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医学有两本最重要的经典,一本就是黄帝内经,一本就是伤寒论。古代的经书都是讲亘古不变的东西,而纬书则是讲变化。论字的右边是仑字,表示次序,次第,像言论。伤寒论讲的是得病的次序,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从表到里。而治病的顺序应该是从里到表。
上古天真论讲的是五脏六腑。五脏六腑最天真,因为人的身体自身就是平衡的,自足的,和谐的。中医用五行来表示这种和谐。生命是一个过程。“昔”字是一个日在水下,表示很久很久以前。任何一个生命的出生,都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任何生命都是“生而神灵”。比如说小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是手握拳头,四指包住拇指。拇指掐住无名指的指根处,因为那是肝魂的关窃。小孩都有自保功能,出来的时候便护住自己的肝魂,而且肝气特别足。人死的时候有一个象,就是撒手而去,因为那时候也顾不了肝魂了。有些小男孩会勃起,西医解释说那是因为小孩也有性欲,而中医则认为那是因为肾精特别足所以能一阳初起。
古人并没有和今人在身体机构上有什么不同,他们之所以比我们长寿,是因为他们“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我们的很多身体上的病其实是我们的习性所造成的。在现代社会里,我们都在追求外在的东西而忘记要向内修行。其结果就是外在的物质越来越多,而我们却迷失在其中。而淡定的方法就是精神内守。 “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当然往内修要比往外修难得多。因为精为肾所主,心为神所主,所以有一个我们可以每天做的动作帮助心肾相交。用手掌心的劳宫穴摩擦脚心的泳泉穴。
好帖。感谢分享。
這是中医的基础理論,能用通俗的语言去解释清楚,实在可贵。
不客气。我也觉得这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今天还在跟我的roommate讨论,说中医该如何拿出更有力的更直观更浅显易懂的东西来让更多人信服。我是从小到大吃中药的,只是想要去了解它更多一点。
最近出来的<人体使用手册> 和<求医不如求己>都是这样深入浅出的中医讲义,
如果lz感兴趣可以去他们的blog看看,就不用买书了...(书就是集合blog的帖子).
http://alexwu2300.blog.hexun.com/default.html
http://jinjiduli.blog.hexun.com/
我常常去看的.现在中医复兴,真是很高兴.
黄帝内经素问之上古天真论一
上古天真论之二
女子的生命节律跟七相关,男子跟八相关。
自然界里,阴都是先收敛后生发,而阳则是先生发后收敛。所以女子七岁时“齿更发长”。这时候女子的肾气旺,牙齿为肾所主,为收敛之物。头发为血余之物,而肝主血, 为生发之物。女子二七时任脉(身体的一条大阴脉)通,太冲脉(大阳脉)盛。太冲脉起于根部,沿着身体前面的中心线往上走。女子走到胸部是就散于胸中,形成了第二性征,乳房。男子则因阳气盛,所以会继续往上走,一直到嘴沿,所以青春期男子开始有胡子。两腮的胡子则是由于胆经的缘故,不是太冲脉。女子在这个时候也开始来月经,开始有生育的能力,因为阴阳的和合。女子三七时生发和收藏达到了平均,牙齿长到了极致。四七是女子身体最高峰的时期,所以最好是在这之前生孩子。五七女子身体开始走下坡,阳明脉,也就是胃经开始衰。因为胃经有一部分走过脸,当血不能容于脸时,面色就开始发黄,头发开始脱落。到了六七, 阴阳脉的衰落开始表现出来,三阳脉都开始衰。少阳胆经衰,所以两鬓开始白;阳明经衰,所以前额头发开始白; 太阳经衰,所以后脑勺开始发白。到了七七时,太冲脉和任脉都已经衰败,经血也停止,生育孩子的能力也随之丧失。
男子八岁时肾气盛,“发长齿更”,和女子刚好相反。到二八时,天癸至,开始有了一切性征。三八时,肾气平均,牙齿达到极致,生发和收藏也达到平均。中文里说一年为一个春秋,却不说一个冬夏,那是因为春和秋是阴气和阳气比较平均的时候。而我们爱和菊花茶,那是因为菊花得四季之气。不像别的花只在特定时节开,菊花一年四季都开。而它得的最多是秋冬之气,补肺和肾。
男子四八为身体最高峰的时候。五八身体开始衰。六八时身体的衰落开始显现出来。七八时天癸止,精少,所以生育孩子的功能也基本丧失。到了八八时,头发和牙齿也都掉光了。
从这两个节律来看,女人是比男人衰老得快。但是这个节律也不一定是年龄,可以当成是周期来看。假如保养得好,这些节律的点都可以往后推。当然,如果不注意,这些点也可以往前挪。但是要注意的一点就是,不管再怎么养生,生命的衰老是一个必然,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任何人都不能阻挡。
四气调神大论篇之春
“春三月,此为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实寒变,奉长者少。”
什么是气?五日谓之候,三候谓之气。也就是说,五天有一个变化,十五天气会有一个节气大变化。万物的生发收藏都是气的表现。
春天是从陈旧来,从冬天来,是生发最重要的时候。在这个时候,要放松心情,不怀任何杀生之心,这样才能在秋天收到更多的果实。但是要记住,这个时候能生发多少,要看之前的冬天给收藏了多少。
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和而服之,以补益精气。
药都有一定的偏性,而食物有平和之气。没有一样药可以进七经八脉去补气,积精累气的过程靠的只有每天吃饭。 春天应该多吃种子类的食物,可以生发的东西。比如说立春时吃春饼,因为春饼里有韭菜,豆芽,鸡蛋,都是一些生发之物。而腊八的时候很多地方都喝腊八粥,因为豆类入肾,肾主收藏。 有一句话说上床萝卜下床姜,那是因为萝卜顺气,而姜助阳助生发。
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 甘(甜)走肉。 所以如果病在筋,无食酸; 病在气,无食辛; 病在血,无食苦; 病在骨,无食咸。多食咸则会阻碍血的生发,多食苦毛发会干枯,多食辛会失去弹性,多食甘头发会脱落。
用于感冒初期的著名桂枝汤,取的就是一个生发之性。有以下配料:
1 桂枝(去皮)。桂枝有生发之性,能去除身体表层所受到的寒。去皮的桂枝是要让桂枝的生发之性更好发挥,因所有皮都有收敛性。
2 甘草。固中焦,固脾胃,因为甘入脾胃。脾胃为后天之本,固住它表寒才不易入里。
3 白芍。白芍是用它的根茎,主里,固住里面的根本。只有里面固住了,才能赶走邪气。
4 生姜。主散,助阳,辅助桂枝。
5 大枣(擗)。也就是去皮的大枣,入脾胃,助甘草。
医生不是随便的人都可以当。古代的醫字多少能说明医生所应有的品质。左上方的匡部,是说医理要方正;右上方的矢,指的是针灸; 殳代表箭,如用兵,或按摩; 酉是指成就。而藥字是一个草在音乐之下,也就是说药的搭配要和谐。
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夏
“夏三月,此为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勿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这个季节是万物茂秀,谷物抽穗的时候。夏至相当于一日中的午时,也就是阴气生,阴阳开始相交的时候。这时候不要惧怕阳光,应该尽量的去用气,去散,使其生长。如果阳气足,应该是不会怕热的。就像小孩子,什么时候都能在户外奔跑玩耍。夏天就应该出汗,应该外泄,这样秋天才能进补。在情志上,也不要去过分的压抑自己。这个时候也像人的青春壮年期,应该是打搏奋斗的时期。
如果这个季节不遵循这些规则,则会伤到心。心为火,主散。
四气调神大论篇之秋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逆之则伤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
这个季节,天地万物开始收敛,人的身体也不例外,要养收敛之机。夏天的湿气到这时候也会变成燥气,那是因为天地收敛的缘故。 这个季节要早睡早起,情志上要安宁,不可以再像夏天一样外泄了,以缓解秋天的肃杀之气。 人在这个时候容易烦躁。烦的页字边是指头,所以烦是因为虚火上头,是心的毛病。而燥的足字边讲的是肾出了毛病,肾精不足。 中国有句话说男抖穷,在中医看来这是有根据的。肾有问题的时候手脚就会不知道怎么放,就像有些要过世的老人会有一个象,就是会不停的捻扣子,那是因为肾气严重不足。一个人如果肾精不足,思考就会有问题,做起事情来也就不大可能成功,那也就不大可能会有钱。
如果不遵循这些规律,那么肺就会有问题,到了冬天就会吃东西不吸收。肺与大肠相表里,肺有问题,大肠就会表现出来。
四气调神大论篇之冬
“冬三月,此为闭藏。水冰地坼,勿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极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春天的生发之机都是从冬天来的。只有冬天藏好了,藏足了,春天才能生发得好。这个时候是阳气最弱阴气最盛的时节,连水都结冰了,阳气都藏住了,人当然也不要去违背自然了。要收闭,不要去打扰阳气。这个季节要早睡晚起,要等到太阳升起才起床,要不就会扰阳。应该静静地养着,就像心里高兴但却不让别人知道那样。这个时候可以多吃一些滋补的东西,还要吃一些饮剂之类的东西,像酒糟,用来化那些滋补的。还要注意保暖,不要让皮肤过分暴露。中医认为,这时也不应该每天都洗澡,因为洗澡会让皮肤泄于外。可以多洗脚,因为身体的三阴经三阳经都走脚,所以用温热的水泡脚对这些经脉都是有好处的。
这个时候如果不养好,就会伤肾,春天肝就会有问题,四肢会冰冷,经脉会松。
四气调神大论篇之总结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
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
逆冬气则少阴不藏,肾气独沉。
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生死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从之则治,逆之则乱。反顺为逆,是谓内格。
是故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己乱、治未乱,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己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