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两个都是好片子,虽然风格相差很大。《千》我看了一小会之后感叹了一声“怎么侯孝贤只会拍这种闷片?!”然后因为身体困倦而房间温暖而入睡,等到不知
什么时候醒来继续,也一点停顿感没有地一口气就看到结束了。基本上跟我第一次看《海上花》的过程几乎一模一样,只是当初有后来重新认真看过的劲头儿,这次
恐怕是没了。看完之后仿似怅惘,那点惆怅足够用来给我的青春糊涂岁月开个短暂的悼念会。仅此而已,也许不止于此。《我》
同样是出名已久的片子,而且比《千》还早了十年之多。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听说它的了,反正反正,百闻不如一见。看完感动无比,谁说生命不是个奇迹?人是最奇
怪的动物,自以为高居于食物链的顶端,其实肉身多么脆弱,经不起任何碰撞或者打击。但人却有着最没有底线的延伸性,一个人所拥有的所有可能,恐怕他自己都
不成察觉其万一。一个看上去的“残次品”可以证明他是一个十足的天才,在别人赞赏其天才的同时,有没有想过自己那么多时间都是用在哪里去了呢?
《我
的左脚》,作为一个真实的cerebral
palsy患者的故事,引发我对于时间的感慨,这也还真奇怪。我虽然还同时感动于影片给予的很多东西,但这样感慨却是最让我惦记着的。一个残疾人哪怕在人
群中也深感自己的与世隔绝,那种隔绝感使得他大部分时间都停留在自己的小世界里,不停地挖掘自己,表达自己,先是用画画的方式,然后用写字。而我们这些所
谓“生活着”的人们,忙于轻松地生活着,同他人交流,一直交流到自己无所可流的地步也不罢休。(我有时感觉到自己对于“交流”的需要简直是病态的,这是题
外话了。)假如我的时间,哪怕三分之一用来绝对的应付自己,那我也许会看更多的书,或者理解更多的音乐,甚至我梦想中的小说早已经成功了也未可知。如果可
能,我希望把过去失去了的时间都一把抓回来。那是做不到的了,所以我只能指望在将来,把还拥有着的时间紧紧抓住,一点也不用来浪费,再也不了。
Good night, and good luck.
非是对"好运"在说"晚安",而不过是一句电视节目结束语:"晚安,并祝好运."-----终于看了这个电影.我最大的感想就是:在一个no
smoking的影院里看它,实在不是什么享受.其次的感想就是:音乐真好听,我不多几次为了音乐赖到影片结束后的字幕完全结束.然后我想,
Mcarthy也不是那么厉害嘛,简单搞掂.-----其实可说的满多的.不过我还是情愿远离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