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问一个问题,看看大家体会的和梁朝伟的回答差多少。
1。易先生有没有怀疑过王佳之?
2。如果有,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3。他为什么没揭穿她?
1. 他怀疑过很多次吧,一直不让她知道他的行踪,来去无影的感觉。后来好像王给他唱那支歌,他就减少怀疑了。
2。一开始就怀疑。
3。揭穿就不好玩了。开始他不是不敢跟她进家吗。开始他也不确定只是怀疑,没必要去揭穿,后来他对她很信任了,就更不揭穿了。
梁朝伟说什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23:43编辑过]
这是编剧编的??那后来王死了易还哭什么,而且为什么最后他逃跑的时候那么惊慌,他就不怕那个女的一狠心不知什么时候把他给杀了,毒死之类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24:25编辑过]
这是编剧编的??那后来王死了易还哭什么,而且为什么最后他逃跑的时候那么惊慌,他就不怕那个女的一狠心不知什么时候把他给杀了,毒死之类的。。。
用梁的话说,王死了以后,他才觉得他是爱王的
用梁的话说,王死了以后,他才觉得他是爱王的
LOL.....这个,为什么梁这么说,是他自己理解的还是编剧就这么编的?
这些都是他的亲自回答,我相信是他当初演戏的理解
这些都是他的亲自回答,我相信是他当初演戏的理解
3,昨天被你一说,确有想到莫不是反间计?不过影片在这方面给的暗示太少了,几乎没有,不过如果这么一说,可见易已经掌握了老吴的行动,珠宝店一场,是邝和王的擅自行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7 22:36:37编辑过]
说到底,还是因为我们对李安的期望太高,之前网上传他要拍《东晋七贤》,当然是谣传了,但可见中国观众们对他的认可和期望。2007年中国大导演们纷纷倒下后,只剩这么一个外来的和尚看似纯正的儒家做派,难怪大家把华语电影的希望寄托在他的身上。
《色戒》好不好?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还可以,惊喜并不多,但都是硬通货,没有什么欺瞒拐骗的行当。演员也都敬业,虽然,对我个人而言,惊喜也还是不多。
但电影讲的这个故事很操蛋,原谅我用了个脏词。故事本身倒不见得怎样,问题出在情节细节上,就象前面的筒子说的,一个灰和黑的故事,为了烘托灰和黑,把白也搞得脏兮兮的。这样拍,真的太小家子气了,让人觉得不应该是出自一个儒雅大家的男导演之手。
电影人物的层面塑造不够丰富,本来故事背景发生在一个非常动荡的历史变更民族存亡时刻,是人性展现的最好舞台。但李安明显力不从心,或是故意为之,除了两个主角照顾到外 (其实女主角也还是有很多跳跃不合情理的地方),剩下的人是扁平的,是丑角或是笑角。
不要怪我们为什么一定要丰满的配角,原因有两个,一是因为导演是李安,二是在经历了样板戏的虚假表现和当代惟利是图的浮躁虚无后,到现在为止,我们还没有真正的有血有肉能让我们共鸣的爱国青年荧幕形象。
正话正说,真的就这么难吗?
可惜李安没有做到,他根本就没想做到。所以最后一幕,年轻人们临刑,带给普通大多数观众的感动不过就是怜香惜玉女主角为爱而亡,而不会被那些理想主义者的殒命而震撼。
反映战争对人性的摧残对生命的残酷,《辛德勒名单》,《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钢琴师》,太多太多。作为有切肤之痛的民族,中国电影里却还是看不到。
李安选了这样一个除奸抗日的题材,把视角局限在所谓的男女乱世情和非常牵强的个人命运无法掌控的历史虚无感 (这一点,电影表现的非常肤浅,因为王佳芝两次行动都是主动选择,而且不是非选不可的选择)。
这样的视角既不新鲜也不开阔,但为了去圆这样一个狭隘的主题,李安把配角们塑造成无能弱智粗暴的单一形象,把本来就有硬伤的原著搞得更加伤痕累累。
李安,他浪费了一个好的素材,浪费了一个有意义的历史背景。张爱玲说仿佛那场战争倾城只不过是为了成全一段爱情,那是张师太自嘲式的自做多情。可是李安也跟着发昏,实在是要不得。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