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上传一些育儿资料,新增<<爱和自由》

19703

290

2006-03-18 12:57:00

这个帖子已经整理过了。

分为了

《爱和自由》节选http://www.huaren.us/dispbbs.asp?BoardID=333&ID=241238&replyID=&skin=1

妈妈宝宝护理大全http://www.huaren.us/dispbbs.asp?BoardID=333&ID=238824&replyID=&skin=1

请去上面两个连接阅读。谢谢。


点击就可以看到很清楚的版本,再save下来就可以了,这本育儿书是全的。新增0-1岁宝宝的游戏和活动指南:6楼,45楼,46楼:)


























0-1岁宝宝的游戏和活动指南

适合1-2个月婴儿的游戏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童床上的体操

在婴儿床四周挂一些小玩具和小东西(如小铃铛),使它成为一个体操馆或游戏中心。当婴儿移动身体时,确保他和床有偶尔的接触碰撞

婴儿是观察者和实验家。和婴儿床偶尔的接触能鼓励他的探索精神。

布袋木偶

你可以做一个或买一个布袋木偶,上面应画有逼真的人或动物面孔。最好是用质地柔软的物质做成的木偶

婴儿从开始就喜欢看人和动物的脸,并想与之接触,布袋木偶给他提供了一个新渠道。

七色光

在朝阳的窗户旁放置一个分光棱镜,让彩虹中的七色光都呈现在地板上。当然,你要把孩子放在能看见这些丰富色彩变化的位置。

强烈的色彩对比和色彩运动将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并能训练他的视力。

录音

录下房屋周围通常能听到的声响:门铃声、自来水声、吸尘器声等。播放时应将音量放低。

置身于这些低声音响中,有助于孩子适应周围的环境。

推车上的万花筒

在婴儿推车的支架上裹一些毛质物体,系上些环状物,这就将手推车设计成了一个活动中心

手推车上的东西有助于孩子形成实物的观念,同时能训练他眼光的跟踪能力

室内体操馆

将你的孩子置于室内体操馆中,在那里他能偶尔或有意识地发出声音,挪动物体或是瞥见自己在镜中的模样。

婴儿是观察者和实验家,通过在体操馆的接触而获得某些反应能力将鼓励其探索精神。

促进社会行为和情感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面部按摩

按摩孩子的前额,手指在他双眼周围缓缓移动,然后移向其耳后和颌下、移向鼻子和双唇,用指尖在他的双唇上下引导他作出微笑的表情。

身体接触就是给孩子的抚慰,温柔的抚摩尤其如此。

洗澡时的拥抱

轻轻摇晃在温水中洗澡的婴儿,能使洗澡变成一个亲密接触的特别时刻

这是非常特别的亲密经历,对父母和孩子都是如此

婴儿背包

将孩子放在背包中,脸朝前,这样当你遇到别人时他也能看到

使孩子适应新的情况

节拍训练

在播放你喜欢的乐曲时,让孩子仰面躺下,轻轻握住他的两只手腕,随节奏摆动。然后抓住他的脚踝,也做上述运动,最后将他的双后或双脚合在一起

这是个很好的亲密接触活动,还能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

扇扇子

为安抚宝宝,你可轻轻扇动手中的小扇,并和着扇子的节拍轻声哼唱小曲。

孩子会觉得扇扇子和听你哼小曲很惬意,这对他入睡也很有帮助。

轻轻的搂抱

当你读书给孩子听时,请把他抱在臂弯中

这种拥抱会在你和孩子间、孩子和读书声中创造出一种特别的情感联系

吹气

当宝宝需要安慰时,请试着向他的脚吹气。一些父母已经发现这能让孩子放松下来

父母需要有尽可能多的方法让孩子平静,这就是一个选择

洗碟儿

将婴儿放在床单上,给他按摩,从胸部开始,按照下面儿歌的节奏朝下抚摩。当唱到“茶”时,轻摸一下鼻子。重复3次,并亲吻其面颊。

洗碟儿、洗碟儿,摇摇铃铛叫杯茶,许下三个心愿儿,就会得到三个吻,一、二、三!

这个活动即是联系情感的纽带,又能增强孩子对音乐的敏感性。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读杂志

当你为孩子朗读的时候,请从读杂志开始,请记下你读过的书名和读书的时间

尽管你看不到孩子对此会有明显的反应,但长此以往将对他获得语言的能力和丰富他的词汇有持久的影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2 17:12:02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18 13:29:00


以下是引用lleam在2006-3-18 13:12:00的发言:

谢谢meimei分享。能不能告诉我哪里能买到这样的说,或者从网上哪里下载。

这是我妹妹在中国给我扫描下来再发给我的,她发给我的东西,我会拿来和大家分享的。你也可以在网上找一找,也许会找到一些相关的东西。

接一楼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读杂志

当你为孩子朗读的时候,请从读杂志开始,请记下你读过的书名和读书的时间

尽管你看不到孩子对此会有明显的反应,但长此以往将对他获得语言的能力和丰富他的词汇有持久的影响

唱歌

你唱什么,唱得怎么样并不重要,请记住要你自己唱,而不是靠放录音,相互间的交流才是关键

音乐中的自然重音会有助于孩子区别词语的始终点

读书、读书、再读书

开始时可以读些简单的韵文故事,配以简单明快的插图,以后逐步读些复杂的韵文,插图也可复杂些

尽管你看不到孩子对此会有明显的反应,但坚持下去将对他获得语言能力和丰富其词汇有持久的影响

促进感觉-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好斗的小兔子”

让孩子仰面躺下,抓住他的腿,一次按摩一只。先用右手,再用左手,快速轻柔地自大腿而下抚摸,摸到脚时手拿开,儿歌唱完后在他大脑内侧轻挠几下。

一个很好的亲密接触游戏,通过抚摸产生一种恰如其分的刺激。


适合3-5个月婴儿的游戏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铃铛与其他物体

在婴儿床或游戏围栏上系一根有弹性的绳子(绳子要短,以免勒住孩子),绳子上再系些铃铛、拨浪鼓之类能发出响声的东西。当孩子踢床时,请鼓励他观察动作与响声之间的联系

这会让他知道声音是有来源的,同时教他认识因果关系

瓶中的弹子球

将几个色彩鲜艳的小弹子球放入小塑料瓶中,盖上盖子。倾斜翻转小瓶,让孩子看到弹子球是怎样运动的。玩时要注意安全,你要始终在一旁照看,以免孩子吞食弹子球

这是一种视力“拨浪鼓”,有助于增强孩子的视力跟踪能力,有助于孩子将图像和声音联系起来

天气如何

养成让孩子观察天气的良好习惯。抱他到窗边看看天气如何,为他读天气预报,然后带他出门加深对天气状况的印象。

增强孩子对不同类型天气的记忆力,通过你的朗读来加强他对已获取信息的概念。

让孩子熟悉你的气息

将一件已穿过一阵子并不打算再穿的衬衣剪成几片,请注意让你的芳香留在这些布片上,将其中的一块与他放在一起

孩子对你的气味十分敏感,能从中认出你来,你的芳香与他相伴会让他非常惬意。请记住:每块布片不能小于77平方厘米。

抚摸孩子的面颊

轻轻抚摸孩子的面颊有助于使身患腹痛的婴儿情绪安定,而使一个健康的孩子面露微笑。

生理反射使这一爱抚成为一种快乐的感受

吸管

在为孩子洗澡时用吸管注水喷水。

这种感觉既有趣又舒服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小宝宝坐墙头

坐在地板上,将宝宝放在你曲起的膝盖上,随着儿歌的节奏抬起脚尖,以让孩子有一种被弹起的感觉,当唱到“小宝宝掉下墙头”时,伸直腿让他也“掉下来”。

小宝宝坐在墙头,小宝宝掉下墙头,

一切马中之王,一切人中之王,

都无法将这个小胖墩修复。

这是很好的情感联系形式,通过反复演练有助于孩子体力的发育并增强其记忆力。

叙述与解释

利用每一个机会讲解正在发生的事件,开车时,你可以描绘一下左边的树木、灯光颜色和停车标志的形状,还可讲一下你如何打方向盘。去食品店时、换尿布时,你也可以为他作讲解

大量高质量的话语最有利于为孩子口头语言的发展做好准备;它还有利于孩子将物体、行为与词语联系起来。

拉长发音

当宝宝口中喃喃自语,发出.“o-o-o”这样的音时,你可以重复并拉长其发音“o-o-o-o-o-o”。

这种相互交流有助于语音的形成,延长你的语音能强化他正在形成的语音。

培养喜爱音乐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疾步如飞

你坐在椅子上,将孩子放在大腿上,让他的脸朝向别处。腿和着拍子弹动,当唱到“台阶”时,加重音调以增强他对这个词的注意力,唱到“跳”字时,腿向上弹起,并拥抱亲吻孩子。请反复演示。

小狗去树林,快步如飞,

碰到小台阶,(此处暂停)跳!

哈哈!过去了!

这个游戏将词语和动作联系在一起,有助于提高孩子的词汇能力。

促进感觉-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地毯作成的马赛克

用地毯的边角余料做一个马赛克,当把孩子放在上面时,它应小到能让他接触到马赛克具有不同质地的部分;当孩子能爬的时候,又要大到能让他在上面爬行。

这个玩意儿能在较小的空间内给孩子提供具有对比性的触觉刺激。当孩子会爬的时候,马赛克可以放大,这就变成了一个有趣的爬行场所。

闪光灯之舞

在一个黑暗的房间里闪光灯在天花板上勾画出各种图案,你的动作应该缓慢而具有连续性,以便使孩子能跟踪光线。

跟踪光线能让孩子协调和控制视觉感受。

我站起来了

在一天中选择几个较短的时刻让宝宝站直,并可让他走几步。当然,你得扶着他

这一运动能让他体味行走的感觉

拨浪鼓游戏

在宝宝面前放一个拨浪鼓,从左向右移动,同时鼓励他去拿拨浪鼓,他这样做时,应为他提供方便。他成功后,应对他表示祝贺。

用眼睛跟踪拨浪鼓能增强视力的敏锐性,同时有助于抓握动作的精确、协调。

声音从哪里来

将挤压玩具放在宝宝耳边,使它发出声音,一直到他能辨认出发音的方向为止,然后将玩具移到另一只耳朵,如此重复几次。

有助于孩子将声音和图像联系起来。

风铃

在孩子房间的窗外放置一个风铃,能发出清脆响声的风铃则更为合适

风铃产生的轻快响声令孩子十分惬意,这也有助于他辨认发声方向。


适合6-8个月的婴儿的游戏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手指游戏

利用手指木偶来表演一幕短剧,完毕后,将这些木偶套在孩子的指头上。

故事会吸引孩子,有助于他将注意力集中于某个事物。应该鼓励他模仿,让他也来一次。

打手势

教孩子一些手势有助于你们之间的交流,比较常见的手势是点头和再见手势。

孩子能理解的比他能说出的更多,向他做一些肢体手势能给他提供一些非语言的反应方式。

叮当铃

用三个物件来发出声音,如一个铃铛,一个拨浪鼓和两根汤匙。让它们在孩子面前发出叮当声,然后放进一个纸袋里,摇晃纸袋子使其发出声音,再将袋子交给孩子,让他去摇晃翻弄。

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形成一种概念:也就是知道即使看不见物体,它也仍然存在,这个游戏正是帮助他寻找被移出视线范围的物体。

虚拟厨房

在地板上留出一块空间,拿出罐子、锅、量杯等厨房用品,把它们放在易于洗涤的桌布上,让宝宝摆弄这些“厨具”。

这一厨房摆设将创造一种有利于进行富有想象性的模拟游戏的环境

拍气球

将孩子放在一个长桌子上,与你面对面。鼓起你的嘴部像一个气球,然后用手轻轻拍拍它,这就叫“拍气球”,反复做这一动作,直至孩子会模仿为止。

孩子喜欢那些易于看出其结果的重复性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他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

倾听音乐

将一个有短拉绳的小铃系于一个支撑物上(如椅子的扶手),其位置应让孩子能够拉到绳,以让铃铛发出声音。你也可利用现成的发音装置。

这种活动有很多益处,能将行为(拉绳子)与结果(铃声)联系起来,还能训练孩子动作的精巧和协调能力,以及将声音和形象联系起来等。

滚球与抓球

与你的宝宝面对面坐在地板上,腿伸开,四脚相对,将一个大橡皮球向他滚去,然后鼓励他将球向你滚回。沙滩球做这一游戏非常合适。

孩子喜欢那些易于看出其结果的重复性活动,这些活动能使他更好地理解因果关系。

线轴

取一个空线轴,将一根纱线从轴的空心中穿过,再把纱线打结,让孩子握住线环

当孩子通过线环使线轴悬摆下垂时,应鼓励他试着控制线轴。

神奇的小盒

在一个彩色小盒中放上色彩斑斓,样式和质地各异的物体,小镜子、项圈、嘎吱作响的小球都是好玩意儿。你可打开盒子让孩子看看里面有些什么,记住经常更换盒中的物体。

孩子正等着辨认盒中可能会出现的小玩意儿,这会增强他的记忆力。

袜子里有什么

将一根汤匙、毛刷或一个塑料杯放进一只干净的旧袜子里,并让孩子看到你的这一动作。然后让他耍弄袜子,并鼓励他找出袜子里的东西。

这一时期的孩子正形成一个概念:即使已看不见的物体也仍然存在。这个游戏有助于他们寻找视线之外的物体。

手腕上的拨浪鼓

在一个腕套上套一个小铃,然后将腕套套在孩子的手腕上。

铃儿的响声会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有助于他们探索因果关系。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8-3-22 17:13:31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1 01:51:00

[replyview]

接上楼





































































































促进社会行为和情感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躲猫猫


这个游戏应经常玩,不过要记住经常变化其中的细节。可以用报纸、杂志、小罐或盘子来做躲猫猫游戏,将你的一边脸藏起来,然后问:“妈妈在哪儿?”“宝宝在哪儿?”


这一游戏既增进了情感又训练了记忆力,从各个方面来看都有益处。


道别


应使你和孩子的告别游戏形成惯例:如说一些相同的话、用力亲吻、让孩子看着你走出大门。


形成这一惯例使你的孩子易于接受这些转变。


爸爸、妈妈、大头叔


你坐在椅子上,将孩子放在膝盖上,轻轻弹动双腿,还可以不时转动,让孩子面对不同的方向。将他从左向右、从前向后倾斜,最后让他坐直身子。做这些活动时应和着下面儿歌的节拍。


爸爸、妈妈、大头叔,一个一个把门出,妈妈跌一跤,爸爸跌一跤,只有大头叔没事儿,大步流星往前走,大步流星往前走,往前走。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小胖墩


将孩子靠在大腿上,面朝外。向上移动他的手臂,随儿歌中的节拍按一、二、三数数。停下来,再向下移动三下,就这样完成了一轮动作。最后将孩子的手臂向内移动三下,并挠痒痒。


小胖墩,小胖墩,上、上、上、下、下、下,


小胖墩,小胖墩,来、来、来!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宝宝像册


你制作的宝宝像册应小到能让宝宝抓住和抚弄,孩子进入“陌生人焦虑症”阶段时,这是个有益的玩具


满足孩子对人的面孔的喜爱,而且当你不在时,对孩子来说,像册是个临时的替代物。


十字架,苹果酱


将孩子面朝外,用手指在他背上画大“X”,请慢慢地向上移动。你的手臂围抱着他,并向他的脖子轻轻吹气,同时在他周身挠痒痒。


十字架、苹果酱,蜘蛛抓住后背上,


凉风吹,掐得紧,叫你不住打喷嚏!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围巾舞


当你和孩子一起跳舞时,请一边移动他的手臂,一边随着节奏舞动一条色彩鲜艳的围巾。记住每次用不同颜色的围巾。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转呀转


抓住孩子的一只手,并让他的手张开,用另一只手在他掌心画圆圈,接着用两根手指顺着孩子的手臂往上移。当儿歌唱完时,请在他下巴下挠痒痒。


一只胖胖毛毛熊,围着花园转呀转,


一步,两步,三四步,就在这儿蹭痒痒!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钉马掌


让孩子背靠着你,抓住他的两只脚踝,并按下面儿歌的节奏轻轻将两脚拍打,每当念到“疼啊疼”时,请轻挠他的脚掌。


小马驹,钉马掌,吧嗒,吧嗒,又吧嗒,


这儿一下,那儿一下,钉不上,光脚丫,


疼啊疼,疼啊疼,疼啊疼!


既有利于情感联系,又有利于体质发育。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园艺


你若喜欢园艺,去花园干活就带上孩子。让他坐在毯子上,并给他一把塑料铲子让他握着,当他注视着你干活时,你可说出各种植物的名称,并给他讲解你正在干什么。


将语言(或声音)与具体事物(如植物)联系在一起,有助于孩子在大脑中产生概念的表象。


蛋糕和面包


与孩子一起参观面包房或咖啡屋,向他指明屋内那些美妙的食品,注意将视觉形象与气味联系起来。


刺激他的感官,提高其将语言与事物相联系的能力,这些都是促进语言发展的好办法。


呀呀学语


当孩子呀呀学语时,请用交谈来吸引他,你可以偶尔向他咕哝几句,也可以慢慢地吐字清晰地回应他。


呀呀学语是语言能力成熟的前奏,能进一步鼓励他开口,并最终让他学会说话。


耗子


轻唱儿歌:


滴答滴答,时钟闹,一群耗子往上跳,


时钟当地敲一下,耗子纷纷往下跳,滴答滴答时钟闹。


既联络情感又促进语言的发展。


培养喜爱音乐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敲鼓


给你的孩子一些可敲打的东西,如带盖的小罐子,奶粉桶或咖啡罐等,等他准备好后,再给他一根木质汤匙。


教他认识声音的起因,同时让他了解因果关系。


小消防队员


你背朝下躺着,屈起膝盖,让孩子靠在你的小腿上,抖动小腿并念诵儿歌,念至“叮叮”时,你应模仿火警铃声,念至“滑下来”时,慢慢地让孩子倚着你的腿往下滑,最后给他拥抱和亲吻。


几个小小消防员,夜黑睡成一排排,听到“叮叮”铃儿叫,


顺着杆子滑下来,我们赶紧救火去!


情感联系的好方式,也有利于体质发育。


促进感觉-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洗澡游戏


当你在小澡盆中给孩子洗澡时,可以不时给他一些玩具。玩具不必限于那些能漂浮的东西,还可以试着给他一些能沉下去的东西。


在澡盆中嬉戏对孩子是件非常快乐的事,了解哪些东西会漂浮,哪些会下沉。


紧握小球


将两个棉球系在一件有弹性的物体(如皮筋、松紧带)两头,你抓住一个,让孩子抓住另一个,你轻轻地拉开弹性物体一点儿,然后弹回去,让孩子也这样做。请多重复几遍。


这一活动能增强孩子的肌肉力量,并教孩子知道力(在这个例子中是弹力)是如何产生作用的。


蹦蹦跳


将孩子放在活动座椅上,面对厨房,以便你做饭时能吸引他的注意力,请注意椅子要能让孩子身子往前挪,并在椅子上放一些会出声的小玩具,这会引起孩子的注意。


这种身体活动能增强腿部力量,为行走做好准备,玩具能增强他抓握物体等细小动作的协调能力。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1:52:10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1 01:53:00

[replyview]

接45楼

















































































































































适合9-12个月的婴儿的游戏活动


促进智力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喂妈咪


你喂过孩子后,再拿出一根汤匙,鼓励他来喂你。


能鼓励他模仿,在喂你时,孩子能展示他控制自己活动的能力


奇妙的小盒


在一个带盖的容器的顶端开一个圆洞,剪下袜子的底,将袜腿粘在容器的洞口。在容器内放上各种物体。注意这些东西应易于让孩子抓住并从洞口拿出。


可以鼓励孩子探索看不见的物体,并以此促进他智力的发展。


钓鱼


在洋娃娃或填充玩具上系一根彩色纱线。向孩子演示一下怎样将这一玩具从桌上扔下,又怎样拉回。让他也来一次。


当他发现暂时从视线中消失的东西会再度出现时,其“物体永存”的观念会增强。


打保龄球


轻轻滚动一个大的皮球,将宝宝的一个洋娃娃碰倒,重复几遍,然后让他来做。


这种游戏会让他理解因果关系。


套玩具


这种游戏玩具形状相同,但大小不同,能一个个地套起来。向孩子展示一下它们是怎样套进去的,然后让他试着做


在增强细小动作的协调性的同时,训练他的“物体永存”观念。


打开,关上


拿一个可以装许多不同物体的盒子,盒子上应有用铰链连接的盖子,向孩子展示一下盖子是怎样起作用的。然后将一些东西,如苹果、球或他喜欢的任何别的东西,依次放入盒中,然后再去寻找它们。


在这一阶段,孩子已形成“物体永存”的概念,通过盒子的开头来强化这概念是很受孩子欢迎的。


教我识数


午饭时,让孩子给你一块餐巾,并给他自己也拿一块,稍后一段时间让他给三个或更多的人拿餐巾。


这个游戏可以让孩子以多种方式展示其智力,不止依次计数一种。这种方法会使他学会在现实生活中计数。


杂货包


将纸质杂货包放在地板上,留几个不易损坏的东西在包内,让孩子帮着你把东西拿出来。


这个包给孩子提供一个探索的新办法,同时也会吸引他注意日常生活中的活动。


八音盒


选择一只廉价八音盒,向孩子展示这一装置是怎么运转的――从打开盒盖到拧紧螺丝。


这一装置有诸多奇妙之处,这会激发孩子去了解八音盒的内部工作方式。


滴答钟


拿一个滴答声很大的钟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让他去寻找


在这一阶段,孩子正形成“物体永存”的概念,小钟的声音线索会强化这一概念:不在视线之内的东西仍然存在。


颠三倒四


将一些孩子喜欢的玩具倒放在桌上,当着他的面再将玩具倒过来,并让他也试一下。


有助于孩子观察能力的发展:物体都是相同的,只是方向有所不同。


身体初识


与孩子面对面坐在地板上,请触摸他身体的每一部分,并说出其名称,请与孩子一起做这一游戏,当他快满周岁时,你可以故意犯些错误,让他来纠正你。


这为你们提供了一种独特的交流机会,同时让他认识身体的不同部位。


凌乱的袜子


将你所有不再穿的干净花色袜子放在盆中,让孩子去翻弄。


这是又一个感觉方面的刺激,同时给了他一个给事物分类的机会,有利于智力的发展。


促进社会行为和情感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放低照片


将你的照片贴在地板上,或是放在墙壁较低的位置。


这是一个促使孩子爬行的方法,你的照片是促使他爬行的另一个动力因素。


提高语言能力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作者是谁


在念任何故事之前,请先读作者和插图者的名字


这会让他知道书是由人撰写的,不同书的作者可以是同一个人。


小艺术家


与你的孩子一起画画,告诉他你画了些什么:“这是汽车,这是鸭子”,在画上加文字说明,并让其他人看。


人们会读出你写在画上的文字。反复的接触可使孩子将图画、文字和意义联系起来。


熟悉小动物


读一本有关动物的书,然后去一趟动物园、水族馆或宠物店,向孩子说出所见动物的名称


亲自看到动物和对它们的切身感受会大大有利于孩子对概念的理解。


自己的书


让你的孩子制作自己的书,让他选择一些照片贴在小纸板上,最好能根据照片编一个小故事,用彩带将纸板串成一本书。


制作这样的书能给孩子一种小主人的感觉,而且这本书很快就会成为他的心爱之物。


这是什么


将孩子喜欢的三个玩具放在地板上。叫出每个玩具的名称,如可能,应使用一个字的名称,然后你再说出名称,让孩子将玩具挑出来。


理解词语是说出词语的先兆,让孩子指明和挑选是给他提供一个非语言交流的方式。


障碍之道


设计一个有障碍的小通道,可用枕头和毯子当隧道和人行道。当孩子爬过这个通道时,向他说明他正在什么上面、什么下面或在什么中间爬行。


将这些活动中的物质材料与语言描绘结合起来,这给孩子一个独特的机会,他可以把词语和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


培养喜爱音乐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手指乐器


给孩子一个小手鼓或节奏棒,让他奏乐。手指乐器、如指钹,也能起到类似的效果。


有助于孩子协调听觉与视觉能力,这同样是教他理解因果关系的好方法。


促进感觉-运动技能发展的活动


活动名称


活动内容


益处


学步车


在你干活的时候,可以把孩子放在学步车里,在车里前面挂一些玩具,并注意经常更换玩具。


在能行走之前,移动的动作是非常令人愉快的,许多孩子一直到三岁时,还觉得这种活动有趣。


抓球


在玩滚球和抓球游戏时,你可以故意几次不让他轻易拿到球,以鼓励他去寻找,将球放到沙发背后是很好的玩法。


鼓励孩子运动,将球滚到沙发背后,有助于其记忆力的发展。


拍手游戏


拍手游戏应从最基本的做起,等孩子熟练后再变换手法。


增强动作的协调能力,同时记忆力和语言能力也得到提高。


食品游戏


在孩子的高脚椅托盘上铺一张纸,给他一些食品,如布丁、奶油冰淇淋(如果你愿意的话,可用着色剂给它上色)、果冻或婴儿专用的食品,孩子会用手指涂出图画来。


这里有多方面的感觉刺激,并能使孩子变得更富创造力。


奇妙的小盘


在一个塑料盘子中放一些东西使其成为一个奇妙和小盘,以供他触摸。你可以用下面这些东西,烹制的意大利通心粉;果冻、小冰块、泡沫冰淇淋;棉球和碎纸。


形式多样的触觉感受会营造一个新的环境供孩子探索。


发光的液体


在一个小水瓶中装一些水,滴几滴食品着色剂,放入小发光物和少量甘油,这样小发光物就能浮在水面,拧紧瓶盖再让孩子玩耍。


鲜明的色彩会鼓励孩子去探索,同时也锻炼了他手的抓握能力。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1:53:36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1 02:45:00

[replyview]







聪明宝宝的玩具方案













现代的早期教育研究显示,宝宝的学习就是在玩的过程中完成的,适合宝宝年龄特征的玩具,能够充分调动学习、探索的积极性,让宝宝的行为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得到充分地锻炼,从而使宝宝智力大大提高。
那么,各个年龄段的宝宝需要的是哪些玩具呢?
0~1个月
刚出生的宝宝,许多时间都在睡觉。可是,千万不要把他当作小瞌睡虫噢,白天醒着的那几个小时里,他十分机敏,具有很强的学习能力。所以,要充分利用各种各样的玩具,给他提供尽可能多的听觉、视觉以及触觉等方面的刺激。
基本配置
●吊挂玩具,如五彩缤纷的小气球、吹气的小动物、色彩明快的或黑白色相间的纸张、图案等。可以吊挂在童床周围,或放在宝宝的小手能够得着的地方。

●发声的玩具,如能捏响的小动物、声音柔和的摇铃、八音盒、音乐旋转床铃等。

特别提醒

●童床周围悬挂的玩具,应分布在床的上方以及两侧的各个方向,并经常调换玩具的悬挂位置,使宝宝的头、颈、眼睛得到均匀良好的发育。

●悬挂的玩具要捆绑结实,不易脱落,特别是在宝宝头部上方不能悬挂较重的玩具,以免脱落砸伤宝宝。

●玩具不能有尖角毛刺,气球和充气玩具不能充气过足,防止宝宝触摸时发生意外。

1个月~3个月


宝宝趴着时,慢慢地能够把头抬起,并且越抬越高,虽然还不是很自如。但你已可以利用滚动的小球等吸引他抬头去追随小球的移动。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外,你还需要:

●能跑会动的玩具,如电动的或者上发条的小动物等。

●色泽鲜艳的挂图或者重点突出的名画。经常抱着宝宝看这些图画,并且轻柔地告诉宝宝画里的内容。

特别推荐

内有小铃铛的充气大塑料球:把它吊在小床的上方,让宝宝用脚踢。宝宝很喜欢活动双脚,当他蹬到大球并看到球在跳动,同时听到铃铛的响声,他会很兴奋,会更努力地踢蹬。


3个月~6个月
宝宝最显著的进步是头已经能竖起来了,而且慢慢地也学会了翻身。现在他的视野扩大了很多,他变得更加主动了。他还学会了抓东西,他会把抓到的东西极其自然地放入口中。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外,你还需要:

●专门供宝宝啃咬的玩具,如咀嚼环。

●各种能供宝宝抓握的玩具,如塑料小动物、小纸盒、木的线轴等。

●毛绒玩具。

特别提醒

●玩具柔韧无毒,易于清洗,不掉漆。大小以适合宝宝抓握为宜。

●玩具最好是整块的,如果有零件,一定要不易脱落,不易让宝宝吃到嘴里。

●发声玩具的发声音量适中,音频不能过高。

●毛绒玩具上的鼻子、眼睛、扣子等小零件应能承受90牛顿的拉力而不松脱。

6个月~1岁

宝宝开始长牙了,因为牙龈痒,他很喜欢啃咬东西。他已经能坐稳,视野开阔了。他喜欢可以抓握、摇晃的东西,例如大环上的小环。他又学会了爬,可以爬着去拿自己喜爱的东西。他的手指慢慢地也能捏起细小的东西,这些都是相当了不起的进步哦。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外,你还需要:

●用硅胶或无毒的塑料制成的宝宝牙胶,咬着它,可以缓解宝宝牙龈的胀痛。

●各种各样的积木,让宝宝在两手之间传递。

●侧面撕开小口的柔软的纸,教宝宝用小手去撕。

特别推荐

摇铃活动架:活动架上有各种各样能拨动的小机关,或者再有一只一按就会唱歌的小动物,再有两个小吊环。宝宝可感兴趣了,他拨动了所有的机关,还可以用吊环来锻炼身体。他乐此不疲,两只小手也变得非常灵活。敲琴:有8个不同的键,敲击它们会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喜欢敲敲打打的宝宝总算有了“用武”之地,没准还能发掘他的音乐细胞。(图)

智力箱:在箱盖上有着各种几何形状的洞,宝宝可以把不同形状的积木从相应的洞里投进去,同时教宝宝认识形状和颜色。

毛绒玩具:宝宝有了特别钟爱的毛绒玩具,那种依恋恐怕妈妈都会吃醋的。(图)

1岁~1岁半

宝宝慢慢学会了走路,他看到什么东西,可以自己走过去拿,这可是了不起的进步。他的小手也更灵活了,他能用双手端碗,能把小球放到瓶子里,或者把瓶子里的小球倒出来。他特别热衷于把一样东西放到另一样东西里面,还喜欢搭积木、翻书、拉开抽屉或打开柜门找东西。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你还需要:

●可相互拼装的积木,宝宝不仅会拆,慢慢地也会拼。这样不仅增加了宝宝小手的灵活性,也增加了小手指的力气。

●带有孔眼的积木是宝宝的最爱。

●各种各样、大小不一的卡片和书,宝宝喜欢翻找自己喜爱的图画,他会记住这些卡片和书属于他。

●有轮子可以拉来推去的玩具车、可以用棍子推着玩的带轮子的铃铛或者一个系着绳子的简单的盒子,宝宝可以拉着它到处跑。

●宝宝自己的小碗、小勺、小杯子也能成为他的玩具。

特别推荐

指偶:宝宝会把指偶一个套在小手指上,然后高兴地让你看。他玩得如此着迷,任何有孔的东西他都会拿来套在手指上。他还会把它们套在你的手指上,你可要有耐心哦。(图)
汉诺塔:这个看起来很简单的玩具,宝宝却会非常喜欢,他会不停把那些小圆木块从一根杆子上搬到另一根杆子上,乐此不疲。当然,汉诺塔复杂的游戏规则,不妨等宝宝长大些再说吧。(图)

皮球:他开始只会双手抱球,不过他很快就会学会一边踢球,一边保持身体平衡。

黏纸:宝宝对黏纸的兴趣总是非常浓厚。

1岁半~2岁

宝宝能跑会跳了,开始喜欢用笔涂画,还学会了画简单的图形。宝宝对形状的把握也更加准确,他特别着迷于把字母板上的字母抠出来,再放进去。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外,你还需要:

●让宝宝涂画的笔,如蜡笔。

●各种简单的拼图,让宝宝认识形状,宝宝也乐于把它们拆开,再拼上。特别提醒

宝宝学会用笔后,会在纸上乱涂乱画,还可能把家里画得一塌糊涂。该怎么办?千万不要大声训斥,否则一个天才画家可能就被你埋没了。当然也不能听之任之,你可以善加引导,给宝宝提供更多涂画的地方和材料。

特别推荐:

木制的拼装玩具:如用木制的螺丝、螺母和各种形状的小木块拼成的小车,宝宝会喜欢拆装,并对长长短短的螺丝感兴趣。

塑料字母板:26个字母按顺利排放,宝宝把它们全抠出来,再一一找回位置,拼进去。他似乎总也玩不厌。也可以乘机教会他26个字母。不久,你会惊讶地听到他准确地读出字母,并快速地找到它们在字母板上的位置,这样的学习真是轻松又有趣。

2岁~3岁

快到2岁时,宝宝模仿别人的兴趣开始增加。他最喜欢父母刚做完的事,比如打扫房间、洗盘子以及刮胡子。2岁后,他的想象力变得更富创造性,他变着法玩娃娃、娃娃家具、卡车、小汽车以及积木。

基本配置

除了以上的玩具,你还需要:

●珠子,让宝宝把它们串起来。

●可以用来剪或折的纸和安全剪刀,让宝宝学习剪纸和折纸。也可用手帕或毛巾,让宝宝练习向不同方向折叠。

●黏土,任凭宝宝去扭、捣、挤、拉,捏成他想象的形状。

特别推荐:

电子琴:可以弹奏给宝宝听,或让宝宝尽情弹,让宝宝感受音乐的魔力和创作的喜悦。

橡皮泥:选择安全无毒的五彩橡皮泥,教宝宝捏出不同的形状,或任由宝宝自己创作。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1 2:49:21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6 18:56:00

[replyview]

爱和自由

内容简介:

《爱和自由》是著名的蒙特梭利教育专家孙瑞雪《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的最新版本(第3版)。该书的前2个版本通过网上邮购和直销在全国各地千万个家长中流传。本版对前一个版本稍稍作了修改,将原来理论性较强的篇章标题改得更为通俗易懂,并在每个标题下将章中内容作了提炼,以便于阅读。

这是一本关于“爱”孩子,而不是“教”孩子的书,正如作者所说:“我爱孩子们,始终小心翼翼地仰视他们。”这本书不是教你具体的方法和技巧,而是告诉我们蒙台梭利教育的核心和理念:对孩子的爱和尊重。书中的每一章讲解了一个观念,辅以生动的例子。本书可以作为蒙台梭利教育的精彩入门书。

作者简介:

孙瑞雪 女 蒙特梭利教育专家 生于1962年,毕业于宁夏大学中文系。现任宁夏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第二届委员会委员、宁夏妇女联合会委员、《银川晚报》特约撰稿人、银川电台特约嘉宾主持、宁夏蒙特梭利幼儿园园长、北京心智教育研究中心主任。她是国内第一所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创办者,在国内外幼儿教育界颇具声望。从1998年起为《银川晚报》“蒙特梭利科学教育方法讲座”栏目撰文,写有文章100余篇约100万字。从1995年起应邀到全国许多城市进行蒙特梭利教育讲座,受到热烈欢迎和高度评价,并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相继在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兰州电视台做过多次专题报导。2000年出版了教育学术专著《爱和自由——新儿童教育法》以及合著出版《心智教育成长丛书》——《和孩子终生分享数学逻辑的快乐》上下册;《观察与创造》《想象与创造》《心灵与创造》。


第三版前言:

《爱和自由》来源于一部演讲稿,最初由学员们根据录音整理出来,在家长中、在网上广泛流传,后经作者整理,2000年8月出了第一版,2000年3月再版。前两版均未走图书发行渠道,仅通过网上邮购和直销在全国各地千万个家长中流传。

我们都曾经是孩子,成年后,我们又有了孩子。孩子给我们带来希望和欢乐,也给我们带来困惑和焦虑,孩子的成长是每个家庭大事中的大事。因此,当家长们发现有这样一本书能帮助他们真正了解孩子、给孩子带来幸福时,他们的感激和欣喜便油然而生,这就是《爱和自由》广泛流传的秘密。

《爱和自由》饱含着作者对儿童至深的爱。在十多年的教育实践中,她始终用心灵和儿童对话,她能看到儿童的渴求,知道儿童的想法,了解儿童的心情,感知儿童的苦难。她说:“在爱孩子这个问题上,我们不能以现有的经验对待孩子,因为现有的经验早已过时。”

作者的真知来自于实践。她说,儿童的智力来自于感觉,他们的感觉经验成人无法替代;个性跟创造力之间是画等号的,创意不能教;打骂中长大的孩子,看不到客观现实,苦难使他失去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他一生都可能和苦难的童年经历作斗争,都在寻找自尊和证明自己……

现在很多家长都推崇智力,他们把智力和儿童的自我割裂开来,他们积极地给孩子报各种班,让孩子提前学习各种知识,当知识填满一个孩子的脑袋时,他的心灵肯定失去了成长的空间和时间。一个没有玩过水玩过沙,没有领略过大自然的美,没有和同伴追逐嬉戏过,没有发自内心大笑过的孩子,虽然浑身披挂着知识,却可能离幸福很远。

2003年10月举行的首届中国教育创新论坛上,作为全国幼儿教育领域唯一的大会发言人,作者做了“爱和自由”的主题演讲;仅在2003年期间,她还应IBM北京公司、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回龙观小区、《广州日报》以及西安、吉林、昆明、郑州、石家庄、武汉、兰州、桂林、海口等地机构的邀请,作了十多场育儿讲座,这些讲座改变了千万个家长的育儿观,也改变了千万个孩子的人生。

在家长们的企盼中,我们推出了《爱和自由》第三版。在前两版的基础上,本版稍稍作了修改,将原来理论性较强的篇章标题改得更为通俗易懂,并在每个标题下将章中内容作了提炼,以便于阅读。本版将通过图书发行渠道正式发行。

让我们用作者钟爱的一首诗来结束这个开场白:

 

让我的爱

像阳光一样包围着你

而又给你

光辉灿烂的自由



目录: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第三章 智力来自哪里?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智力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
第七章 智力的真正内涵
第八章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一途径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一切
第十章 从爱坡度向独立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
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
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
第二十一章 吃的问题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
 

第一章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1)

儿童带着什么来到这个世界?

  有多少人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的存在物?相信他一生下来就蕴含着强大的精神能量,他将按照内在的成长规律成长?我们曾经做过实验,在一个年龄段,孩子就喜欢玩水玩沙子,无论多有吸引力的器材和活动都不能吸引他,如果大人阻止他,他会顽强抗争。这到底意味着什么??

  我们从不相信也不知道,胎儿在母体中形成的那一瞬间,他内在就有一样东西,那东西将在儿童一出生就指导儿童如何发展,指导儿童去抓什么,摸什么……蒙特梭利把它称为“精神胚胎”。?

  这好像要求我们相信儿童是一个精神存在物,儿童将按照预定好的这种精神发展模式发展。儿童好像很弱小,其实他内在蕴藏着一种强大的精神能量和潜能,他的发展不需要成人给他增加什么新的内容,只需要给他提供发展的环境和条件。?

  我们幼儿园最小的孩子是一岁半,我们用一岁半到六岁的孩子做试验,把超越智力水平的教具给孩子,如果教师不强制,不给儿童压力,儿童只会按照他的内心需求走。比方说,他喜欢玩水和玩沙子,只要把他带出去,多么具有“吸引力”的体育器材和体育活动他都不参与,他只玩沙子,脸上懵懵懂懂,对他怎么说脸上都是这种表情。他知道他要干什么,如果成人阻止他,他会同成人抗争。

  我自己的孩子也有这么一个过程。在他两岁多的时候,他爸爸买了两个玉米,对他说:“你一个,你妈妈一个。”他走过来以后说:“这两个玉米,爸爸说都给我吃。”我问他爸爸,他爸爸说:“不是的,是给你一个,给孩子一个。”我对孩子说:“爸爸说给你一个,给我一个,并不是说都给你吃。”我的意思是他撒了一个谎,他听完这话后脸上丝毫没有做错事的表情,站在那思考了一分钟,一动不动,然后毫无表情地走了。

  “怎么会这样?”真奇怪。但是,有一天,他对自己做错事突然有了感觉,脸上特别尴尬和难为情,不让人说。这根本不是大人的说教能做到的,孩子已经按照他内在的发展规律到了这一步。如果成人没有按照这个规律让儿童发展,而是强加于他,逼迫他做,这个孩子的发展就可能进入误区,真正的道德感就无法建立了。?

  人们从不会为一个孩子长不大而担忧,但却认为精神的种子从不曾在儿童内心存在过,从不认为儿童内在也有一个自然、有序的成长过程,它只需要我们提供一个适合发展的环境。在儿童的精神上,我们一直在充当一个角色——“造物主”。

  人的成长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心理的成长过程,而不是一个智力的成长过程,智力成长是附着在心理成长上的。如果我们了解儿童成长的科学规律,让儿童按精神胚胎的内在规律自然发展,他一定会成为人才。儿童的自然发展规律一旦遭到破坏,他整个发展都不会正常,包括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要做孩子精神上的仆人而不是主人。? 但是今天,当我们把儿童的自我、知识各分一堆时,一切都被破坏了,我们再也找不到儿童内在的秘密。迫不及待地想让儿童获得知识的想法桎梏了我们,并使我们产生了偏见,还有一大堆被称为知识的垃圾,这些都破坏了一个具有生命和人格魅力的人的发展。只有承认儿童有精神胚胎并相信他,人类成长的秘密才会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展现给我们。?



第二章 儿童认识世界的第一步(7)


  一个孩子,一手拿着洗脸毛巾,一手拿着梳子,他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我们知道他在用嘴感觉软和硬。遗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没有把“软”和“硬”这两个词及时告诉孩子;有幸的是,他们没有把毛巾和梳子拿开。

  我们总是把掌握某种技能作为智力发展的标准。

  实际上技能不重要。六岁以前儿童根本就不用学习任何一门技能,他所要学的是掌握技能的智力。

  蒙特梭利在两本书中都说:“儿童所有的智力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我们来看一下什么是感觉。这些天大家听讲,印象最深的一定是你们自己有所体会的那部分内容。你只能听见部分内容。这个部分内容,必定是你的感觉最深的那部分,必定跟你的经历和心理状态相契合。

  关于儿童,我可以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我的孩子。他一岁多的时候还不太会说话。我当时心里有点着急,我想他是不是有点迟钝?当时急得我都要到医院去给他看舌头了。我家有个教棒,我就拿着这个教棒给他指“灯”。我说:“这是灯,灯,灯!”指完以后我又指着书说:“这是书,书,书!”我天天抱着他,给他指这指那,家里都指遍了,每天重复。但孩子依然“木木登登”,什么表情都没有。我想:“怎么回事儿,这个方法怎么一点都不起作用呢?”他的听觉很好,有时候会说:“啊,啊,啊!”这说明他嗓子没什么问题,我弄了一块干净毛巾把他的舌头拽出来,看看舌下有没有粘连,没有,就证明舌头也没问题。

  但他就是不说话。两岁一个月的一天,他跑出去玩,外面停着一辆卡车,他要上卡车,我就把他带上去。那时候正好是夏天。宁夏夏天的傍晚,天空的蓝色有一种触目惊心的感觉!湛蓝湛蓝的,非常的广阔和深远。那种感觉会终生留在你的记忆里。我的孩子就扒在车栏杆上,仰视着天空。他看了很久,我不知道天上有什么东西吸引他。我说:“天!”我孩子就说:“颠(diān)。”第一个会说的是“天”。他那个大舌头就说“颠,颠,颠。”当时我很震惊。过了一会儿他就不断地指着说:“天,天,天。”从那一刻起,他见着人就拉人的手说:“天,天。”说了三天。后来我指着脚下踩着的地说:“地,地!”我孩子说:“地”,这是第二个词。我当时想,应该再给他说一个天和地中间的东西。我说:“树,树!”他不说,他坚决不说“树”。我说:“人,人。”他说:“人,人。”他掌握的头三个概念:天、地、人。在这以前,实际上我不断地给他指着“灯”和“书”,而且我孩子小时候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就是站在书架那儿,把书一本一本往地下扒拉。扒拉下好大一堆,在那儿玩一会儿,然后撒一泡尿,尿一撒就走了。每天都这样,以至于我们家的书已经被扒拉得很乱了,没办法就弄了个柜门把它封住。在这个过程中,他如此地接近书,不断地摸书,但是我给他指着书说“书”他不说。这恰恰说明他没有观察到书,他对书没有感觉。而他观察天时天触动了他,他对天有感觉了,恰恰这个时候我把这个词语给了他。

  词语捕捉住了感觉,稳固了感觉,清晰了感觉,加深了感觉,使模糊的、稍纵即逝的感觉成为明晰的属他的对象。蒙特梭利说,这个东西就叫“智力”。智力就是从感觉发展到概念。智力就是这一过程,这一过程中的每一种感觉上升,都和其中的经验和体验连在一起,儿童天生具备这种能力。这种能力每个人都不一样,这个过程每个人也不一样。

  现在我们明白普通的“教”的本质了:让孩子把注意力转向什么,然后“教”什么。但注意力不是感觉,更不是深入的感觉。你知道儿童的感觉需要多少时间吗?再说,你让儿童注意一朵花,他却可能注意花上面的一个斑点。我敢说这种“教”恐怕会把孩子教糊涂的,你的语词不知道把什么概念化了,你的语词,对孩子,对你,都不知道表达了什么。这样的孩子上了学,头脑不清,思维能力弱。长大了,也比较糊涂,而且互相之间——像北大著名的教授金克木说的“谁也不理解谁”。

  很多人认为儿童不断用手往口里放东西这个行为是没有意义的,或是不知饥饱的表现。小孩子刚生下来,开始时如果他能够偶尔把手伸进嘴里,他第二次还会这么做,第三次、第四次……你就会发现他的手往嘴里伸的这个动作又快又准确。你看很多小孩子睡觉的时候都是这样:把手攥得紧紧的。他这个时候还没有经验。经验还没有告诉他手能放到嘴里,他控制不了手。但是一旦他把手放到嘴里,有了第一次的体验以后,他会不断地把手往嘴里放。这种不断的动作产生一种感觉,这种感觉反复进行就能产生一种经验,这种经验就产生了智力。皮亚杰(让-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1896~1980年)称之为“智力的萌芽”。

  实际上儿童在一岁以前,对世界上所有的东西,能够抓到而且能够往嘴里放的东西,他都会往嘴里放。比如说我的一个朋友,她的孩子拿着她的洗脸毛巾放到嘴里了,正好另一只手又拿了一个把梳子——很硬的东西。这个小孩就不断地用嘴咬咬毛巾,又咬咬梳子。不断反复进行,来回交替。朋友觉得很奇怪,就问我。实际上我们知道儿童已经对“硬”跟“软”有感觉了,他用嘴已经感觉到了。但是遗憾的是他的父母并不知道,没有把“硬”跟“软”这两个词汇同孩子已经建立的感觉配上对,有幸的是他们没有把毛巾拿开。

  我觉得儿童整个发展的遗憾可能就在这儿。一方面就是他在感觉的时候,我们破坏了他的感觉;另一方面就是当儿童感觉到的时候,我们没有把词语同他内在的感觉及时配上对。配对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8:59:01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6 19:00:00

[replyview]

第三章 智力来自哪里?(16)

人天生不一样,生命的高贵在于每个生命和其他生命都不一样。人的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我们往往把个性理解错了,以为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才富有个性,其实不是这样。当一个人对事物有独特的感觉能力和把握能力时,他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这样的人可能是沉思的,宁静的。


  我们现在的教育是培养儿童都对一个东西感兴趣。画画全班都画,数数字集体来数……人们有很多必须共有的东西,比如知识、道德,这是有理由的。但共同的东西不能用共同的时间教,即使能用,那也是小学及以后的事,那时儿童的精神胚胎有个变化,能把感觉点转向成人招引去的注意点,这个能力年龄越大就越强,但儿童在小学时差别还比较大,必须要把握好,在没有差别的教学中保护差别。


  我们的教育一不小心就在抹煞个性。实际上在心理学中有一个共识,这个共识就是:个性跟创造力是画等号的。因此人的整个培养过程应该是一个个性的培养过程。但是我们往往把这个个性给理解错了,认为调皮、捣蛋、胡思乱想的人是富有个性。其实不是的,有个性的人是指在思维上、在整个生存状态上跟别人不一样。


  但是为什么我们造就了这么多相同的人呢?我们没有我们的思想,我们随大众,随大流,大概这样会使我们有安全感。这就是精神上的不独立。看看我们周围,有几个人是独立的。我们在成长中的每个敏感期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和指导,我们甚至没有在“自己发展”时得到尊重,我们深深的、独到的思维能力丧失了。蒙特梭利说:我们造就了大量的平常的人。而那些有独特思维的人就作为有创造性的人而存在。假如我们今天都能做到尊重儿童,让他们符合人的自然发展法则成长,他们每一个人可能都是富有创意的。那么这个世界就可能产生巨大的变化。


  大概所有的人都知道爱因斯坦,也都会承认他有非凡的智力。他的大脑头骨还被科学家们保存着研究着。人们一直在研究他的大脑构造是不是和普通人不同。但到目前为止人们还没有发现它和普通人的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真正的差别在哪儿呢?在他童年的时候。他和其他儿童不一样,周围的人们、老师们说他患了弧独症,认为他弱智,没出息。可人们的看法是错的,因为人们并不懂教育。搞教育的不懂教育,管教育的更不懂教育也不想懂教育,是人类社会的通病。


  教育的整个目的就是为了发展人自身的潜力。蒙特梭利说:“我们可能要问,使儿童能在所遇到的无数印象中选择某种印象的这种特殊兴趣是什么?很明显,不可能存在外部的刺激。”她又说:“如果你对一套新衣服极其满意,你就会开始注意其他人的这种衣服。”有没有这种情况?如果你新买了一件衣服,你觉得这件衣服特别好,你走到街上就容易看到这件衣服,即使在一千个人里头你也能发现它。



第四章 儿童必须自己感觉



  火车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当孩子用玩具火车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会说:“不对,火车应该在轨道上走。”你能知道儿童的内心吗?这可能是一个与火车无关的探索,也可能他在复习或延续他的昨天。

  儿童始于一无所有,并独自向前发展,这就是“儿童的理性”(蒙特梭利语),敏感期就是围绕着它转的。儿童的整个生命发展依据他自己进行。很多父母都说,我要教这个孩子,要把这个孩子教出来……好像儿童的整个智力发展依据这个成人。如果这个成人不在了,他就会成为白痴,大多数成人都是这么认为的。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最喜欢做的一件事情是把自己扮演成上帝,尤其当儿童在做些不对的事情时,成人会急切地想给他改正,急切地想告诉他这不对,应该怎么样。实际上,儿童是依据内在的理性独自发展的,这种理性的过程是自然的和创造性的。蒙特梭利说:“理性提供了最初的动力和能量。各种印象被整理、排列起来服务于理性,儿童吸收他的最初的印象来扶助理性。”这个理性的过程就是一种自发的运动。尽管儿童的这种精神发展需要我们成人的帮助,就好比说一个婴儿,如果没有成人的帮助,他会死掉,但这并不意味着没有我们的帮助他会死掉,我们就能成为他的“救世主”。尽管我们帮助了他,但他精神的发展是依靠他自己的,我们只是帮助他形成概念,联结概念,区别概念,发展思维。

  我举一个例子。我孩子因为第一个认识的是“天”这个概念,所以天上的星星也是他随之最早认识的事物之一,“天”、“星星”属于一个范围之内。当时我已经搞了几年蒙特梭利教育,现在想起来,当时我的好多观念还是传统的,所以我在给他灌输所谓的知识时,依然是以传统的方式进行的。直到宁夏蒙特梭利幼儿院建立以后,我开始观察大量的孩子,我传统的观念才逐渐转变过来,我的行为才同蒙氏教育配上对。有一天我们家的电视上出现了黑猩猩,我对儿子说:“辛辛,你快看,这是猩猩!”我儿子当时的状态真像计算机出现故障一样,他说:“星星,啊……”目瞪口呆地指着天,极为惊惧。他不知道这个“丑八怪”怎么跟天上的星星是一个词。这说明什么?他内在的理性开始分辨和推理了,所以他对同音不同对象特别敏感。当时我就明白了,他的心智还没有达到区别这两个音同意不同的“xing xing ”的能力。而我的“强行灌输”使他产生了极大的恐惧。

  蒙特梭利曾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四个星期大的婴儿,平时总是他的叔叔或爸爸其中一个人带他。突然有一天,他的叔叔跟爸爸同时出现了。孩子一看,这边叔叔,这边爸爸,就搞混了,突然产生了恐惧。蒙特梭利教给我们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当儿童产生这种情况时,把叔叔放到左边,爸爸放到右边。孩子会不断地转过来看,转过去看,他终于发现了一个秘密:他发现实际上是两个人。这个孩子的情况是,刚开始他妈妈带他,后来保姆带,但自始至终都是一个人在带他。这个经验告诉他,家里只有一个女人,一个男人。突然一天出现两个男人,他大脑就产生了混乱。儿童吸收东西是按一个已形成的程序进行的,他不愿破坏自己的内在程序。这个内在程序也就是蒙特梭利所说的“儿童的理性”。当那种情况和他的认知程序不吻合时,他就很紧张。

  “实体化”也是蒙特梭利教育的一个概念,什么是“实体化”呢? 我们知道,儿童内在的精神胚胎指导儿童发展。精神胚胎要变成儿童肉体不可分割的一部分,需要有一个过程,这一过程就是“实体化”。蒙特梭利举了一个当时的例子:“《圣经》化为肉体并留在人们中间。”《圣经》在它的虔诚信仰者身上已经与生命合为一体,这就是一个实体化。再比如我们听讲做记录,字的笔顺、笔画就意识不到,就实体化了。有时我们思考一个问题,思考得很深很深,忽然发现走了很长的路,这段路上遇到过谁,我们怎么搭话的,我们是用什么姿势走路的,我们都不知道,这时我们的话语,我们的走路方式,就作为已经实体化的东西而存在着。

  儿童怎么样才能实体化呢?只有通过一个办法,就是不断地活动,通过不断地活动来把精神胚胎实体化。比如说儿童眼前有个瓶子,儿童内在的冲动告诉他:“去抓瓶子,”然后他就蹒跚地走过来开始抓这个瓶子,不断地抓。在他反复活动的过程中就把他内在的精神胚胎要求他做的那件事情实体化了。实体化讲的就是这样一个过程,儿童内在精神的那种冲动实现的过程。蒙特梭利说,儿童进行一个组织自我的过程,并且把这些东西都变成记忆。

  再举一个例子。一个小孩子拿来一个枕头,枕套上有花,小孩子就闻这朵花,亲吻这朵花。保姆认为他在乎这个东西,那我应该拿别的东西也让他亲。于是她拿了一大堆东西让孩子亲。这位保姆不了解儿童的心理,儿童要亲什么是受他在的理性冲动来支配的,而不在于外界。但她匆匆拿了各种各样的东西说:“闻这个!吻这个!”结果,儿童的心灵被搞乱了。

  我想何止是她这样,我也是这样。我的儿子在做某一件事情时,我看他反复努力没有成功,就会给他拿个东西:“来试一试这个,儿子!”幸亏我儿子说:“闭嘴!你安静一点好不好?”每天早晨起来我就想给他说好多的事情,我丈夫就说:“你安静一点吧!让他自己思考吧!”后来我儿子听到这句话,早晨我一说话,他就说:“闭嘴! 请你安静!”后来我开始变得安静。有一天早晨,我给孩子穿衣服,当我帮他把衣服穿起来,让他站立起来的时候,我发现孩子脸上的神态那么专注、神往。我想:这家伙看什么呢?我顺着他的目光望去,看到早晨的阳光从玻璃窗射进来,射在了一件粉色的睡袍上,粉色又将光反射过来,那景色特别漂亮。孩子在看,我不敢吭声,我想,我不能破坏他这个内在的自然组成的过程。过了一会儿,他不看了。我问:“你是不是看到阳光照在妈妈睡袍上特别漂亮?”我儿子点点头。但谁知道,那其中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那诗意的感觉是怎样产生又是怎样流连的呢?如果这个时候我废话一大堆,这个过程是不是就不存在了?很显然,我们有些成人太喜欢说话了!

  蒙特梭利曾经举过一个例子。一个孩子拿着玩具火车玩,他不让火车在轨道上走。火车必然要在轨道上行驶,这是成人的规则,而孩子用这个火车在进行其他玩法的时候,爸爸就会说:“儿子,这是不对的,这个东西应该在火车的轨道上走,应该这样。”他的孩子不想这样做,但爸爸认为应该这样做,他就不断地干涉孩子。

  这同我们幼儿院济济的爸爸有着惊人的相似。济济的爸爸非常爱他的孩子,但他孩子的状态并不好。他的孩子有时候拿一条毛巾往衣架上搭,搭不上,那孩子就站在那儿,能提毛巾站半个小时。后来我的孩子去他们家,我孩子一玩什么东西,那孩子就一把抓过来说:“不可以这样,应该这样玩!”我儿子就把这个东西放下,又拿起那个东西。刚一拿起来要玩,他一把又抓过去:“不对!这个东西应该这样玩。”等到下午四点钟的时候,我发现我儿子已经被压抑得受不了了,借了一件事情哇哇大哭。他们说我孩子跟济济争玩具,我说:“不是的。济济压制辛辛太久了,他每次要按照自己的方法去玩的时候,济济就一把抢过来说:‘应该这样玩’。”济济的做法纯粹是他爸爸的作法。济济很聪明,他的聪明表现在哪儿?他机灵,非常非常机灵。机灵得像什么?像鸽子、小鹿,很多人都喜欢。但是我认为,他自己的自我组成的能力已经丧失了,他的创造性不好。因为儿童应该在他自己的发展点上探索、努力、成功,将经验肉体化,将概念内化。这个经验是从儿童自己的探索开始,通过他自己的每一个小开拓而进行的。幼儿期是感觉经验开创期,创造经验感觉期,感觉知识敏感期。这时,如果是从自己的经验得出结果,它变成你生命的一部分,那是你自己的,但别人教给你的东西,那是别人教的,那是别人的感觉经验,感觉经验是不能代替的!创意是不能教的!

  蒙特梭利说:“儿童保留他所得到的清晰印象是绝对必要的,因为只有当这些印象清晰,并且对它们进行了区分之后,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哈佛大学有一个经典性的实验。它提出,儿童对事物的认识往往是这样的,当你给他一个全新的知识时,儿童不接收,如果你给他一个东西,他曾经认识,只有一丁点儿新内容,他也不接受。但是,如果其中有一大部分是他认识、已经掌握的,少一部分的内容是他没有掌握的,这时候他接受得最快。因为儿童喜欢把一个事物跟另一个事物联系起来。其实成人也一样。

  我们都看过迪斯尼经典动画片《小魔琴》,那架钢琴能够自己弹,影片中的小男孩就跟这架钢琴达成协议。于是每一次钢琴自己弹的时候,大家都以为是小男孩在弹,就不断地让他去参加晚会,不断地夸他;于是小男孩就骄傲了。孩子通过这个故事,明白了骄傲的概念。当你有点成绩,你这个人或许就“骄傲”了。这个概念是贬义的。但是有时候,因为孩子做得特别好,妈妈就会说:“啊,儿子,我真为你感到骄傲!”在生活中孩子又明白了“骄傲”的另一种含义,但是孩子会产生疑问。我儿子这两天问我:“妈妈,《小魔琴》上有一个‘骄傲’,你刚才也说了一个‘骄傲’,怎么两个‘骄傲’呀?”他开始区别同音字了。“骄傲”是对一个情景和事件的感觉的描述,这个感觉较复杂,它的难度正好同孩子的接受能力和兴趣相符。

  智力也表现在对事物的区分能力上。在区别这个东西的时候,他也抓住了共同的东西,抓住了那概念的内核,这样,蒙特梭利说:“他才能形成自己的智力。”


第五章 不同品质的智力(30)

一个孩子四岁时父母离婚了,有的大人对孩子开玩笑:“叫爸爸,叫了就给你买好吃的!”刚开始孩子躲在妈妈身后,感到屈辱和愤怒。后来习惯了,无论别人怎样哄骗,绝不开口叫爸爸。这一切在孩子心里刻上了什么印记我们无从知道,但是关于“爸爸”这一概念,他肯定有着与众不同的理解。

第六章 为什么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37)

我们知道儿童喜欢重复做一件事。反复听一个故事,十天半月也不烦。他从故事里吸收的首先是逻辑,然后是情景,最后是概念。一定要仔细为儿童选书,要让他吸收好东西。

第七章 智力的真正内涵(46)

在一些成人眼里,语文、数学成绩成了衡量孩子聪明与否的唯一标准。我们国家很多方面正在和国际接轨,但在教育上,很多家长依然固执地用三十年前的经验教育孩子。一个人的力量来自哪里,来自他高贵的品质、完整的人格、崇高的道德和充满创造力的思想,这比简单的认字、算术重要得多!

第八章 感觉训练是儿童智力发展的唯—途径(59)

有的孩子还不会走路,上楼的时候大人就开始数“1、2、,不会走路的孩子能理解“数”这个抽象的概念吗:认识事物的过程好比吃饭,经过消化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并自如地运用到现实生活中,这种东西是智力。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9:00:35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6 19:01:00

[replyview]

第九章 爱是土壤,爱是阳光,爱是儿童成长的—切(70)

很多保姆带的孩子,父母在家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只跟保姆,这常给父母一种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不错,因为他不愿意跟其他人。真正的原因是:孩子没有安全感。

第十章 从爱走向独立(85)

成人不独立便没有力量承担生活的重压,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在三十多岁就放弃了自己的理想!孩子不独立便容易被外在的力量奴役,他整天察言观色、谨小慎微,在长久的压抑下,孩子逐渐丧失了自我,成为一只迷途的羔羊。

第十一章 “教”孩子可能就是奴役孩子(92)

当孩子的心理和意志具备了发展的内在条件时,就有了追求独立的冲动。而家长通常是怎样做的呢?比如说一个孩子,一个一岁多的孩子,他要自己用勺子吃饭。舀上舀不上他都要自己舀,结果弄得满桌狼藉,这个时候他在学习独立,学习吃饭这个独立的能力。但是大多数父母在这个时候最喜欢做的是喂很简单,喂了以后衣服和桌子上都不会弄脏,这个行为就剥夺了儿童独立的权利。


我想起那次在北京坐公共汽车碰到的小女孩。小女孩两岁多,要红薯,她妈妈买了一个烤红薯。上了车,妈妈坐在那儿剥红薯皮,小女孩着急地嚷嚷着:“我来剥,我来剥……”她妈妈说:“你剥不卫生,吃了会生病的。”小女孩急迫地说:“我要剥嘛我就要剥嘛”她妈妈严厉地说:“不行”女孩满脸的乞求、痛苦、尴尬,最后红薯剥完了,她妈妈说:“好了,吃吧再急也要讲卫生。”女孩说:“我不吃。”她妈妈说:“什么?花了钱,费了这么大的事,不吃啦?这不是折腾人吗?……”


那小女孩要的是剥红薯皮的动作、剥红薯皮的过程、剥红薯皮的经验和感觉。这是她的内心需要,是她的心智发展的需要。到底这经验有什么作用?没人能知道。那可能正是成就一个伟大科学家、政治家或其他什么人物的重要一环。这不是成人所能洞悉的。


但是成人应该有爱啊什么是爱,是一种巨大的宽容和理解,有了爱,即使不懂教育,也能给孩子发展的基本权利,也能使孩子自由,让孩子经自由走向独立。


很多孩子穿鞋的机会被父母剥夺了。因为儿童穿鞋、系鞋带这个过程特别慢,你要坐在那儿等待。我们早晨上班很着急,所以我们要给孩子穿鞋子、系扣子,这样省时间。时间久了,孩子穿鞋的能力就丧失了。在我们幼儿园就有这种情况,很多小孩子已经穿上鞋在外面奔跑着了,可还有小孩子在哭,为什么?他着急等着老师给他穿鞋呢


这种剥夺比较容易理解。实际上还有另外一种剥夺,那就是剥夺儿童在思想上的独立。这种剥夺将使孩子的思想失去自由,失去自由就必然是被奴役的状态,不可能说,他处在自由跟奴役之间,没有这种可能。


儿童的成长,不管是在身体上还是在思维上,都是一个趋向于独立的过程,他会沿着这条路不停地走。他为着自己的独立会冒很多险,会进行各种探索。到三十岁的时候,就能获得完全的独立,就会把自己所有的一切奉献给别人,奉献给社会。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你阻止了他,那么对这个人来说他就没有了自由,也就没有了独立。没有独立,也就没有了真正的生存能力、学习能力、发展能力。


每个人都会依据自己的独立程度来使用自由,而这一切又基于一个条件,这个条件是什么呢?就是当他是孩子的时候,父母给予的爱和自由是一环连着一环的。蒙特梭利说:“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后代造就成为强有力的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独立和自由的人。”这个自由不是指条件,而是一种品质。有了这样的品质,我才能作为一个人而存在,才不会在思想和意志上丧失做人的权利,才不会受奴役。


奴役在多数情况下是一种习性。比如说画画。我们有些孩子就在那种不会教美术也不大懂教育的老师的教育下,


“教”出了很多问题。他们总是给孩子教,教孩子画一些花呀,草呀。他“强制”孩子这样画的时候,就含有“奴役”的意味。


我们都看过《小王子》。在那本书里,小王子到了一个星球上,那里有个人正好是虚荣狂,那个人对他说:“噢,崇拜我一次吧,求你崇拜我这一次吧,就一次。”小王子觉得,这个成人怎么这样呀,就飞到另一个星球上。而那一个星球上是一个君。小王子一去,他就让小王子干这个,干那个小王子觉得这个人怎么这样,也飞走了。又到一个星球上,那个星球上是一个很贪婪的人,他不断计算哪个星球是他的,记下来……他已经忙得没有机会抬起头来跟小王子说话。这本书写了很多种成人的状态,非常真实。


这些成人可能就在孩子们身边,正在为“教”孩子而尽力。我们想教给孩子,我们用我们的主见,“强行”让孩子这样那样。我们鼓励孩子,用各种方法暗示孩子、惩罚孩子,这就是在奴役孩子。就算不讲负面的结果,就算只讲正面的,情况又能怎么样呢?儿童处于直接经验时期,所有的经验应该来自于孩子自己。如果儿童在他自己生活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经验,那他自己就是他自己的主人,但现实是,我们成人认为这个经验好,就强迫孩子接受。大多数的孩子经过这种强制之后,这方面的能力被成人奴役了,他跳不出成人给他设的框框,这就是所谓的“画地为牢”。


很多“奴役”我们做得难以觉察。这一部分恰恰又表现在我们最看重的“教”的行为中。我举一个例子。前不久我们幼儿园的老师教孩子画画,教画画的过程中她发现孩子不把鱼画在河里,而是画在天上。她觉得这不行,不能这么画画,就告诉孩子们:“我们画画呢,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星期一我们开会,我儿子那时正好画画的敏感期到了,儿童的敏感期一旦到了,他就会一天到晚做那件事。他要画画,我说:“妈妈给你一些纸一支笔,你就画吧”他在一个小时里画了十几幅画,每一次画完都给我看,我发现每一幅画都有一条线,每一条线下面都画那么几下,我问:“这是什么?”他说:“石油。”“为什么这是石油?”“因为这是地平线。”我知道他不可能明白地平线这个概念,这个概念他还没有形成。但他画的十几幅画全都有地平线。他认为地平线就是地面以下,下面就是石油。我问:“你为什么这样画?”他说:“就是这样的,先要画一条地平线。”我觉得奇怪,就问老师:“这孩子奇怪,先要画一条地平线。”老师说:“是我教的,我觉得小朋友应该……”我说:“教坏了,你的地平线束缚了我儿子画画的创造力。”


那几个月的时间里,儿子画画总先画一条地平线,这可怎么办呢?我想不行,我得把它给弄掉,想办法把这个潜意识给它去掉。有一天我带着儿子到宁夏大学,校门口都是草坪。我说:“孩子,现在咱们站到这儿看看,看有没有地平线?”我儿子仔细看,说:“没有,都是草地跟楼房。”我说:“对了,那你下次画画该怎么画?”他说:“噢,妈妈,我明白了,你是不是让我画两条地平线?”我想:糟了,这又说糟了。那天以后,我就不敢再说了。几天后的一个早晨,我和儿子在楼顶上看日出,我说:“看见在天边有一条天和地交接的线吗?”他说:“看见了”我激动地说:“地平线”


天知道我们都在教些什么?我们的老师都是精心挑选的,都是比较出色的。在每分每秒都很重要的童年期,我们可能浪费了儿童多少生命?由此我对老师说,你不要教给孩子什么,先让他自己画,先把他的创造力和思维发展出来,等到六岁以后,他的基本概念都建立了,你再教他技能。


有时候我们的“教”,既“奴役”了孩子,使他失去了创造力,又往往不知把孩子“教”到哪里去了。我们不知道我们说的一大堆语词里面那么多概念,哪些概念儿童掌握了,哪些儿童没有掌握。就算我们“句句是真理”,我们也教不成孩子。


我们讲了些什么,大多数状态下孩子不知道。因为,有很多时候,孩子并不明了我们想说什么。比如说关于“死亡”。


第十二章 应该怎么理解孩子?(102)

给孩子做肝功能化验,如果把孩子硬按住抽血,这对一个对世界一无所知的孩子来说太恐怖了!我们应该让孩子在旁边观察,逐渐理解并适应环境,这需要耐心和时间。成人喜欢一个像木偶般听话、任人摆布的孩子,这对成人来说非常省心。

第十三章 自由与纪律(112)

有了自由,孩子们就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因为有兴趣,他就会反复做,就变得专注;在长久的专注中,他逐渐感知并把握了事物的规律;把握了事物的规律,他就愿意遵守它,就有了自我控制力。什么样的纪律能超过这种纪律呢?

第十四章 陈旧落后的教育经验(123)

外公给外孙买了一辆漂亮的小汽车。外孙想拆掉小汽车,探索车为什么会走,但家人觉得拆了可惜,就把车藏到大衣柜上。几年后孩子长大了,家人拿出了车,但孩子早已不想玩了。家人剥夺的不是车,而是孩子认识世界的机会。

第十五章 掌握知识与发展心智(132)

时间,对于生命头六年的儿童来说如黄金般贵重。很多孩子在这段时间内背会了几十首甚至几百首诗词。家长以为这是在开发智力。诗词表达的情境属于成人的世界,孩子不可能理解,知道这一点的人谁会逼孩子去背什么诗呢?

第十六章 爱和自由的应用(136)

一位朋友对我儿子说:“你从宇宙飞船出来就会掉到宇宙里去!”我儿子想了想说:“我们现在就在宇宙里!”成人的概念错得太多了。儿童用自己的眼睛看到一个客观的世界,这不只来自谁的教育,这来自他的内心,来自他对生活的观察和体验。

第十七章 因为爱而愿意顺从,因为有意志而能够顺从(163)

班上来人听课,老师希望孩子们表现得好一点儿,孩子们能感觉到老师的心思。为了配合老师,吕辞算题写答案长达一个小时,老师知道孩子这样做完全是为了老师。孩子的顺从几乎是无限的,为你拿东西会把手拿得麻木,跟你走路脚都起了泡,他们是在爱中决定顺从,在意志中执行顺从。

第十八章 孩子达到顺从的三个阶段(174)

对于儿童来说,顺从是一种荣耀,一种快乐。想一想热恋的恋人,她请他做点什么时,他是何等的荣耀!顺从的人就是自我实现的人。当儿童有时顺从、有时不顺从时,那是他还没有具备顺从的能力。一旦他具备了能力, 就可能听从成人的指示去做什么,以便检验自己。最后,儿童会渴望顺从,因为他顺从的是真理。

第十九章 儿童的优秀品格如何形成(191)

很多成人追求真善美,但这过程很艰难,他们的大部分时间都在自我挣扎中度过,一生成为生活的苦行者。但一名儿童如果在零至六岁形成了健全的品格,向善就成了他的自然内驱力,他一生就是为了不断完善自己。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9:02:11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6 19:04:00

[replyview]



第二十章 怎样努力才能为孩子创造好环境?(202)

两个孩子为争一顶新疆帽打了起来。过了一会儿,一个孩子悄悄溜到另一个孩子身后,老师看见后,心想:完了!要打起来了!但是,后面的孩子拿出帽子,给前面的孩子悄悄戴上,欣赏了一下,走了!这就是成人与孩子的区别。

第二十一章 吃的问题(216)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很自私,喜欢吃一样东西就把住不放,不让别人动。十二岁以前的孩子没有道德意识,无所谓自私。如果在吃上得不到满足,儿童的自尊心肯定不强,他会经常看别人的食物,这不是出于饥饿,而是一种心理需求。

第二十二章 孩子的问题出在哪儿?(221)

有一个孩子,刚来幼儿院时,拿起一件东西就扔掉,如此反复。当他看到一个目标时,另外有七八个目标在吸引他。他坐立不安,极其焦虑和好动,他充满活力但毫无目的。他被分裂了,不知道自己内心到底要干什么,心理能量失去了方向,问题来了!

第二十三章 蒙氏教育思想适合中国的孩子吗?(253)

蒙特梭利的方法、思想和理论,因其科学性和普遍性而属于国际,属于全世界。科学是没有国界的。只要我们把焦点或注意力放在我们的孩子那儿,实际上我们已经将蒙氏教育中国化、民族化了。


节选:

 

当给儿童自由时,他不再听成人的摆布,他依照生命的秩序来发展。他在玩水中变得专注而且安静,虽然他弄得满地是水,在捉迷藏时,他总藏在一个地方,从不试图换个藏身处,你每次在同一个地方发现他时(他很高兴你发现他),他就快乐地哈哈大笑,并不断要重复这个在你看来既愚蠢又毫无意义的游戏......

所有这些,你都不明白它的意义何在。为什么所有的孩子都喜欢这样?我们知道,这一切就象小描扑抓毛线团是为捉老鼠做准备。人类童年的精神发展是潜在的,我们所知甚少。
 


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弗罗姆(Erich Fromm,1900~1980)说过这样一句话,他说“爱”同我们掌握其他艺术—样,它是需要学习才能掌握的。好比学医,你不可能生下来就是—个医生,你必须通过学习而成为—个医生,他的看法是:每一位父母也必须通过学习并付出努力才会懂得“爱”。什么才是父母真正对孩子的“爱”呢?我们知道许多动物是很爱自己的孩子的。比如说:母鸡爱它的小鸡,老虎很爱它的小老虎。......很多父母在孩子生下来以后,对孩子确实充满爱意。但是在孩子有独立思考能力以后,这种“爱”恐怕就不是人人具有的了。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1870-1937)说:“母爱的真正本质在于关心孩子的成长,这也就意味着关心母亲和孩子的分离。”我们在幼儿院观察孩子的结果证明:真正会爱孩子的父母,他的孩子在各方面的发展都非常出色。比如说对父母的依恋程度比较小、独立性强、思维开阔、自信、记忆力好、解决问题能力强,同时孩子就越快乐无比。许多父母可能有一个错觉:母亲越爱孩子,孩子就越依恋他。不是的,我的理解是,越爱孩子的父母,孩子也就越不依恋父母。因为很多经验告诉他,他母亲是爱他的。这个经验也同时告诉他,父母只是暂时离开,那种持久的爱的行为使孩子自己得出,不管父母到哪里,爱是稳定不变的。所以在陌生的环境中,这种孩子更容易产生安全感,适应环境更快,更容易得出自己的经验,而不是别人教给的。原因是他已经建立了安全感。而那种没有得到父母爱的孩子,就会出现这种情况:母亲一离开,孩子就拼命地哭,而且他会把这种爱胡乱地施加于任何地方,也就是到处寻找爱,讨好别人,或是完全封闭自己,拒绝任何一种爱。最典型的就是保姆带的孩子。孩子的表现是父母一回来,孩子只跟父母,父母一走就只跟保姆,任何人都不跟,而且对保姆的依恋,常使父母有—个错觉:“保姆对我的孩子好”。这种孩子离开保姆就惧怕任何人。原因是父母在时保姆爱这孩子并让孩子为所欲为,父母不在时保姆便训斥和吓唬孩子。你不能想像得到爱的孩子,怎么会惧怕父母和保姆之外的世界呢?显然他得到的是爱和不爱两种情况,因此用他的经验来看就是他熟悉的人是安全的,除此之外危机四伏。......这种孩子欢乐少,思维不开阔。而正常的在父母那儿得到了爱的孩子,他会把这个感觉建立在自己身上。因为他得到了爱的满足,他就有了安全感,他能把注意力集中在自我发展上。


从理解到自由--摘自孙瑞雪著《爱和自由》


人们普遍同意,应该尽量给孩子一些爱,让他充分享受到这些爱,这对他一生都是有影响。说起来容易,真正做到就不容易了。事情总是这样,原则的东西、抽象的东西容易,生活的事情、具体的事情做起来就不容易。甚至应该说我们平时给孩子的时间都不多。因为我们很忙,时间总是不够,各种事情都排在孩子前面。没有跟孩子在一起,没有跟孩子在一起读书、交流,没有跟孩子一起工作、去欣赏孩子需要欣赏的东西,去倾听孩子的心声和感受。当孩子和我们在一起时,我们又可能在很大程度上不能理解孩子。理解孩子,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因为必须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尤其要了解孩子的发展状态。

 

母鸡,是很弱小的动物了,在无论怎样强大的敌害面前,它都能用自己的翅膀保卫着自己的小鸡;老虎是很凶猛的野兽了,但他跟小老虎玩耍的时候,能够达到极大的耐心。这种爱孩子,是每个母亲都能做到的。而且这一点上父母都能做得很好。但在孩子真正有了独立意识,需要父母了解孩子的成长状态时,父母却难以做到"爱"了。

 

我们常会看到这种现象,当孩子一旦独立的时候,父母就会说:“这孩子太犟了!”“这孩子这麽不听话。”实际是孩子要成长!要照他自己的意志去成长,孩子的意志同父母的意志开始产生矛盾了,要学会理解孩子成长的需求。

 

 

我们大多数人都面临这样的处境,前几天保健院的大夫来给我们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孩子做体检,孩子们都很“自由”,就是说按蒙特梭利方法规定,除了不得粗暴地干涉别人,不得打骂别人,拿教具必须归位,不得打扰别人这几点之外,其他一概自由。让儿童在自由自在中经验应该怎麽做,和不应该怎麽做。这是让孩子独立,独立的做出选择。

 

当时所有的孩子都围到那儿,一会儿摸摸大夫的衣服(我们有一个课叫触摸课,就是分辨布料的粗细),一会儿摸摸那些医用器具。虽然他不会破坏,但他会用手很轻的摸。因为这套东西和这种活动孩子没有见过,尤其是做实验,这个工作很吸引孩子。其中有一个糊得很脏的小孩,他的手已经被针刺过,取了一点血化验,他站在那儿一个小时。我看了一下表,整整一个小时,手就那样举着,一动也不动站在那儿。他才两岁过一点。

 

当时那些大夫说:“你们学校太乱了,怎麽能这个样子呢?”说应该像其他幼儿园一样,孩子们(苦着脸)排着长队,做完一个孩子再进来一个,进化验室,检查完一个就回教室一个。他们必须特别安静。而我们的孩子,满大厅跑着,而老师在后面追着,有的刚抽了血哭着,一部分围看着。

 

我却对大夫的不耐烦感到惊讶。我说:“你作为一个大夫,就应该了解儿童的心理。应该给儿童大量的时间,让他们适应你们的工作,而且让他们自由的观察并同你们交流,在观察了解的过程中解除恐慌。

 

 

这确实是一个让孩子学习的极好机会。这就让我想起我们学校有个家长,她说原来在其他幼儿园的时候,她的小孩回家后,把买给她的一长溜的小娃娃从大到小排在床上。那个小孩说:”不许说话,赶快睡觉!要不睡觉我就要管你们了。”她妈妈说这个小孩把娃娃当木偶在表现她的老师的所作所为,其他场合的情况就更糟。因为我们大人也希望儿童像木偶一样,我们很顺利很快的就把这些孩子处理完了。

 

 

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镜子。也有人反过来说,大人是孩子的一面镜子。但意思是不一样的。大人什麽样,孩子就表现得什麽样。孩子失去了发展自己的自由,也习得了限制别人的习惯。这就是我们成人好控制和压制他人最根本的原因。我们从未有过自由发展我们潜在能力的机会,我们就根深蒂固的形成“自由是有害的,儿童需要成人管教”的意识心态。

 

 

我们习惯上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尤其在说孩子“吵得很” 时,你要是真正爱孩子,你会发现孩子们玩耍,在那儿“作验血”时,非常可爱,你根本不觉得他吵。有的孩子不做,不检查,他就离得远远的,坚决拒绝。要给他做思想工作,这个过程非常缓慢,要让儿童有安全感才能让他做,要不然对孩子就是一个很大的刺激,尤其是做“肝功”化验,要在脖子上取血。孩子根本不知道怎麽回事,把孩子硬按到桌子上,这个过程同杀动物的残酷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方式对一个无知的孩子来说实在是太恐惧了。所以我们要很耐心的给孩子讲解这些,让孩子观察,没有其他办法。

 

 

遗憾的是很多大人没有这样的耐性。我们越来发现,在生活中,不管是大夫,还是老师,都很难容忍让孩子自由、快乐地做他自己愿意做的事。成人嫌麻烦,很简单,一个像木偶一样的孩子对成人来说是非常简单的,成人愿意做什麽事很快就能完成。可是一个在自由中的孩子我们要付出大量的工作、精力和时间。成人大多不愿把时间放在孩子身上,挣钱重要,看电视重要……

 

这是一个价值观的问题,在人的一生中,拿出六年给孩子,并通过孩子发展自己,是最有价值的。我们能肯定的是我们就在这种工作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孩子也在这种生活中一分一秒的成长。只有付出心血,让成长一分一秒的积攒起来,才可能造就出一个非常成功的孩子。

 

 

成人的错误具有惊人的普遍性,我今天来的时候,遇到了一个真正是“老得掉牙的故事”。在公园的拐弯处,有一个妈妈正在给一个两岁多的孩子买饼子。这个孩子就抓着饼子死不放,妈妈也抓着饼不放说:“你吃不了这麽多,这样会浪费的”。可这个孩子就是抓着饼不放,说:“我能行,我能行”。但他妈妈就不给他。我站在那儿看着他们的争执,看来一时还无法解决,我才骑上车走了。

 

为什麽这是个老掉牙的故事呢?这个母亲以为孩子很贪心,一个饼子他吃不完,却要整块的。在蒙特梭利幼儿园的好多孩子身上发现了这种情况:孩子要一个整块,不要半块。针对这个问题老师开会讨论,当老师把每个班的情况都说出来的时候,我们发现儿童对事物有一种“坚定地追求完美”的审美观。他的审美要求远远超过成人,比如说厕所里有水锈,便池里有黄色的水锈,孩子就不上那个厕所。

 





[/replyview]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下士
威望--
贴子628
魅力912
注册时间2004-03-22

snowlotus

查看全部

2006-03-26 19:04:00

[replyview]


当成人不理解孩子的某些做法,而孩子却哭着坚持时,甚至每天都在重复类似的情况时,我们难道不能问个为什麽吗?为什麽?难道是太贪心、浪费。不!不要用这种消极的想法想孩子。当你不知如何办时,给孩子自由难道不是个好办法吗?是的,尤其在儿童小的时候,正好是他的审美观念形成和建构的时候,老师和家长一定要在这个时候给孩子提供这个(建立审美的)条件和机会。就是说宁可让他“浪费一点”也不能破坏孩子的这种完美的追求。因为这个时候节俭的观念还不能在他心龄中形成,但是审美的观念正是孩子发展的关口,一定要帮他建立起来。儿童在小的时候哭是绝对有理由的,而且他的那种感觉、感想是很奇妙的,很美好的。
心理学家认为,在儿童期间,一个是建立儿童完整的人格和开发儿童的智力,另一点就是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审美观建立的好坏,是决定孩子从小到大是否能远离丑恶和犯罪的关键,也就是说审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道德观。
这些事情从根本上讲就是儿童发展中的自由。有些时候孩子要发展什麽我们知道,那是经过客观的谨慎的研究才知道的,它需要儿童发展的很多专业的背景知识,需要我们对孩子的深深的爱。但更多的时候我们几乎是一无所知,了解儿童真的很难,有个孩子蹲在一个树坑里,那树刚好容下他蜷伏,他就蜷卧在里面,背上背着一只兔子,坑口盖上一块纸板,里面的空间因为太小而使他一动不能动,可他就在里面趴半个小时外面还有个小“护卫”。然后他们急不可耐的轮换着,你说奇怪不奇怪!他们在发展什麽呢?我们不知道,但孩子们喜欢这个游戏。
只要给儿童自由。有了自由儿童就摆脱了我们狭隘的界限。有了自由儿童就去自动施行我们想不到也不理解的“神奇”的发展方式。蒙特梭利说,当一个人在树林里散步的时候,他能够长久的沉思,他能够浪漫的联想,在这个时候如果远处钟声传来的话,那么他这种感觉会更好的加深,像诗一样。蒙特梭利说,一个优秀的蒙特梭利教师,她的杰出点就在于,当这个孩子正好在森林里散步的时候,老师就是那个钟声,能够把这种美好的感觉加深。
我在我的儿子身上也发现了这种“追求完美”的敏感期。有一次我给了他一个大的豆沙饼,然后我说:“让妈妈吃一口吗?”他说:“可以”,我就用手掰了一块,他把饼子扔掉,躺倒就哭。这是一种什麽样的心理呢?我当时特别奇怪,他答应给我了,为什麽还这样?我说:“你不要哭你不要哭,妈妈再给你换一个。”我就给他换了一个。他立刻站了起来,说:“妈妈,这次吃。”我就在他那个饼子边上慢慢的咬了一口。他笑了,说:“这次对了。”然后他用手在饼子边缘做了个手势,意思是这次是咬的,不是掰的。“掰”意味着破坏了一个整体和完整,咬一口却不算破坏。
一个在审美情趣方面很高雅的孩子,长大后不会很平庸,也不会很野蛮,更不会很庸俗。他的整个人生基础和结构就建立起来了。所以要作一个蒙特梭老师,要作一个好的家长就要特别尊重孩子。
皮亚杰曾经做过一个实验,他想测验一下他的儿子的智力状态。他在两把椅子上面放了两个垫子,然后拿了一个东西藏在其中一个垫子底下。他把孩子请进来说:“你给爸爸说说,东西藏在哪个垫子底下?”孩子就径直走到那个没有藏东西的椅子前,掀起垫子说:“咦,没有呀?”他爸爸说,“噢,那就请你再出去吧。”孩子出去后他就把这个东西又藏到另一个垫子下面,又把孩子请进来。孩子进来后就径直走到这边没有藏东西的垫子前,掀起来,说:“噢,没有呀?”他爸爸说:“简直不可理喻,怎麽这样呢?”蒙特梭利笑着说:“你根本不了解儿童,孩子现在是想让父亲有成功感。”这是在跟父亲玩一种游戏,是为了满足父亲的一种需求,他认为他只要发现不了,爸爸就会觉得自己很聪明。但是他不知道爸爸在测试他的智力。所以蒙特梭利说:“我们成人根本没有办法了解儿童的真实心理状态。”
儿童的内心世界是很大的,儿童的内心世界比天还要广阔。只要我们潜心地去爱儿童,只要付出爱,儿童都会变得非常美好。只要爱儿童,我们就会给儿童自由。有了爱和自由,儿童就具备了基本成长的条件。有一天,自由和爱就会在漫长的童年时代过去后,成为一个人身上最美、最崇高、最具人格魅力的品质。


[/replyview]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3-26 19:07:41编辑过]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