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的<鬼子来了>,和<色戒>对照来看,会很有意思。
原来以为姜文是个愤中,看了那片子以后,觉得小看他了。
看电影都是图个乐子,俗人也好雅人也好,你懂得他了,就有了乐趣,不懂,忘掉就是了,这么长篇累椟的讨伐,难免无趣。
有人偏爱街头小吃,有人偏爱西洋大餐,阳春白雪,下里巴人,这些都无可厚非。
可是我认为能把家常便饭做得好的才是最优秀的厨师。
张爱玲她有个著名的理论:“出名要趁早呀,来得太晚的话,快乐也不那么痛快。”
太多艺术家在艺术创作的时候,如果毫不功利,那往往就意味着深深的寂寞,还有生活的窘迫
怎么样才能最快的出名?当然要不走寻常路。
于是就有了太多,在大家看来十分怪异,特立独行的艺术家。
说起艺术家,大家一定会联想到,那多半不是个正常人,做出的东西多办事要让人看不懂或者不理解的?
病态的怪异的ws的,挑战常人社会伦理道德的,那才显得艺术,那才能吸引最多的眼球,那才能最快的出名,
制造最大的经济收益。
太可悲了
姜文的<鬼子来了>,和<色戒>对照来看,会很有意思。
原来以为姜文是个愤中,看了那片子以后,觉得小看他了。
看电影都是图个乐子,俗人也好雅人也好,你懂得他了,就有了乐趣,不懂,忘掉就是了,这么长篇累椟的讨伐,难免无趣。
mm这是说我吗? 我承认我是个不能免俗的人,做不到超然的脱离了社会和历史来单纯地把电影当作艺术看。但是我不以这为耻,也不觉得这样无趣。
而且我的懂未必和你的懂就是一样呢!
讨论的时候一定要只关注小,不关注大背景, 那是不可能的,那也是不负责任和浅薄的。
王佳之其实就是张爱玲创作出来的自己的代言人。
张爱玲想描述的无非是自己多么饥渴的需要人爱,哪怕那是个恶魔汉奸,哪怕他也不是爱得多深,她不关心抗日,因为那跟她生活利益毫无相关。而王佳之,就跟她一样是个并不热衷抗日的人,也是个渴求爱情得人
我很想看看欧美有没有人拍片子,写写犹太女孩和希特勒盖世太保的爱情。
1: 出名要趁早,那就一定要步走寻常路,要创作出抓住眼球的作品,哪怕是病态的怪异的
2: 国家灭亡不灭亡,她也不关心,日本人没有败坏她的生活,她只渴求爱情,哪怕那是个恶魔汉奸,哪怕他也不是爱得多深,所谓的倾城之恋,要表达的就是这个
太饥渴了,看她中年小说关于性的描写越来越大胆
是“叛徒”这个称号
wjz是不用说了,头号叛徒,关键时刻放走了敌人。
其他几个人,在敌人面前发抖手软,敌人小施刑罚,就出卖了所有的同伴和上级。
这是一个讲汉奸和叛徒的故事。
这个说得明白, 终于有点理解前面很多人的观点了。 只是我看完电影的感觉不是赞同王佳芝,也没有觉得易先生作为汉奸被美化了,只是感觉李安叙述了一个故事,而他成功的做到了(至少对我)让我好像在当时那样的环境下,经历那一切,我不认为喜欢电影的人就是被两人之间的爱情所感动,而无所谓抗日救国的大义,实际上那种畸形的关系,欲望也好,利用也好,并不是任何人所渴望的。我想我可能很自私,如果我喜欢的男人为了救国而支持别的男人为我破处,我会恨他,至少这一点我是理解并同情wjz的,大义面前能放下多少私欲我还真不知道,至少我还留在美国这里没有短期决定回去报效祖国的打算。当然祖国还没有面临外敌入侵,如果有天打起仗来,大家会怎么做呢?在这里愤愤不平得人在我看来有的是真君子,有的不过是卫道士罢乐。
这也是王自己的选择,由她自己的性格弱点决定的。别把个人悲剧都推到外因身上,而从来不在自己身上找那最根本的原因。
还有,对于某些事,总该有些是非观。如果你现在有孩子,你总会教育他不要吸毒,不要干违法的事情,而不会说,如果生活工作压力太大,我都不知道自己会怎么做,就说教育孩子不要吸毒,要遵纪守法 说是“卫道士”吧。怎么虽然是和平年代,对汉奸的bs就成了卫道士了呢?
姜文的<鬼子来了>,和<色戒>对照来看,会很有意思。
原来以为姜文是个愤中,看了那片子以后,觉得小看他了。
我也在想那个电影呢。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