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345678
/15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15 22:18:00

二战、纳粹、犹太人、盖世太保……,这段历史,被很多很多电影呈现、诠释,也就容易走入一种陈词滥调的平庸,而路易·马勒的《再见,孩子们》(1987年)在这点上,倒是给人提供了一个新的视点,在具有强烈自传性的内容里,既反映了严肃的历史现实,又富含对人性subtle的思考。

这是一部导演根据自己12岁时在维希Vichy傀儡政府下的一所耶稣会寄宿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而拍摄的电影。

1944年初的冬天,被纳粹占领的法国,出生于中产阶级家庭的12岁男孩Julien放完假回到寄宿的天主教学校。新学期,Julien的班上来了一个叫Bonnet的新男孩,被安排睡在Julien旁边的空铺位。

内向寡言的Bonnet似乎并不受到同学的欢迎,显得格格不入。Julien对这个新成员某些神秘的行为充满了好奇,另外,Bonnet在班上出色的成绩,也成为Julien最强的竞争对手。在相互较劲和打闹之间,Julien和Bonnet渐渐发展出亲密的友谊,同时,Julien也发现了 Bonnet是犹太人的秘密。

1944年一月的一天,以前厨房的帮工、因被发现小偷小摸而开除的青年Joseph,带着一群盖世太保来到学校,指控这里窝藏了犹太人,要求学生们坦白。当一个盖世太保喊到Bonnet的真名Kippelstein时,Julien无意的回头一瞥,却暴露了Bonnet的身份。一番搜查之后,神父和三个藏身在学校的犹太男孩被盖世太保带走。影片最后交待,这三个被带走的犹太男孩后被害于奥斯威辛集中营。

影片从一个12岁法国男孩的角度,再现了Holocaust中的一个点。Julien无意中对Bonnet的出卖,是一个很难从道德上来解读的行为。12岁的Julien,对纳粹、对Anti-Semitism几乎一无所知。他偷翻Bonnet的储藏柜,在一本书里面找到Bonnet的真名,不过是满足小孩子对未知事物的一种探求。而当他知道Bonnet是犹太人时,还特意跑去问他哥哥,犹太人是什么人?是怎么样的人?

学校的家庭日,他让他妈妈邀请Bonnet和他们一起到外面吃饭,当盖世太保到饭店里驱赶犹太人、遭到就餐的法国人的反对时,Julien除了不时紧张的偷瞄Bonnet以外,盖世太保的霸道、和法国人对抗议生效的欢呼,似乎都和他无关。

因此,当一脸凶狠的盖世太保走到讲台上,严厉的说出Kippelstein的名字时,Julien回头看Bonnet的动作,可以认为是小孩受到惊吓时的一种下意识反应。但是,随着搜索的展开,即时宣布学校关闭,从周围人慌乱的表情,和Bonnet被带走时凝重的气氛里,天真无知的Julien也预感到了不祥,惊愕、茫然的眼神中,渐蒙上一层负疚的阴影,也许,将伴之一生。

虽然故事的结尾沉重阴暗,但是在一个小时四十分的影片里,导演对寄宿学校里这些男孩们的生活、学习的刻画,却充满鲜活生动的印象:早晨在水房洗漱,时不时有口角拌嘴,课间大家踩着高跷,相互打来斗去,在树林里玩寻宝游戏,夜晚熄灯后打着手电看书,暗恋年轻美貌的钢琴老师等等,这些片断,既传神的表现出他们身上童稚未脱的孩子气,又反映了青春期男孩微妙独特的心理变化。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5 23:15:40编辑过]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42
贴子16980
魅力25900
注册时间2005-05-20

spaday

只看他

2006-11-17 00:17:00

终于,这个我好像看过,但是实在是记不起来了。需要重新温习。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17 01:02:00

以下是引用spaday在2006-11-17 0:17:00的发言:
终于,这个我好像看过,但是实在是记不起来了。需要重新温习。

最近还借了个Malle的心的呢喃,Murmur of Heart,听说也很不错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3
贴子2867
魅力3802
注册时间2005-07-23

pippi

只看他

2006-11-20 19:53:00

居然一部都没有看过。。。
Huaren
等级中尉
威望3
贴子2397
魅力3464
注册时间2005-05-26

firebaby

只看他

2006-11-20 22:06:00

《二弟》的确好过《青红》,段龙在里面演得毫无痕迹可寻,难得。

贾樟柯的三部曲里最喜欢的还是〈小武〉,〈世界》也不错,《站台》稍差点。

妹妹的观后感写得很好,加油啊。

另推荐一部台湾独立制作片《飞越情海》,你应该会喜欢.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20 22:31:00

以下是引用firebaby在2006-11-20 22:06:00的发言:

《二弟》的确好过《青红》,段龙在里面演得毫无痕迹可寻,难得。

贾樟柯的三部曲里最喜欢的还是〈小武〉,〈世界》也不错,《站台》稍差点。

妹妹的观后感写得很好,加油啊。

另推荐一部台湾独立制作片《飞越情海》,你应该会喜欢.

恩,多谢mm的推荐,我去找找看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20 22:50:00

《心的呢喃》(也有译成《好奇心》)是路易·马勒另外一部讲述青春期男孩的电影,以五十年代的法国为背景,15岁的男孩Laurent Chevalier,生在一个中产阶级的家庭,家境优越,就读于教会学校,是班上的优等生。父亲是妇产医生,严肃,不苟言笑,关心政治,母亲是意大利人,追求自由的爱情,两个哥哥,喜欢性和酒精的刺激,常用色情笑话,挑逗、取笑Laurent。

影片触及到很多社会传统的禁忌,或含蓄隐晦,或直接了然:天主教内部的娈童、母亲不可告人的婚外恋情、Laurent的抽烟、喝酒、在两个哥哥带领下和妓女的初次性体验,还有他与母亲之间暧昧的乱伦,通过这些悖违伦理道德的情节,反映了二战后传统价值观念体系崩溃和瓦解,和人面临一种失去所依的精神危机。

影片一开始,Laurent和同学在大街上请人募捐,支援在印度支那的法军,可是,二战后,世界范围内殖民地争取独立的浪潮,已成为历史的必然,无论法军怎么抵抗、法国内部如何坚持,都无可逆转这一趋势。在向行人请求募款的间隙,Laurent还和同学去书店偷了一张Charlie Parker的唱片,从对话里,可以看出Laurent对爵士乐手那种颓废堕落生活的向往——酒精、性、疯狂、精神分裂,而他偷唱片的行为,与其说是出于缺钱,不如解读成寻求一种犯罪感得到满足的刺激,也许更合适,同类的意象,《冰风暴》里那个有shopliftting癖好的中产阶级主妇。

影片中Laurent的两个哥哥,用朋友画的一幅赝品,替换了家中挂的Corot的真品,并一而再试探的询问父亲、和父亲的有钱朋友,对这幅画的看法,辛辣的嘲讽了中产阶级对艺术的无知,和企图用金钱伪饰的庸俗,同时也折射出在儿子心中对传统父亲权威的蔑视和反叛。

片中最大的禁忌也许是Laurent和母亲乱伦的关系,从一开始,导演就铺成了隐约的线索,并通过Laurent和父亲的争执、冷淡疏离的父子关系,作了强烈的暗示(Freud的俄狄浦斯情结)。无意中,Laurent发现了母亲偷和情人约会的秘密,这件事,进一步加深了他和母亲的亲密关系。

一次,母亲带着被诊断患了心杂音的Laurent到乡村度假胜地疗养。在那里,Laurent结识了两个同龄的少女,求爱落败,最后他在母亲那里找到性和爱的满足。第二日早晨,父亲和两个哥哥来到旅馆探望Laurent,影片于一家五口在早餐桌旁,东倒西歪的大笑中结束。和谐,尴尬,破碎,一切都不在乎的绝望……在传染开的笑里,别有深意。

极其美国风格的爵士乐,和具有分明欧洲气息的街道、乡村画面,不协调的搭配中,也隐隐显示了二战后美国文化对欧洲乃至全球的强势影响。

Huaren
等级中尉
威望3
贴子2397
魅力3464
注册时间2005-05-26

firebaby

只看他

2006-11-21 13:53:00

好奇的问,妹妹都是一个人看这些小片吗?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21 14:12:00

以下是引用firebaby在2006-11-21 13:53:00的发言:

好奇的问,妹妹都是一个人看这些小片吗?

是啊,多数都是借DVD回家看的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贵宾大校
威望61
贴子15936
魅力23782
注册时间2005-03-22

lilyppbb

只看楼主

2006-11-25 22:20:00

对蔡明亮的名字很熟悉,但他的电影还是第一次看。以前看一些电影的文章,印象中,他的电影很具争议性,赞的不必说,那些国际电影节的奖座已经足够说明,但也读到不少不喜欢的声音,而性,似乎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不过当我自己看完《河流》,虽然还谈不上对他的电影有多喜欢,毕竟才看了一部,但不得不说,他的电影真的很有意思,极富创造力,很不一样,这是我个人非常欣赏的。

《河流》里,母亲、父亲、儿子,一家三口,住在一个屋檐下,却过着互不相干的独立生活。母亲,在一家酒楼当电梯员,和一个经营盗版色情片的老板有染,父亲,时常光顾男同志的桑拿浴室,享受同性间的性事,儿子小康,无业在家,偶然中,当了一回临时演员,漂浮在发臭的河流中,结果,也许是被河中的毒气侵入身体,脖子和肩膀染上一种无名之痛,影片以此为开端,讲述一家人如何想办法消除儿子的病痛。

影片中有很多露骨的性爱情节,甚至夸张到不知情的父亲在昏暗的桑拿浴室里和自己的儿子发生关系,从这里也许可以理解为什么蔡明亮电影那么具有争议性,如此大胆叛逆的性,显然早已越过了一般人可以接受的伦理底线。可是对我来说,倒不以为然,因为在性的背后,导演关注的是关于人和社会的内容,当你在读这些内容的时候,火辣的性爱场面就不再成为一个焦点,而会把目光集中在导演对性的解读和诠释上。

在《河流》中,性是一种宣泄和解脱,也是一种人与人之间(肉体,还是灵魂?)沟通的语言。小康和两年未见的旧同学重逢,在旅馆房间里,从相对无言喝着甜品,跳到黑暗中两人做爱的画面,当寂寞无法诉诸于语言的时候,性,是孤独的个体最后的求助;三温暖里,歪着脖子的小康,被父亲从后面拥着,呻吟声里,脖子的痛,私处的痛,内心的压抑苦闷,和高潮的兴奋欢愉,仿佛纠缠混杂在一起,性,将人的快乐和痛苦微妙的融为一体,回归的,是儿子在父亲的怀中蜷缩成新生儿出世前在母体中的模样。

《河流》透视的是现代人的内心,孤独、欲望、寂寞、扭曲、颠倒、错乱,叙述中,带着一种很冷的黑色幽默,比如,片场用塑料假人来演尸体浮在河面上的戏,父亲在房顶漏水的卧室搭的临时雨棚,小康骑车时,父亲坐在后座,扶正他的头,这些场景,好笑中,带着无可名状的苦楚。

镜子,在《河流》里多次出现,小康的穿衣镜,母亲房间的梳妆镜,卫生间的镜子,桑拿浴室里的镜子,临街快餐店的大玻璃窗。影片以人在镜中的影为拍摄对象,记录人物的表情和动作,造成画面和观者之间进一步的间离效果。从银幕上看镜中人,有一种特别深远的意味,触动在心头。

影片的氛围,有一种沉静之美,人物之间的台词很少,甚至也没有任何的配乐,可是人物和音乐之外,有很多其他的声音,分外迷人。雨声、风声、滴水声、电梯声、摩托车声、城市的声音、人群的声音……这些质感的声音,既是人物孤寂的折射,又像是内心孤独后的嘶喊,嘈杂中,惨淡无力。而“水”这个意象,不仅在视觉,也在听觉上反复多次的运用,营造出一种东方的、现代的、阴暗而堕落Decadence的诗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5 22:21:22编辑过]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