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本质上来讲和短视频差别不大,就是把一个内容简化、压缩,以此获得更多的(level相对低的)受众,因为在那个相对高level上的人也不需要被科普。
我个人就不喜欢看科普,因为科普的性质就是浅层次的信息,感觉上读了很多,其实又不深入,没什么意思。比方说一些物理、数学方面的科普,脱离了艰深的数学公式,连一知半解都算不上。
本来潜水, 看到这层, 稍微说几句。
我觉得科普作者也好, podcast也好, 本质上是个curator, 也就是说有选择性的去构建一个narrative。
无论你怎么声称客观, 人类本身的attention mechanism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客观"。Fun fact: 人类眼睛看到的东西, 其实都是脑补出来的, literally。物体反射光信号到你的sensor(眼睛), 就和屏幕里的pixels一样。你选择看什么, 不看什么, 选择把哪些pixels组成在一起, 套用在大脑里面哪个pretrain的模型, 都是主观的。我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质疑楼主所阐述的任何一条fact, 而是说你选择了哪些facts, 不选择哪些facts,甚至选择不提哪些facts, 这个选择的过程本身是由人决定的。如何把这些facts编织构建出一个理解世界的模型, 也是由人来做出的选择。所谓的"科学定论", 是在人类在认知的某个阶段, 对如何理解这些facts所达成的共识narrative。这个"共识", 随时可能通过新的facts的出现, 被更新迭代, 或者被质疑甚至被推翻。越是能经受跨越时空, 无数次实践去检验的理论, 越接近"真理"。物理学之所以比某些, 嗯, 比方说营养学, 更让人信服, 就是这个原因。并不是几篇science nature所谓"权威"文献, peer review通过, 就能盖棺定论的。
我个人觉得目前,很多所谓的科普作者,都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和agenda去说服读者。我对结论不感兴趣, 因为我想自己下结论。很少很少, 有人能带着真诚的curiosity, open mind和怀疑精神, 去通过各种已有的线索, 带领读者一起寻求真理。
以上是我的两分钱。
本来潜水, 看到这层, 稍微说几句。
我觉得科普作者也好, podcast也好, 本质上是个curator, 也就是说有选择性的去构建一个narrative。
无论你怎么声称客观, 人类本身的attention mechanism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客观"。Fun fact: 人类眼睛看到的东西, 其实都是脑补出来的, literally。物体反射光信号到你的sensor(眼睛), 就和屏幕里的pixels一样。你选择看什么, 不看什么, 选择把哪些pixels组成在一起, 套用在大脑里面哪个pretrain的模型, 都是主观的。我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质疑楼主所阐述的任何一条fact, 而是说你选择了哪些facts, 不选择哪些facts,甚至选择不提哪些facts, 这个选择的过程本身是由人决定的。如何把这些facts编织构建出一个理解世界的模型, 也是由人来做出的选择。所谓的"科学定论", 是在人类在认知的某个阶段, 对如何理解这些facts所达成的共识narrative。这个"共识", 随时可能通过新的facts的出现, 被更新迭代, 或者被质疑甚至被推翻。越是能经受跨越时空, 无数次实践去检验的理论, 越接近"真理"。物理学之所以比某些, 嗯, 比方说营养学, 更让人信服, 就是这个原因。并不是几篇science nature所谓"权威"文献, peer review通过, 就能盖棺定论的。
我个人觉得目前,很多所谓的科普作者,都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和agenda去说服读者。我对结论不感兴趣, 因为我想自己下结论。很少很少, 有人能带着真诚的curiosity, open mind和怀疑精神, 去通过各种已有的线索, 带领读者一起寻求真理。
以上是我的两分钱。
写科普或者做短视频 不等于做研究,发布者本人不需要是领域专家。但是, 发布者如果能够说明一下自己的资历(即使只是一个业余爱好者,但是下了工夫了),会增色不少。 另外就是能说明一下打算给谁看,就会更好了。 当然这是很高的要求了,绝大部分内容创作者不这么做,所以对于我来说网上的信息很多但是可以看的不多。
你说的这种“真诚的curiosity, open mind和怀疑精神, 去通过各种已有的线索, 带领读者一起寻求真理”
我觉得我有,但是显然很多人没有。发言的人中大概一半是来阐述自己的立场和见解,另一半是容易被鼓动就加入一个立场来捧场的。
本来潜水, 看到这层, 稍微说几句。
我觉得科普作者也好, podcast也好, 本质上是个curator, 也就是说有选择性的去构建一个narrative。
无论你怎么声称客观, 人类本身的attention mechanism就决定了不可能有绝对的"客观"。Fun fact: 人类眼睛看到的东西, 其实都是脑补出来的, literally。物体反射光信号到你的sensor(眼睛), 就和屏幕里的pixels一样。你选择看什么, 不看什么, 选择把哪些pixels组成在一起, 套用在大脑里面哪个pretrain的模型, 都是主观的。我说这个意思并不是质疑楼主所阐述的任何一条fact, 而是说你选择了哪些facts, 不选择哪些facts,甚至选择不提哪些facts, 这个选择的过程本身是由人决定的。如何把这些facts编织构建出一个理解世界的模型, 也是由人来做出的选择。所谓的"科学定论", 是在人类在认知的某个阶段, 对如何理解这些facts所达成的共识narrative。这个"共识", 随时可能通过新的facts的出现, 被更新迭代, 或者被质疑甚至被推翻。越是能经受跨越时空, 无数次实践去检验的理论, 越接近"真理"。物理学之所以比某些, 嗯, 比方说营养学, 更让人信服, 就是这个原因。并不是几篇science nature所谓"权威"文献, peer review通过, 就能盖棺定论的。
我个人觉得目前,很多所谓的科普作者,都是带着预设的立场和agenda去说服读者。我对结论不感兴趣, 因为我想自己下结论。很少很少, 有人能带着真诚的curiosity, open mind和怀疑精神, 去通过各种已有的线索, 带领读者一起寻求真理。
以上是我的两分钱。
Giovanna 发表于 2024-12-03 15:54
你说的没错 但你这个要求太高 如你开篇所说的 无法绝对客观 作者选材肯定就有取舍 如果完全没有取舍 所有材料一锅端 繁杂无比 也无法成文 所以有观点 有立场这点 不仅科普文这样 科研杂志上的综述也很多这样 你能做的 就是自己多看多想 不能指望一篇文章帮你干这事
“严肃“的科普我不会上华人看…..
我同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擅长领域,更加能让人信服。在华人上科普,那受众就是所有人,包括内行和外行。比如我现在从事的就是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发,包括ADC这个最近的研发热点。看到楼主的科普ADC帖,很愿意拜读学习,但是说实话,看不下去。理由就是我之前说的:对略懂的人来说,深度不够,因为自己查查文献,甚至借助AI都能达到类似目的;而对不懂的人来说,又不够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毕竟华人是娱乐放松的地方。如果说明一下自己的背景和专业,有助于读者分辧和选择。
谢谢博主的分享作品。我明白你花费很多时间精力阅读权威性的文章与收集整理资料,来这里科普。辛苦你了。你的文章我都有看,我只是想告诉你一些,我的感受。你的文章都非常嚴謹,写科学論文的格式,有条有理,有数据等等。我只是觉得写”科普”需要幽默诙谐,平实,但对于外行人来说,要浅显易懂。学艺术音乐的人很难理解生物医学的专业名字。写科普比专业论文难写很多很多,专业论文是写给专业人士看的,科普是写给完全不是专业人士看,把完全不懂的东西,解释清楚。在疫情期间,这个网上有人写了科普疫苗,写的非常淺顯易懂。我复制几句在这里:
“mRNA全名messenger RNA。在制造蛋白的时候,mRNA从DNA模板上把编码翻译传递用来制造蛋白质。如果把DNA比成老板的话,mRNA就是个工头吧,负责替老板传话,这样底下的民工们就知道该搬哪块砖,砌个什么样的墙。
传统疫苗也叫灭活疫苗(例如:流感疫苗)通常使用灭活后的病原体或者蛋白,进入人体后会模仿病毒感染过程使人体产生抗体。而mRNA疫苗不需要病原体或者蛋白,直接把用来编码致病源的mRNA片段送入人体,细胞根据mRNA片段上的信息合成致病源,然后在细胞表面的致病源就会被免疫系统围殴练手,产生抗体。
还是拿搬砖做比喻的话,传统疫苗是把病毒的一段墙送进人体,而mRNA疫苗则是送进来那段墙的设计图纸。”
再次感谢你提供的作品让大家分享。
哈哈哈,你那是没读过我写的珠峰,我看了七八本书写出来的,拍胸脯保证wiki之类的不可能有我的深度。
echo 这个科普 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确实比wikipedia写的深入 写的精彩
我们先不谈大家对科普文章或者政治话题热点话题的兴趣如何,就谈回帖的问题:一个没有什么槽点的科普文章,你觉得大伙儿为啥要回帖呢?回个“赞”?“re"? 一般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才更容易出来回帖争论吧?如果没啥不同意见,就叫个好儿?这样的人肯定有,但不是太多吧。。。
而那种信口胡说或者夸张吸引眼球的东西,才会有“吵点”啊。。。因为会有更多的人看了觉得有意见,会出来反驳,这样的楼才会热闹的。
关于回帖和讨论的帖子,前一阵子有个mm分享她用cgm观测血糖的心得。分享了些她自己的观察实验跟总结。
下面很多回复。有的问问题 有的分享不同数据 有的批判结论 等等。
如果lz有篇血糖的科普文,我的感觉应该没有这个帖子参与讨论的多。具体为什么我也说不清。可能感觉跟自己不是那么relatable吧。
我同意介绍一下自己的专业背景和擅长领域,更加能让人信服。在华人上科普,那受众就是所有人,包括内行和外行。比如我现在从事的就是肿瘤靶向和免疫治疗研发,包括ADC这个最近的研发热点。看到楼主的科普ADC帖,很愿意拜读学习,但是说实话,看不下去。理由就是我之前说的:对略懂的人来说,深度不够,因为自己查查文献,甚至借助AI都能达到类似目的;而对不懂的人来说,又不够深入浅出、诙谐幽默,毕竟华人是娱乐放松的地方。如果说明一下自己的背景和专业,有助于读者分辧和选择。
babygap 发表于 2024-12-03 18:05
谢谢建议,不过我拿定了主意不在这儿透露任何个人信息,不好意思哈。如果因为不了解我的背景,不愿意读我写的东西,那也没关系,每个人都有选择权。
科普这件事呗,无论怎么做,一定会有人嫌深,也一定会有人嫌浅;一定会有人嫌不够诙谐,也一定会有人嫌太儿戏。不可能让所有人满意的。
ADC那篇,我踌躇了好久怎么写,因为很容易写得太专业,最后决定就当一个故事讲,让没有任何信息的人了解一下。写作对象是连这个词儿都没听说过的人。
其实写科普,对我而说是一个蛮好玩的过程,一边自个儿学习整理,一边探索怎样与不了解这个话题的人交流。有很多提升空间,我会继续努力的。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