疏影暗香
三看《色|戒》
11474
106
2007-10-29 17:44:00
怎么除了我,大家都看过色戒了啊?
而且棉花糖球还看了三遍。。。
所有好的art,在被创造出来之后,就脱离创造者独立存在了。能看到啥,其实更是receiver的差异。 你想想毕加索,凡高,莫奈,想想库布里克,无不如此。
RECEIVER的差异肯定是有的.
我是觉得, 抛开政治谈艺术这个没什么问题. 艺术上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这个片子比较薄弱的地方恰恰是"对主题的深挖". 这片子,基本上,就没什么深度, 主题立意就模糊.
想要表现的那点东西, 比如王为什么最终一念之差放掉了易(TW那一瞬间的表情做的很好,足够了), 三场性爱表现出的意义(看看俩人表演出来的高潮一刹那的传神逼真的眼神就知道了), 易因为那首歌对王产生的心理上的知己的依赖感, 还有为什么花那么长时间很写实地表现学生们怎么群殴和杀那个姓曹的(这段几个学生演的都不错, 想表达的都表达了,我也不同意说王立宏演的幼稚), 都也太浅显了, 观众一看就明白. 硬要挖掘出很多东西来, 感觉是为了挖掘而挖掘. 我看大家影评写的都很精彩, 比影片还要精彩的多. 细节上最叫绝的场景是易先生在麻将桌上打的两张七筒(还是五筒来着,记不太清了). 有些台词比较幼稚,比如俩人第一场SM之后,互相那几轮"你恨我么?" "我恨你"之类的, 穷摇小说都有这个水平的台词. 另有些台词, 可能编剧觉得很得意,比如"再不杀就该开学了",SORRY我当时真是听的太刺耳了.
从艺术角度讲,我个人最欣赏的反而是汤唯的表演,作为一个新人, OUT OF MY EXPECTATION. 李安的导演和LCW的表演,都只能说SO SO. 不差但是没什么值得深度挖掘和赞美的了. 李安设计的这个结尾镜头,真是比较令人失望.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9 18:20:11编辑过]
李安这个片子,格局确实比张的小说大,深度却未必及得上原作,他还是太人道,太政治正确。张爱玲压根就挥姓握返母拍睿杂谌诵酝耆槐Щ孟搿T骼锏囊紫壬屯跫阎ザ际切槿俅蠊星榈淖运侥信ㄖ徊还醺砣跻恍嵌家晕苑绞前约旱模肫渌低跏且蛭槎娜恚蝗缢邓潜蛔约合胂笾械模椋⒏卸耍⑹课赫咚溃ⅲ嵌家晕苑绞牵⒅海ⅲ馗锩裁词履兀?lt;/p>
李安自己也说,解释得太多就俗了。好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留下多种解读的余地,他这个片子,这方面做得还不彻底。故事倒是讲得很明白了,但是理解的人不需要那么讲得明白也能理解,不理解的人再怎么也不能理解,谁叫这个故事从根子上就不"正确"呢?
李安对男女主角十分地"不忍",所以结局搞了个老易抚床单的镜头, 画蛇添足. 李安对抗日学生又太"残忍", 所以"再不杀就开学了" , "喝几杯马尿能套出什么来," "全招了, 供词基本还对得上." 最后被枪决的时候, 哭的哭,吓傻的吓傻, 就是小邝脸上的表情比较复杂,我还没太读懂, 可是又没见有评论分析这个表情的.
我赞同说李安这片子解释的太多了, 完全可以再含蓄隐晦一些. 有一句改一下:"同意的人不需要解释的那么明白也会同意; 不同意的人再怎么也不能同意," 与理解无关, 这片子还有观众会看不懂的么.
理解了不等于同意,同意当然是一定需要理解的。李安不一定同意张爱玲的人生世界观,不然他不会做那些改动,但是他一定是理解张爱玲的。
文艺家的道德观往往比较模糊,这和他们对现实的感知有关。大部分人不喜欢看到在文艺作品里看到这种模糊的价值判断,虽然他们通常很能适应现实世界的“模糊”。
这片子故事讲得通畅,但是如果观众看了以后只能得出“女人为了钻石连命都可以不要”,或者“歌颂汉奸,意欲何为”,还真很难说他们看懂了。我认为,这不是李安的错。
钻石最实际最真实最有存在感地表达了一个男人对王加之的appreciations, 这是王在其他那几个男人,包括她父亲,身上没有感觉到的. 不需要一定是爱,这一点点APPRECIATIONS足以成为她抓住的一张浮萍, 让她在一刹那间放弃了本就不坚定的所谓理想信念. 不知道这样理解算不算理解了钻石的作用.
我挺理解男女主角. 我比较不理解李安, 他的"平衡"是分人分对象的, 并不是均衡地用在所有角色身上吧. 不忍是露在外边的,残忍到是比较隐晦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29 22:16:28编辑过]
不得不说,这个有点俗。。。你知道我心里想的是啥,lcw自己去当着张秘书的面把她给毙了,那个比较有意思。
我一边看一边想,马英九哭的到底是什么。。。。我对那段历史不太了解,唉,我历史差啊。。。
真的要问,应该问李安对那段历史的看法吧。standing不同,解释也不同。
我之所以一开始说"影片没有刻意表达的东西也都被挖掘出来",是因为我认为"迷离幻像故事背后最最真切的一句",绝对不是这句"中国不能亡". 影片前边强调话剧现场群情激昂的这一幕,只是为女主角后面的一系列心理挣扎做个铺垫.没有最初的抱负,当然不会有后来的挣扎. 最终这句令人曾经热血沸腾但毕竟留于空洞的信仰,没有能够抵制住性爱和钻石的真实感 -- 这里我指的是性爱和钻石给王家之带来的"被关怀感"和自身的"存在感","价值感". 这是王最终抛弃一切信念所珍视的感觉,也是导演在影片高潮所想要强调的感觉.在那一瞬间,她脑子里还有中国不能亡么? 所以有人觉得这是一部小女人心思的电影, 也有他的道理,因为这么细微的虚幻的情感,男人很难为它沦陷,很难真正为它抛弃同志,信仰和生命.
易先生对王的感情,恐怕更虚幻更不确定. 他要寻找存在感,知己感,被关怀感,有一个现成的人物,无论他是鲜花还是狗粪,一个永远支持他对他不离不弃的女人,就是他的太太.他从王身上想要追求什么,LUST而已.他杀王家之,需要挣扎么? 从这一点上,缺乏温情的原著反而更合情合理.这也是为什么结尾在情节上算个败笔,严重削弱了女主人公的悲剧性.
在翻过头来看"战争扭曲人性","国家被占领被奴役的深切伤痛,家山北望山河破碎的刻骨铭心",这跟老易都没关系,对小王来说,顶多算是影片设定的大背景,如果没有这个大背景,未必就没有一个因一时情感摇摆而变节失败的女间谍的故事.山河破碎国家兴亡从一开始就没有真正放在王家之的心上,所以观众硬要在这上面深挖他的深刻意义,完全没有必要. 而马英九所发的什么国家兴亡,民族存亡的感慨,更象是无稽之谈.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