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oe
三看《色|戒》
11484
106
2007-10-29 18:38:00
李安这个片子,格局确实比张的小说大,深度却未必及得上原作,他还是太人道,太政治正确。张爱玲压根就没有政治正确的概念,她对于人性完全不抱幻想。原作里的易先生和王佳芝都是虚荣大过感情的自私男女(只不过王更软弱一些),他们都以为对方是爱自己的,与其说王是因为爱情而心软,不如说她是被自己想象中的"爱情"感动了,"士为知己者死",他们都以为对方是"知己",关革命什么事呢?
李安自己也说,解释得太多就俗了。好的文艺作品就是要留下多种解读的余地,他这个片子,这方面做得还不彻底。故事倒是讲得很明白了,但是理解的人不需要那么讲得明白也能理解,不理解的人再怎么也不能理解,谁叫这个故事从根子上就不"正确"呢?
嗯。 you certainly had your points。
但我觉得也没必要就说“为了深挖而深挖”吧。比如老库的那个2001 space odyssey,有的人看来就是一没劲的大闷片,但对我这样的科幻/哲学粉丝来说,我只担心自己挖得还不够,理解得还不够深入。因为喜欢一部作品从而从个个层次角度对其分析是一件能够带来莫大satisfaction的事情,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可谁能说现的,就一定是书/作者百分百原来的意思呢?谁有那个权威说“没深度”“没立意”呢?
我觉得有些时候cynical group就是不能接受一些他人genuinely的感动与深挖,这或许也是为了cynical而cynical?
你们对"深度","立意"的定义都不同,当然价值判断会不一样。
要说cynical,谁也比不上张爱玲cynical,要把"国家""大义"这些事情全不当回事,才算真正的cynical。其实单就文艺来说,我还真喜欢cynical到底的作品。
李安对男女主角十分地"不忍",所以结局搞了个老易抚床单的镜头, 画蛇添足. 李安对抗日学生又太"残忍", 所以"再不杀就开学了" , "喝几杯马尿能套出什么来," "全招了, 供词基本还对得上." 最后被枪决的时候, 哭的哭,吓傻的吓傻, 就是小邝脸上的表情比较复杂,我还没太读懂, 可是又没见有评论分析这个表情的.
我赞同说李安这片子解释的太多了, 完全可以再含蓄隐晦一些. 有一句改一下:"同意的人不需要解释的那么明白也会同意; 不同意的人再怎么也不能同意," 与理解无关, 这片子还有观众会看不懂的么.
理解了不等于同意,同意当然是一定需要理解的。李安不一定同意张爱玲的人生世界观,不然他不会做那些改动,但是他一定是理解张爱玲的。
文艺家的道德观往往比较模糊,这和他们对现实的感知有关。大部分人不喜欢看到在文艺作品里看到这种模糊的价值判断,虽然他们通常很能适应现实世界的“模糊”。
这片子故事讲得通畅,但是如果观众看了以后只能得出“女人为了钻石连命都可以不要”,或者“歌颂汉奸,意欲何为”,还真很难说他们看懂了。我认为,这不是李安的错。
我觉得,李安是读懂张爱玲的cynical的,“敢于在抗战这样一个背景下讨论女性性心理学”,可如果李安完全照着张爱玲的调子来拍,《色|戒》就不是李安的,这里面肯定有李安个人观念的加入,不够cynical,也可以理解为李安不够恨的局限。
另一方面,也有基于电影与小说两种媒介不同的考虑,电影属于mass media and mass entertainment,如李安说的,改编《色,戒》,不仅要还原那个年代的面貌,还要找到一个与现在观众可以接受的连接点,关于战争的残忍扭曲《色|戒》拍的如此清晰,却依旧不断的被质问立意模糊,如果照着张爱玲的路子来,估计李安已经被口水淹死了。
李安向来是以“平衡”见长的。这一次他还是比较平衡,有些地方过火了一点点,但是这个题材太敏感,不管他怎么做,还是会有人觉得“offensive”, 这是可以预见的。可能他还是有投资压力,当然也有他本人个性的原因。相似的题材,姜文的“鬼子来了”比他走的更远(当然赔得比较惨)。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