欧内斯特会无意识地想要自杀,或者会有一种念头,就是为了追随死去的人,他必须在年轻的时候死去,而他的小儿子代替他做了这件事情。”
当父母有自杀的冲动时,年幼的孩子们可能会替父母自杀;当父母有自伤的冲动时,年幼的孩子们也可能会替父母自伤。这当然是没有效果的,因为他们的自杀或自
伤只会进一步加深一个家庭的创痛,但幼稚的孩子不知道这一点,他们会想:“亲爱的爸爸妈妈,我受苦比你们受苦好。”
并且,这种替爸爸妈妈受苦的冲动并不是意识层面上的,而是潜意识层面上的。当孩子们在这么做的时候,他们并不清楚自己在做什么,大人们也不清楚他们在做什么。
廖琦说,像何坚的女儿,已经出现了一些抑郁的倾向,而懂一点心理学的何太太也感觉到她的家庭中似乎有一种不祥在流动,这是促使她带着丈夫来看心理医生的主要原因。
变得和死者一个样,以纪念死者
海灵格认为,家庭是一个完整系统,每一个成员必须得到该得到的尊重。但是,如果一个成员自杀,大人们会认为这是一件羞耻的事情,而不愿面对,并倾向于再也
不提这个成员,就仿佛他从来没有在这个家庭中出现过一样。但是,家里的小孩子可能会认同这个人,在某些方面变得和这个人一样,仿佛以此来证实这个“被驱逐
的人”的确是这个家庭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
譬如,在《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叔叔17岁自闭21岁自杀。显然,直子的父母很不愿意提及这件事情,直子是偶然才听到父母议论这件事,父亲对母亲说“还
是血统关系吧,我这方面的”。但按照海灵格的理论,这并非是所谓的遗传,而是直子的姐姐认同了叔叔,最简单的证据是,直子的姐姐在自杀前也自闭了4年。直
子则认同了姐姐,她在疗养院时还穿着姐姐自杀时穿的白罩衫。
廖琦说,生活中这样的例子也并不罕见。
小芳在家里排老三,小芬排老二。爸爸妈妈的关系一直很糟糕,自结婚起就一直冷战。孩子们则分成两派,小芳和妈妈一派,她漂亮聪明,性格活泼开朗,特别爱和
人打交道,从小就人见人爱。小芬和爸爸一派,相貌普通的她沉默寡言,不爱说话,不爱和人打交道,只和爸爸有说不完的话。
1994年11月,小芬的大表哥遭遇意外死亡,这对小芬造成沉重打击,因为在亲人中,除了和爸爸亲之外,她最喜欢这个大表哥。1996年11月,正值18岁的小芬自杀。
这只是这个家庭苦难的开始。得知小芬自杀的消息后,一直和姐姐不和的小芳却一下子崩溃了,16岁的她歇斯底里地先是大哭大闹,拿头撞墙,被大人拦下后,她又去抢刀子,也被家人拦下。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她躺在床上一动不动,一直睁着眼睛,但不和任何人说话。
躺了几天后,她又一声不吭地自己起床了。家里人以为她好过来了,但后来发现,她完全变了,以前那个活泼开朗的小芳变得沉默寡言,对任何人都不理不睬,甚至
对以前最亲的妈妈也一样。漂亮的她也不再爱打扮,每天只是梳理得干干净净,但她那些漂亮的衣服她再也不穿了。妈妈逼了她一次,结果她把那些漂亮衣服全给剪
碎了。
她变得和死去的姐姐一模一样了
她仍然刻苦学习,17岁高中毕业时,成绩很优秀的她却拒绝上大学,谁说都劝不了,尤其是妈妈更不能劝她,一劝她就闹自杀。
高中毕业两年后,小芳自学了会计,并顺利通过国家会计师资格考试,找了一个效益不错的工作。在工作中,她的表现很出色,但她只是礼貌地和同事、领导说最简单的话,从不应酬,每天一下班就回家,关在卧室里,从不出门。
现在,小芳已26岁,还从未谈过恋爱。父母一提婚姻大事,她就会大哭大闹。两个月前,妈妈又物色了一个条件很好的小伙子,小芳也知道他,但妈妈提到有人想介绍这个小伙子给她时,她哭着跑出去,直到很晚才回家。
“我最近才明白,除了聪明这一点外,她变得和死去的姐姐一模一样了。”小芳的妈妈对廖琦说,“性格,说话方式,甚至表情,都变得很像。她为什么这样做,她是要惩罚我吗?怪我以前对她姐姐不好?”
应该不是,廖琦分析说,小芳更可能是在惩罚她自己。以前,两姐妹视对方为仇敌,经常吵架,甚至相互诅咒。当等姐姐真自杀了,妹妹却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内疚中。不仅如此,她甚至认为,是因为她的诅咒,姐姐才自杀的,她应该为姐姐的死负主要责任。
不过,这并不是小芳变得和姐姐一个样的原因。她之所以向姐姐认同,是因为爸爸妈妈都觉得,二女儿的自杀是一件“家丑”,他们不想面对这件事,他们从来不在
家里谈论二女儿,就好像这个女儿从未出生过一样。廖琦说,小芳变得和姐姐一个样,只是为了告诉父母,姐姐是家庭的一员。
接受姐姐的死,小芳就会做回自己
要正视小芬的死,她们的爸爸妈妈首先要做一件事:感谢她。廖琦说,实际上,小芬一直在做家庭的保护神。小芬的爸爸在家中是弱势方,以前是贫农,而妻子是地
主出身,两人的婚姻是那个时代常见的一种不匹配的婚姻。后来,他们一家搬到了城市生活,此后小芬小学都未毕业的爸爸一直不适应城市生活,常闷在家里,小芬
则把自己的多数课外时间都用来陪爸爸,最终形成了沉默寡言、不爱和人交往的性格。并且,小芬自杀的时候,也是爸爸妈妈闹离婚闹到最激烈的时候,她用牺牲自
己性命的方式,保住这个家庭的稳定。
“父母不一定要遵从孩子的意图,但他们应该对孩子的意图表示感谢。”廖琦说,“譬如,小芬的爸爸可以对小芬说,感谢你一直站在我身边,但是,你不需要为我和你妈妈的婚姻负责,这是我和你妈妈的事情。”
等小芬自杀后,她的爸爸妈妈也应该感谢她,也就是说,感谢她想用自己的死挽救这个家庭的愿望。当然,也应该懂得,这个愿望是幼稚的。并且,也应该用一些方
式来纪念小芬,而不是再也不谈她,以否认她的自杀事实,以及她曾经在家里存在过的事实。譬如,重新开始谈她,每年节日的时候祭奠她,在家里一些显眼的地方
贴上她的照片。
廖琦说,自杀对每一个家庭来说都是难以面对的挑战,它比车祸、重病等意外死亡还要糟糕。但是,除非这个家庭的大人学会面对这个创痛,否则可能就会遭遇更多的一系列的同样的创痛。
以上的故事并不是一个咨询室的案例,但廖琦相信,如果这个家庭重新承认小芬,那么小芳就会逐渐开始做回自己,而不是继续扮演姐姐的角色。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4:49编辑过]
解决之道:告别幼稚的爱
直面现实是解决问题的开始,当一个家庭刻意否认或隐瞒某个亲人自杀的真相时,可能就会引出一系列灾难。
譬如,在《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叔叔自杀了,但直子的父母刻意隐瞒这个事实。结果,直子的“学习第一,体育第一,又有威望又有领导才能”的姐姐也自杀
了。对这个事实,直子的家庭仍未学会面对。最终,直子也自杀了。到了这个时候,这个家庭仍然不能面对,只是为直子办了一个“凄凉的葬礼”,当渡边作为直子
的好友参加时,直子的父母非常警惕,他们纳闷渡边是怎样知道直子去世的消息的。
学会如何面对亲人的自杀或意外死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在上一期的《优秀的女性为什么惧怕成功》中,提到一个叫琪的故事,她因为哥哥的意外死亡而惩罚了自己
十多年。这个家庭并不忌讳谈论她哥哥的死,琪的父母每年都会在多个节日祭奠儿子。但是,即便过了十多年,当回忆哥哥去世的事情时,琪仍然会感到非常非常难
过。
这是因为,我们下意识里认为,“同甘共苦”是爱的无上原则。挚爱的人都去世了,我们怎么还有资格享受幸福生活,那岂不是对这个关系的背叛?!那样还谈什么“同甘共苦”?!我们下意识里认为,爱意味着“不管你去哪里,我都跟随”或“爱你,就必须和你在一起”。
这种自动思维经常导致一个家庭不断地复制同样的苦难。譬如何坚家,他的爸爸、妈妈和大伯都死于脑溢血。爸爸和大伯,可能还有遗传的因素,但妈妈也死于脑溢血,这极可能是何坚妈妈要用这种方式表达对她挚爱的丈夫的忠诚。
在《挪威的森林》中,也提到了这样的事情。小说中另一个女主人公绿子的妈妈,患脑肿瘤受尽折磨去世。两年后,绿子的爸爸,也患同样的病去世。绿子的爸爸,
对妻子爱到极点,当妻子生病后,他曾对两个女儿说:“我十分懊悔,真不如叫你们两个替你妈死算了!”不过,他对女儿们其实也是非常疼爱的,那只是一时的糊
涂话,最后是他自己和妻子生一样的病,追随太太而去。
在数十年的心理治疗中,海灵格发现了大量这样的案例,这些案例并不能通过生理和遗传等方面的理论得到很好的解释,他深信其中有很多案例,是当事人对死去的亲人的苦难的认同。因为这种认同,才导致许多家庭不断重复同样的苦难。
“我死了,但我希望你好好活下去”
我们重复亲人的苦难,是出于下意识里的爱,但这是一种幼稚的爱。海灵格说:“我们一直观察到,每一个死去的、生病的和遭受厄运的人都希望活着的人好好地活着。一个人的死亡和不幸就已经够了。死去的人希望活着的人一切都好。”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重复亲人的苦难,才是对亲人爱的背叛。在治疗遭遇亲人横死的来访者时,海灵格会让一个人扮演其死去的亲人,对来访者说“我死了,但我希望你好好活下去。”在真实生活中,如果得到死去亲人的祝福,活着的人会更坚强,复制苦难的冲动会大大减弱。
在《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姐姐自杀时,没有祝福,没有遗书;直子的男友木月自杀时,没有祝福,没有遗书。这两个挚爱的人的死成了直子无法逾越的障碍,尽
管她感觉到渡边是她的拯救者,她唯一的性高潮也给了渡边,而性其实是对关系的渴望,性高潮其实是对关系的认可。但是,这样一来,直子就分裂成了两部分,那
个微弱的一部分知道,和渡边在一起有幸福,但那个主要的一部分则要向姐姐和男友表达忠诚。她总是幻听,觉得姐姐和男友非常孤独,他们渴望她去他们那里,而
她最终选择了一个能同时纪念姐姐和男友的日子,在森林深处上吊自杀了。
但渡边不同,直子祝福了他,对他写信说:“你一定要获得幸福,把我那份也活出来,那样我才高兴,真的。”
并且,尽管直子的父母不愿意面对直子自杀的事实,只草草为女儿举办了一个简单的葬礼,但直子的好友玲子和渡边在一起,先是告诉了渡边,直子自杀的所有细
节,接着又弹又唱了51首直子爱听的歌,为直子举行了一场“不凄凉的葬礼”,最后,她叮嘱渡边说:“假如你对直子的死怀有一种类似创痛之感,那么就把这种
创痛留给以后的人生,在整个后半生中去体会。”
玲子做的这一切,非常符合心理治疗的做法。可能正是直子的祝福和玲子的努力,才能让渡边——或者说村上春树,在经历了如此多死亡之后,仍能好好活着。
————————————————————
数字的纪念意义
小芬的大表哥意外死亡时,留下了一个4岁的儿子。
到现在,对这个孩子,4岁成了一个神秘的力量,他每4年都要做一次决定性的决定。
4岁爸爸去世时,他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
8岁时,他强烈要求,要和妈妈一起生活,于是去了外地和妈妈住在一起,并上了小学;
12岁上初中时,他在学校惹是生非,弄出很多麻烦,最后被学校开除,又和爷爷奶奶住到了一起;
16岁上高中时,他不顾所有人的反对,自己做主参了军。
小芬的表姐,是在傍晚6时左右得知哥哥去世的消息的。等把哥哥安葬后,她有了一个奇特的问题:每当傍晚来临时,她都会莫名的心慌,并且感觉到头晕。
等到了差不多8时,这种症状又自然消除了。
后来,在心理医生的帮助下,她才明白,傍晚、心慌、哥哥去世的消息这三者之间的联系。
在《挪威的森林》中,直子的病是11月末开始恶化,那正是她姐姐自杀的时间。当时,年仅11岁的她是第一个看到姐姐自杀的。到了5月,她的病恶化到了最严重的程度,而5月是她男友自杀的时间。
我们的意识中未必会记住这些时间上的联系,但我们的潜意识会记得一清二楚。武汉中德医院的知名心理学家李孟潮对此说:我们的身体永远不会说谎。
——————————
忘记=背叛?不仅幸福意味着背叛,甚至脱离记忆都意味着背叛。
渡边是木月自杀前最后一个和他在一起的人,他们两人逃学打了一场桌球,然后,木月才回家自杀。渡边以为,自己以后只要一看见桌球就会想起木月,但他20岁的时候一次打桌球时却迟迟没有想起木月。
为此,他给直子写信说:“打桌球的那个晚间,直到第一局打完也一点没有想起木月。对我来说,这是个不小的打击。因为,自从木月死后,我一直以为每逢打桌球必然想起他,不料直到打完第一局在店内自动售货机买百事可乐前,我都全然未能想起。
打桌球时居然未想起木月,这使我感到似乎做了一件对不起他的事。当时我觉得自己已将他彻底忘记了……我即将满二十岁,我同木月在十六岁和十七岁那两年里所共有的东西的某部分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无论怎样长吁短叹,都已无可挽回。
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
|
2008-01-16 13:24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5:29编辑过]
慎防亲密关系中的“洗脑” |
|
2007-12-27 11:53 |
我们经常祝福恋爱中的人:“祝你幸福!”、“祝你快乐!”
但是,并非是所有人谈恋爱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很多人其实更在乎永远正确。他们谈恋爱,仿佛是为了和这个人建立这样一种关系:你永远错误,而我永远正确。
这是一种病态的心理需要,有这种需要的人有强烈的欲望,要在亲密关系中论证自己永远是对的,为了达到这一点,他们会对恋人或配偶实施病态的控制。
一位叫“Rose”的读者给我写信说,丈夫经常逼问她:“快说,你是不是和这个男人有一腿?”
原来,在和丈夫拍拖前,Rose谈过恋爱并和前男友有过性关系。认识丈夫并开始拍拖后,一天丈夫问她的情史,她讲了。他逼问她有没有上过床,她也承认了。
结果他说,她是他的初恋,他虽然介意她的过去,但能忍受,不过要求她以后什么事情都听他的。怀着内疚感,Rose答应了。
这是噩梦的开始。
从那以后,他不断地问Rose,还和什么男人交往过,为什么这么做,还有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没有交代……Rose有时觉得很烦,拒绝回答,这时他就会大发脾气,说你这种不清白的女人,有什么资格对我发脾气。
这击中了Rose的软肋,而且他态度极其坚决,Rose于是尽量忍住不和他顶嘴,他问什么就回答什么。一旦问出来,她和什么男性有交往,他就会问,这是不是你的情人?你是不是跟他有一腿?如果Rose回答不耐烦,他就会说Rose有问题,一定是有“一腿”的!
慢慢地,因为怕麻烦,Rose和所有的男性朋友都不再来往,也尽量不和男同事交往。
现在,他们结婚了,而噩梦仍继续。不管两口子发生任何争执,丈夫都会拿出Rose有过情史这件事来羞辱妻子,并要求她无条件服从他。如果她一不服从或顶嘴,他就会大发雷霆,直到Rose认错他才能安静下来。
每次,无论发生什么冲突,无论因为什么原因争执,最终的结果都是Rose向丈夫认错。
但是,她现在觉得非常压抑,“我经常想到死。”她在信中说。
这种关系,很容易被我们理解为嫉妒,认为是Rose的丈夫过于在乎妻子的贞洁,而对妻子与异性的关系过于敏感。
但这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妻子的情史只是一个幌子。或许,这的确让他感到难过,但更大的可能是,他是利用这一点来压制妻子,让自己永远在这个关系中占据制高点,让自己永远正确,而妻子永远错误。
否则,如果他真的在乎妻子的贞洁,他完全会在一开始知道妻子的情史时,就终止这个关系。
甚至,在我看来,他在知道妻子的情史时,会忍不住有一种兴奋:我终于找到猎物了,我终于可以和这个猎物建立一个关系,在这个关系中,我永远都可以压制对方。
他逼女友承认有上百个性伙伴
这听起来,有点不可思议,但这种事情并不罕见。我收到过几十封讲类似问题的信件,还见过一个更极端的例子,一个男孩拼命让女友承认,她和这个男人上过床,
和那个男人有过“见不得人的事情”。如果女友不承认,他会一天24小时地只谈这件事情,歇斯底里地、一遍又一遍地逼问女友,不让她睡觉,也不让她转移话
题,更不用说做其他事情……如果一天不够,那就再来一天。
在这种高压的逼供之下,女友最终晕了,于是稀里糊涂地承认了本来没有发生过的事情,说自己确实和那个男人发生过关系。
这个时候,那男孩会表现得特别伤心,他会暴怒着,继续逼问女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和那个男人发生了关系。他的女友已经失去了继续折腾的气力,于是会向他虚构,他们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用什么方式发生关系……
到了最后,男孩会号啕大哭,他会一边指责女友不洁身自好,一边又哭着对女友说,他不会遗弃她,他会一如既往地爱她。
这种事情,后来重复了很多次,那个女孩后来被迫承认的性伙伴多达上百个,但女孩说,这种事情一次都没发生过。
但既然承认了有这么多不忠,那么这个女孩就没有任何理由拒绝听从她男友的命令了。
这是这个男孩无意识中所追求的境界。他不在乎幸福与快乐,只想彻底地控制住女友,并宣泄他对女性的攻击和仇恨。
这个男孩,很可能是偏执型精神分裂症,或者是偏执型人格障碍,这两种人的共同特点是,把幻想当作事实,而且用极大的毅力说服别人认同这是真的。因为他们说得是如此肯定,态度又是如此坚决,一些人真的就相信了他们的幻想。
他们幻想的内容中,配偶或恋人的不忠,是最常见的一个内容。
并且,在说服别人的时候,他们会有意无意地采用了洗脑的手段。
无论是集体性的洗脑,还是一对一的洗脑,必须满足几个条件:
一、信息封锁。即让对方在一段时间内只接受一种信息,譬如那个男孩,可以一天24小时地对女友说,“你一定和谁有一腿,快告诉我是怎样发生的!”他根本不让女友有机会接受其他信息。
二、关系封锁。即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要求对方不把问题交代清楚就绝对不能离开。而且必然会限制对方与其他人交往。
三、适度威胁。要么直接用暴力,要么用歇斯底里的咆哮让对方害怕。
四、树立权威。他必然会说,自己绝对正确,而且其权威性绝对不容侵犯。
集体性的洗脑还需要更多一些条件,但一对一的洗脑,满足以上几个条件就足够了。因为实施洗脑一方的人,太有毅力太坚决了,被洗脑的一方最后会投降,并且,一开始投降的时候,会抱着息事宁人的态度想:“算了,算了,这一次暂且就认输吧,我太累了。”
殊不知,这只是噩梦的开始,第二次、第三次乃至更多的洗脑会接踵而至,而且投降的时间一次比一次短。
“洗脑”只是为了证明自己正确
集体的洗脑,会有明显的钱权名利的目的,譬如最近有报道说,一些在日本活动的邪教的韩国教主,性侵犯了100多名日本女性,而且把很多教徒的财产都搜刮一空。
但在亲密关系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洗脑,有什么意义呢?在我看来,他们是在完成潜意识深处的“自我实现的预言”。他们心中早就认定,最亲密的人一定会离自己而去,一定会背叛自己。
所以,他们看上去很在乎恋人的贞洁,但其实“不贞”的女性会对他们有强烈的吸引力。找到这样的女性并与他们建立恋爱关系后,他们潜意识深处会有一种抓住猎物的兴奋:看,我终于可以找到一个人,可以证明我是对的了。
这是为什么,当Rose的丈夫知道Rose有过情史后,他反而会说,他能忍受这一点。
他忍受这一点,只是因为这一点可以让他更好地站在道德制高点,并利用Rose的内疚感,对她更方便地进行洗脑。洗脑的目的,是为了营造这样一种亲密关系:他永远正确,妻子永远错误。
这是一种强迫性重复。Rose在信中写道,丈夫一家人都是这个脾气,错误永远是别人的,而自己永远正确。但设想一下,他小时候呢?在和父母的关系中,他能永远正确吗?相反,他更可能是永远错误,而父母永远正确。
现在,他把以前和父母的关系模式搬到他和妻子的关系模式中了,只是他变成永远正确的强人,而把妻子塑造成永远错误的“孩子”。
童年受过的苦,长大后我们要再重复一遍。但可惜的是,很多人的重复是一种转移,即建立一个亲密关系,然后把自己心中压抑了很久的痛苦,转移到恋人或配偶身上去。
所以说,千万不要以为,每个人建立亲密关系都是为了追求幸福和快乐。相反,很多人建立亲密关系只是为了控制并折磨对方。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4-12 14:56:10编辑过]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