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lyppbb
[原创]《色·戒》观后感-- 我也来说下不同的感受
51840
908
2007-10-01 14:31:00
我同意王对自己那一刻的感情恐怕也很不确定,不过至少从张的文字来看,易并没有爱上王,顶多称得上一种占有的快乐,“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
我相对更同意有一篇影评里说的,好象是mit上看到的,
王和易想的,从文字中可以看到的,都是,“原来对方是爱我的”,而不是“我是爱他(她)的“
王因为终于有人爱她关心她(相对所谓同志实际有利用她成份)感到温暖,从而心软
易因为“想不到中年还有这样的际遇”“有人生是他的人,死是他的鬼”而感到占有的满足
而自己对对方是不是爱呢,至少原著没有明说,
个人认为,不明说的好,点开了,有点儿庸俗化
扯开说个我个人武断的看法,任何改编的电影,总是比原著稍逊一筹的,但是这不影响我们欣赏电影本身。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1 14:37:52编辑过]
这个真是汤唯说的?很奇怪她会有这种想法
这个ID我觉得有点熟悉,说这样的话也不奇怪,之前有印象也是因为观点非常极端似的。和你不同的未必就是病态吧。而且在病态的人眼里,正常人显得病态也是很正常的。都是相对而言而已。
如果说王佳芝真的很爱易先生(其实应该不是小说的原意吧),她自己死在他手上觉得死得其所这我可以理解;但是因为自己害得邝裕民跟她一起死,她不但没有一点愧疚,反而觉得更幸福,这我实在是理解不了,我只能觉得这个人是自私自我到了极点。如果王佳芝是这么一个人,而邝裕民他们居然能把这个任务当初交给她,她也居然会接受,这整个剧情都不make sense.
汤唯采访里说的意思是,王佳芝幸福,因为经历了所有可能的感情,她能够和她的初恋一块死,且是死在自己最爱的人手上,应该不是说,她害得她的初恋一块死在易先生手里,更觉得幸福,那真的匪夷所思了
youtube上的视频:
http://www.youtube.com/watch?v=KIZziZym2lU
原来张爱玲写了三十年的呕心之作,在正义人士的眼里,也不过就是"珍惜生命,远离汉奸"八个字,又或是"不爱国的男人爱不得"?反正也不能把作者拉出来追问动机原由,"正义的解释"总不会是"歪曲"的,就是张还在世,也是不敢否认的,本来和胡的一段短暂姻缘,已经被人诟病了一辈子,要不是审时度势跑得快,早已被作为"汉奸婆"镇压了。
龙应台不知趣,居然还去考据历史,证明色戒原型丁默村原是双面间谍,本以获得南京政府不杀承诺,后又因为无意触怒高层而被杀。想为汉奸翻案,居心何在?
她会觉得这样的争论很无趣,当然她也未必欣赏李安,李太有妇人之仁了。胡虽然人品不堪,艺术上是个知己,和正义人士相比,她恐怕还是宁可选择胡。
李安这么闷骚的人怎么会动不动要"讴歌"啥,"鞭笞"啥的,人没经历过党的教育,应该不会这么立场鲜明,喻教于乐的。
例如,偷自行车的人,公民凯恩,等等,成功并不在于电影本身的内容,而在于其对电影发展的贡献。他们在影史上的地位高于其自身美学或是文学地位。
嗯,呵呵,觉得欧洲电影很多细节处理很好,动人于细微之处,不过我确实也没觉得太感人 (可能是我缺乏类似经历可以联想? 或者是当年上课被老师洗脑,先入为主,形成惯性思维? 我对于母女关系更为敏感,以母亲为主,对于单身女子的情感故事,尤其是悲剧,更易入戏,呵呵)。不过,正因为大家理解,感触不一样,才更为精彩纷呈,我们才有更多不同类别的电影。我还要多看mm的影评,好按图索骥呢,呵呵。
打个岔,我很喜欢对她说, 和关于我母亲的一切,尤其是后者,不知道为什么,母亲总是很容易的就打动我,也许我对母亲爱的太深。
bicycle thieves里,我特别喜欢那个小男孩的表演,在饭店吃东西,最后父亲偷自行车、被人追打一节,原本的父亲形象在他心中溃然瓦解,让人忍不住的去想,这件事在这个小孩以后的一生里会是一个怎样的阴影。
德西卡面试了大概上千名的儿童演员,最后也是非常偶然的挑中这个男孩子,据说,这个男孩子去面试,是因为广告上写可以拿到一辆玩具自行车吧之类的,德西卡因为他的眼神,一眼看中了他,让我觉得他是个眼光非常独到精准、如此会挑、会调教演员的导演。
whcl在国内的影评界的口碑不好,可是老美喜欢啊。现在,色戒在国内的口碑好了,美国人又看不懂了。要我说,说不定就是因为zzy,李安把戏改了,美国人才看懂了,要不然还不跟色戒似的。whcl在美国票房好,李安也许应该谢谢zzy才对。说的李安多委屈似的。
按这个逻辑,哪个画家或摄影师因为画了/拍了谁,成了名,功劳还在麻豆了
明明是李安把zzy以打女形象带入了好莱坞的主流,怎么越说越好像颠倒过来了似的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