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85后,不过我家那里是南方,苏联援建的重工业小城市
所以大部分人住的都是苏联式的小楼房,工厂里还有很多那种一家一间屋20平米,共用厨房厕所的宿舍楼
我爸妈都是大学学历,又是机关单位,所以我家住的40平米的一房一厅,有独立厨房卫生间,但是要过一条公用的走廊
这个住房条件在我小时候属于顶流了
确实条件不错
七五后,小时候住得不好,印象里都是特别大的一间房(或两间房),然后厨房在另一个地方。
初中开始住单独的两室一厅。 当年的家具和装修都特别原始,我还记得墙上贴个装饰画就算是“美化房屋”了。 我爸喜欢写毛笔字,我觉得他挂满了毛笔作品的书房还是有几分美感的
赞书卷气满满的书房
小时候住大杂院,每家都挺小的,没有室内卫生间。小学同学都是附近孩子,家里条件都差不多。到了初中,有好多孩子是从另外一个小学来的,家里条件明显好很多。现在我还清晰的记得去过一个同学家,她家大概3室一厅,室内装修的很高大上,一进门就有个很大的鱼缸。当时感觉自己像是刘姥姥进大观园
有鱼缸确实豪华感一下子就有了
小时候的冬天真的难熬有没有。只能穿一层层的毛衣。那个年代根本没有羽绒服。 我觉得那个年代的妈妈们太辛苦了,都是冷水洗衣服。
冬天确实很难熬!我们得穿很厚的棉袄、棉裤或毛裤套单裤,土土的
小时候住在大学的学生宿舍改建的筒子楼里。我家有一间半,就是一个单间(14,5平米的样子)。 另外每两家中间的单间加一道墙,一家一半,当厨房。开始时全家都睡在一个两张单人床拼成的大床上。我和姐姐睡中间,父母一边一个。
后来我和姐姐长大了,家里把厨房的一半隔开,里面放张上下铺(学生的木头床摞起来),我和姐姐一上一下住,挡上木板,木板外是炉子和水槽。没过多久,妈妈同事(已经调动到西安去了)的女儿来哈尔滨读一个走读的大专,没地方住,硬挤进了我家吃住,占了我们姐俩的下铺,我和姐姐不得不挤在上铺。全家都有意见,但是父母抹不开面子赶她走,后来住了整整一年,实在是太挤了,我妈才硬着头皮跟她讲让她另外找地方住。她搬走后跟我家再也没来往,她妈也从此没联系了。
这个真的好挤啊!
85后独生女,出生长大于北京。从有记忆起就是全家住板楼,5层。完全没电梯……60多平的房子,二室一厅。厨房小得不行,卫生间干湿不分离……供暖靠暖气管,夏天只有客厅有空调。其他房间热得睡不着。那时父母都是公务员,领死工资。我爸每月2000,我妈1500,吃饭穿衣都得精打细算。旅游全靠单位组织公费去,我算是赠品(家属)。那时倒没觉得过得有多苦,就是每天上下楼太累了
小学五年级时我爸从单位买断,自己下海开公司。三年后我家经济条件突然好起来了……
你家经济条件变好之前的居住条件已经很顶了,60多平的房子
我爸爸身体不好,我妈妈心疼他,所以都是妈妈洗衣服。她冬天的手特别红特别粗。我爸爸妈妈去世早,那么相爱的人也没能一起变老。
希望他们在天堂幸福
坐标长江以南黄梅雨多地区,我爸妈80年代初高瞻远瞩在刚出县城的郊区买了一块地,自己盖了两层楼,后来城市扩建,我家这里变中心地段。所以84年就住上带后院的小别墅了。家里每人一个房,楼上楼下各一个大客厅,就是回南天难受,一直有鼻窦炎。后来去北京读书挤在七个人的单间宿舍,完全没隐私,太不习惯了,好在北京的干燥和暖气治好了我的鼻窦炎。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