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345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0
贴子6293
魅力9839
注册时间2007-12-06

琬九

只看楼主

2008-04-12 15:01:00

[IMG]http://i27.tinypic.com/2ekn7zo.gif[/IMG]

警惕爱情的七个教条
2007-11-10 09:57

  发自内心的感觉,是我们判断事物的唯一可靠的凭仗。
  然而,如果没有学会尊重并信任自己的感觉,我们就会容易信任一些貌似正确的信条。
  一旦我们过于依赖这些信条,它们就会成为僵硬的教条。
  并且,很多这些信条,本身就是片面的,甚至错误的。
  爱情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而爱情也是最难把握的,这时的感觉似乎过于纷繁复杂,于是我们容易不信任自己的感觉,而去信赖一些教条,这是非常危险的。


 

(一)一个人越爱我,会对我越好
  这是关于爱情的最普遍的教条之一,也是危害性最大的教条。
  对于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而言,这个信条正确。但对于一个心态充满恨的人而言,这个信条错误。
  之所以如此,是由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所决定的。
  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基本是和谐的,是相爱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就会对你越好。
  但假若一个人的“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的关系是病态的,是相互对立甚至仇恨的。那么,这个人越爱你,就会对你越糟糕。
  我们所有重要的外部关系,都是我们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结果。并且,一个外部关系越重要,我们内在关系模式投射的程度就越厉害。所以,一个内心恨越多的人,他越爱一个人,他就越是那个人的地狱。
  几乎每天,我们都可以在新浪网的社会新闻中看到男人杀死自己的爱人的新闻,便是这个道理。
   又如,多数连环杀手选择的攻击对象是有共同点的,譬如一个连环杀手的受害者都是红上衣和长头发的女子。那么,可以说,这一类型的女子,便是这个连环杀手 的梦中情人,是他所爱的对象。但他越爱她们,他就越想攻击她们,因为他的“内在的小孩”与“内在的妈妈”的关系充满暴力和仇恨。
  当然,多数人的内在关系模式中是既有爱又有恨,既有和谐的一面也有对立的一面。于是,多数人的爱情势必会爱恨交集。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基本是温暖的、和谐的且最好还要有一个幸福美好的结果,那么,一个简单的前提条件是,你和爱人的内在关系模式都基本是温暖而和谐的。
  如果你渴望自己的爱情是轰轰烈烈的,爱到极致,恨也到极致。那么,这个渴望本身就说明,你的内心是分裂的,是冲突的,而你也势必会去寻找那种内心严重分裂的人。
  在自由恋爱时代,只要爱人不是你被迫选择的,那么爱情中的幸与不幸其实都是你主动选择的。
  所以,只要是自由恋爱,试着不谴责对方,试着从自己身上找答案,然后主动选择,并承担选择的责任。
   无论是谁,其内心一定是有分裂的一面的,并且这一面一定会在爱情中展示出来。你如此,爱人也如此。爱情既是两人美好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也是两人分裂 一面的淋漓尽致的展示。如果两人都乐意承担各自的责任,那么两人的内心都会得到很大的修复,爱情就起到了极大的治疗效果。
  我们一定要看到爱情的这一面,否则很容易会对爱情产生失望。
  最后,我再次强调,尽可能地远离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的人,除非这个人有自省的能力。

 

(二)越忘我的爱越珍贵
  我们都渴望爱,但又不敢相信爱,非要看到对方给出爱的证明,我们才敢相信。
  这种心理,女性尤甚。
  那么,对方什么样的方式才算是最可靠的爱的证明?
  很多人内心中的答案是——最好是忘我的爱。假若对方越忘我地爱我,甚至会不惜践踏他的尊严,可以为我的一顶点利益,而舍弃他的一切,包括财富和生命……
  假若你有这个自觉或不自觉的答案,那么等待着的你,便是地狱。
  因为,一个人在追求你的期间越忘我,在关系确立后就越容易“忘你”。这种巨大的转变,会令很多人愕然。尤其是女子,她会认为,恋人追求自己期间之所以那么忘我,原来仅仅是抱着一个目的——得到她的身体,而一旦得到了,他的自私的本性就出来了。
  这样的说法,会令男人看起来极其居心叵测,极其险恶。
  居心叵测的男人肯定有,而且数量也不是极少数。不过,就我了解,多数那种先是忘我而后“忘你”的男人,是真诚的。追求期间,他们是真诚的忘我,关系确立了,他们是真诚的“忘你”。
  因为,忘我和“忘你”,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一体的。
  我们为什么会痴爱一个人?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将对方看成了“理想自我”。一个人的“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差距越大,他就越容易产生迷恋性的痴爱。
  然而,一个人越迷恋爱人,他就越看不见爱人的真实存在,他看见的,其实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
  也即,他爱的并非是你,而是他自己。
  假若他没得到爱人,那么这个幻象就永远不会破灭,于是这个人就会永远爱得忘我。一旦他得到了爱人,他会发现爱人并不是他的“理想自我”,于是,他投射到爱人身上的“理想自我”就被他拿回了。爱人从他的“理想自我”变成了她自己,于是,忘我就变成了“忘你”。
  这是婚姻是爱情的坟墓的一个关键原因。
   当然,这个游戏是双方共同完成的。一个心态健康的女子,看到一个忘我痴迷她的男子,尽管意识上可能会为他感动,但本能上觉得不舒服,觉得有些东西不对 劲,并因而远离这个男子。但一个内心缺乏自爱的女子,她过于警惕,难以相信一个男子的爱,她必须要看到那个男子忘我的爱,她才能放下警惕,才以为这个男子 爱她。
  于是,被追求期间,她享受男人的忘我的爱,关系确立后,她忍受男人的“忘你”的折磨。
  其实,假若用心去感觉,那么她会发现,这个男子恋爱期间的忘我本身就是有问题的,他看似在忘我的爱,但其实根本就不了解她,根本就没看到她的真实存在,他爱的只是他投射到她身上的幻想而已。
  这个道理,用到女子身上也是一样的。恋爱期间极其“忘我”的女子,一样容易是爱人的地狱。

 

(三)年龄越大,越懂得关爱
  这句话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人们都是爱学习,爱自省的。
  然而,很可惜的是,相比之下,另一句俗话更准确——“江山易改,本性难易”。
  也就是说,一个懂得爱的人,会一直懂得爱;但一个不懂得爱的人,会一直不懂得爱。爱的能力,和年龄关系不大。
  如果用内在关系模式的概念来解释,就很容易理解了。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相爱的人。不懂得爱的人,即“内在的父母”与“内在的小孩”不相爱甚至相对立的人。
  恋爱,其实是将我们在童年与父母等家人形成的内在关系模式淋漓尽致地投射到成年后与爱人的外部关系上来。于是,童年与家人关系和谐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达到和谐,童年与家人关系冲突太激烈的人,恋爱时的关系较容易产生冲突。
  这种投射是相当恒定的,与年龄关系不是很大。
  一个内心较和谐的人,会愿意自省。于是,对这样的人而言,他的确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懂得爱。
  然而,一个内心冲突太激烈的人,会拒绝自省。对他而言,他的年龄越增长,遭遇的爱的挫折越多,内心越自卑,越抵触反省,爱的能力反而可能越差。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0
贴子6293
魅力9839
注册时间2007-12-06

琬九

只看楼主

2008-04-12 15:02:00

(四)对朋友越好,对我会更好
  看过一些所谓恋爱手册,很多手册都提到,要看一个人,可以借鉴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假若他与他们相处融洽,那么他就会与你相处融洽。
  我一度以为这个说法是正确的。
  然而,了解了无数爱情故事后,我发现,无论对男人,还是对女人,这一点的借鉴意义其实有限。
  因为,不管一个人看起来多么在乎他与朋友或同事的关系,这种关系所产生的情感深度,仍然远不如情侣关系。于是,一个人在处理与朋友和同事的这类关系时,可以较好地运用理性,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但是,在深度的情侣关系中,没有谁愿意控制自己。
  所以,我们常看到这样的现象:许多人对配偶和孩子冷漠,对外人亲热。
  这种现象看起来匪夷所思,但其实很好理解。因为对外人,他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种情感深度不强的关系中展示自己好的一面,但对亲人,他不愿意也没法控制自己的情绪,于是就展示了自己真实的一面。
  于是,一些内在关系模式很糟糕,但同时又特别有心计的人,会出现极其可怕的分裂:在外面简直像个圣人,在家里却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暴君。
  那么,该怎么办?该怎么去判断这个人?
  其实很简单,就根据你自己的感觉。如果这个人以前谈过恋爱,有过深度的亲密关系,试着去了解一下他在这个亲密关系中的真相。
   判断一个人内在关系模式的最好的办法是看他的亲密关系。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糟糕,但和亲人——尤其是配偶的关系平等而和谐,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较 健康的,他对外人的糟糕态度,可能是理性学习的结果,改起来比较容易。如果这个人对外人很好,但和亲人的关系充满冲突甚至仇恨,可以说,这个人的内心是比 较有问题的,并且这一点改起来相当不容易。

 

(五)他说我不行,那一定是他行
  男权社会要求男人行,男权社会的女性也渴望男人很行。
  尽管,现代社会不再那么男权主义了,即便有些女性自己很行,不需要男人太行才能生存了,但“男人相对行,女人相对不行”这种观念仍然深藏在我们的潜意识深处,可以说是目前每一个主流文化的集体无意识。
  男人让女人相信自己行的方式有两种:一、展示自己的优点;二、否定女人的优点。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也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一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二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内在关系模式是“我行,你不行”,那么,他会倾向于使用第二种方式,而较少使用第一种方式。
  假若一个男人的“我行,你不行”的程度非常严重,那么他会将第二种方式当作常态方式,频繁否定自己所爱的女人。
  有趣的是,在恋爱期间,很多女人因频繁被恋人否定而自信心受到很大打击后,她们的想法居然是“既然你总是说我不行,那你一定行了,既然如此,我就靠你了”。
  但最后,她们发现,这个男人会几十年如一日地否定自己,这时,她们有了愤怒,有了窒息感。并且,这个男人自己的能力也不怎么样,甚至很糟糕。
  女人有时也会频频使用否定恋人的方式,但她们即便使用,一开始也是比较隐蔽的。相比之下,男人似乎获得了否定女人的资格似的。甚至,一些女强人对我说,假若她们的自信没被男人严重摧毁,她们对恋人会缺乏感觉,会觉得他们不够她们依靠。
  所以,这也是一种双重奏。漫长的男权社会制造了这种集体无意识:女人就是不行,男人就是行。于是,在一个男人面前,如果女人产生不了“我不行”的感觉,似乎爱就难以产生。
  男人多少都懂得这一点。于是,男人普遍习惯于否定女人,也习惯伪装得很行。并且,自己内心越自卑,就越伪装得“我很行”。他越伪装,就越对所有会唤起他自卑的信心敏感,于是就越要打压自己所爱的女人的自信。
  然而,说“你不行”和“我行”并没有必然联系。


(六)受过伤,会更懂得珍惜
  很多男人发展新的感情时,常做的一件事是诉苦。他们将自己的以前的感情描绘得那么糟糕,将自己的前女友或前太太描绘得那么可怕,于是作为倾诉对象的女子的母性被触发了。
  并且,一些女子爱上这些男人时会想,他们既然受过伤了,那么会更懂得爱更懂得珍惜我了。
  有时,女人也会向男人诉苦,而一些男人的保护欲望也被激发了。
  然而,作为倾诉对象的人忘记了一点,倾诉者是自由恋爱,以前的恋人是他们的自由选择,他们应该为自己的选择负有至少一半的责任。
  我们常讲,人应该吃一堑长一智,但这只是愿望,事实是,具有这种宝贵素质的人总是少数,而多数人的人生总是在同一个地方摔跤,而且摔跤的姿势都一模一样。
  所以,假若追求你的人,以前的感情生活是一团糟。那么,他和你的前景更大的可能性也是一团糟,而不是突然变得更好。
  除非这个人有这样一个素质:他在向你倾诉时,很少描黑对方,而主要是在反省自己的责任。不过,假若一个人具备这种素质,你会较少听见他诉苦。
  有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和他以前的恋人迥然不同,似乎你有足够的证据显示,你与他,会和她与他是完全不同的。
  从你所扮演的角色看,从他所扮演的角色,似乎的确如此。但从整个关系的角度看,这次感情和上次感情,其实是一回事。
  一个女子,是女强人,她操心前夫的一切,而她的容貌、收入和其他一切外在条件也都比前夫好。但最后,这个“没良心的”还是离她而去。他宁愿过着流浪汉一般的生活,也不愿意再回到她身边过锦衣玉食的生活。
  这个女子大受打击,觉得自己很委屈,以前那么辛苦,但男人不买账。早知如此,何必当初。于是,她改变了择偶标准,以前她倾向于选择柔弱的男子,那样才能激发她的保护欲望。现在,她想找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
  她身边的男强人不少,而她的条件也不错,找到一个可以依靠的男强人应该不是什么难事。对她而言,这看起来,事情完全不一样了。以前,她操心一切。未来,她的伴侣操心一切。
   但是,从关系的整体上看,这仍然是一回事,以前的关系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后的关系仍然是控制与被控制的关系。以前,她做控制者,她的前夫感觉到窒 息,于是逃走了。未来,她做被控制者,就有机会去体会她的前夫所感受过的窒息感了,那时,她将和前夫一样产生逃跑的冲动。
  这种非此即彼的轮回,和简单重复的轮回,是一回事,都源自我们简单地将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投射到外部关系上来。
   譬如这个女子,她的问题首先源自,她的内在关系模式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太重了。于是,她的爱情中的控制与被控制的程度一样会太重。她有时以控制者自 居,有时又以被控制者自居。但不管是做控制者,还是做被控制者,她都渴望自己的亲密关系,有一个人操纵一切,而另一个总是服从。这种关系势必会出问题,控 制方势必会觉得累,而被控制方势必会感到窒息。
  假若她不改变自己的内在关系模式,那么她的爱情就会是一次又一次的轮回。
  许多人拒绝反省,拒绝改变自己,而只是梦想着找到一个“正确先生”或“正确女士”,但结果不过是在收获一次又一次的轮回而已。

 

(七)有付出,一定会有回报
  这种信念,放到事业上,基本成立,但放到感情上,基本不成立。因为我们常会看到这样的爱情:越付出,越没有回报。
  在一个征婚网站上,我看到一个女子动人的个人说明,意思是,她会付出百分百的爱,而且不计较男子怎么做。我相信她说的是真的,因为她的脸上都写着那种为了爱不顾一切的神情。
  我给她写了一封信,建议她不必这么百分百的付出,而且最好多少要计较一下男子对她的做法。
  她最好这么做,否则一定会陷入不幸。
  这种想法,看似非常伟大,但其实是一种很深的自恋。有这种想法的人,其实没有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她是自顾自地付出。她的付出是她自己的需要,未必是恋人的需要。
  真爱是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存在的,从而一定要看到对方的真实需要。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就得理解对方,能够放下自己,站在对方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为对方做考虑。
  然而,理解很难,而付出则相对容易多了,尤其是对于习惯了在自己原生家庭中付出的人,付出是他们的需要,是他们价值感的重要来源,是他们的强迫性习惯,想让他们不付出,反而成了难题。
  并且,在感情中一味付出且对恋人没有丝毫要求,这种做法有时还隐含着这样的信息——我既然已经做得这么完美,我是问心无愧了,那么我们的关系中再有什么问题,都不是我的责任,而是你的责任了。
  显然,这种信息中透露这样的含义:我是好人,而你是坏蛋。
   这是一味付出者的潜意识深处的信息,因为这一点,这种绝对的好人,势必会找一个明显的“坏蛋”。例如,一个女子找了个酒鬼,她痛不欲生,求他去做心理治 疗,他成功地戒酒了。随后,他们莫名其妙地离婚了,而她随即又找了一个酒鬼男人,这样她就又可以玩这种归咎的游戏——“我做得这么好,而你这么糟糕,你还 有什么好指责我?”
  所以,在爱情中习惯扮演绝对付出者的人,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究竟在追求什么。



  爱情是人生中的头号难题,是最大的快乐源泉,也是最大的痛苦源泉,所以围绕着爱情的危险教条非常多。我只写了七种比较常见的。不过,大家也不能将我的看法绝对化,否则它们也成了新的教条了。
  我了解的所有爱情悲剧,都可以看到两个信息:第一,危险的信号很早就被当事人感觉到了,但当事人没有尊重自己的感觉;第二,每一个自由恋爱导致的悲剧,都是自己的特定心理所主动推动的,不管你看上去多么无辜,做得多么完美,你的爱情悲剧,至少有你一半的原因。
  所以,一定要尊重自己的感觉,它比这些教条更真实更可靠。
  此外,一定要多从自己身上找原因,多反省自己,而不是总玩归咎对方的游戏。
  自省能力是最重要的人格特质,如果有人让我就该找什么样的恋人这一点提建议,那么我要提的第一条建议是,一定要找一个有自省能力的人。如果一个人缺乏自省,拒绝自省,那么,他的那些看似美好的做法中,一定藏着危险的潜意识的陷阱。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0
贴子6293
魅力9839
注册时间2007-12-06

琬九

只看楼主

2008-04-12 16:13:00

[IMG]http://i27.tinypic.com/2ekn7zo.gif[/IMG]

万里之外的爱
  
2008-01-04 14:30:17
 
    阿成不能明白,太太为什么既不和他在一起,又不和他离婚。
    他们是2004年认识的,不到半年便结婚,结婚不到一个月便发生了一次战争,她扇了他几耳光,他则敲了她的头几下。
    战争的第二天,她便收拾好细软离开了家,从此一去而不返。
    现在,他在广州,而她则先去了香港,后来则去了加拿大,在那里工作,再没回来过。
    阿成很希望她回来,两人办了离婚手续,这样他就好开始新的生活。但她拒绝了他,并且说,她还爱着他。
    既然爱着我,那你回来吧,我们再重新开始,但她也拒绝回来,理由呢,有时说是怕被他伤害,有时说怕见到他。
    她爱他,真看起来好像是真的。一次,她向他要一些个人资料,说办了一份遗嘱,万一她出了意外去世了,他便是她的财产的唯一继承人。
    一次,在电话里,她是那样柔情蜜意,阿成被感动了,于是用手写了一封很长的信,厚达几十页,回忆过去的点点滴滴,还把他们过去的一些经典照片放到一起,好让她一起回忆。
    而她呢,收到信后,据说看都没看,便把信撕了,随手扔在垃圾桶里,而照片却留下来,还弄了几个漂亮的相框放在自己住所最显眼的地方,如果有客人来了,她便指着照片上的男人说,看,这是我老公,帅吧。阿成的确很帅,客人都会点头,说你的老公看上去真不错。
    这时,她便会和客人讲他的为人、他的职业和他们的一些事情,就好像他们还很甜蜜似的。
    “她常说,我是她唯一的亲人。”阿成问我,“但是,这样的亲人,有什么意义吗?”
    “有,”我回答说,“有强烈的象征意义,有重要的象征意义。”
    这个象征意义即,她有一个法律意义上的丈夫,这个人从法律上属于她。因为这一点,她的世界便不会那么孤独,或者孤独起来便不会那么可怕。假若一个人,任何人都不能牵系,这个人会想死。
    的确如此,阿成若有所思地接着说,有时候,当他孤独到可怕的时候,想一想这个法律上的妻子,他会觉得好受很多。
    并且,她的确是阿成唯一的亲人,他的姥姥姥爷、爷爷奶奶和双亲都早已去世,而一个姐姐也在去年患了癌症去世。她是阿成的亲姐姐,但因父母早早就离婚,她跟爸爸,而他跟妈妈,所以两人很少谋面。
    阿成的妻子倒是有家的,父母都在,还有一个哥哥,但她怨恨父母过于重男轻女,抱怨自己一直受忽视,所以对父母和哥哥没什么感情,从来都认为自己是没有亲人的。
    “我明白了这个象征意义,我其实也很看重这个象征意义。”阿成再问,“但她为什么就不敢回来呢?我们重新开始不也是一个很好的选择吗?”
    “因为她爱的不是真实的你,而是她投射到你身上的一个幻影。”我说。
    这个答案不是随口说的,我已了解,阿成是没法和她沟通的,不管他对她说什么,她都会否定他。显然,她心中一个关于他的形象,但这个形象,与阿成的真实存在相差甚远,所以一旦阿成在她面前展示自己的真实存在时,她便会否定他,而说他是另一种样子。
    她把他的几十页的信撕掉并扔在垃圾桶里,并不是因为她恨他,而仅仅是因为她不想看到他的真实存在。
    爱他却又不回来,那是因为,回到他身边,便会时时面对他的真实存在,这会时时让她有颠覆感,所以她拒绝回来,其实是拒绝在一起。
    我问阿成,假若你计划去新西兰,她也一样不欢迎吧?
    的确如此!阿成回答说。
    显然,她渴求的,是万里之外的爱。距离这么远,爱一个人便成了爱一个幻想中的人。但是,爱一个完全是幻想中的人,缺乏现实感,所以就把这个幻想投射到一个具体的男人身上,然后说爱那个男人。
    这是一个极端的故事,但这个故事中的道理却可以呈现在大多数爱情中,起码大多数爱情的一开始,我们爱的其实都是自己投射到对方身上的幻影。爱得越痴狂,这种投射就越严重。
    于是,相爱容易相处难。因为爱的是幻影,是一个孤独的游戏,而相处则要和一个真实的人打交道,这是真正的关系,这真的很不容易。
    我还知道一些千里之外的爱。两人先是在网上认识,很快来电,爱得死去活来,然后争取到一个城市生活,结果到了一起后,关系迅速破裂。
    这也是一些无性婚姻的秘密。两人只是一起生活,但却拒绝那最最亲密的关系,那样就不必去碰触灵魂的真相。
    爱,太多的时候,是一个孤独的游戏。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10
贴子6293
魅力9839
注册时间2007-12-06

琬九

只看楼主

2008-04-12 16:14:00

[IMG]http://i27.tinypic.com/2ekn7zo.gif[/IMG]

她们为何偏偏做第三者
  
2007-11-24 10:25:36
 

  她还必须尊重他的背叛,对他之于家庭的责任心敬佩而由衷感叹自己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爱他这一点好,仿佛他的魅力存在于他对家庭的维护之中,一旦他与他的家庭剥离,他便立刻失去意义。
  ——摘自盛可以的小说《道德颂》

 

  第三者可以分两种:被动的第三者和主动的第三者。
  陷入感情的漩涡后才知道对方有恋人,这是被动的第三者。知道对方有恋人但仍然投入感情漩涡,这是主动的第三者。
  对于后者而言,做第三者,常常是一种渴望,一种瘾。
  初中时,我一个同学说,他这辈子最大的愿望是做十次第三者。虽是同年级的同学,但他大我几岁,初中毕业后不久便结婚生子,已失去联系快20年,不知他是否将这种愿望付诸了行动。
  相对而言,男性的主动第三者似乎不多,在我们的文化下,还是女性的主动第三者居多。譬如,在百度贴吧“第三者”中,发贴和回帖的,主要是女性,以至于一个帖子纳闷地问道:“为什么这里90%的都是女性?”
  对于女性主动做第三者的微妙心理,女作家盛可以在她的小说《道德颂》中做了细致入微的刻画。小说的女主人公旨邑与刚过了不惑之年的水荆秋有了一段情愿,而水荆秋有一个太太梅卡玛,于是,旨邑就成了第三者。
  从情节上看,是水荆秋先去引诱旨邑的,但从心理上看,做第三者是旨邑的一种嗜好。
  因为,早在认识水荆秋的三年前,旨邑就做过一次第三者:
  旨邑成功摧毁一个家庭,对方正准备和她结婚,她顿觉索然无味,很无情地结束了那段感情。她似乎要的不是婚姻,她进行的不是一次恋爱,而是击败另一个女人(潜藏的敌人)。旨邑曾有戏言,和未婚男人谈恋爱平淡无奇,充满和平年代的军人式的空虚无聊。和已婚男人则每天都有嚼头,每天都有战况,令她饱受折磨。
  人们通常以为,第三者渴望将爱人占为己有。对于被动的第三者而言,这可能是成立的,但主动的第三者的真正目的并不在此,她们渴望的恰恰是三角恋本身,一旦三角恋变成双人舞,她们立即会觉得索然无味,于是全身而退。
  以前那场三角恋如此,现在这场三角恋也一样,盛可以写道:
  事实上,旨邑并不清楚爱是什么。爱,或者就是与梅卡玛一决高低。
  与恋人的恋人一决高低,这便是旨邑这样的女子一次次主动陷入三角恋漩涡的深层目的。
  在这种三角恋中,关键不是与恋人相厮守,关键是一决高低。并且这种决战最好永远进行下去,最好永不结束,一旦恋人的恋人离开了,一决高低的条件便不存在了,这时,以前主动做第三者的女子便会主动退出。
  这样的故事,并不罕见。

 

我有一个梦想……
  盛可以的《道德颂》写得鲜血淋漓,旨邑有意怀上了一对双胞胎,想以此迫使水荆秋离开梅卡玛而娶自己。但水荆秋拒绝了她,也许是他的潜意识早就懂得了旨邑这样的女子的潜意识的心机,他隐隐知道,一旦他离开了梅卡玛,这场三角恋就没有了“一决高低”的条件,而他对于旨邑也便失去了吸引力。
  结果,旨邑堕胎了,杀死了这对双胞胎,也杀死了对水荆秋的渴望,而最后他却告诉她,梅卡玛久病难医,一直靠做透析而勉强活着。原来,旨邑想象中的强大对手却是一个不堪一击的病弱女子。
  对此,盛可以在小说中写道:“她命中注定有此一劫。”
  因为这些情节,这部小说显得触目惊心。不过,对我而言,这部小说的刺激性远不如23岁的女孩Lisa的一个梦想。
  Lisa是一家媒体的记者,年轻漂亮而又才华横溢,一次和我深聊后,她告诉我,她有一个关于第三者的梦想:
  我想找这样一个已婚男人,他帅气又才华,有一个女儿。我接近他,他爱上我,并与妻子离婚。
  女孩不要判给妈妈,要判给他。女孩一开始恨我,非常非常恨我。但是,我很爱她,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终于获得了她的爱与认可。最后,她爱我这个后妈胜过爱她的爸爸和她的妈妈。
  Lisa的梦想如果就此结束,尚算正常。但她还有接下来的恐怖幻想:
  女孩的妈妈蓄意报复,朝我泼了硫酸,我被毁容,我的爱人无比懊悔,他挖掉了自己双眼。我很丑了,但他看不见,我们就此厮守一生,爱的都是彼此的灵魂,而不是容貌、才华和金钱。
  为什么一些女子会主动做第三者?盛可以的《道德颂》给出了回答,Lisa的这个梦想也给出了回答。

 

爱的失衡催生第三者情结
  三角恋很容易被口诛笔伐,被视为洪水猛兽般的异端,但实际上,我们最初爱上一个异性时,几乎必然是处于一个三角关系中的。
  这个三角关系,便是一个孩子和他的爸爸、妈妈的关系。
  一般情形下,一个孩子第一个爱上的人势必是自己的妈妈,因为妈妈不仅哺育他,满足了他的物质需要,也给了他温暖与安全,而满足了他的情感需要。
  但到了3~5岁,孩子们对异性父母的爱达到了一个高潮。弗洛伊德将这一阶段称为俄狄浦斯期。这一阶段,儿子渴望妈妈爱自己胜过爱爸爸,而女儿则渴望爸爸爱自己胜过爱妈妈。敏感的父母会很清楚地感受到这一阶段的孩子的心理特点。譬如妈妈可能会感觉到儿子很粘她,并对爸爸有时会刻意疏远,而爸爸则会发现女儿很粘他,而对妈妈有时会刻意疏远。
  俄狄浦斯期是一个人情感发展的重要阶段,如果这一阶段得以平稳度过,孩子与爸爸和妈妈的三角关系既充满爱又没明显的失衡,即异性父母既爱孩子但同时又爱自己的配偶,那么这个孩子长大后对爱情就会有正常的渴望,但假若这一阶段没有平稳度过,那么这个孩子对爱情的渴望就容易出现种种问题。
  俄狄浦斯期的偏差有许多种类型,容易出现的是妈妈爱儿子胜过爱丈夫和爸爸爱女儿胜过爱妻子,在这种家庭长大的男孩以后会有强烈的恋母情结,女孩则容易有强烈的恋父情结。
  但假若出现了另一种偏差——孩子是俄狄浦斯期三角关系的失败者,那么这个孩子就容易出现第三者情结。
  可以说,第三者情结是一种弥补,童年时,一个孩子是俄狄浦斯期的三角关系的失败者,长大了,这个孩子就会有意无意地渴望陷入一个三角关系中,渴望将一个异性从其爱人身边夺走,一旦成功了,就可以弥补他的童年时的失败。

处理好父母与孩子的三角关系,孩子就不会有第三者情结。

 

她们并不渴望真正的成功
  然而,这不是一个简单的竞争关系,有第三者情结的人,并不会追求简单的成功。相反,他们有着强烈的矛盾心理,一方面他们渴望竞争成功,将一个异性从其爱人身边夺走,另一方面,他们又畏惧这样的成功。所以一旦看到成功即将降临时,他们就会逃跑。
  之所以畏惧,源自两种童年时的俄狄浦斯期的复杂心理:首先,不管同性的父母多么令自己不满意,一个孩子天然会渴望获得同性父母的爱,假若异性父母单纯地爱自己胜于爱配偶,这个孩子会产生强烈的负疚感和罪恶感;其次,对于幼小的孩子而言,父母是无比强大的上帝,孩子渴望获得异性父母的爱,但他们同时也会畏惧来自同性父母的惩罚。
  这种复杂的矛盾心理在《道德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旨邑渴望将水荆秋从梅卡玛身边夺走,而这种渴望的潜意识深处的含义是,将“爸爸”从“妈妈”身边夺走。
  然而,一旦这种渴望真正实现时,她又会立即逃走。水荆秋没有给她这个机会,于是她似乎一直渴望打败梅卡玛。然而,在认识水荆秋三年前,她已做过一次第三者,但当那个男人和妻子离婚并准备和她结婚时,旨邑断然结束了这个关系。盛可以用“索然无味”来形容旨邑当时的感受,但除了这种感受,更深层的感受或许是内疚感和罪恶感。
  这种内疚感,最后旨邑强烈地意识到了。盛可以写道:“此刻,旨邑仍感觉对梅卡玛的巨大歉疚,她后悔给病弱的梅卡玛打电话……”
  这是一种奇特的迷局,我听到几个故事都是这样:当男人结束与妻子的婚姻关系,准备娶另一个主动陷入这个三角恋的女子时,这个女子反而后退了。
  这不难理解,在童年时,一个小女孩决不会渴望妈妈离开家,她渴望的其实只是爸爸既爱妈妈也爱她。

 

因为他有女友,所以爱上他
  如果一个家庭有多个女儿,可能会出现更复杂的关系。这时,容易产生的情形是,某一个女儿在爸爸心中被列在最后一位,既是与妈妈竞争时的失败者,也是与姐姐或妹妹竞争时的失败者。
  假若这种情形出现,这个女子可能会收获这样一个结果:既难以与年长的同性交往,也难以与同龄的同性交往,她会倾向于与所有的同性为敌。
  琳是一个33岁的广州美女,但看起来不过二十五六岁。从21岁到现在,她谈过三次重要的恋爱,三次都是三角恋,每次都是她事先知道对方有女友或家室,而且感情很深。
  第一次恋爱是大学刚毕业时,当时琳和十来个同龄人去郊游,晚上大家挤在一个大房间里打地铺,都睡不着,于是一个挨一个地讲起自己的感情。一个男孩自豪地说,他有一个很漂亮的女友,她非常爱他,他也非常爱她。
  琳回忆说,这个晚上大家聊完后,她就爱上了这个男孩。她说,这个男孩很帅气很优秀,所以她爱上了他。但这个晚上如此重要,我猜测,琳之所以爱上这个男孩,是因为这个男孩有一个优秀的女友,琳潜意识深处渴望和这个女孩一较高下。这个女孩越优秀,这个男孩越爱她,琳对这个男孩的渴望就越强烈,这和旨邑的渴望是一样的,“她似乎要的不是婚姻,她进行的不是一次恋爱,而是击败另一个女人”。
  很快,看似性格被动的琳主动追求这个男孩,而这个男孩也脚踏两条船,周旋在两个美女之间,但当她们两个逼男孩做抉择时,男孩毫不犹豫地回到了女友身边,这令琳大受打击。此后,尽管追求者很多,尽管男人女人都夸她性格好且漂亮迷人,但她一直非常自卑,认为自己不可能得到一个男人全部的爱。
  23岁时,琳遇到了一个有妇之夫,他狂热地追求她,她则很快陷了进去。

 

她真正渴望的是打败妹妹
  为什么这么做?为什么有很多单身男子的追求者,但她却选择了一个有妇之夫?对此,琳回忆说,她当时的确认为,她担心自己得不到单身男子的爱,而得到一个有妇之夫的钟爱,却是比较容易的事。
  在旁观者看来,这种逻辑比较奇特,因为已经有了一个竞争者,而且还是强有力的竞争者,怎么会还容易得到钟爱呢?但在琳看来,这种逻辑却是不容置疑的。
  或许,真实的理由是,琳之所以一次又一次陷入到三角恋中,意识上是认为有妇之夫更容易钟爱她,潜意识深处是要发起一场战争,将另一个女人击败。
  对琳而言,她潜意识深处要击败的女人有两个:妈妈和妹妹。琳说,她5岁的时候有了一个妹妹,而这个妹妹出生后,爸爸明显将大部分心思都转移到了妹妹身上,而对她很忽视。
  岂止是忽视,有时还是侮辱。
  琳记忆中最深刻的一件事是6岁时,当时家里条件比较差,没厕所,用的是痰盂。晚上,她正蹲在痰盂上,这时爸爸抱着小妹妹过来也要用痰盂。不可思议的是,爸爸没打任何招呼就抱着妹妹朝琳的身上撒尿。
  琳平静地讲述了这件事,似乎没任何情感反应,我问她感受是什么,她回答说,事情过了这么久了,她没什么情感反应了。但聊到很深时,她说,这件事让她有极大的被羞辱感,让她觉得自己没有任何价值。
  这是琳在男性面前自卑的根本原因。这件小事表明,在爸爸的眼里,她的尊严都不如妹妹一个小小的生理需要更重要。如果这种事情一再发生,那无异意味着,她在与妹妹的竞争中,是一个彻底的失败者,妹妹的重要性永远凌驾于她之上。
  在爸爸心中,琳不仅不如妹妹重要,也不如妈妈重要,这是琳童年时的人生真相。她拒绝接受这一人生真相,而渴望得到弥补,甚至彻底的改正。于是,等她成年后,她忍不住会陷入到一个又一个三角恋爱中,渴望在这样一个三角关系中打败一个女人。
  然而,她真正想打败的,其实首先是她的妹妹,其次是她的妈妈。
  说打败可能是说得太重了,琳说她感觉不到自己有这样的渴望,她所渴望的只是获得一个男人部分的爱,即她希望这个男人不要将爱全给予太太,只要分给她一部分就可以了。
  我问她,你理想中的恋爱是怎样的。
  她说,只要在一些重要的日子,譬如“五一”假期、“十一”假期和她的生日,这时她的爱人能陪她一起度过就可以了,平时只要一两个星期能见一次面就足以。
  我开玩笑说,你真是一个完美的、没有麻烦的情人。
  她看上去的确是完美的情人。不仅相貌出众,工作和收入也很好,并且她很少向恋人提要求,她和第二个男友交往了八九年,期间只给他的妻子打过一次电话,其他时间,她都是尽量不给他“找麻烦”。
  第二个男友很爱她,几次发誓说要娶她,一次已经到了实质阶段,他准备和妻子离婚了,但琳却劝他不要这么做。
  显然,和其他主动的第三者一样,琳并不想真正打败一个女人。

 

恐怖幻想中的重要一面是和解
  Lisa对我讲出了她的梦想后,开始去了解关于俄狄浦斯期的论述,并对自己的梦想进行了分析。
  她有过两次重要的三角恋,恋人都已结婚,而且都有一个女儿。她说,有一个女儿是非常重要的条件。如果他们没有女儿,她不会和他们纠缠。
  这个女孩象征着什么?Lisa说,其实就是她自己“内在的小女孩”。
  她介入这样一个家庭,假若成功的话,她就会成为这个女孩的后妈。Lisa说,她渴望做后妈,真的是渴望。
  后妈又意味着什么?其实就是Lisa自己的妈妈。她回忆说,自己小时候经常想,她的妈妈是不是后妈,否则为什么有时对她会那么不好。
  由此,可以看到,Lisa的第三者梦想中的后妈和女儿的关系,其实就是童年时母亲和她的关系的再现。
  所以,在这个三角恋中,女儿是最重要的。相比之下,Lisa觉得,那个男人和他妻子显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当然,她和其他主动的第三者一样,也是渴望击败一个女人,从这个女人手中夺走一个男人。这是童年被压抑的渴望的再现。
  但是,童年时她不敢真做到这一点。因为她惧怕被妈妈惩罚。她的幻想中也体现了这一点,“前妻”向她泼了硫酸,而她爱的男人则弄瞎自己双眼,这是一个何等惨烈的结局。这个结局,看似是Lisa有点疯狂地渴望自虐,其实,这个结局反映的是她为什么不敢真正地把一个男人从他妻子身边夺走,因为她害怕被惩罚。
  这是Lisa的这个幻想中充满冲突的一面,但还要看到,她的这个幻想中的重要一面是和解。在幻想中,她渴望女儿最后爱后妈胜于爱爸爸和亲妈,其实是渴望她“内在的小女孩”和“内在的妈妈”得到和解。
  不过,这也有点像欲盖弥彰。女儿爱后妈胜于爱爸爸,这正是Lisa在现实生活中一直所做的,她很渴望与爸爸亲近,但这会引起她的焦虑,唤起她对妈妈的内疚感和罪恶感,于是,她事实上整天和妈妈粘在一起,表现得和妈妈无比亲近,但真正渴望的还是和爸爸更亲近。
  这一情结的纠葛是一种左右不得的局面。现实也再现了这一点。Lisa的两次重要的三角恋,不管男人们多么宠她,但最后都拒绝为她离婚。
  具有讽刺意义的是,男人们这样做,既是自我保护,也是在保护主动的第三者。因为,假若他们真离婚了,他们便失去了吸引力,本来吵吵嚷嚷要嫁给他们的第三者就会逃跑。但她们之所以逃跑,并不仅仅是“索然无味”,而是在逃避自己内心的罪恶感和恐惧。

迷乱的爱中藏着和解的渴望。

 

三角恋中藏着虐待与被虐待的关系
  主动的第三者看似是爱得死去活来,但真相其实是,她们在主动营造一个施虐与受虐的关系,而这是她们童年的失衡的亲密关系的再现。
  假若一个女孩在和父母的关系中受到了严重的忽视。那么,首先,这个女孩对父亲有愤怒,她会想,你为什么这样对我。其次,她对母亲有醋意,渴望把父亲从母亲身边夺走。再次,她自己有深深的自卑感以及负罪感,因为她认为自己的愿望非常邪恶。
  这个女孩长大后,如果变成了一个主动的第三者,那么她会把这三种情感都投射到自己主动营造的三角关系中。
  第一,她会很爱那个男子,但也会抓住种种机会直接或间接地攻击他,质问他为什么对自己不公平。在《道德颂》中,盛可以描绘了无数这样的细节,并概括道:
  旨邑曾有戏言,和未婚男人谈恋爱平淡无奇,充满和平年代的军人式的空虚无聊。和已婚男人则每天都有嚼头,每天都有战况,令她饱受折磨。
  第二,她会对恋人的妻子有复杂的态度,有时想攻击她,有时又很幼稚地渴望和她和解。
  在百度贴吧“第三者”上,转载了“情人写给爱人妻子的一封信”,在这封信中,第三者列举了自己种种优点,并批评了爱人妻子的种种缺点,这意思无非是说,她比爱人妻子更懂得爱他,这就像一个处于俄狄浦斯期的小女孩一样,认为妈妈缺点太多,而自己很优秀,更配得到爸爸的爱。《道德颂》中也描绘了很多这样的细节,如:
  她惟独不愿对水荆秋使用聪明——她相信他是心怀苦衷地爱她。面对他,她愿意拔掉咬人的锋利牙齿,毁掉刻薄的心肠,扭转鄙夷的眼光,她要宽厚,温和,善解人意——要比梅卡玛更女人。
  第三,她会有强烈的自卑感、负罪感和内疚感。所以,常常渴望受虐,因为不管看似多么理直气壮,她都认为自己是在干坏事,这不需要别人的谴责,她会自己谴责自己,自己惩罚自己。
  爸爸妈妈和孩子这个三角关系是我们绝大多数人必经的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爸爸和孩子、妈妈和孩子、爸爸和妈妈这三个关系同等重要,假若这三个关系都是充满爱的、和谐的,那么一个孩子就会形成非常健康的爱的模式,等他长大后,就会将这个爱的模式投射到自己的爱情和家庭中。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点。
  如自己频频陷入三角恋迷局,而且事先均已知道所爱的人已有爱人,那么就要好好反省自己是否有第三者情结。如果是,就要好好去认识这个情结,不要重蹈覆辙。
  Lisa意识到了自己的问题,她主动去看了多半年的心理医生。经过这半年的心理治疗,她脑海中的故事脚本发生了改变,尽管那个恐怖的第三者梦想仍然存在,但已变得没有那么诱惑力,她现在真正渴望的,是和一个能理解她、尊重她的普通人相爱。
  琳也在逐渐意识到自己的问题,最近,她又一次对一个已婚男人产生了爱的冲动,这种冲动不能立即消除,但她知道自己正在做什么,所以没有将自己的冲动付诸实施。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8
贴子7135
魅力9096
注册时间2007-07-16

云若然

只看他

2008-04-13 14:56:00

发现我也很有支配欲,但是这个怎么才能改掉呢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4
贴子3574
魅力5841
注册时间2008-04-09

夏季民族风

只看他

2008-04-24 19:09:00

这些例子里有好多发人深省的东西。。。

我觉得自己很受益啊通过看别人的事例和看专家的分析。。。

心理学真的是很有用的学科。很多时候给出的例子都是极端的,其实生活里还有很多不那么极端甚至隐形的例子,更应该引起注意,比如妒忌、恐惧、没有安全感、拖沓。。。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