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ADVERTISEMENT
aisingioro_fox
[转帖] 《酥油》:5年支藏,25个孤儿,60万字日记,耗尽心血,能换回一颗心吗?
2371
17
2010-06-14 10:29:00
http://blog.sina.com.cn/jiangjuechi - rewarded by lanhua[upload=jpg,5.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1112744651.jpg[/upload] (牵着我的孩子) 作者:江觉迟 提交日期:2010-6-9 11:56:00 访问:340954 回复:1212 永远要珍藏的孤儿们在一起的日日夜夜 ——写给那片原始藏区的深山草原 我觉得自己是两面的,一面像个菩萨,一面像是弱势群体。 这种感觉从零五年开始。 我原本是一个酷爱旅行的人。有次机缘去走川藏线。作为路上人,我也像每一个行者一样,潇洒地以观光形式走完那个看起来很富有、很美丽也很艰险的川藏线。 之后便爱上那里。忍不住再次进入。第一次走的是川藏主线,第二次我选择走陌生的支线,就是由川藏主线往更深的山区高原走。 这次经历让我看到了川藏线人们眼里不熟悉的大山深处,那些僻远地区的人,他们跟公路边的藏民生活完全不同。由于地理原因。他们与外界的文明几乎隔绝。 当地草原上的一位活佛希望我能留下来,教育当地的孤儿。与世隔绝的草原和深山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洪水、泥石流、雪崩,每一次灾害过后,总有一些孩子成了孤儿,无家可归。 回家来把这个思想说给父亲听。那时我的老父亲身体非常不好。我们家其他人,尤其是母亲,都不同意我上高原。可能因为父亲是教师,非常理解和支持我。说:要做,就不要放弃,好好做下去。 (我的第一批孩子,在学校的土墙前, 我必须在孩子们脸上做一点处理。因为我不希望打扰孩子们的宁静。原始藏区的高山草原虽然生活艰苦,但孩子们有寺院的庇护,他们可以活得很平静。 所以,同样的原因,我把《酥油》写成了小说体,书中的人物和地点也都是化名。) 得到父亲的理解,又在活佛的支持下,我终于进入到这片原始草原所在的山区。路途非常遥远,先坐火车,再换汽车,再换拖拉机,再换摩托车,再骑两天马,最后还要步行翻过大山。 主要工作是寻找那些散落在草原山区的失学,或者不愿上学的孩子以及孤儿,贫困家庭子女。 刚开始我对工作信心十足。 但真正深入草原生活,才发现,那并不是有信心就能够坚持的。 山区草原上没有电,几乎没有任何与现代文明有关的东西。 饮食问题首先击中了我。每天吃糌粑酥油的日子非常难熬。意志再坚强,也敌不过身体。不久身体出现问题。因为天天吃糌粑,干燥缺油,突然出现便秘。每次“方便”时非常痛苦。终有一天造成肛门出血。当时心里非常慌张,害怕血会止不住。就想起妈妈曾说,在饥饿的一九五八年,她因吃油树皮而导致便秘出血。后送进医院,医生什么药也不用,只给一碗猪油,喝下去,竟然好了。 想起这,我就在风干的牛排上寻找牛油,一撮一撮抠下来,熬成油液,捏着鼻孔,一口灌下去,果然“方便”时就顺利一些。这个,成了我那几年在草原上特有的治病“秘方”。 睡觉也是件非常头痛的事。晴天还好。一下雨,那真是说不出的受罪。牧民的帐篷大都是牛毛织物。且编织松弛。所以外面一下大雨,里面必是细雨蒙蒙。初上高原的人,本来对缺氧气候就不适应,不可能把头包在毯子里不出来,那会相当憋闷。 所以只要一下雨,我肯定会一边打上雨伞一边睡觉;要不,头发和脸都会被淋湿。而每个夜晚,牧民们的大狗要散放出来。狗们很会护家,看到陌生人住进来,很不欢迎。没有一定的时间作情感培养,它们是不会让你睡得安稳的。 漆黑一团的夜,它们钻进帐篷来,直接立在你头顶上方,嘴里拖着唾液,疯狂地朝你吼叫,用爪子刨你毛毡。恨不得扑进毡子里啃你一口肉。只要毛毡稍稍抓得不紧实,露个缝隙,不说它那满口利齿,爪子也能撕碎你。哆嗦着困在毛毡里喊人。牧民爬起来把狗赶走。但等他躺下,狗又冲进来。就这样周而复始。睡觉的时间,总是在战战兢兢中度过。 再说卫生,总也有些难于启齿。让我感觉最折磨人的就是洗澡。一开始上去,感觉根本无法解决个人问题。在一个集体大帐篷里,妻子和若干个丈夫共同住在一起,还有一大堆孩子。所以除了脸,别的地方要想洗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就这样忍着,拖着,感觉身体是不是要发臭了,有一天狠狠心跑到小河里用雪化水洗身子。后来一回帐篷就发烧。差点因感冒患上肺水肿。之后再也不敢洗。 从身体到饮食到睡眠到卫生,实在有些支持不住,我有点动摇了,想回家。准备走的时候,是谁走漏了消息,第二天一大早,我背个包裹从帐篷里出来,竟然发现帐篷外全是人。牧民们都站在那里。挽留的话一句也没有,只是有人开始面向我唱起歌来!我当时的脚步,就那样再没迈出去…… (我在草原上住的帐篷) 好在还能投入做事,这才令我感到充实。在草原周边以及更远的牧场,山区,到处跑,寻找孩子,做他们的思想工作,然后带他们回草原寺庙安排的碉楼学校。由寺庙派出的喇嘛教他们藏文,我教他们汉文和其它知识。 事实上做这项工作非常不易。 首先是寻找孩子很不容易,高山草原,海拔高,道路曲折艰险。导致工作进展很慢。人也很吃累。 我记得刚开始,由一个寺庙小扎巴带路。我们几乎天天在爬山。有爬不完的山。一座又一座。 雨季开始,这些大山危机四伏。山路经常是断的。一些被泥石流冲断,一些被溪涧淹断。很多路段上面淌着雨水,下面冒出地泉。一脚搭进去,半裤筒的黑泥。而巨大轰隆的溪涧经常会因水流的壮大而改道,把整条山道淹没。水流太宽,太急,人的重力大不过奔腾的水流速度,除非马和人组合的力量,小心翼翼,相互扶持,依靠,紧紧相握,才能过去。 雪山下的丛林道路基本都是这样。 而大山之巅的高山牧场呢,又是另外情景。因为海拔高,天气非常不稳定。刚才还艳阳高照,一会后雷雨冰雹砸在人身上“嘣嘣”作响。空气急剧降冷。有些草原六月天也会下雪。人经常会被这种阴阳不定的气候折腾得疲惫不堪。 有次我上高山草场找一孩子,不知是不是因为前一天感冒引起,突然出来严重的高原反应。后脑勺剧烈疼痛。像是有把锋利的钢锯,有节奏的锯着脑壳里的骨头。两手拼命地敲打后脑勺,恨不得撕开头皮,把那根作痛的骨头敲下来才好。而呼吸,简直就像有个人在拼劲地捂住我的嘴,不让我喘息。 我往口里倒进一大把人丹。含在舌头上。那一天我真的怀疑自己快要死了。不是笑话,我当时的确是颤抖着手在纸上写下:我姐姐的手机,多少多少,我家庭的电话,多少多少。揣在兜里,心想,要是真死了,这个可以让身旁人第一时间通知我家人。 这就是高原上的工作环境。 那么寻找到的孩子呢,也不是每一个都能顺利带回学校来。 我记得有一次,那是刚上草原不久,因为语言障碍,大家对我的工作也不是特别信任。他们不知道一个从遥远地方过来的汉族人,到底有多大的能力帮扶孩子。所以我在草原上一个哑巴牧民家就遭到了拒绝。 哑巴的老婆是得包虫病死的。丢下两个孩子。哑巴一个人拖扯着他们生活。家庭非常贫困。但是语言交流不行。哑巴对我特别不信任。好像我要带走他的孩子到哪里卖掉一样,直朝我嚷嚷。谁来跟他比划,解释,都不行。 我感觉这个事都有些无望了。 在离开他家的院子时,我看到他的院子里有块地。望望,也没想什么。带我进哑巴家来的哑巴邻居无意间说:这地过几天是会翻耕出来的。他到时要借我们家的牛。我再来劝劝他吧。 不知怎么的,我像是无意地说,那我来给他犁地吧。 当时的确是个玩笑话。但这邻居却认真地问,你怕不怕牛?我说不怕,牦牛多温和啊,从来也没看它们攻击过人。这邻居说,那就好。我今天也要耕地,你来学怎么样? 我说好。就这样去他家。 学了几圈双牛抬扛的耕地。累得要命。甩手一边不做了。坐在地上只叹息。 后来学了很久,不利索,但倒是真的可以像模像样地把握着犁站在地里了。 几天后又去哑巴家。什么也没带,也不跟他招呼。只和他邻人赶来两头牛。我开始帮哑巴犁地。哑巴吃惊得嘴也合不拢,又是叫又是笑又是拉扯着他的邻居,像是看到一件大稀奇之事。 在哑巴的惊叹中,我成功地把握住犁,佯装很有气力地样子,坚持着犁地。那个手掌,早是被身体里使出的暗劲磨压得透红,皮也破了,火烧火燎。 哑巴突然有些心疼的样子,跑过来,一边“呀呀”地叫着一边示意我,要停一下,去喝口茶。 他邻居一旁跟我解释,说:“哑巴跟你“呀呀”什么你知道吧,他说你是一个能干的姑娘。能叫人放心。” 后来不用说,慢慢我和哑吧混熟了。最后他很放心地让我带走他的小儿子。 与哑巴家有点不同的是他的这个邻居。非常热心。从开始就特支持学校。也是因为他的帮忙,我才得以接走哑巴的孩子。而有关哑巴家的信息也是他提供的。他们自己家并没有孩子在学龄里。都长大了。这邻居老会开玩笑,说你怎么不早十年上来,那样你不给我犁地我也会把娃娃交给你。 这个善良人只要来我们学校,都会带点东西来。有一天晚上,很黑,他在咚咚地敲门。也不多话,一只大牦牛腿和半袋子面粉送进来。我们第二天用这牛腿和面粉做了一锅香喷喷的“面壳”。后来有孩子见到他,只喊他“面壳”阿爸。 (独自骑马去寻访孤儿) (这是我在藏区后最小的孩子) 和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沟通和教育其实是很复杂的事。可以用一句话,叫:在感动中纠结着。 因为有时需要到内地弄些资金。所以,学校生活有点“孩子盼奶娘”的感觉。我下平原时,孩子们会送我老远路不肯回头。个个都有心思。这个要什么那个要什么。要细致地写到本子上。然后一一买回来。 当然,经常是:下去时,身无分文。一路住那种十五块钱的大旅社。上来时,有了钱。站在离草原山区最近的一个县城的大街上,心里就有很多计划,要带回些什么,怎么怎么地给孩子们一个惊喜。 所以每次从内地回学校的日子,头几天,学校简直就像处在节日当中。我们会“不顾明天”地大吃大喝。 牦牛肉,洋芋排骨。麻辣火锅。每逢有这么好的饭食,孩子们吃的模样大都相似:先是吃得迫不及待,恨不得把头砍下来食物倒进食道里去。到最后思考着要来享受美味,却是撑了。 撑着饱满的肚皮,我们四仰八叉的随处躺倒。有些孩子会唱起歌儿。声音虽然懒洋洋的,却叫人听的恨不得再吃上三大碗面食,或者拉上他狂跳一场“锅庄”。反正就是怎么疲惫怎么饱满,我们的身体里也像有使不完的兴奋劲儿,让我们可以没完没了地折腾。 这些孩子当中,最能折腾最能唱歌的是一个十一岁的男孩。他不是孤儿。但也不肯上学。老看他在草原上无所事事地到处溜达。我想让他进学校来。因此做了很多工作。他终是进学校了。但他却不愿喊我老师,而喊阿姐,他叫成“阿加”。每次“阿加阿加”地在课堂上叫着。惹得好多孩子暗下窃笑。我让他改叫老师,他不愿意。 有天,我说:我们在课堂上,就应该统一称呼,这样才显得规范,严肃,你说是不是?他套用我的话说:我们在心里,就应该知道好与不好,这样才算是有心,真诚,你说是不是?我问他:为什么这样说?他回答:你做了我阿加的事,你就是我阿加。就不是老师。老师做不了阿加的事嘛。 我才想起来,原来这孩子一直都还记着我先前做的一个事。那天我把他带到县城里去,买一身新衣,给他换衣的时候,这孩子有点别扭,不愿意在我面前脱衣。我拉过他,说,脱吧,我就是你阿姐一样模样,是自家人。你在你阿姐面前还要害羞么? 这事对于我,是随口说说,是小事,做做就忘了。但对于他,是很大的事。好像一生都要记住。 有个孩子,我找到他时有十四岁了。有点早熟,说话非常大胆。各种能说和不能说的玩笑,他都要说出来。每次,只要有年轻一些的男人上学校办事,他就会跑上去,不管人家是什么情况,也要说:你做我们老师的朋友吧。有时候惹得办事的人很尴尬。我也挺生他气的。批评他。一批评,他便憋着气想为自己争辩,又闷闷不乐。 后来有个学生偷偷向我告状,说这孩子“耍流氓”,跟她说:我们给老师找个人吧。这样她也不会走了。生几个娃娃,跟我们在一起。 我当时听的,心往下一沉。———因为身体越来越不好,我有天在碉楼外狠命地咳嗽,他在我身旁,问怎么了。我说心口痛,哪天我要回家去。。。。。 没想到这个孩子会如此记在心上。 后来咳嗽越来越严重,贫血厉害。身上的肉不能碰,一碰,到处痛。 有一天,我在上课,发现有三个孩子不见了。到处找,找不到。 到很晚的时候,至少九点吧。三个孩子才灰头灰脸的回来。我已经急得没有气力责备他们了。坐在门槛上。孩子们站在外面。手里拎着一包东西。我说,是什么?你们跑哪里去了。语气非常不好。 他们有一个在微微笑着,有两个显得很委屈。不久,就是我自己特别难过了。我伏在门上淌泪。不知道用的是什么样的声音,在责备他们:你们跑那么远进山,要是遇上野物怎么办?要是迷了路怎么办?好,这些东西就算能把我的病吃好。那要是你们都没有了,我吃好了还能做什么? 原来,孩子们是听人说有一种树根可能治我贫血。他们跑到山里面寻找这种东西去了。其实找回来的都不是那种树根,他们挖错了。 我后来晒干了这些树根,打算带回内地。 贫血越来越严重。 过了几个月,有三天,我的心口痛得很厉害。一声一声带着血沫咳嗽。并且三天彻夜未眠,就是那样:夜里,眼睛睁得圆圆地,望屋顶。想家。 望着,想着,一动不动,却不知道累。 一天这样,两天这样,第三天我急了。预感到家里要出什么事一样。我匆忙收拾行李往家里赶。路途漫长,仿佛总也走不到,好不容易进入内地,还在路途中,打个电话回去,噩耗就传来了……回家扑向父亲的时候,他的身体还是温热的。 ……那场面刻骨铭心! 我为父亲守夜。一整夜地望他。他的头顶上方,清油灯整夜地亮着。父亲睡在清油灯下。那时,我感觉大地从地心深处喷薄出的冰凉,扑在我身上。好后悔,我回来迟了! 老母亲在隔壁房间整夜地哭。我在想,我是不是再不能离开了。再不能上高原去,再不能让老母亲孤单 。。。。。 我朝父亲跪下来。从香炉里渐渐浮起的青烟中,我望见父亲双目微闭,安静地睡去,又像是在等待。 我不知道他在等待什么。是等我回来为他送终?还是等我回来听他再说:要做,就不要放弃,好好做下去。。。。。。 我终还是惦记着山上的孩子们,无法放弃,那么多的日日夜夜,我和他们在一起,如同血液溶化为一体。 终还是上高原。 但从这一年起,我的身体就彻底垮了。在内地时,也曾到医院检查。什么科的医生都说,再不能呆在高原。但我仍然勉力想支持过去,可是真的我感觉力不从心。人病得厉害。身体的脆弱,精神的无助和孤独。真的像个弱势群体。 我不知道要怎样才能继续我的工作。也许,我需要一个接替的人。但也不知道怎样才能找到与这份工作有缘的人。 零八年底,迫不得已我又一次离开草原。到内地治病。从此之后,只能断断续续地上山,一边在草原上坚持,一边又不得不经常回内地治病,一直到今天。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再也没有以前那么多了。 每次离开时,因为不知道还能不能回来。总是一个人望那荒芜的天地泪流满面。那份孤独与纠结,用什么言语也说不出,用什么方式也不能发泄。 在特别想念的日子里,我经常会翻开日记看一看。这些日记是我在山区草原上每个晚上在昏黄的酥油灯下记录下来的。虽然被酥油灯的油烟熏熬着眼睛,但记录下来的几年生活的点点滴滴,和孩子们在一起的时光,真真切切。曾经在一片草原又一片草原骑马寻访孤儿的艰难,每想起来,都会泪流满面。 有点恨自己的身体。刚上草原时,藏区的牧民都说,希望我能成为一个真正的“酥油女孩”,吃酥油、会骑马,和他们的女孩一样。可是藏民的一切生活方式我几乎都学会,我的身体,却终究不行。 看着厚厚的日记,我想,我能不能把这些写成一本书呢?让大家来看,我和孩子们如此相依,快乐,又如此纠结,困难。让大家来看,我们的需要和希望。是的,我们贫困,但是充满希望。、 我私心中还有一个愿望,希望能通过我的故事,能找到另一个愿意成为“酥油女孩”的人,愿意照顾和教育那些孤儿的人,她比我更有爱心,比我更坚强,比我的身体更好。我要让她知道草原上真实的一切,我们的困难、艰辛以及我的迷茫。甚至是,最终的某种深深的失落。所以我要写书。 那天晚上,是一边流泪一边整理着,开始写啊,写,不知怎的就写到天亮。。。。。。 感谢草原,感谢草原上那些把我当成亲人的牧民。和他们在一起,我几乎觉得和他们流着一样的血。 |
[此贴子已经被lanhua于2010/6/14 11:50:04编辑过]
确实是,我刚上草原那段时间很不习惯,到现在,我三天两头跑医院,给自己落下了病根。但是时间长了感情就深了啊,实在想念那些孩子啊。
其实西藏合藏地是两个概念,不一样的,谢谢朋友的关注。
今天开始连载我的《酥油》,另外再陆续发些当地的图片给大家看看。我不太懂网络,朋友推荐天涯很好,说有很多人关注天涯,网友的素质也高,希望我的帖子能帮我离心愿更近一点。只是,我的身体不太好,有时候可能上网不那么方便和更新及时,还请网友们理解,谢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0/6/14 10:33:33编辑过]
我要说一个迷香一样的故事
让你慢慢来听
慢慢抚摸它的灵魂
想象自己是那个酥油一样的女子
有着酥油的精炼、酥油的光
她藤条一般的柔韧爱情
也是你的梦想
那些明亮的孩子
也是你的希望
纵然那个青年渐行渐远
他结愁的背影
也是你的牵挂
他身体匍匐的地方
也是你的天堂
“蒋央,当我再次提起笔来写信,你知道我们已经分别多久?是的,整整三年!你好吗?和湛清结婚了吗?我想如果能够赶上你们婚礼,我要带上月光。我给你当伴娘,让月光给湛清当伴郎,我俩为你们献哈达……
唉,你肯定要问:月光是谁?
他啊,是个放马的,种青稞的。一半牧民,一半农民。并不会说汉语,也不会写藏文。他就是一个实足本分的草原青年!
但你要知道,如果他从小也有条件接受我们同样的教育,他会和我们是一个模样的!现在,我想我对他的情感,就像他对他的草原,他的牛群,他的家乡。
你知道他的家乡有多美吗?这个季节,雪山下丛林,满山遍野的杜鹃已经开放。团团簇拥的红,伴着雪泉从高山一路滚下来,直到我的脚底跟头。身体被淹在花丛中……而前方的草甸子上,还有青兰,还有党参,钴蓝色紫堇,喇叭一样的波罗花,一小朵一小朵、有点害羞的点地梅……是的,你所能感受的,花的妩媚,娇艳,花的海洋,天堂,它们都陪在我身旁,热情而踏实。我爱这样的地方,想永久地留下来。但是这里草原海拔太高,冬季漫长而寒冷,空气稀薄。
唉,要我怎么说!如果我和月光结婚,我将要永远留在高原。可我现在心脏扩张严重,心天天作痛,饮食不适应,导致胃病复发,时常吐血。身体不允许我留得太久。
而我也不能带走月光。他没有出藏生活的能力。并且我的工作也不能让我轻易放弃。今天又吐血。吐得很凶。实在坚持不住我才给你写出此信。至此,我已经整整失眠两个月,睡觉只能依赖安眠药和定心丸。
可是蒋央,如果有钱,如果我有足够的钱,我就可以带月光到我们学校对面那个低海拔的雪山峡谷里去,开辟一个适合我们内地人生活的家园。那雪山峡谷,海拔不过一千公尺,四季如春。在那样的地方生活,我的身体就会好起来。最重要的,我就不必离开草原,离开学校,离开我们千辛万苦找回来的孩子……”
我泪流满面,冷的,还是贫血,叫指骨哆嗦不止,不利索,一笔一划地拼凑,才写完这样的信。然后打马到县城邮局,发快件寄给蒋央。
这是我第二次给她写信。第一次是在一个月前,只言片语的一封信寄出去,并没有得到她的回复。我想肯定是回平原的邮车在路途中耽误,她收不到信;而现在,我是多么需要一双聆听的耳朵,需要朋友,需要蒋央和湛清啊。
长信寄出后,一个人坐在邮局外的台阶上发呆很久,然后我打马爬上县城上方更高的山岗,站在风里。泪禁不住地流。山峦无尽,草原早春的风似是回暖,却是伤寒更多一些。海拔四千公尺的冰凉空气里,氧含量不过十五个点。再上一道山梁,更为稀薄。呼吸越来越短促时,却看到一位红衣喇嘛快马加鞭地朝我追来,老远就发出气喘吁吁又真切的声音。
“梅朵老师,您刚刚离开县城邮车就上来了!有您的一封信,我怕耽误,就赶送过来。”
“哦呀谢谢,谢谢您喇嘛!不是您及时送到,一上草原去,又不知哪天我才能看到它了。”
接过信,一看却是蒋央的。称呼用的是我前一封信的落款“梅朵”,那个字字句句,粘着花粉气息的文字。
“梅朵!梅朵!三年了,若不是收到你这封短信,我和湛清找不到你!为什么这样长久不给我们写信?到底发生了什么?为什么不能细细说来!我们在为你着急!若能收到此信,一定要写个长信回来。告诉我,我和湛清应该怎样来帮你?还有,我们想知道你的生活,这三年你在高原上的生活!”
好吧蒋央,现在,我能收到你和湛清的回信,我知道,你们是幸福的。那么就让我慢慢来告诉你,我在高原上怎样的三年,怎样的生活,怎样的一恍惚,就变成了具有酥油味道的女人。
你还记得三年前推荐我上高原的耿秋画师吗?当年他跟我们口述过,他们家乡的山里有一座孤儿学校。
事实上那哪叫学校!当时我进山来,所面对的只是画师的朋友、草原上多农喇嘛自家的一座土坯碉楼而已。孤儿们一个也不见。而喇嘛的这座碉楼,亦是废弃已久。粘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风雨把墙体表层早已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伤痕。那墙体下方,遍地油麻藤密布如网。一些藤条沿着碉楼墙体奋勇爬上二楼,钻进破碎窗框里。几只小鸟不时地从中钻进钻出。麻雀呢还是画眉?它们却在叽叽喳喳地吵闹个不停,全然不在乎我们的到来。
如此荒疏景象,叫人措手不及。
我站在碉楼前望望这,望望那,哪儿也不能安稳我的目光。
多农喇嘛紧迫地站在我身旁。面色莫大不自然,语气充满恳切,一个劲解释,说姑娘,途中没能跟你具体介绍学校情况,也是怕你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没有信心上来。自从我们的人耿秋画师到汉地结识姑娘以来,画师是多多地跟我们说起姑娘的的善根,与佛祖的缘分。虽然画师本人不能亲自送姑娘来,但是有我在这里,姑娘尽管放心,生活,安全方面不会有问题。希望姑娘能够留下来———草原上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太需要人了!
提及失去父母的孩子,我的目光顷刻间即直线地跌落下来,陷入我的少年。在我十一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也领回一个孩子。一个瘦弱迟钝的女孩。父亲说,往后叫她阿灵吧,我们要把她养得跟我们女儿一样水灵。
那时起,我便有一个妹妹。而我的生命,从此就与这样的孩子有了某种潜在的联系。唉!三年前阿灵在接替父亲手里的孤儿工作时,突然遇难,去了那方我们无法企及的天国。当时噩耗几乎把湛清的心扯走一半。在那过后,父亲相继离去,从此我的心也被扯走一半……
蒋央,这些你都知道。不知湛清现在过得可好?有你的陪伴和照顾,我想他能恢复过来。而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阿灵,和他们未了的愿望,惊疑的脚步也就迈不开。
决定留下来时,问起多农喇嘛,孩子们在哪里。喇嘛却是脸色慎重,语气更多地意味深长,说娃娃们啊,需要上草场去,需要一个草场一个草场去寻找的。这样的工作不会是一天两天,所以你先得生活下来,等完全适应好草原环境,才能进入具体工作。我带你上草原吧。
喇嘛便又领我继续上路。
一路不停地换乘交通工具。开始我们坐拖拉机进山。路跑到尽头后,又坐摩托。到山道陡得加不起油门时,只得丢下摩托,骑当地牧民的马。最后连马也无能穿越那种陡峭山崖,我们就下马徒步。又是大半天的翻山越岭,最后才到达目的地———麦麦牧场。
这是一片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原始草原。它处于千万道青幽山梁丛中,由一块块小型草场拼连而形成。曲折的草场,有着无数不规则的边缘界线,自高山之巅铺展开去,局限于我紧迫的视觉,又无限到遥远的地方去。
在遥远的地方,草原茂盛的草线尽头,耸立着一座炎夏也会覆盖花花雪冠的高大雪山。这雪山不同于一般常规的锥形山体,倒像是一朵朝着天空待放的巨大白莲花苞。欲是绽放,却又蓬松地合拢一处,呈现犹开不开之羞态。在它的山腰间,苍茫雪线上陡然吐出一条发达冰川。冰川一路壮大地伸入下来,钻进周围的冷杉林,云杉林,和高山杜鹃群。形成冰川和森林、原始草莽又冰清玉洁的清寒世界。
多农喇嘛充满敬意地给我介绍,说人们来到麦麦草原,穿越再深的丛林也不会迷路,因为雪山在前面。它会启示你,护佑你。而麦麦草原人称它为白玛神山。白玛在藏语中意为莲花。因此雪山在麦麦草原人心目中即是圣洁的莲花。
这朵巨大而神圣的“莲花”,一直即以一种隐世姿态处于茫茫山野丛中。纯净,却充满孤独。
我想我是理解多农喇嘛的,明白他为什么会那么努力地要求我留下来了。
只是蒋央,你肯定不能体会我孑然一身处于茫茫高原的感受!当时我站在麦麦草原最为突兀的草坝子上,巴望着白玛雪山,想给你写信,想告诉你我的情绪———感慨与困顿交混;爱,与被困的感觉。
但是没有地方寄信。
多农喇嘛说,往后你要想写家信,我差人来给你送吧。
喇嘛带我走进麦麦草原一个帐篷人家,坐下后才被介绍,我整个夏天将要住在这里。他用当地藏语对我投住的人家交待完我的生活之后,即匆忙离去。说是要去赶一场寺庙的念经法会。望着喇嘛的背影在草线间消失,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也长着脚板儿一样,跟随喇嘛走了。
失去基本的语言交流,我不知道这一夜与这家牧民要怎样沟通。
你还记得三年前推荐我上高原的耿秋画师吗?当年他跟我们口述过,他们家乡的山里有一座孤儿学校。
事实上那哪叫学校!当时我进山来,所面对的只是画师的朋友、草原上多农喇嘛自家的一座土坯碉楼而已。孤儿们一个也不见。而喇嘛的这座碉楼,亦是废弃已久。粘土与沙石混筑的三层房屋,经年风雨把墙体表层早已侵蚀过半,随处可见沙石剥落后形成的斑驳伤痕。那墙体下方,遍地油麻藤密布如网。一些藤条沿着碉楼墙体奋勇爬上二楼,钻进破碎窗框里。几只小鸟不时地从中钻进钻出。麻雀呢还是画眉?它们却在叽叽喳喳地吵闹个不停,全然不在乎我们的到来。
如此荒疏景象,叫人措手不及。
我站在碉楼前望望这,望望那,哪儿也不能安稳我的目光。
多农喇嘛紧迫地站在我身旁。面色莫大不自然,语气充满恳切,一个劲解释,说姑娘,途中没能跟你具体介绍学校情况,也是怕你了解到真实情况后没有信心上来。自从我们的人耿秋画师到汉地结识姑娘以来,画师是多多地跟我们说起姑娘的的善根,与佛祖的缘分。虽然画师本人不能亲自送姑娘来,但是有我在这里,姑娘尽管放心,生活,安全方面不会有问题。希望姑娘能够留下来———草原上那些失去父母的孩子太需要人了!
提及失去父母的孩子,我的目光顷刻间即直线地跌落下来,陷入我的少年。在我十一岁的时候,父亲从山里也领回一个孩子。一个瘦弱迟钝的女孩。父亲说,往后叫她阿灵吧,我们要把她养得跟我们女儿一样水灵。
那时起,我便有一个妹妹。而我的生命,从此就与这样的孩子有了某种潜在的联系。唉!三年前阿灵在接替父亲手里的孤儿工作时,突然遇难,去了那方我们无法企及的天国。当时噩耗几乎把湛清的心扯走一半。在那过后,父亲相继离去,从此我的心也被扯走一半……
蒋央,这些你都知道。不知湛清现在过得可好?有你的陪伴和照顾,我想他能恢复过来。而我想起我的父亲,想起阿灵,和他们未了的愿望,惊疑的脚步也就迈不开。
决定留下来时,问起多农喇嘛,孩子们在哪里。喇嘛却是脸色慎重,语气更多地意味深长,说娃娃们啊,需要上草场去,需要一个草场一个草场去寻找的。这样的工作不会是一天两天,所以你先得生活下来,等完全适应好草原环境,才能进入具体工作。我带你上草原吧。
喇嘛便又领我继续上路。
一路不停地换乘交通工具。开始我们坐拖拉机进山。路跑到尽头后,又坐摩托。到山道陡得加不起油门时,只得丢下摩托,骑当地牧民的马。最后连马也无能穿越那种陡峭山崖,我们就下马徒步。又是大半天的翻山越岭,最后才到达目的地———麦麦牧场。
这是一片完全与外界隔绝的原始草原。它处于千万道青幽山梁丛中,由一块块小型草场拼连而形成。曲折的草场,有着无数不规则的边缘界线,自高山之巅铺展开去,局限于我紧迫的视觉,又无限到遥远的地方去。
在遥远的地方,草原茂盛的草线尽头,耸立着一座炎夏也会覆盖花花雪冠的高大雪山。这雪山不同于一般常规的锥形山体,倒像是一朵朝着天空待放的巨大白莲花苞。欲是绽放,却又蓬松地合拢一处,呈现犹开不开之羞态。在它的山腰间,苍茫雪线上陡然吐出一条发达冰川。冰川一路壮大地伸入下来,钻进周围的冷杉林,云杉林,和高山杜鹃群。形成冰川和森林、原始草莽又冰清玉洁的清寒世界。
多农喇嘛充满敬意地给我介绍,说人们来到麦麦草原,穿越再深的丛林也不会迷路,因为雪山在前面。它会启示你,护佑你。而麦麦草原人称它为白玛神山。白玛在藏语中意为莲花。因此雪山在麦麦草原人心目中即是圣洁的莲花。
这朵巨大而神圣的“莲花”,一直即以一种隐世姿态处于茫茫山野丛中。纯净,却充满孤独。
我想我是理解多农喇嘛的,明白他为什么会那么努力地要求我留下来了。
只是蒋央,你肯定不能体会我孑然一身处于茫茫高原的感受!当时我站在麦麦草原最为突兀的草坝子上,巴望着白玛雪山,想给你写信,想告诉你我的情绪———感慨与困顿交混;爱,与被困的感觉。
但是没有地方寄信。
多农喇嘛说,往后你要想写家信,我差人来给你送吧。
喇嘛带我走进麦麦草原一个帐篷人家,坐下后才被介绍,我整个夏天将要住在这里。他用当地藏语对我投住的人家交待完我的生活之后,即匆忙离去。说是要去赶一场寺庙的念经法会。望着喇嘛的背影在草线间消失,我感觉自己的语言也长着脚板儿一样,跟随喇嘛走了。
失去基本的语言交流,我不知道这一夜与这家牧民要怎样沟通。
之前文章的图片没能发上去,现在另外发一次吧。
这我的第一批孩子,在学校的土墙前, 我必须在孩子们脸上做一点处理。因为我不希望打扰孩子们的宁静。原始藏区的高山草原虽然生活艰苦,但孩子们有寺院的庇护,他们可以活得很平静。 所以,同样的原因,我把《酥油》写成了小说体,书中的人物和地点也都是化名。
[upload=jpg,1.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81644543.jpg[/upload]
这是我在草原上住的帐篷。帐篷里面还有青草陪伴。
[upload=jpg,2.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85311399.jpg[/upload]
独自骑马去寻访孤儿,面对无边草原。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93252943.jpg[/upload]
这是我在学校最小的孩子。
[upload=jpg,4.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401290611.jpg[/upload]
这我的第一批孩子,在学校的土墙前, 我必须在孩子们脸上做一点处理。因为我不希望打扰孩子们的宁静。原始藏区的高山草原虽然生活艰苦,但孩子们有寺院的庇护,他们可以活得很平静。 所以,同样的原因,我把《酥油》写成了小说体,书中的人物和地点也都是化名。
[upload=jpg,1.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81644543.jpg[/upload]
这是我在草原上住的帐篷。帐篷里面还有青草陪伴。
[upload=jpg,2.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85311399.jpg[/upload]
独自骑马去寻访孤儿,面对无边草原。
[upload=jpg,3.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393252943.jpg[/upload]
这是我在学校最小的孩子。
[upload=jpg,4.jpg]UploadFile/2010-6/201061410401290611.jpg[/upload]
接着连载些内容吧。
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妻多夫的家庭。女主人巴桑,介绍说四十岁,但怎样看也像是跨过五十的女人。额头和眉角间爬满五十岁劳动妇女的那种粗野皱纹。槟榔圆的脸,面色酱黑,晒得皴裂。头发很长很黑也很乱。用酥油编织起麻布一样的辫子,几乎像一匹雨衣遮住上半身。她穿的一身劳动氆氇(当地对藏袍的称呼),褐色还是灰色,也许蓝色,但是沾染上黑的牛粪和灰的泥沼,混乱了我的视觉。
女人在朝我笑。目光却有些陌生和紧迫。她有三个丈夫,分工是:大丈夫在白玛雪山背面的农区种地,收获的青稞正好供应牧区口粮。二丈夫下草原经商,把农区多出的青稞和牧区多出的酥油卖出去,再换回农牧两区必要的生活用品。小丈夫尼玛留在草原上和巴桑女人放牧。他们生有五个共同的孩子。
这个奇特的帐篷人家,几口人的目光就那么紧紧地盯住我笑。因为语言不通,我也只能回应他们同样的笑容。我们就这样对视很久。却不知道怎样来招呼。巴桑朝我比划,指着嘴。应该是问吃点什么。我观察四周,地上全是生生的蒿草,潮湿又遍布牛粪。我没有了食欲。
巴桑却非常实在地从牛粪地上端起一盆生牛排。油麻藤的根茎模样、那种生黑的牛排,肉被封干在骨头上,其间粘着干涸的油脂。女人用手抓起两条要递给我,又在嘴边作出吃的比划。我想我再也吃不下,哪怕一口,那些生硬而腥膻的东西早是把我的味觉破坏了。
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接受了一小块。并且装模作样地要往嘴里送。这一家人看我接受食物,一直紧迫的神色才放松开来,只朝我“哦呀哦呀”应声点头。每个人的脸上因此都释放出友好的笑意。
我只好撕下一块生牛排尝试着吃起来。进嘴的时候即闻到一股腥膻,不是那种新鲜膻味,却是一种肉食混合着皮毛,经过轻度腐化,再被烈日烤干后的,那种阳光下毛与皮肉混合的毛腥味。我的胃口立马翻腾起来。想吐出牛排。
但吐万万不能。牧人一家五双雪亮的目光正充满信任地瞧着呢。我只好咬起牙关狠狠心,咽口气囫囵地咽下去。喉咙里立即就有被刮伤的感觉,刺痛,浓烈的毛腥味只往口腔外扑。
想呕吐。我捂嘴往帐篷外跑。但是巴桑家的两条小狮子般的大狗却拦在门口,朝我野蛮地哻叫,铁链攒得“哗啦”作响,爪子刨着草地,狠命地朝我扑。吓得我鼓噪的胃酸一下又噎了回去。
天黑前,巴桑和孩子们开始围着锅灶烧火。她的小女儿积积摇摇晃晃走到帐篷口,在细声细气地喊尼玛。她不叫他阿爸,或者小阿爸。她对于三个爸爸都直呼其名。因为她不知道哪个男人才是自己的阿爸。她的紫提子模样的小脸,紫得发亮的高原红,满身泥污,黑白分明的两只眼睛,都由衷地陷入一场期盼中。
一头小牦牛在回栏时走散,积积的尼玛阿爸是循着小牛的叫声,找牛去了。
男人回来之际,一场急雨没有征兆地砸下来。小牦牛和小男人皆被打得浑身透湿。他俩在大雨中拉扯。小牛倔强,走一步唬一步。尼玛很有耐心,走一步哄一步,才把小牛哄回帐篷旁。
在帐篷口,尼玛一脸雨水,望着我生生地笑。脸色酱黑,目光细亮。我想如果天色再暗一些,他的面目肯定会被黑夜磁化了去,只会看到他一双狭狭细细的眼睛里放射的那道细细亮亮的光。我想想就笑起来,跟尼玛比划:要点灯了。
黑色牛毛帐篷里已是一片昏暗。小男人悟出我的手语意思,紧忙擦亮火柴。帐篷中央的锅灶前,就有一盏小小的酥油灯亮起来。
这是一个典型的一妻多夫的家庭。女主人巴桑,介绍说四十岁,但怎样看也像是跨过五十的女人。额头和眉角间爬满五十岁劳动妇女的那种粗野皱纹。槟榔圆的脸,面色酱黑,晒得皴裂。头发很长很黑也很乱。用酥油编织起麻布一样的辫子,几乎像一匹雨衣遮住上半身。她穿的一身劳动氆氇(当地对藏袍的称呼),褐色还是灰色,也许蓝色,但是沾染上黑的牛粪和灰的泥沼,混乱了我的视觉。
女人在朝我笑。目光却有些陌生和紧迫。她有三个丈夫,分工是:大丈夫在白玛雪山背面的农区种地,收获的青稞正好供应牧区口粮。二丈夫下草原经商,把农区多出的青稞和牧区多出的酥油卖出去,再换回农牧两区必要的生活用品。小丈夫尼玛留在草原上和巴桑女人放牧。他们生有五个共同的孩子。
这个奇特的帐篷人家,几口人的目光就那么紧紧地盯住我笑。因为语言不通,我也只能回应他们同样的笑容。我们就这样对视很久。却不知道怎样来招呼。巴桑朝我比划,指着嘴。应该是问吃点什么。我观察四周,地上全是生生的蒿草,潮湿又遍布牛粪。我没有了食欲。
巴桑却非常实在地从牛粪地上端起一盆生牛排。油麻藤的根茎模样、那种生黑的牛排,肉被封干在骨头上,其间粘着干涸的油脂。女人用手抓起两条要递给我,又在嘴边作出吃的比划。我想我再也吃不下,哪怕一口,那些生硬而腥膻的东西早是把我的味觉破坏了。
但是出于礼貌我还是接受了一小块。并且装模作样地要往嘴里送。这一家人看我接受食物,一直紧迫的神色才放松开来,只朝我“哦呀哦呀”应声点头。每个人的脸上因此都释放出友好的笑意。
我只好撕下一块生牛排尝试着吃起来。进嘴的时候即闻到一股腥膻,不是那种新鲜膻味,却是一种肉食混合着皮毛,经过轻度腐化,再被烈日烤干后的,那种阳光下毛与皮肉混合的毛腥味。我的胃口立马翻腾起来。想吐出牛排。
但吐万万不能。牧人一家五双雪亮的目光正充满信任地瞧着呢。我只好咬起牙关狠狠心,咽口气囫囵地咽下去。喉咙里立即就有被刮伤的感觉,刺痛,浓烈的毛腥味只往口腔外扑。
想呕吐。我捂嘴往帐篷外跑。但是巴桑家的两条小狮子般的大狗却拦在门口,朝我野蛮地哻叫,铁链攒得“哗啦”作响,爪子刨着草地,狠命地朝我扑。吓得我鼓噪的胃酸一下又噎了回去。
天黑前,巴桑和孩子们开始围着锅灶烧火。她的小女儿积积摇摇晃晃走到帐篷口,在细声细气地喊尼玛。她不叫他阿爸,或者小阿爸。她对于三个爸爸都直呼其名。因为她不知道哪个男人才是自己的阿爸。她的紫提子模样的小脸,紫得发亮的高原红,满身泥污,黑白分明的两只眼睛,都由衷地陷入一场期盼中。
一头小牦牛在回栏时走散,积积的尼玛阿爸是循着小牛的叫声,找牛去了。
男人回来之际,一场急雨没有征兆地砸下来。小牦牛和小男人皆被打得浑身透湿。他俩在大雨中拉扯。小牛倔强,走一步唬一步。尼玛很有耐心,走一步哄一步,才把小牛哄回帐篷旁。
在帐篷口,尼玛一脸雨水,望着我生生地笑。脸色酱黑,目光细亮。我想如果天色再暗一些,他的面目肯定会被黑夜磁化了去,只会看到他一双狭狭细细的眼睛里放射的那道细细亮亮的光。我想想就笑起来,跟尼玛比划:要点灯了。
黑色牛毛帐篷里已是一片昏暗。小男人悟出我的手语意思,紧忙擦亮火柴。帐篷中央的锅灶前,就有一盏小小的酥油灯亮起来。
帐篷人家开始进行一天中的第四餐饭。吃糌粑。喝酥油茶。因为考虑我在,尼玛便又在锅庄旁另外架起一张铁皮。巴桑倒水和面,特地为我烙火烧饼。
在微弱的酥油光下,我乖巧地坐在帐篷一角,望着巴桑做火烧饼。
女人粗糙厚实的大手,一边揉麦面,一边抽手抓牛粪。丢进火灶后,粘满牛粪末的手又迅速转回来,插进麦面里,过后,混着牛粪和麦面的手再插进盐袋,抓一撮盐巴撒在铁皮上。等待铁皮滋出青烟,一块面饼丢上去。不久帐篷里即弥漫起浓浓的麦面焦香。
饥饿叫我贪馋地吞起口水,尽管犹疑的嗅觉一直不放心那块混合着麦面,牛粪,盐巴的烧饼,喉咙里咽口水时发出的响亮咕噜声却由不得人。
积积小孩在一旁瞧着我贪馋的模样窃笑。她的跳跃起来的目光,是调皮,又是好奇,也有点亲切。我想起多农喇嘛家的碉楼,那个破败窗棂上的鸟儿,就是这么小小的、生气灵灵的的模样。
小孩一边笑着一边往口里塞糌粑一边却是瞌睡起来。牧民一家因此准备睡觉。我环视帐篷四周,眼睛落在帐篷一侧,望起那些像柴火一样堆得高翘的羊毛毡,心想这应该是用来睡觉的。但是巴桑的小男人尼玛却走出帐篷去,做出一件让我震惊之事。他竟然把一只只小牦牛牵进帐篷里来。男人就着帐篷草地上的木桩依次套上小牛。又把那些堆得高翘的毛毡盖到最小的牦牛身上。看样子这些小牛是要在帐篷里过夜。
那么人睡在哪里?我紧忙朝巴桑比划。她立即明白过来,指着小牛旁一块潮湿的牛粪地,意思是我们得睡那儿,叫小牛睡在干燥的地方。
蒋央,当时我即僵立了,惊诧不已!你肯定也想不到吧,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
巴桑女人利索地为我打起地铺来。把最厚的毛毡,最好的毯子,铺在一排小牛犊边上。女人示意我睡那里。他们自己也挨个儿放开毛毡。陆续睡下来。像几只睡倒的小牛没有动静。
我只好掀开羊皮毯子,蹑手蹑脚钻进去。小牛犊就系在头顶后方,排成一排。离得最近的一只正用一双清黑的大眼瞪着我。突然有些怯畏。小心翼翼地把毛毯盖到脸上,捂得紧实,生怕小牦牛一时生气,用它那稚嫩,却也硬过我皮肤千百倍的蹄子踹我一脚。
可整张原始羊皮做成的毛毯,皮面在外,毛面在内,软暖窝人,感觉自己不是睡在羊毛做的毯子里,而是被包在了羊的肚子里。空气被密不透风的皮面阻隔,内部羊毛发出的老膻气味迫得我只能从毯子里爬出来。
坐起身,从帐篷的天缝里望外面。唉,天还要多久才会亮呢。
半夜里,天空突然砸下一阵急雨来。狠命地抽打着帐篷。把单薄的牛毛帐打得筛米一样晃动。由于篷布编织稀松,不久帐篷里即小雨纷纷。更叫我无法入睡。扭头望巴桑和她的小男人,他们浑身连同头脸都严实地裹在羊皮毯子里。柔韧的皮面叫雨水一弹下来即滑落到边沿上去。他们在大雨的催眠中睡得很香。
而我只能干瞪着一双眼,想睡,不入梦;想醒,眼睛枯涩乏力。雨水又趁虚而入扎进眼睑里来。呛水一般疼痛。只好用力眨起眼睛。目光四下里晃动着,就看到帐篷的角落里有把雨伞。
如同游魂,我飘飘晃晃地爬了起来。取过雨伞,钻进毛毡。撑开伞。双手紧抓住伞柄埋进毛毯里。打着雨伞睡下来。
雨伞原本是海水一般的湛蓝色。现在,它在高原清暗的天光下却显示出黛黑。宁静而忧郁的颜色。我想起这是湛清临别前送给的。一直为湛清担心,不知道这个男人,还需要经历多久时间的沉浮,才能够从失去阿灵的悲伤中爬出来。蒋央,幸好现在有你在他身边。
雨水由伞布溅落到草地上,在夜光下泛出清幽幽的光亮。我一边胡乱地想着,一边奇怪地看着,一边迷迷糊糊睡了去。
再次被雨水打醒是在下半夜。雨一直在落。因为昏睡,我把持雨伞把的双手再也无力支撑伞柄,雨伞在睡眠中倒下去。再重新支起来,睡去。不久,伞再次跌落,人再次淋醒,醒后再次撑伞。就这样周而复始。
早晨起来,摸起满脸的浮肿,才知道过去的夜晚,在我的脸上流淌的那些微咸的液体,它不是雨水。
心当下即在打晃:这样的日子要怎样才能挺过去?
当思想在困顿中游离的时候,我望自己的旅行包,也像个迷路的孩子,蜷缩于帐篷一角。便走过去。跪下身,把它搂在怀里。包的侧面,尼龙外袋的拉链是敞开的,一个硬朗质地的东西掉下来。
看看,却是父亲生前的工作笔记。自从父亲离去,这本笔记一直带在身边。陪我熬过很多寂寞,亦走过很长的路。随手翻开笔记,可以看到页面上父亲写下的整章记录。满格子的字,爬得密密麻麻。那些内容,其间的一个字,一句话,我能倒背出来……
把笔记紧紧地抓在手心里,贴在鼻尖上,泪就那么无声无息地流淌。好久,我爬起身走出帐篷,抬头望天空,望了又望,想了又想,终是迈开脚步,走进草原。
在微弱的酥油光下,我乖巧地坐在帐篷一角,望着巴桑做火烧饼。
女人粗糙厚实的大手,一边揉麦面,一边抽手抓牛粪。丢进火灶后,粘满牛粪末的手又迅速转回来,插进麦面里,过后,混着牛粪和麦面的手再插进盐袋,抓一撮盐巴撒在铁皮上。等待铁皮滋出青烟,一块面饼丢上去。不久帐篷里即弥漫起浓浓的麦面焦香。
饥饿叫我贪馋地吞起口水,尽管犹疑的嗅觉一直不放心那块混合着麦面,牛粪,盐巴的烧饼,喉咙里咽口水时发出的响亮咕噜声却由不得人。
积积小孩在一旁瞧着我贪馋的模样窃笑。她的跳跃起来的目光,是调皮,又是好奇,也有点亲切。我想起多农喇嘛家的碉楼,那个破败窗棂上的鸟儿,就是这么小小的、生气灵灵的的模样。
小孩一边笑着一边往口里塞糌粑一边却是瞌睡起来。牧民一家因此准备睡觉。我环视帐篷四周,眼睛落在帐篷一侧,望起那些像柴火一样堆得高翘的羊毛毡,心想这应该是用来睡觉的。但是巴桑的小男人尼玛却走出帐篷去,做出一件让我震惊之事。他竟然把一只只小牦牛牵进帐篷里来。男人就着帐篷草地上的木桩依次套上小牛。又把那些堆得高翘的毛毡盖到最小的牦牛身上。看样子这些小牛是要在帐篷里过夜。
那么人睡在哪里?我紧忙朝巴桑比划。她立即明白过来,指着小牛旁一块潮湿的牛粪地,意思是我们得睡那儿,叫小牛睡在干燥的地方。
蒋央,当时我即僵立了,惊诧不已!你肯定也想不到吧,可他们的生活就是这样。
巴桑女人利索地为我打起地铺来。把最厚的毛毡,最好的毯子,铺在一排小牛犊边上。女人示意我睡那里。他们自己也挨个儿放开毛毡。陆续睡下来。像几只睡倒的小牛没有动静。
我只好掀开羊皮毯子,蹑手蹑脚钻进去。小牛犊就系在头顶后方,排成一排。离得最近的一只正用一双清黑的大眼瞪着我。突然有些怯畏。小心翼翼地把毛毯盖到脸上,捂得紧实,生怕小牦牛一时生气,用它那稚嫩,却也硬过我皮肤千百倍的蹄子踹我一脚。
可整张原始羊皮做成的毛毯,皮面在外,毛面在内,软暖窝人,感觉自己不是睡在羊毛做的毯子里,而是被包在了羊的肚子里。空气被密不透风的皮面阻隔,内部羊毛发出的老膻气味迫得我只能从毯子里爬出来。
坐起身,从帐篷的天缝里望外面。唉,天还要多久才会亮呢。
半夜里,天空突然砸下一阵急雨来。狠命地抽打着帐篷。把单薄的牛毛帐打得筛米一样晃动。由于篷布编织稀松,不久帐篷里即小雨纷纷。更叫我无法入睡。扭头望巴桑和她的小男人,他们浑身连同头脸都严实地裹在羊皮毯子里。柔韧的皮面叫雨水一弹下来即滑落到边沿上去。他们在大雨的催眠中睡得很香。
而我只能干瞪着一双眼,想睡,不入梦;想醒,眼睛枯涩乏力。雨水又趁虚而入扎进眼睑里来。呛水一般疼痛。只好用力眨起眼睛。目光四下里晃动着,就看到帐篷的角落里有把雨伞。
如同游魂,我飘飘晃晃地爬了起来。取过雨伞,钻进毛毡。撑开伞。双手紧抓住伞柄埋进毛毯里。打着雨伞睡下来。
雨伞原本是海水一般的湛蓝色。现在,它在高原清暗的天光下却显示出黛黑。宁静而忧郁的颜色。我想起这是湛清临别前送给的。一直为湛清担心,不知道这个男人,还需要经历多久时间的沉浮,才能够从失去阿灵的悲伤中爬出来。蒋央,幸好现在有你在他身边。
雨水由伞布溅落到草地上,在夜光下泛出清幽幽的光亮。我一边胡乱地想着,一边奇怪地看着,一边迷迷糊糊睡了去。
再次被雨水打醒是在下半夜。雨一直在落。因为昏睡,我把持雨伞把的双手再也无力支撑伞柄,雨伞在睡眠中倒下去。再重新支起来,睡去。不久,伞再次跌落,人再次淋醒,醒后再次撑伞。就这样周而复始。
早晨起来,摸起满脸的浮肿,才知道过去的夜晚,在我的脸上流淌的那些微咸的液体,它不是雨水。
心当下即在打晃:这样的日子要怎样才能挺过去?
当思想在困顿中游离的时候,我望自己的旅行包,也像个迷路的孩子,蜷缩于帐篷一角。便走过去。跪下身,把它搂在怀里。包的侧面,尼龙外袋的拉链是敞开的,一个硬朗质地的东西掉下来。
看看,却是父亲生前的工作笔记。自从父亲离去,这本笔记一直带在身边。陪我熬过很多寂寞,亦走过很长的路。随手翻开笔记,可以看到页面上父亲写下的整章记录。满格子的字,爬得密密麻麻。那些内容,其间的一个字,一句话,我能倒背出来……
把笔记紧紧地抓在手心里,贴在鼻尖上,泪就那么无声无息地流淌。好久,我爬起身走出帐篷,抬头望天空,望了又望,想了又想,终是迈开脚步,走进草原。
点起一支迷香,连载我的《酥油》:之五
现在,草原上太阳刚刚升起来。巴桑一家开始劳动。
尼玛挥着长长牛鞭,一边赶牛一边唱歌儿。他走在麦麦草原最高的草坡头,嗓门吊得极高,很沙哑,是扯着嗓子吼叫,有些拼力、竭气一样地唱歌。那声音似要把天撑破。但具体唱的什么,是藏语,我一无所知。
尼玛的歌声过后,我听到草场对面的丛林间亦隐约传出回应的歌声。便朝尼玛迎上去。
“尼玛,你的歌被风送到雪山那边去了。那边有美丽的姑娘,她在给你回应情歌了。”
我说的汉语,尼玛听不懂。我用手势跟他比划,聪明的男人一下反应过来,只一个劲地朝我摇头,说了句什么,是藏语,我也听不懂。
多农喇嘛绛红色的喇嘛裙这个时候即醒目地出现在草原上了。在草地里,大片大片的绿野丛中,他晃动着的那一身绛红,一个酱黑色的脸面,一双在清晨也会戴起大墨镜的眼睛,还有一路嗡嗡的经声,叫我感觉有些奇异。
喇嘛来到我面前,把裹在头上的僧衣掀开。他从寺庙来。昨夜一宿念经,有些疲惫。因为不放心我,所以一早又赶到草场。
尼玛的心思似是不在草原上,视觉也不在喇嘛身上,这与草原人见到喇嘛的恭谨模样不太一样。
我转眼打量起尼玛。这个男人最多不过二十五。典型的康巴汉子。脸上的皮肤被紫外线烤成紫釉的颜色,放出黑亮的光芒。窄窄细细的眼,像是有着某种美妙冲动的隐私暗藏在里面。沉默时,静悄悄的;冲动时,会不由自主地泄漏丝毫惬意之神。一身的藏青色氆氇,裹着壮实的身体,看起来高大,阳光,很有味道。
可是,这个年轻男人的妻子已经四十岁。蒋央,在麦麦草原,像尼玛这样的婚姻是很平常的。一个女人嫁给一家若干个弟兄,以大阿哥年龄为限,最小的男人在年龄上与妻子总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瞧着尼玛,我心头陡然涌动起一股酸涩情绪。只听这个男人再次唱起来。仍然是藏语歌,不知其内容。不过从男人那闪烁的眼神里,我想那肯定是一首情歌。
尼玛的歌声叫草原静悄的早晨热闹起来。有几个青年打着高头大马朝我们奔来,把马缰勒得大马“嘶嘶”乱叫。一位青年骑的一匹水银白大马,几乎擦过我的身体,绕我跑过一圈,然后奔向前方,一边打起响亮口哨,一边滚身下马,站于尼玛一旁。他挥舞起长长马鞭,自顾抢过尼玛的声源,朝着我唱起来。
我愣了下神,虽然这青年唱的是藏语,但音律我很熟悉,是草原上的传统情歌《次仁拉索》。这首歌,我在内地时曾经跟随耿秋画师学唱过,所以我立即附和着他唱起来。虽然我用的是汉语,也有点跑调,但我的大胆接应还是叫这青年惊讶。他随即放低声调,用鼻音烘托起我的歌声。
同道的几个青年朝这唱歌青年“啊呵啊呵” 起哄大叫,扬起马鞭打转大马,把我俩围拢在草场中央。转动的马匹和喝彩声打花我的眼神,我突然有些紧张,收住嗓门。这唱歌青年因此再次放开歌喉,接过我的声源又大声唱起来。一连唱过几首,皆是草原牧歌。最后,他唱起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东边月亮》。这是一首长篇幅的传统情歌。亦是耿秋画师曾经教过我的。但我并不会唱。所以又是我,用轻轻的鼻音在烘托他的歌声。
而这青年唱起《东边月亮》时,神情再无张扬,或者迎合之意。他的目光,变成月色模样的清凉,悄然从我的脸面上游移开,不知不觉间,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世界里。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姑娘的脸面儿,在心中渐渐浮现了。
去年种下的幼苗,已经长大了。
青年老后的体躯,比南方的弓还要弯了。
自己的意中的人儿,若能成为终身伴侣,
犹如从大湛清中,得到一件珍宝。
但若是要随你心底之意,今生与佛的缘又断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云游,就把你心里的事违背了。
有力的蜀葵花儿,你若去作供佛的物品,
我也将年幼的松石蜂儿,带到你的佛堂……
蒋央,这就是月光。他本名叫东月。月光是我不经意间随口喊出来。当时我这么喊他时,因为听不懂,他朝我愣着眼神。
“我叫你月光行么?”我这么问,重复叫一声,“月光。”
东月仍是愣着眼。他眼睛发愣的时候,刚才唱歌时的那个月色一样清凉的目光便是混乱了,困顿在我语言的门坎之外。(从这时起,我即决心,我一定要好好来学习藏文。)
现在,草原上太阳刚刚升起来。巴桑一家开始劳动。
尼玛挥着长长牛鞭,一边赶牛一边唱歌儿。他走在麦麦草原最高的草坡头,嗓门吊得极高,很沙哑,是扯着嗓子吼叫,有些拼力、竭气一样地唱歌。那声音似要把天撑破。但具体唱的什么,是藏语,我一无所知。
尼玛的歌声过后,我听到草场对面的丛林间亦隐约传出回应的歌声。便朝尼玛迎上去。
“尼玛,你的歌被风送到雪山那边去了。那边有美丽的姑娘,她在给你回应情歌了。”
我说的汉语,尼玛听不懂。我用手势跟他比划,聪明的男人一下反应过来,只一个劲地朝我摇头,说了句什么,是藏语,我也听不懂。
多农喇嘛绛红色的喇嘛裙这个时候即醒目地出现在草原上了。在草地里,大片大片的绿野丛中,他晃动着的那一身绛红,一个酱黑色的脸面,一双在清晨也会戴起大墨镜的眼睛,还有一路嗡嗡的经声,叫我感觉有些奇异。
喇嘛来到我面前,把裹在头上的僧衣掀开。他从寺庙来。昨夜一宿念经,有些疲惫。因为不放心我,所以一早又赶到草场。
尼玛的心思似是不在草原上,视觉也不在喇嘛身上,这与草原人见到喇嘛的恭谨模样不太一样。
我转眼打量起尼玛。这个男人最多不过二十五。典型的康巴汉子。脸上的皮肤被紫外线烤成紫釉的颜色,放出黑亮的光芒。窄窄细细的眼,像是有着某种美妙冲动的隐私暗藏在里面。沉默时,静悄悄的;冲动时,会不由自主地泄漏丝毫惬意之神。一身的藏青色氆氇,裹着壮实的身体,看起来高大,阳光,很有味道。
可是,这个年轻男人的妻子已经四十岁。蒋央,在麦麦草原,像尼玛这样的婚姻是很平常的。一个女人嫁给一家若干个弟兄,以大阿哥年龄为限,最小的男人在年龄上与妻子总有着或多或少的差距。
瞧着尼玛,我心头陡然涌动起一股酸涩情绪。只听这个男人再次唱起来。仍然是藏语歌,不知其内容。不过从男人那闪烁的眼神里,我想那肯定是一首情歌。
尼玛的歌声叫草原静悄的早晨热闹起来。有几个青年打着高头大马朝我们奔来,把马缰勒得大马“嘶嘶”乱叫。一位青年骑的一匹水银白大马,几乎擦过我的身体,绕我跑过一圈,然后奔向前方,一边打起响亮口哨,一边滚身下马,站于尼玛一旁。他挥舞起长长马鞭,自顾抢过尼玛的声源,朝着我唱起来。
我愣了下神,虽然这青年唱的是藏语,但音律我很熟悉,是草原上的传统情歌《次仁拉索》。这首歌,我在内地时曾经跟随耿秋画师学唱过,所以我立即附和着他唱起来。虽然我用的是汉语,也有点跑调,但我的大胆接应还是叫这青年惊讶。他随即放低声调,用鼻音烘托起我的歌声。
同道的几个青年朝这唱歌青年“啊呵啊呵” 起哄大叫,扬起马鞭打转大马,把我俩围拢在草场中央。转动的马匹和喝彩声打花我的眼神,我突然有些紧张,收住嗓门。这唱歌青年因此再次放开歌喉,接过我的声源又大声唱起来。一连唱过几首,皆是草原牧歌。最后,他唱起了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的《东边月亮》。这是一首长篇幅的传统情歌。亦是耿秋画师曾经教过我的。但我并不会唱。所以又是我,用轻轻的鼻音在烘托他的歌声。
而这青年唱起《东边月亮》时,神情再无张扬,或者迎合之意。他的目光,变成月色模样的清凉,悄然从我的脸面上游移开,不知不觉间,沉浸在自己的歌声世界里。
从东边的山尖上,白亮的月儿出来了。
姑娘的脸面儿,在心中渐渐浮现了。
去年种下的幼苗,已经长大了。
青年老后的体躯,比南方的弓还要弯了。
自己的意中的人儿,若能成为终身伴侣,
犹如从大湛清中,得到一件珍宝。
但若是要随你心底之意,今生与佛的缘又断了,
若要往空寂的山岭云游,就把你心里的事违背了。
有力的蜀葵花儿,你若去作供佛的物品,
我也将年幼的松石蜂儿,带到你的佛堂……
蒋央,这就是月光。他本名叫东月。月光是我不经意间随口喊出来。当时我这么喊他时,因为听不懂,他朝我愣着眼神。
“我叫你月光行么?”我这么问,重复叫一声,“月光。”
东月仍是愣着眼。他眼睛发愣的时候,刚才唱歌时的那个月色一样清凉的目光便是混乱了,困顿在我语言的门坎之外。(从这时起,我即决心,我一定要好好来学习藏文。)
点起一支迷香,连载我的《酥油》:之六
东月听不懂我的话,多农喇嘛便在一旁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他。他马上朝我笑起来,干脆地点起头,跟着我绕口学道,“月———广(光)?”
“月光!”我说,口对口教他:“月——-光!”
“月———广———光,哦呀,月,光。”东月朝我闪动眉目,喜爱地喊起自己,“月———光!月光!”
“哦呀,月光!”
我们俩的眼神不安分地跳跃起来,它们也要快活地交流一下。
我的目光在说,“你嘛,也可以给我一个名字。”
他的眼神想了想,“那我叫你梅朵!”当时月光的确有这样的回应。不过说的是藏语,我当然似懂非懂。又是我被困顿在他的语言门坎之外了。月光有些着急,突然从草地间拔出一朵紫色小花,我听多农喇嘛喇在传送月光的话。‘他说你长得跟这花儿是一个模样的,所以他也要给你一个名字,叫梅朵!梅朵,就是花儿!’
哦!梅朵,月光。月光,梅朵。我情不自禁笑了。
和月光一起赶来的青年们已经下马来,大家开始围上我跳锅庄(藏语意为:跳舞)。一位身穿藏蓝色氆氇,外套汉式小西服的的青年拉住我的手,带动我也跳起来。他粗犷的肢体,带动我不知所措的身子,像丝绸与毛毡的碰撞,叫我慌张。
“我,班哲。”
青年自我介绍,笑,笑意却在舞动中旋转得极快,一闪而过。“你看过藏戏吗?”青年问。
我来不及回答,因为他带动得太快,我感觉天旋地转,被他把持着整个人在飘晃。闪逝中我在寻找月光。却看他此时的一身青紫色氆氇,被超速旋转的视觉弄得虚浮了形态:那不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一种虚像,虚显的某种景象。抑或即是一朵绽裂开来的青莲花。是的,它已经在慢慢蓬松,壮大,周边绽放出无数莲花瓣。花瓣越开越旺,不久,天地之间即是一片绛红———寺院里,喇嘛身上僧袍的那种绛红,铺天盖地。
月光拦住班哲青年狂热的手。
“她的肯定是这样不行。她的肯定被你转得晕头了吧。班哲阿哥,不要这么快地转动她。我们的地方多多地高,她的肯定不能这样适应吧。”多农喇嘛带着赞许的口气给我翻译月光的话。然后我被月光扶着坐到草地上。我们就这么近了,他坐在草地上,我坐在他身旁。我的屁股下有一块小小的毛毡毯,是他刚从马鞍上抽下来。想他如此细心,我有些感动。朝他笑,就闻到他身上传递过来的一些味道。独特,又淡淡的,含有青草液汁的一些气息,有点淡薄的甜,也有点淡薄的膻。
“酥油。”他解释说。
多农喇嘛传话,“早晨月光刚刚在帐篷里打过酥油。你瞧,他手上还粘的一层酥油花呢。现在,酥油也染上了姑娘的手。”喇嘛边说边笑。
我便把手指送上鼻尖来。一次陌生而新鲜地吮吸。喇嘛朝我点头,一脸自信的神色,“梅朵姑娘,你慢慢会喜欢上它的。”
我听月光在一旁应声,“哦呀,你这个的要是喜欢,就来我帐篷吧,我给你打酥油。”
多农喇嘛给我传过月光的话,惹得草场上一片响亮的口哨声。几个青年朝我和月光做起鬼脸,起哄,笑,打马离去。刚才拉我跳舞的班哲青年也跳上马背,与多农喇嘛招应过一些话,喇嘛给我的翻译是,‘班哲青年明天要去遥远的拉萨表演藏戏,等以后他回来时,会带上戏服到麦麦草原上来,要为帮助我们草原孩子的好心姑娘专门唱一场藏戏。’
喇嘛又代我谢过班哲青年,“哦呀!梅朵姑娘肯定会喜欢你唱的藏戏。”
班哲青年朝喇嘛投注恭敬一笑,同时也把这种笑意延伸到我脸面上来。然后打马离去。
月光留了下来,在和多农喇嘛交谈一些事情。只看喇嘛在不停地说,月光在不停地“哦呀哦呀”应声,从他那恭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尊重多农喇嘛。
他们谈完事过后,月光磨蹭在那里。眼睛里一半的神色佯装在检查马背上的马鞍。左看看右看看,更多的视觉却是透过马鞍的缝隙间,在窥视另外的地方。他抓住马鞍,却未上马。牵着大马慢腾腾在草地上踱步子。半天才爬上马背,要走,却又回头望我,更深地意犹未尽。
“你来我帐篷啊,我给你打酥油。”他这么说。不,是他的眼神在这么跟我大声说着。
“好吧,等我学会藏语,我就去找你。”我回答。不,是我在心里这么回应他。
之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曾见面,不知道这个青年去了哪里,为什么很久也不来巴桑家帐篷。
有一天,多农喇嘛对我说,“现在是草原上挖虫草的季节。那个被你称作月光的小伙子,到雪山背面的草原上挖虫草去了。那个草原托‘玛尼神墙’的恩赐,有多多的虫草。”
“哦!”我长吁一口气,用视觉探寻前方那高耸的白玛雪山,心想,它的背面距离我这里该有多远呢。
东月听不懂我的话,多农喇嘛便在一旁把我的意思传达给他。他马上朝我笑起来,干脆地点起头,跟着我绕口学道,“月———广(光)?”
“月光!”我说,口对口教他:“月——-光!”
“月———广———光,哦呀,月,光。”东月朝我闪动眉目,喜爱地喊起自己,“月———光!月光!”
“哦呀,月光!”
我们俩的眼神不安分地跳跃起来,它们也要快活地交流一下。
我的目光在说,“你嘛,也可以给我一个名字。”
他的眼神想了想,“那我叫你梅朵!”当时月光的确有这样的回应。不过说的是藏语,我当然似懂非懂。又是我被困顿在他的语言门坎之外了。月光有些着急,突然从草地间拔出一朵紫色小花,我听多农喇嘛喇在传送月光的话。‘他说你长得跟这花儿是一个模样的,所以他也要给你一个名字,叫梅朵!梅朵,就是花儿!’
哦!梅朵,月光。月光,梅朵。我情不自禁笑了。
和月光一起赶来的青年们已经下马来,大家开始围上我跳锅庄(藏语意为:跳舞)。一位身穿藏蓝色氆氇,外套汉式小西服的的青年拉住我的手,带动我也跳起来。他粗犷的肢体,带动我不知所措的身子,像丝绸与毛毡的碰撞,叫我慌张。
“我,班哲。”
青年自我介绍,笑,笑意却在舞动中旋转得极快,一闪而过。“你看过藏戏吗?”青年问。
我来不及回答,因为他带动得太快,我感觉天旋地转,被他把持着整个人在飘晃。闪逝中我在寻找月光。却看他此时的一身青紫色氆氇,被超速旋转的视觉弄得虚浮了形态:那不再像是一个人,更像是一种虚像,虚显的某种景象。抑或即是一朵绽裂开来的青莲花。是的,它已经在慢慢蓬松,壮大,周边绽放出无数莲花瓣。花瓣越开越旺,不久,天地之间即是一片绛红———寺院里,喇嘛身上僧袍的那种绛红,铺天盖地。
月光拦住班哲青年狂热的手。
“她的肯定是这样不行。她的肯定被你转得晕头了吧。班哲阿哥,不要这么快地转动她。我们的地方多多地高,她的肯定不能这样适应吧。”多农喇嘛带着赞许的口气给我翻译月光的话。然后我被月光扶着坐到草地上。我们就这么近了,他坐在草地上,我坐在他身旁。我的屁股下有一块小小的毛毡毯,是他刚从马鞍上抽下来。想他如此细心,我有些感动。朝他笑,就闻到他身上传递过来的一些味道。独特,又淡淡的,含有青草液汁的一些气息,有点淡薄的甜,也有点淡薄的膻。
“酥油。”他解释说。
多农喇嘛传话,“早晨月光刚刚在帐篷里打过酥油。你瞧,他手上还粘的一层酥油花呢。现在,酥油也染上了姑娘的手。”喇嘛边说边笑。
我便把手指送上鼻尖来。一次陌生而新鲜地吮吸。喇嘛朝我点头,一脸自信的神色,“梅朵姑娘,你慢慢会喜欢上它的。”
我听月光在一旁应声,“哦呀,你这个的要是喜欢,就来我帐篷吧,我给你打酥油。”
多农喇嘛给我传过月光的话,惹得草场上一片响亮的口哨声。几个青年朝我和月光做起鬼脸,起哄,笑,打马离去。刚才拉我跳舞的班哲青年也跳上马背,与多农喇嘛招应过一些话,喇嘛给我的翻译是,‘班哲青年明天要去遥远的拉萨表演藏戏,等以后他回来时,会带上戏服到麦麦草原上来,要为帮助我们草原孩子的好心姑娘专门唱一场藏戏。’
喇嘛又代我谢过班哲青年,“哦呀!梅朵姑娘肯定会喜欢你唱的藏戏。”
班哲青年朝喇嘛投注恭敬一笑,同时也把这种笑意延伸到我脸面上来。然后打马离去。
月光留了下来,在和多农喇嘛交谈一些事情。只看喇嘛在不停地说,月光在不停地“哦呀哦呀”应声,从他那恭敬的眼神里,可以看出,他非常尊重多农喇嘛。
他们谈完事过后,月光磨蹭在那里。眼睛里一半的神色佯装在检查马背上的马鞍。左看看右看看,更多的视觉却是透过马鞍的缝隙间,在窥视另外的地方。他抓住马鞍,却未上马。牵着大马慢腾腾在草地上踱步子。半天才爬上马背,要走,却又回头望我,更深地意犹未尽。
“你来我帐篷啊,我给你打酥油。”他这么说。不,是他的眼神在这么跟我大声说着。
“好吧,等我学会藏语,我就去找你。”我回答。不,是我在心里这么回应他。
之后,我们有很长一段时间未曾见面,不知道这个青年去了哪里,为什么很久也不来巴桑家帐篷。
有一天,多农喇嘛对我说,“现在是草原上挖虫草的季节。那个被你称作月光的小伙子,到雪山背面的草原上挖虫草去了。那个草原托‘玛尼神墙’的恩赐,有多多的虫草。”
“哦!”我长吁一口气,用视觉探寻前方那高耸的白玛雪山,心想,它的背面距离我这里该有多远呢。
ADVERTISEMENT
谢谢这么多朋友的关注,有些朋友问我可不可以告诉他学校的地址。对不起,,因为当地有当地的信仰,我不方便说出他们。孩子们也有寺院的庇护,他们过得很宁静,很安定,谢谢你们的关心。还请你们理解。
酥油连载之七
蒋央,不久我便开始跟随多农喇嘛学习藏语了。又随巴桑学习烧茶,挤奶,打酥油。我想等月光从雪山那边来,到我们帐篷时,还是我来为他打酥油吧。
多农喇嘛对于我工作的安排不紧不慢,他想等待月光挖虫草回来再开展工作。因为草原工作对于我是陌生的,他准备安排自己的表弟———月光来配合我。
跟你说一下月光家的情况吧蒋央。他们家呢,是个半农半牧的地区。农区有田地,牧区有牛马。半农半牧的家庭挺不错,什么也不用买。农区的青稞供应牧区,牧区的酥油供应农区,又有酥油又有青稞。
但是月光家却很穷。劳动人手也不多。平时是月光和他阿爸负责牧区牛马,他阿妈和阿哥负责农区田地。紧紧凑凑,没有闲人。不过多农喇嘛安排月光配合我工作,他们一家人却是躬身响应。他的苍老、佝偻得如同一团皱褶棉布的老阿妈,一见到喇嘛,只用双手扑扑地掸起一身油尘衣袍,一边掸一边把最油亮的那层脏面掩盖起来。深深地朝喇嘛躬下腰身。蹙面,双手合十,贴于鼻尖。向喇嘛不停地颔首,应承。
“是!是!多农喇嘛,我们家愿意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佛祖的意愿,是我们家应该做的!”
“哦呀,你们家为草原人多多做些善事,神灵自会保佑你们家平安无事。并且你们家也没有喇嘛,多做善事,也算是修行一位喇嘛。”
多农喇嘛这样的话,直接而分明。本来,在当地,一户人家如有两个以上男孩,是需要送一个进寺庙出家的。月光家有他和阿哥。所以他们家自然要安排月光出家。但月光阿哥是个瘸子,劳动不便。他们家又是半农半牧,为家庭生计,月光就没有出家。在佛祖面前藏有如此私心,月光一家人总是惴惴不安的。现在得到多农喇嘛这样吉言,一家人自是积极表态,一定会好好协助汉姑娘工作,我们家的月光,尽管你汉姑娘使唤吧。
如此,我的工作便也开始。多农喇嘛已经离开草原。他从此需要不断外出,为学校化缘、筹备资金。而我,第一个要做的事,是学骑马。蒋央你也知道,草原上没有其它交通工具,所以必须学会骑马。虽然有些害怕,但不可避免。
月光说,可不是,草原这么大,不骑马你怎么工作呢?多农喇嘛虽然留有一匹马给你。但他的那是一匹热血马,太彪悍,肯定你也骑不上。我把列玛送给你吧。
列玛即是月光自己的坐骑。这伙计应该是中亚的草原马品种。体格高大结实,肌肉是钢板模样的硬朗,没有多余赘肉。通身枣泥红。背部竖起一排整齐密集的马鬃。马鬃下皮毛均匀细致,油泥一样的亮,一看就叫人喜爱。
我上前去,朝列玛伸出双手,想抚摸下它。
不想这伙计却拒绝接触生人。我刚向它走过一步,它即朝我砸蹄子,不让我靠近。
月光站在一旁愉愉窃笑。望望列玛,口里发出似是而非地招应,“老伙计,我这下的让你跟上姑娘,是叫你感到突然了吧?还没有作好接受的准备?但是神灵在前世就把姑娘许配给你啦!”
他瞟我一眼,见我没反应,乐呵呵地摸起马来,一边目光朝着我闪烁,一边又在招呼马儿,“老伙计,既然你跟姑娘有着前世的缘分,那往后可得多多地听姑娘的话了。多多地照应姑娘!”
列玛却不领情,只朝主人一阵嘶叫。
月光因此又是摸摸,又是拍拍,硬朗了语气。
“老伙计,你可得听仔细:你和我,我们和姑娘,我们三个的,今后就是一家人了。多农喇嘛可是给我们这个家念过平安经的。所以你要再有生分,我可不客气啦!”
这伙计仍然固执,朝我“嗥嗥”喷鼻气,一声比一声响亮。
月光最终没了耐性,来硬的了。给列玛解套,拉过缰绳,拽上它在我面前溜达一圈,然后强行把我推上马背去。
吓得我渗出一身热汗,壁虎扒墙状趴在马背上一动不敢动。月光却抓着缰绳一脸庆幸,说没事,你能骑上去就没事了。不久,你会喜欢上它的。
他拉过马缰,牵起列玛穿越田野,往丛林上方的草原走去。
草原上便有了两个青年一匹大马的投影,被下午偏射的阳光拉得很长。随着列玛的移动,投影一会儿自然地重合,合拢成一个人。一会儿又生生地剥离,拉开很长很远的距离。
我坐在马背上望远方。草原那个远,那个深和苍茫,把我的视线也拖得有些沉重。多农喇嘛的家,那个将来的孤儿学校,在草原左下方的那片丛林。那种没有坚实材料作地基的土夯碉楼,看起来风雨飘摇。蒋央你说,它会不会哪一天就倒塌了?孩子们找出来安顿在那样的地方,安全吗?
我望着茫茫草原想心思时,月光在一旁说,“梅朵,你这个样的,是在发什么呆呢?在马背上坐过一个下午,和列玛的感情也是多多的有了吧。现在你想不想我放下缰绳,自个和列玛交流一下?”
“好,月光,我需要这种学习!”我立马回答。
月光犹豫片刻,“那我的是放手了?”
“好吧你放手!”
月光又踌躇起来,“你到底行不行呢?”
“不行也得行。我迟早要尝试!” 我说得有些决意。
月光思量好一会,才把缰绳塞进我手里,“哦呀,那你要多多地小心!”
酥油连载之七
蒋央,不久我便开始跟随多农喇嘛学习藏语了。又随巴桑学习烧茶,挤奶,打酥油。我想等月光从雪山那边来,到我们帐篷时,还是我来为他打酥油吧。
多农喇嘛对于我工作的安排不紧不慢,他想等待月光挖虫草回来再开展工作。因为草原工作对于我是陌生的,他准备安排自己的表弟———月光来配合我。
跟你说一下月光家的情况吧蒋央。他们家呢,是个半农半牧的地区。农区有田地,牧区有牛马。半农半牧的家庭挺不错,什么也不用买。农区的青稞供应牧区,牧区的酥油供应农区,又有酥油又有青稞。
但是月光家却很穷。劳动人手也不多。平时是月光和他阿爸负责牧区牛马,他阿妈和阿哥负责农区田地。紧紧凑凑,没有闲人。不过多农喇嘛安排月光配合我工作,他们一家人却是躬身响应。他的苍老、佝偻得如同一团皱褶棉布的老阿妈,一见到喇嘛,只用双手扑扑地掸起一身油尘衣袍,一边掸一边把最油亮的那层脏面掩盖起来。深深地朝喇嘛躬下腰身。蹙面,双手合十,贴于鼻尖。向喇嘛不停地颔首,应承。
“是!是!多农喇嘛,我们家愿意来做这个事情!这是佛祖的意愿,是我们家应该做的!”
“哦呀,你们家为草原人多多做些善事,神灵自会保佑你们家平安无事。并且你们家也没有喇嘛,多做善事,也算是修行一位喇嘛。”
多农喇嘛这样的话,直接而分明。本来,在当地,一户人家如有两个以上男孩,是需要送一个进寺庙出家的。月光家有他和阿哥。所以他们家自然要安排月光出家。但月光阿哥是个瘸子,劳动不便。他们家又是半农半牧,为家庭生计,月光就没有出家。在佛祖面前藏有如此私心,月光一家人总是惴惴不安的。现在得到多农喇嘛这样吉言,一家人自是积极表态,一定会好好协助汉姑娘工作,我们家的月光,尽管你汉姑娘使唤吧。
如此,我的工作便也开始。多农喇嘛已经离开草原。他从此需要不断外出,为学校化缘、筹备资金。而我,第一个要做的事,是学骑马。蒋央你也知道,草原上没有其它交通工具,所以必须学会骑马。虽然有些害怕,但不可避免。
月光说,可不是,草原这么大,不骑马你怎么工作呢?多农喇嘛虽然留有一匹马给你。但他的那是一匹热血马,太彪悍,肯定你也骑不上。我把列玛送给你吧。
列玛即是月光自己的坐骑。这伙计应该是中亚的草原马品种。体格高大结实,肌肉是钢板模样的硬朗,没有多余赘肉。通身枣泥红。背部竖起一排整齐密集的马鬃。马鬃下皮毛均匀细致,油泥一样的亮,一看就叫人喜爱。
我上前去,朝列玛伸出双手,想抚摸下它。
不想这伙计却拒绝接触生人。我刚向它走过一步,它即朝我砸蹄子,不让我靠近。
月光站在一旁愉愉窃笑。望望列玛,口里发出似是而非地招应,“老伙计,我这下的让你跟上姑娘,是叫你感到突然了吧?还没有作好接受的准备?但是神灵在前世就把姑娘许配给你啦!”
他瞟我一眼,见我没反应,乐呵呵地摸起马来,一边目光朝着我闪烁,一边又在招呼马儿,“老伙计,既然你跟姑娘有着前世的缘分,那往后可得多多地听姑娘的话了。多多地照应姑娘!”
列玛却不领情,只朝主人一阵嘶叫。
月光因此又是摸摸,又是拍拍,硬朗了语气。
“老伙计,你可得听仔细:你和我,我们和姑娘,我们三个的,今后就是一家人了。多农喇嘛可是给我们这个家念过平安经的。所以你要再有生分,我可不客气啦!”
这伙计仍然固执,朝我“嗥嗥”喷鼻气,一声比一声响亮。
月光最终没了耐性,来硬的了。给列玛解套,拉过缰绳,拽上它在我面前溜达一圈,然后强行把我推上马背去。
吓得我渗出一身热汗,壁虎扒墙状趴在马背上一动不敢动。月光却抓着缰绳一脸庆幸,说没事,你能骑上去就没事了。不久,你会喜欢上它的。
他拉过马缰,牵起列玛穿越田野,往丛林上方的草原走去。
草原上便有了两个青年一匹大马的投影,被下午偏射的阳光拉得很长。随着列玛的移动,投影一会儿自然地重合,合拢成一个人。一会儿又生生地剥离,拉开很长很远的距离。
我坐在马背上望远方。草原那个远,那个深和苍茫,把我的视线也拖得有些沉重。多农喇嘛的家,那个将来的孤儿学校,在草原左下方的那片丛林。那种没有坚实材料作地基的土夯碉楼,看起来风雨飘摇。蒋央你说,它会不会哪一天就倒塌了?孩子们找出来安顿在那样的地方,安全吗?
我望着茫茫草原想心思时,月光在一旁说,“梅朵,你这个样的,是在发什么呆呢?在马背上坐过一个下午,和列玛的感情也是多多的有了吧。现在你想不想我放下缰绳,自个和列玛交流一下?”
“好,月光,我需要这种学习!”我立马回答。
月光犹豫片刻,“那我的是放手了?”
“好吧你放手!”
月光又踌躇起来,“你到底行不行呢?”
“不行也得行。我迟早要尝试!” 我说得有些决意。
月光思量好一会,才把缰绳塞进我手里,“哦呀,那你要多多地小心!”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
ADVERTISEMENT
Hot Deals
All DealsYeedi C12 扫地机及拖地功能特价 $169.99,立省 58%
Waterdrop台面反渗透水过滤器促销,仅售$184.99!
Saks Fifth Avenue 时尚促销:优惠高达 $500
Gap 黑五預熱大促 優惠高達額外五折再享兩成折扣
ECCO 黑五大促销 低至6折
SPYDER特賣低至$13.99
QVC 黑色星期五抢先优惠:首次购物满 $40 立减 $20
Saks私人时尚促销高达4折优惠
Jimmy Choo 女鞋低至6折
Marika促销优惠高达50%
Farfetch前卫风格推荐
Benefit Cosmetics 全场优惠:满减30%+包邮
adidas 儿童精选商品特卖
最多可享 70% 优惠
ADVERTISE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