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复 6楼 Peperomia 的帖子
加关税是割韭菜的一种治国方式,并无不妥
美国生产外迁,进口便宜,征收关税,可以适当弥补财政赤字
一方面美国屁民因为工业外包而没有工作,一方面美国政府加税推高物价,这个是什么样的骚操作啊?!
这个是对国民人力资源竞争力的一次筛选,优胜劣汰,这样的治国方式符合西方精神理念
所以要stay hungry stay humble.福利太好了人就不想干活了。
中国在普通工业领域的优势是很明显的,和美国差一方面,那就是全球化驻军
只要中国完成全球化驻军,商品贸易和资本输出才能真正走向世界,遇到有阻拦的贸易壁垒,佛挡杀佛就行了,大英帝国一两百年前也是这么玩的
驻军的话就是直接动美国的蛋糕了,美国不可能允许,中国也肯定不会去火中取栗直接挑衅美国
像沙特那样建中国经济特区倒是一个可行的方向
大实话,中国好玩的美食多的地方太多了,长长一list
以后我多多回国旅游,为祖国尽绵薄之力。与其把这钱花在别的国家,不如贡献给母国。
我也是!
一方面美国屁民因为工业外包而没有工作,一方面美国政府加税推高物价,这个是什么样的骚操作啊?!
楼上都说了:割韭菜啊。
也就是说重点不在与屁民是不是有工作,而是怎么提高国家财政收入。这办法是不是行得通,另说。但人家本来在意的,就不是你说的这工作或者物价的问题嘛。。。
1. 经济方面
现状:
- 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中国的经济总量(GDP)在购买力平价(PPP)计算中已经超过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但按名义GDP计算,中国仍次于美国,大约为美国的75%-80%。
- 人均GDP:中国人均GDP仍远低于美国,仅为其约六分之一,这意味着中国的经济还有很大增长空间。
预测:
- 经济总量:乐观估计下,中国有望在2030年左右按名义GDP超越美国,这取决于国内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币汇率的波动。
- 挑战:老龄化问题、收入差距、债务压力等可能拖慢中国经济增速。
- 机遇:如果能通过产业升级、内需增长和技术突破保持稳定增速,经济总量超越美国是大概率事件。
2. 军事方面
现状:
- 美国仍然是全球军事霸主,拥有最多的航母(11艘现役核动力航母)和全球部署能力,其军费开支长期占全球总量的40%左右。
- 中国的军事实力快速提升,尤其在海军、导弹技术和无人装备方面,如055型驱逐舰、“东风”系列导弹,以及世界领先的无人机技术。
预测:
- 局部对抗:在亚太地区,中国的军事投射能力已显著提高。南海及第一岛链范围内,中国的反介入/区域拒止能力(A2/AD)对美国形成了有效威慑。
- 全球部署:美国的全球军事基地网络和远洋作战能力仍无可匹敌。中国要在这一领域超越美国可能需要30年以上。
- 关键技术:如人工智能武器、量子通信,中国在部分前沿军事技术上可能实现弯道超车。
3. 科技方面
现状:
- 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已达到或超过美国水平,例如5G通信(华为)、新能源(电动车与电池)、高铁、无人机技术和量子通信。
- 美国仍然在半导体、尖端医药和基础科学研究领域处于优势地位。
- 人才储备:中国有大量理工科毕业生,但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突破仍是短板。
预测:
- 短期(5-10年):在新能源、人工智能、机器人等领域,中国可能进一步缩小与美国的差距。
- 长期(20年以上):如果中国在基础科学上加大投入(如芯片制造中的EUV光刻机),并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科技总实力超越美国是可能的。
整体时间框架
- 经济:2030年左右按名义GDP可能超越美国,但人均GDP赶超需要数十年甚至更久。
- 军事:在亚太地区的局部优势可能在2035年前完全巩固,但全球范围内超越美国需要至少30-50年。
- 科技:部分领域(如AI、5G)将在5-10年内领先,全面超越取决于基础研究和国际合作,可能需要20年以上。
挑战与不确定性
- 内部挑战:
- 人口老龄化。
- 环境压力和资源短缺。
- 社会公平和收入分配问题。
- 外部压力:
- 美国的科技封锁和经济围堵。
- 全球供应链的不确定性。
- 地缘政治对抗(如台海问题)。
- 国际合作:如果中美形成长期对抗关系,中国崛起的时间可能会延长。
结论
中国在经济总量、局部军事优势和部分科技领域的崛起是大势所趋,但要全面超越美国需要面对诸多复杂挑战。乐观估计,经济上可能在2030年,军事和科技上可能需要更长时间(20-50年)才能形成绝对优势。
特朗普的政策和行动可能会在多个层面削弱美国的全球地位,为中国提供了更多赶超的机会。以下是几个特朗普的政策方向可能导致美国自废武功,并为中国创造赶超机会的方面:
1. 贸易保护主义与脱钩政策
特朗普推行“美国优先”政策,采取关税壁垒、退出多边贸易协议(如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TPP)和贸易战等手段,虽然短期内似乎对美国经济产生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长远来看,可能削弱美国的全球经济影响力。
- 损害全球供应链:特朗普的贸易政策导致全球化遭遇阻力,特别是美中之间的贸易战,对美国企业的成本造成了负面影响。与此同时,中国通过“一带一路”等全球项目加深了与世界各国的经济联系,提升了在全球经济中的话语权。
- 中国趁机发展:在美国推行“脱钩”政策时,中国通过加强与亚洲、非洲、拉美等地区的经济合作,提升了其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关键地位。中国的“一带一路”倡议进一步推动了中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与多国的深度合作,这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国际市场份额。
2. 削弱国际合作与多边主义
特朗普反对全球合作和国际机构,宣布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世界卫生组织等多边机构,削弱了美国的国际领导地位。这不仅削弱了美国的软实力,也为中国提供了机会。
- 中国的国际领导地位:在美国退出巴黎气候协定后,中国成为气候变化应对领域的重要领导者。中国在全球气候和环境议题上采取积极行动,提升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 全球卫生和科技合作:特朗普对全球卫生问题的不重视使得美国在全球防疫和医疗卫生合作中的角色变得消极。相反,中国则提供了大量的抗疫物资和支持,加强了与其他国家的关系,提升了其在全球公共卫生领域的软实力。
3. 削弱国内基础设施与教育投入
特朗普的政策削弱了对基础设施、教育和科研的投入,推行的减税政策使得联邦政府的财政收入减少,这限制了美国政府在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投资。
- 中国的基础设施领先:中国近年来在高铁、5G、核能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入巨大,取得了显著成效。中国在这些领域的技术优势让其逐渐领先全球,尤其在全球基建市场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多个发展中国家基础设施建设的首选合作伙伴。
- 科技创新转型:特朗普政府对科研经费的削减和对高等教育的不重视导致美国的科技创新动力减弱。而中国近年来加大了对科技创新和基础设施的投入,提升了自主研发能力,特别是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和新能源汽车等领域逐渐迎头赶上。
4. 军事和外交政策上的内向化
特朗普倾向于减少美国在全球的军事介入,提出“缩小美国在全球军事存在”的政策,减少对盟国的军事援助,强调“美国优先”。
- 中国军事崛起:美国军事预算的减少和特朗普政府对国际合作的疏离使得美国在全球的军事影响力下降。相反,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投入不断增加,尤其在南海和台湾问题上的强硬姿态,使中国在亚洲的军事影响力逐渐增强,并开始挑战美国的全球军事霸主地位。
- 中国外交的崛起:中国逐步采取更积极的外交政策,加强与亚洲、非洲和拉美国家的合作,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尤其是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逐步增加。
5. 社会分裂与内政问题
特朗普的言辞激烈,推动了美国国内社会的分裂,种族、阶层和政治分歧加剧,影响了美国社会的稳定和凝聚力。
- 社会不稳定影响国际形象:美国的社会矛盾和内部分裂使得其国际形象受损,这对其全球领导地位产生了负面影响。中国则通过强调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加强了国内的凝聚力,并在国际舞台上塑造了强大的国家形象。
- 中国的国家治理经验:中国通过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持了相对的社会稳定和政治清明,在应对内外挑战时展示了其独特的治理模式,逐渐成为一些发展中国家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总结
特朗普的政策在多个方面削弱了美国的全球影响力,特别是在国际合作、科技创新、军事实力和社会稳定等方面。中国则利用这些机会,通过加大内外投资、加强科技创新、提升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外交影响力等手段,逐步实现了赶超的潜力。中国在全球经济、科技、军事等领域逐渐崭露头角,尽管美国仍在许多领域占据优势,但中国的崛起速度不可忽视,未来两国的竞争关系将更加复杂和紧张。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