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热门

深色模式

字体大小|

搜索
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三看《色|戒》

11481

106

2007-10-29 16:30:00

本来不想把李安的电影《色|戒》与张爱玲的小说放到一起来评论,因为正如我在《戒不掉的痛》中所述,电影已经是艺术加工上的艺术再加工,从政治的角度看它究竟有几分忠实于史实,有没有“正确”的刻画抗日革命者等等都是近乎荒谬可笑的评论方式。但这样的比较近来似乎有越演越烈的趋势,有些话,也到了非说不可的时候了。

 

 

 

张爱玲的小说尽管也是同一个故事,但叙事角度与电影的差异是很大的。王佳芝在书中是绝对的主角,简单的情结与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易先生,都是围绕着王佳芝的个人悲剧来展开的。尽管故事的背景是抗日,但这个故事却可说是完全脱离了抗日的大背景的,它可以被放到任何一个历史时代去加以改编,讲述王佳芝作为女人在理智与情感当中的挣扎。性爱对于王佳芝只是丰满情感强烈程度的注脚,强烈到在任务的最紧要关头能够为了感情“什么都顾不上了”。在这样的写作目的下,性爱的细节并没有必要被细致刻画出来,用“洗了个热水澡”一句传神就足够了。而书中的易先生,从头至尾对待王佳芝的感情都称不上是爱,那仅仅是一种感动,是一种人生得一红颜知己的得意,并没有爱情。王佳芝磨剑十年,功亏一篑,为的却只是那一瞬间的感动,为的是一种连爱情都算不上的不平等情感,着实可怜可悲。张爱玲表面是依据郑茹萍刺丁的事迹杜撰了一个类似的故事,实质上是从某个侧面来刻画她自己所体会到的一种强烈挣扎——明知不可,但放不下,挣不脱,泥沼沉陷,无从遁逃。与其说张爱玲的《色。戒》在为汉奸开脱,不如说张是在替自己开脱,替自己分析在男女关系这场战争中,她为什么输得那么彻底。

 

 

 

而李安的《色|戒》,却比张爱玲的多出了很多的层次,通过令人玩味的细节来展现了一个大时代的悲剧。

 

 

 

初看《色|戒》,我注意到的自然是李安依照张爱玲的故事所细腻刻画的王佳芝,她的痛苦与挣扎被毫不留情的剥离开来展现在观众面前。这一点《戒不掉的痛》已经说得很清除,不再赘述。

 

再看《色|戒》,注意力被吸引到很多书中没有的细节上,这些,便是李安对这个故事的个人解说了。比如电影中张秘书的作用,尽管是以“藏”为主,但有很多次“露”得也很明显,在电影开场,张秘书告诉易先生日本人擅自取消了已说好的约会二是要他第二日一早去见面,易不悦,上车离开,张秘书站在机关门口冷眼远望车子离开;王佳芝在上海搬入易宅,到房间取给易太太的礼物,与张秘书照面,张又是一幅冷漠而神秘审视的面孔;最后张对易报告对学生间谍的侦察,并说没有向易早汇报是因为“您跟王小姐的关系”等等。通过张秘书,电影把张爱玲仅仅用于描述男女关系的“虎与伥”扩展到了易身上,而易两次“自白”(一次在汽车上,另一次在艺伎店)就是更明显的提示了。

 

除了张秘书与易先生,电影在对另外五个抗日青年的刻画上也是相当有匠心的。这五个人作为一个有机整体,除了起到对王佳芝一线的辅助实现作用,其内部本身也充满了层次。邝裕民是最有个人理由来抗日救国的,所以他在片中的表现是从头至尾都很激进坚决,刺杀易先生也是他首先发起的;剩下三位男同学中,富少年轻气盛,对革命的单纯美好向往让他也相对激进,不惜使用父亲留给自己的救急基金来经济支援刺杀行动,但当行动进展缓慢受到挫折的时候,他付出的直接成本最大,所以也是第一个丧失耐心的;胖子革命的决心其次,基本是四平八稳的中间派,起到转承与凝结整体的作用;抱着机会主义玩玩心态的是梁润生,他革命其次,随大溜玩乐为主,并没有什么杀敌救国的坚定信念,所以小团体在海边射击为行动没有进展而沮丧的时候,只有他会说出“先找两个容易的杀杀,再不杀就开学了”的话。另外一位女同学赖秀金开场先说“我好不容易有机会出来(香港),我不会回去了,我要借这个机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后来她所表现出对邝裕民的倾慕却是她加入邝号召的刺杀行动的直接原因,而她与王佳芝因为邝的原因所产生的离隙,与后来她与另四位男同学站在一起要求王佳芝为革命献出贞操的态度都相一致。这五个人,每人都有加入刺杀行动的独特处境,尤其比照行动失败之后他们不得不逃离香港回到上海(比较赖秀金当初说的“不回去”的话),和后来邝裕民“受制”于老吴及上级的地下情报活动大策略的状况,即使仅仅作为辅线人物,他们每人的形象都是丰满而前后统一的。

 

 

 

与张爱玲的小说相比,电影在细节上的扩展把书中原来当作前提“定量”的固定人物形象也变成了“变量”,尤其是易先生,三场毫不遮掩的床戏,一是为了剖析王佳芝的情感变化过程,同时也是为了平行展现易先生的处境与性格特征,为了刻画易先生这个“变量”。易的处境,王的处境,邝的处境三相对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不得已,都有偶然又必然的人生选择。这样一来,电影比小说便多出了很多层次,更值得玩味与仔细体会。

 

有一些评论说李安给易先生加入了很多人性元素进去是为汉奸翻案,我认为如此看电影的人一是忽略了电影中刻画的易先生与张秘书之间的微妙关系,二是仅仅注意了易先生“人性化”的表面,而忽略了背后故事的时代背景安排。这个故事为什么一定要放在抗日时期?李安敢于冒大不违的风险来担上“为汉奸开脱”的恶名,难道仅仅是为了炒作一个有点出格的“爱情故事”么?

 

 

 

第三次看《色|戒》,很自然的,我的目光从电影中的小细节扩展到了故事的时代背景上。前面所分析的王、易、邝这些不同层次的比照结合在一起,他们都是“大悲剧”的不同表现方式。什么是这个大悲剧,那就是战争,是国家被占领被奴役的深切伤痛,是家山北望山河破碎的刻骨铭心。面对同一个悲剧,不同的人表现出来完全不同的选择,有易先生这样明知自己是为日本人作伥鬼,却依然选择这条不归路的彻底自弃,明知时日无多,结尾十点的钟声震得他惶惶不安如丧家之犬,结果反应出来的却是更加的残暴冷血;有面对时代感召义无反顾勇于牺牲自己生命投身抗日救国活动的大学生们,有随大溜的中间模糊状态,还有在小我与大我之中强烈挣扎的失败者,比如王佳芝。不管是什么样的表现方式,在这种根本性的时代大矛盾中,人性格中的某种极端都会被最大程度的被激发出来,高尚的更加高尚,卑鄙的愈为卑鄙。乱世出英雄啊,乱世也出尽奸奴。但应该被批评的仅仅是人吗?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乱世,为什么会有战争,中国为什么会被占领?尽管电影仍然不能为这些问题提供直接的答案,但它提出的所有这些深层次思考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是完全看不到的。

 

以张爱玲的小说的视角来看李安的《色|戒》,必然会导致认知的某种扭曲。张的小说主次区分太过明显了,只有鸡毛蒜皮,没有千秋家国;而所谓的“藏”,不过是看到底藏了多少张自己的情感在故事里面。电影中充分展开的细节与对时代大背景的思考,张爱玲的书里都是没有的。同一个故事,张爱玲停在了第一个层次,仅仅讲了一个女人的挣扎;而李安的视野比张开阔了不是一星半点,电影所刻画的主体并不是爱情,李安“藏”的,更是人性面对最具毁灭性战争所表现出的最根本性的矛盾与挣扎。所以马英九看了会哭,会动容的说国家存亡的话。

 

看到了最后这个层次,毫无疑问《色|戒》是李安目前最优秀的电影,它经得起对细节的推敲,对表演的回味,对主题的深挖。初看《色|戒》,我从对“天涯歌女”片段的落泪,到三看《色|戒》后对王佳芝坐上黄包车,三个小风车在太阳光里吱嘎嘎的转呀转,车夫问“回家”,王神情恍惚的回答“嗳”之后深切的悲痛,对这部电影的理解也从表面的小渐渐转向了背后的大。而现在我也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整部电影中只有一个片段令我三看而强烈动容,因为那才是迷离幻像故事背后最最真切的一句——中国不能亡!


[此贴子已经被oyzz于2007-10-29 17:15:05编辑过]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17:50:00

以下是引用bearjumps在2007-10-29 17:12:00的发言:

说的真好!我也觉得这个片子拍得很好,经得起推敲。

但是我唯一不能理解的就是为什么王会爱上易先生,甘愿用自己的命换他的命。我觉得易先生即使跟王在一起的时候也很冷酷的(除了在床上以外)。。。 我觉得如果是我,也许我会对他动情,但是我不会为了这么一个男人把自己的命都不要了(还有一帮同学的)。我想也许王觉得还有一点易开恩,她生还的幻想,所以没有吃那颗毒药吧。

谢谢。

王对易的感情,是生理到心理的转变。http://www.huaren.us/dispbbs.asp?boardID=311&ID=308354&star=10&page=1,看《色与戒,爱与痛》那个。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17:52:00

以下是引用疏影暗香在2007-10-29 17:44:00的发言:
怎么影片没表现出来的东西,李安刻意模糊的东西, 都能被体会出来啊.....

所有好的art,在被创造出来之后,就脱离创造者独立存在了。能看到啥,其实更是receiver的差异。

 你想想毕加索,凡高,莫奈,想想库布里克,无不如此。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17:54:00

以下是引用oyzz在2007-10-29 17:50:00的发言:

怎么除了我,大家都看过色戒了啊?

而且棉花糖球还看了三遍。。。


对啊对啊,你这个版主失职呀!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18:24:00

以下是引用疏影暗香在2007-10-29 18:03:00的发言:

RECEIVER的差异肯定是有的.

我是觉得, 抛开政治谈艺术这个没什么问题. 艺术上有一些可取的地方.  这个片子比较薄弱的地方恰恰是"对主题的深挖". 这片子,基本上,就没什么深度, 主题立意就模糊. 

想要表现的那点东西, 比如王为什么最终一念之差放掉了易(TW那一瞬间的表情做的很好,足够了), 三场性爱表现出的意义(看看俩人表演出来的高潮一刹那的传神逼真的眼神就知道了), 易因为那首歌对王产生的心理上的知己的依赖感, 还有为什么花那么长时间很写实地表现学生们怎么群殴和杀那个姓曹的(这段几个学生演的都不错, 想表达的都表达了,我也不同意说王立宏演的幼稚), 都也太浅显了, 观众一看就明白.  硬要挖掘出很多东西来, 感觉是为了挖掘而挖掘. 我看大家影评写的都很精彩, 比影片还要精彩的多.

从艺术角度讲,我个人最欣赏的反而是汤唯的表演,作为一个新人, OUT OF MY EXPECTATION. 李安的导演和LCW的表演,都只能说SO SO. 不差但是没什么值得深度挖掘和赞美的了. 李安设计的这个结尾镜头,真是比较令人失望.


嗯。 you certainly had your points。

但我觉得也没必要就说“为了深挖而深挖”吧。比如老库的那个2001 space odyssey,有的人看来就是一没劲的大闷片,但对我这样的科幻/哲学粉丝来说,我只担心自己挖得还不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因为喜欢一部作品从而从个个层次角度对其分析是一件能够带来莫大satisfaction的事情,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谁能说现的,就一定是书/作者百分百原来的意思呢?谁有那个权威说“没深度”“没立意”呢?

我觉得有些时候cynical group就是不能接受一些他人genuinely的感动与深挖,这或许也是为了cynical而cynical?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19:58:00

呵呵,那五个人除了邝,本来就每一个是正正经经真为了抗日救国、想得明明白白要去抛头颅洒热血的。当然这样的人当时肯定有,但《色|戒》这片子本来就没想演大无畏的抗日战士啊。老易那点你说他太温情也行,可要从“中心思想”出发,如果这片子就是要build up这样一个character呢,一个还有人性,但却能很冷血的抗拒人性只按兽性行动的汉奸呢?或者说,老易要是再往人性处再偏一点,那就只能狠砸;再往冷血偏一点,那就太过明白。不觉得现在这样正中间让两边都有话说讨论沸沸扬扬更高明么?

anyway,最后一句说得真好,"同意的人不需要解释的那么明白也会同意; 不同意的人再怎么也不能同意",然后两边还嗷嗷辩论,呵呵

,这就是master呀!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20:00:00

以下是引用manoe在2007-10-29 18:46:00的发言:

你们对"深度","立意"的定义都不同,当然价值判断会不一样。

要说cynical,谁也比不上张爱玲cynical,要把"国家""大义"这些事情全不当回事,才算真正的cynical。其实单就文艺来说,我还真喜欢cynical到底的作品。

张爱玲就是的呀,她做到了真正的冷眼看世界,可惜就是自己还是照样陷进去出不来。所以再cynical的人,还是会有软肋。

我看sex and the city,每次看到Miranda bitch about the world,都会想到张。她要在现代,肯定是超级Miranda。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29 21:38:00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7-10-29 21:21:00的发言:

我觉得,李安是读懂张爱玲的cynical的,“敢于在抗战这样一个背景下讨论女性性心理学”,可如果李安完全照着张爱玲的调子来拍,《色|戒》就不是李安的,这里面肯定有李安个人观念的加入,不够cynical,也可以理解为李安不够恨的局限。

另一方面,也有基于电影与小说两种媒介不同的考虑,电影属于mass media and mass entertainment,如李安说的,改编《色,戒》,不仅要还原那个年代的面貌,还要找到一个与现在观众可以接受的连接点,关于战争的残忍扭曲《色|戒》拍的如此清晰,却依旧不断的被质问立意模糊,如果照着张爱玲的路子来,估计李安已经被口水淹死了。

关键是subtle的东西很多人比较难接受的,尤其触及大是大非问题,不立正喊出明确无误的口号都会被执意是否在替汉奸说话。空白的艺术啦,点到为止啦等等是很tricky的东西,这些不“深挖”还真就体会不到的。但大家又都很cynical的不愿不屑于深挖。

而且,如果全按照张爱玲的路子来,貌似也没什么好拍的,太明了了。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30 04:19:00

以下是引用kiri在2007-10-29 23:10:00的发言:

我说过不喜欢这个电影的改编法,但我没有说他是给汉奸翻案,李安还不至于。他所做的,只是在爱情故事以外,又给坏人找了点优点,好人找了点缺点,然后好让艺术青年们深挖其深刻意义

可是,坏人身上有优点,好人身上有缺点,不是常识吗, 比如希特勒好像就对爱情很忠贞啊   我承认我是cynical的, 一般都把这样的“意义”归类为艺术家们给自己的电影找深沉, 玩儿突破。 我体会,艺术家在现今的社会里,挺难的, 因为能突破过的都差不多突过了,找个深刻题材不容易

但是,我要严肃地说,我非常推崇姜文的鬼子来了。那个电影对我的冲击和这个电影是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  

还有,我记忆里,李安这个电影,镜头完全是以王嘉之眼光看到来拍的,除了老吴烧她的信,和易扶床悲思这两个细节以外。所以说他是个小女人的电影我觉得很贴切啊,我不觉得李安在电影里试图探讨“为什么有战争,中国为什么败“的问题。当然看完任何那个时代的电影,观众都可以讨论这个话题,不管导演怎么想。 如果电影花了半个小时来不厌其烦地拍各种的姿势,而那几个革命青年的寥寥几个镜头却最后成了电影最大的意义点的话,未免太弱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看第三遍


回复下最后加的这段。我并没有说这片子唯一的中心主题是为了说“中国不能亡”啊,这不是因为要和张爱玲对比才一层一层挖嘛。我觉得看到第一层就很成功了,每多看一层就多一层共鸣的享受,这纯粹是对观看者的benefit,李安电影已经拍完了,生米也煮成熟饭了,观众怎么看都跟他关系不大了。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等待验证会员
威望23
贴子7454
魅力17019
注册时间2005-01-30

棉花糖球

查看全部

2007-10-30 04:24:00

以下是引用lilyppbb在2007-10-29 23:11:00的发言:

作品独立于创作者之外,是一种相对的关系,而非绝对,如毕加索与凡高正好一对截然相反的例子,毕加索是概念性的画家,概念成形于画之前,因此理解毕加索的作品,需建立在了解作者、了解作者本身通过作品所要传达的理念上,而凡高属于实验性画家,他的作品更倾向一种直觉、直感、直观的表达,对它的诠释,可能更多依赖作品本身,但同时,在他的作品里,自我的投射可能反而更多。

观赏电影,很多时候,通过导演、演员、幕后工作人员的访谈,能更好帮助接受者对作品的认识。

这点我绝对同意,在分析的时候当然要考虑作者的出身环境背景流派等等更好的理解。我那句就是针对前面一句而已,艺术形式是有独自生命的,尤其是从receiver的角度考虑,每次被interpret一回,就是一个新的生命了。我想强调的是它的相对独立性。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