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间看到这张图,借着长月烬明的这张所谓的“调色纷争”图,浅聊一下专业调色的问题。
专业的调色不是一键滤镜。
在文章的开始,我要先明确一点:调色是要根据故事的【基调】,确定这个场景要传递的内容,包含的情绪,基于这个点出发,然后做专业的调色,进行感官上的引导。
专业的调色,不是一键滤镜,没有重点,也不是拉高饱和度和对比度就行。调色是要根据【故事】,把一个场景内的【重点】突出,同时把层次感做出来,不能一个场景,变成一个扁平感的存在,同时要保留跟场景信息有关的【细节】。
因此这张对比图,其实可以明显的感觉出来,在过度加深了【饱和度】和【对比度】以后,整个场景的【情绪】已经完全颠覆了。同时画面【主体人物】和周围构成场景的【细节(包括配角和道具场景)】,都被削弱了。
比如图片左右两遍的舞女,在调色后,已经被很难注意到了,更不用说【她们的服饰细节】。
回到这张图的【真正的正片】画面,在剧集还没有开播之前,我们来通过色彩运用,推理感受一下,这个场景,到底讲了什么。
第一眼看到这张正片图,你会感受到一个明显的矛盾点——低饱和度的黑红色系。
为什么说矛盾,因为黑红色系通常是情绪非常强烈的存在,亮度非常高的红色在画面里通常都是非常显眼的。
在电影史上,曾经就有前辈设计过,在黑白画面里,保留一个小姑娘红裙子的亮度,于是观众的注意力会被红裙子的小姑娘完全带着,太明显了。(电影《辛德勒的名单》)。
而浓度非常高的红色,最后都会变成黑色,也因此红黑总是经典配色出现。
黑色是白色的对应,白色的折射率高,显得轻,经常被用作天使的象征,也因为白净,用来指代纯洁,神圣等。在近些年的国产仙侠剧中,白色经常被用作【天界】的主色调,那么黑色,也就成为了魔界的主色调。
红黑相间,饱和度降低,中间的雕像背后的光源甚至非常的柔和,一点也不刺激眼球。
其实这种种画面,就已经告诉你了——不是生在天界就是神圣的神,也不是生在魔界就是污浊不堪的魔。
保留了红黑的主色调,但是通过弱化,加上光源的亮度处理,其实就已经在引导你的感觉了。
你会第一眼看到这张图,认为自己来到了地狱么?不会吧。
但是看置景,又有常见的魔界的元素特征。
这就是画面的影调和色彩所带来的情绪引导。
再接着看这个画面的各处细节。
敦煌的飞天舞女是和佛教紧密相关的元素,而飞天舞女在这里的应用,也是类似于“庆典”的场景。证明这个场景是偏“喜庆”的,而不是肃杀压抑的。
最简单的一点,飞天舞女的飘带是柔软的。一般要表达凌厉,会用相对笔直的线条,直线会让人感觉到锋利,而柔软的飘带,类似于波浪一样的线条,会让人感觉到柔和。
天上的舞女和地上的舞女动作都是差不多的,她们的动作也是那种带着曲线的表演,呼应着这个场景的设计。
弱化了魔界的肃杀感,又增加了舞女的柔和线条,这个场景到底要说什么,其实已经一目了然了。
而文章的最后,我还要强调一下两个主体人物的服装。
在那个“我以为的正片里”,不难发现这个调色,把画面中间的两个主要人物红黑相间的服装细节,全部调没了。
同样的,舞女身上各种绑带的层次感也没了,杂糅成一团。
这些都是细节,如果是纯黑的服饰,一般会让人直接联想到肃杀的魔尊,红黑相间的服饰,带着更多的情绪在里面。
即便是背影,也并不是毫无意义的。
最后的最后,再说一下这个有趣的雕像。
整个画面的一个明显光源,就在雕像的后面。在“我以为的正片里”,把这个光源的对比度拉高,莫名的让雕塑有了更多的杀气。
而在真正的正片里,这个雕塑虽然看不清脸部细节,但身上【金色】的盔甲和手持的武器,是很明显的。
依然在呼应——魔就真的一定是魔吗?但魔有魔的战斗力。
金色的盔甲,其实也有战斗力的暗示,手持的武器更是表明了他善战的一面。
所以综合来说,其实真正的正片调色,首先传递了一个明确的信息:这是一个在魔界举行类似庆典的活动。这个场景并不肃杀,相反还带有一点喜庆。
其次就是场景的细节,青石板的地面,两侧立柱的花纹,正在跳舞的舞女服饰细节,都是这个场景不可或缺的因素。
专业的调色,不是一键滤镜,不是拉拉饱和度对比度,就可以的。
专业的调色,是要配合故事的输出,明确引导观众情绪的辅助工作。
虽然观众不一定能get到每一个调色的存在,但是当观众能准确的把握场景的情绪,就是调色的功劳。
https://weibo.com/1567560777/4887261962046890
太火了,看来要追追了。马上就播了吧
这种腹泻式宣传,填鸭式投喂,害我错过了好多物料。有好东西一定要搬过来呀
太火了,看来要追追了。马上就播了吧
新的明天 发表于 2023-04-05 12:21
4/6号,就是明天!追剧楼见!
这种腹泻式宣传,填鸭式投喂,害我错过了好多物料。有好东西一定要搬过来呀
rosemarymary 发表于 2023-04-05 13:40
谢谢搬运,大家一起建物料楼,加油!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