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固然是合理的,但带来的后果是不同的。 我希望在书中看到作者对这种选择的过程给于更多更细腻的描写。可能是篇幅的原因吧,最后一部分写得很敷衍,很急很快。最初看清晨的惊艳变成了审美疲劳。可以写得更好的。
同意你的看法。我的理解和你相近。
所以她写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死,并没有highlight 某一种死法比另一种更深刻更悲痛值得书写。就是这些人,象树一样,生了,然后死了,有可能复活.活不过来就烧了。族群的命运也如此。
临时工 发表于 2024-08-03 22:28
这样理解会不会太致郁了?
余华的活着和村上春树也都写了各种死,但我觉得他们写得好得多。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一位作家如何对待死亡,写作死亡,反映了作家的功力和价值观。
这样理解会不会太致郁了?
余华的活着和村上春树也都写了各种死,但我觉得他们写得好得多。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一位作家如何对待死亡,写作死亡,反映了作家的功力和价值观。
迟子建几乎每篇作品都有写到死亡。我感觉主要还是不同作家“死亡观“的差异,不完全是写作功力,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区别。
对,主要还是哲学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差异。
在这部书中,我详细列出了她写的27次死亡。很显然,很多的死亡是源于无知迷信和愚昧。所以我读得很纠结很矛盾,这样随意轻飘的死亡,意义何在呢? 这是事实呢还是作者的刻意?
对,主要还是哲学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差异。
在这部书中,我详细列出了她写的27次死亡。很显然,很多的死亡是源于无知迷信和愚昧。所以我读得很纠结很矛盾,这样随意轻飘的死亡,意义何在呢? 这是事实呢还是作者的刻意?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8-03 23:11
作为生活在极寒山林生活条件恶劣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靠木刻岩画记事的原住民族群,确实存在很多“无知迷信和愚昧“而造成的死亡。好像刚解放时平均年龄才4 0几岁。人很容易就死了。
回复 53楼 临时工 的帖子
对,主要还是哲学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差异。
在这部书中,我详细列出了她写的27次死亡。很显然,很多的死亡是源于无知迷信和愚昧。所以我读得很纠结很矛盾,这样随意轻飘的死亡,意义何在呢? 这是事实呢还是作者的刻意?
我很喜欢董宇辉的解读,书里展现的就是人生中意料之外的出现,毫无征兆的消失,那些对我们来说很重要的人,相遇和分离,往往看似漫不经心
回复 56楼 的帖子
我很不喜欢他的解读:) 很有网红的味道。 生命的死亡是很严肃的事情,不是轻飘的随意的。他是在解读一本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小说,不是琼瑶的流行小说。毫无征兆的消失是一个民族深深的痛。Again,我个人很不喜欢对苦难以宽容博大看开的名义去消解。
这部小说的缺点很明显,高开低走,人物过多,但又详略不当,没有能够塑造出让人印象深刻的人物。( 唯一的反面人物姑姑,倒是给人留下了印象 )
董先生的解读还不如这里的临MM和平明先生更深刻更到位更超脱。
我觉得一般。李娟我也觉得一般 比迟子建更一般。倒是前段时间版上推荐的《千江有水千江月》 真的写的很美。不过读书都是主观体验 每个人感觉可能不一样。
回复 58楼 的帖子
那篇千江有水千江月的书评,就是我写的啊:)
千江的作者萧丽虹女士的文字也很优美隽秀,叙事很传统。作者的功力很深。
“萨满妮浩用自己无辜孩子的生命去换取她要治愈的人们的生命。她有什么权利决定自己的孩子们的生存的权利,为什么要牺牲他们的性命,甚至还有一个还未出生的孩子的生命!“
------无视人物的时代和背景,强行用自己的想法来评判,是一种傲慢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