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puppy
承认那个词有明显的感情色彩,似乎有些偏激啦,道个谦的先。
我这人,这么多年还改不了这点直脾气,用老公的话,也不看自己什么年纪了,还这么容易冲动。
西交和上交多年的争执,也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楚的,看过一个讲高校排名的帖子,说起这两个学校,用了一句:“正室反被侧室压”。其实,说当年不愿意迁走,现在看来完全是个人选择的自由,就像今天的学生就业,还不都是愿意去经济发达地区,待遇好的单位。像这种行政命令一下,成千上万的人就得收拾行囊,踏上西去的列车的情况,用现在观点来看,叫什么事儿呀!看校史材料上讲,56年西交校址原来是一大片麦地,好些老教授跟着学生迁过来的时候,家里人说什么也不愿意跟着走,就一个人带着行李卷跟学生们一起在麦地里面搭帐篷。一火车一火车来的教师、校工和学生们,还有当地的人民群众一砖一瓦建起了今天的西交大,还有为了给交大人提供更好学习生活环境的兴庆公园。公园里的兴庆湖就是交大师生义务劳动挖成的,那是西安城里最大的一片水域了。
记得我们刚刚入校的时候,学校里除了老教授老教师,很多上了年纪的后勤工作人员,食堂大师傅、花园的园丁、澡堂售票的大妈等等,都是一口海味普通话,时不时还蹦出几个西安方言特有的词汇。他们把自己30几年青年壮年的岁月留在这个不是故乡的土地上,也已经融入到这里。可是渐渐地,随着子女就业,经济差异等越来越多的问题暴露出来,很多人想方设法地往回调,又有许多悲欢离合的故事。原先我们系有一个女老师,她公公是迁校时候过来的,她爱人也是交大的老师,他们夫妇分别是各自系里的科研骨干。改革开放以后,她爱人的其他兄弟姐妹都纷纷想办法调回上海了,其中可能是把老爷子在适当时候也撺掇回上交大了。西安就留下他们一家,就开始撺掇他们,后来他们也终于决定走了。过去以后,她爱人工作总是不顺心,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吧,反正又想回来了。她其实在新的单位也不错,孩子转学过去也不错。后来她爱人坚决要回来,她为了孩子高考,又多呆了一段时间,毕竟上海考大学比西安容易得多。最后是,她孩子考回到西安交大,她又回到我们原来的系,她说折腾了这一大圈,就是孩子变成了上海户口的考生,将来分配能回上海,工作机会多了一些,也算值了。
说到这里,我想起《老罗语录》里面的《万恶的户口制度》。
mm, 看了你写的,我在办公室哭了,太想念学校了!当时学校条件确实不好,冬天宿舍没暖气,夏天还老停水,洗一件衣服得从5楼一直洗到一楼,这可是一点也不能减少我对她的热爱,我在那里度过了我最难忘的4年.老师们也勤勤恳恳,住宿条件差,没有抱怨.2000年后好了很多,可是我已经走了,
lpuppy mm,你厉害,一口气回了这么多帖子,问了这么多问题,我都不知道先从那个回答起了。
先回答肯定的,欧司22舍得,你呢?那个食堂,刚建好的时候据说是全国高校食堂中最好的,后来很快被清华还不是北大建起来的给盖了。
你不能确定的那条路,我看了半天,居然也不能肯定了,我觉得像是从3食堂出来,往23还不是24舍那边,机械系男生宿舍那里的那条路,金工实习?我可不敢肯定。
hehe, 我太激动了,我昨天来找了一下我们学校,不过没找到,今天又来看,就看见了,谢谢mm. 我没有住在女生公寓里面,我在34舍,96年校庆给研究生盖了34,35两栋宿舍,研究生没住满,我们入校就住进去了,条件好一些,可惜没赶上百年校庆,我宁愿早一年看校庆,住女生公寓,呵呵
我仔细辨认了一下,这条路是3,4食堂外面的那条路,那个淡蓝色的应该是食堂。那个新的建筑是在西边那条大路边的。我离开学校晚一些,有些东西好像还有印象。
我觉得我同学拍的这组照片,不是交大最美的时候,但是应该说是很生动的时候。看那些背着书包,行色匆匆的孩子们,就像我们当年一样。现在版上正在如火如荼的参加活动,跟很多优美的风光片片们比,我还是觉得这样的照片更能打动人。
我们的学校在我们自己心里总是最美的。
mm这么一说我觉得是的,左边的两栋楼不像教学楼,呵呵
西安的天总是灰蒙蒙的,尤其是秋冬的时候,有时候还下土,scaring, 你同学的照片很不错,我看到了当年的自己.我出国后第一年回学校了,应该是2001年,当时觉得和我走的时候差不多,不过现在再回去,肯定大变样了.
哦,管院mm?我们的男生没少瞄34的mm。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