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广岛之恋
四个四重奏——关于《Closer》
伯克利的游击队
我喜爱的导演之让·考克多(Jean Cocteau) |
喜欢考克多大约因对敏感诗意的仰慕。他是20世纪最多才多艺的艺术家之一,涉足各个领域,是诗人,小说家,剧作家,画家,导演,演员,并编写歌剧和芭蕾舞剧,也从事舞台设计……“若要收集考克多作品,人们需要的不是书架,而是仓库”,诗人奥登(W.H. Auden)说。但内心深处,考克多永远认为自己是诗人——10岁开始写作,16岁发表诗歌,19岁出版第一本诗集《阿拉丁神灯》。考克多认为诗歌是所有艺术种类之基础,是“无望的宗教”。 考克多所有作品都留下诗人印记。他的影片有超现实的微妙诗意,穿梭于人间与冥界,关于死亡和重生,交织经典神话母题与个人幻想,继承诗歌的非叙述传统和梅里埃的电影技巧。考克多是先锋派艺术时尚引领者,也是当时巴黎波希米亚艺术圈的活跃者,与作家普鲁斯特、安德烈·纪德,作曲家斯特拉文斯基和画家毕加索都过从甚密,彼此影响。 他从不讳言自己的同性恋倾向,曾发文批评同性恋憎恨者。1918年,15岁的小说家雷蒙德·哈狄格(Raymond Radiguet)与29岁的考克多彼此迷恋。5年后,雷蒙德死于伤寒。考克多无法自创伤中复原,沉溺于鸦片……幸好后来他遇见终生密友、演员让·马雷(Jean Marais)。 1930年,考克多拍了第一部电影《诗人之血》,充满视觉隐喻,象征符号,镜子/自恋,眼睛/窥视,墙壁/界限,雪球/死亡……考克多认为“现实即神秘”,此为诗人内心空间的视觉化表达。尽管此片当时遭到达利等超现实主义者嘲笑讥讽,它成为电影史上先锋电影经典。 《美女和野兽》(1945)根据18世纪寓言故事改编,结合考克多童年幻想与神话叙事,依然充满视觉隐喻和超现实气氛;《奥菲斯》(1950)根据考克多1926年舞台剧本改编,探讨死亡与灵感、诗人与诗歌的复杂关系;《奥菲斯的遗嘱》(1959)是诗人一生的视像总结。隐喻重现,如镜子,马,花朵;朋友、爱人重聚;考克多亲自出演,穿梭不同时空,迷失在自己的神话世界……这是考克多的天鹅绝唱。他写道,“电影是诗歌的绝妙载体……我的电影如脱衣舞表演,一点点除去身体,完全裸露灵魂。”当时许多法国人沉迷萨特和加缪,认为此片孤芳自赏,脱离时代。年轻的特吕弗将自己的电影奖金赞助拍摄此片,并认为它是《诗人之血》30年后的重制,考克多是“新浪潮”导演的先辈之一。 1963年10月11日,考克多在准备纪念好友、歌手伊迪丝·皮雅芙(Edith Piaf)的广播节目时,听闻好友哀迅,也即长眠不醒。 |
隐藏 |
02/05/2006 周日 半年未在电影院看外国片了(对白为非英语的),总算等到法语电影“Caché”(Hidden/隐藏),奥地利导演迈克尔·汉内克(Michael Haneke)编剧、导演作品。他因此获2005年法国戛纳电影节最佳导演、费比西奖,并获2005年欧洲电影奖最佳影片、导演奖;我一向喜爱的男演员丹尼尔·奥图耶(Daniel Auteuil)获欧洲电影最佳男演员奖。 迈克尔·汉内克1942年生于德国慕尼黑,长于奥地利,在维也纳大学学过心理学和哲学。如今任维也纳电影学院教授,教导演课程。被称为“欧洲电影的良心”,也被《纽约时报》影评人戏称“虐待狂导演”。他以前的作品包括:“The Seventh Continent” (第七大陆,1989),“Funny Games” (滑稽游戏,1997),“The Castle”(城堡,1997),“Code Unknown”(未知密码,2000),“The Piano Teacher”(钢琴教师,2001)及“The Time of the Wolf”(狼族时代,2003)。 综合我之观感与评论界反响,“Caché”是迈克尔·汉内克迄今为止最好的作品,在于题材之严肃性与手法之颠覆性。“Caché”既暗示隐藏的摄影机,也强调片中人物刻意隐藏的过去——自然是有阴影的过去。 丹尼尔·奥图耶扮演的中年男子Georges是读书类电视节目主持人,茱丽叶特·比诺什(Juliette Binoche)扮演的妻子Anne在出版社工作,12岁的儿子Pierrot刚开始叛逆的青春期……居住在巴黎静谧街道的中产阶级家庭,富足宁静生活被一系列匿名录像带搅扰。内容既有窥视Georges家门及家人出入,亦有他幼时居住的房屋,并附以图画:口中喷血的孩子,或脖颈被割断的公鸡……悬念恐慌气氛中,这一切让Georges再见到阿尔及利亚人Majid,破败的底层。也引发一些谎言、不快的回忆和继续上演的惨剧…… 整部电影最突出的因素有三点:政治寓言,心理分析,窥视的摄影机。 1,这是关于被法国压抑的记忆的寓言,Georges几乎是法国(或者说整个西方世界)集体无意识的象征,刻意掩盖、尽力遗忘殖民主义及其后果。片中讲述Majid的父母在1961年被巴黎警察屠杀的阿尔及利亚人之中,他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被谎言和虚伪剥夺,在孤儿院中长大,潦倒中年,继续成为被主流体制排斥的边缘人,被随意拘禁和冤枉。一直保持冷漠优越感的Georges说:责任不在我。——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都被丢弃和遗忘。西方世界与穆斯林世界的仇恨与战争,与日俱增,片中电视新闻中的伊拉克战争,Georges与黑人年轻人街头口角暗示的族裔紧张;片外的“9·11”事件与法国骚乱……从个人记忆出发讲述的政治和历史,比斯皮尔伯格大张旗鼓的《慕尼黑》深刻有力得多。 2,与《钢琴教师》中一样,迈克尔·汉内克孜孜不倦探究每个“正常人”的不可言说的私秘阴暗角落。Georges是普通的法国人,或者说还算个衣食丰足的知识分子,功成名就的公众人物,没有明显的道德缺陷。但通过影片层层揭示,如剥下他精神层层衣衫,被戈达尔无情攻击的巴黎中产阶级特色逐渐显露:自私,冷酷,伪善,盛气凌人,拒绝被道德评判,也因拥有一切而脆弱不安,怕失去目前的一切。Majid是被Georges遮蔽了一生的命运悲惨人物(起因是个儿童谎言,与陈凯歌“一个馒头引发的血案”异曲同工,但功力高下,一目了然),在惨烈人生中被导演赋予同情和尊严。 3,窥视,电影的重要课题。在匿名录像带影像中,观众与人物共同面对来自莫名之处的破坏性的凝视。整部影片都像被窥视和分析的生活,过去和现实交织,延续向前。与影片开头影像呼应的开放式结尾(固定机位,一动不动的注视),画面中包含至关重要信息(请有兴趣看此电影的朋友密切注意)。世代恶化的误解和仇恨继续还是和解?凭观众猜测。谁是拍摄和寄送录像带的人?保持神秘,未清楚揭出,刻意违背情节发展常理。隐藏的摄影机如无处不在的神秘之眼,注视人类自以为是的不义之举。 一些补充: 如导演所言,此电影如俄罗斯套娃,每人可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角度和层次,如个人、家庭、社会、政治。我不认为影片所责备的重点所在在于个人,而是在于整个政治和社会环境,人们集体性的选择遗忘和失语。而且Georges并非主动面对自己的负罪感,而是在被迫面对时还强硬地自我保护。他被潜意识里作怪的噩梦惊醒,只是多吃两颗sleeping pills罢了。 还有一点导演刻意强调的是媒体的共谋,及对人们思想意识和彼此交流的操控和阻碍。他将Georges设计为电视节目制片人,是有深意的。 下面是我摘录翻译的Haneke的其他访谈: 1,“艺术要面对社会问题,如不公和冲突。描述苦难不是虐待观众,因为它的确无处不在。” 2,“我想拍一部关于罪恶感的电影,尤其关于一个成年人不得不面对他童年时做的坏事。” 3,他拍此电影的灵感来自一部纪录片,关于1961年巴黎警察屠杀200多阿尔巴尼亚人并将尸体投进塞纳河,“我很震惊如此事件发生在这样的自由国家,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法国政府遮遮掩掩已经40多年,而一向自由的媒体也鲜见提及。在法国,关于阿尔及利亚人的话题仍是禁忌……我不想人们只将它理解为‘法国’电影,因为这故事可以发生在任何有集体记忆污点的国家。德国人拒绝面对‘二战’多年后终于开始谈论它,但在奥地利,一些人仍认为他们自己只是那个时期的受害者。”(适用“文革”)法国放映电影后讨论时,一位研究阿尔及利亚问题的专家说此电影真实表达了阿尔及利亚人从未被主流社会注意的苦难。Haneke在写此电影时,并未清晰意识到这点。 4,关于结尾镜头:“用一固定镜头意味着更少的人为操控——只是时间在控制一切。我一直想营造一种自由,类似当人们读书时,有无限可能性,因为他们在脑中自己创造意象。” 对于惩罚的必然性,导演持悲观观点。不公事件每日发生,埋藏了多少年未得声张正义的比比皆是,“文革”中打人整人的依然逍遥自在有的还身居高位;“第一世界”对“第三世界”的剥削和利用持续进行,愈演愈烈。并没有个乐观的解决方式。导演所做的只是提醒观众,自醒,从麻木中解脱,审视身边的世界,不要轻信。 关于媒体,我也是在若干篇导演访谈中读出他的强烈意向,因他20几年的电视背景,对媒体的危害性很清楚。Haneke提到片中一细节,Georges在剪辑间告诉编辑,要这句话,不要那句,等等,所以到电视观众面前的,已经是被人为控制(manipulated)过的影像和信息。当然不是说此主题作为片中的重要论题存在,欧洲导演作品的丰富就在于,很多方面的批评,且彼此密不可分,孰轻孰重,观众可凭自己的关注点来判断。 |
Agnes Varda的《拾荒者》的确不错。DV 拍的呢。记得她拍出她收集的很多老古董很有意思。
这个土豆哪里弄的?
用heart potato 古狗来的
影片里那个长芽的心形土豆太惊艳了,一幅绝妙的艺术品,让人想起电影里Varda拍自己老去的手,手上的斑点和皱纹。
哈,还有,看完电影,忽然发现,原来我们上周末去采樱桃,也可以算一次拾荒,不过不是glean,属于pick
安东尼奥尼的中国 |
北京放映安东尼奥尼纪录片《中国》时,我远在异乡。 感谢在法国的“博友”Luc提醒我可在网上下载到,终于看到3个多小时的、灰蒙蒙的影像。历史和记忆中的部分灰尘,却因此被抖落、拂去。 一位西方朋友给《中国》下的感官评论是:boring。我看得饶有兴味,大约因我对那些苦难面孔、贫瘠土地和禁忌历史,有着刻骨深情。但结构的平淡、失衡,及安东尼奥尼对观察的无节制沉湎,的确易于造成局外人的腻烦。 印象最深、也引起我最多疑问的,大约是镜头对被摄者空间的入侵——关于纪录片的永恒争论。安东尼奥尼不是将被摄者当作可被小心翼翼、以礼相待的主体(subject),而是可进行侵略性干扰的客体(object)。大量的长焦镜头拍摄的人物面部特写,那些麻木的、平庸的、羞怯的、呆滞的、甚至猥琐的……最明显的例子是河南林县某乡村窄巷里贫苦农民群像一段。 安东尼奥尼是好奇而残忍的窥视者,从不介意(或无意识)揭出社会主义中国和百姓的丑陋一面——幻灭的乌托邦。当局如何会坐得住。而在他看来,应是脱离“阶级”和“种族”的,共通的人性——自然又是被批判的“资产阶级人性论”。 若说伊文思是忠心耿耿、忍气吞声的“我们的朋友”,安东尼奥尼则成功地保持了主体性和局外人身份。他冷静地将自己与眼前的中国隔开距离,观察的方式,一点猎奇,一点批评,一点cynical。 而他在拍摄和剪辑过程中,似乎也渐渐耐心和灵性,旁白渐渐减少,到不置一词。第一集以北京的木偶戏结尾,趣味盎然;第二集南京的运动会,也差强人意;最后一集以大段上海杂技表演结局,则有应景之嫌。 拍摄的天/安/门/广/场一段,比张元《广/场》高明。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5-26 21:28:18编辑过]
ADVERTISEMENT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
ADVERTISEMENT
Hot Deals
All DealsMadewell 黑色星期五大促:额外5折优惠
Kerastase全场黑五大促:享20%折扣加赠礼
NEOSTRATA 黑色星期五护肤热卖,低至6折+赠礼
Crocs 儿童鞋款黑五/网购星期一特卖额外立减20%
Wayfair黑色星期五卧室家具特卖高达65%折扣
升级您的猫咪护理,享受40%折扣的SMARTELF自动猫砂盒
黑色星期五特惠:VNOX 男士灵感编织皮革手链仅售 $9.59!
Urban Outfitters全场促销额外四折优惠
Saks Bao Bao Issey Miyake包包促销:赚$75礼品卡
Uniqlo x JW Anderson 秋冬系列限时选购
Nordstrom Rack清仓时尚特卖 – 额外享40%折扣
J.Crew Factory黑五特卖:低至3折+$50立减$10
全新发布:Uniqlo x Kaws+Warhol 低至 $19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