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大校
威望26
贴子21235
魅力23374
注册时间2016-08-22

河边垂钓

查看全部

大家随着年龄增长后,增长了哪些智慧和处世之道?说一些实用的技巧,升到哲学宗教理论的高大上的就算了分享

12885

76

2024-11-13 12:15:15

这个高大上吗?

补充心理能量的理论和方法,增加满足感:有心流的活动,与人交流,有意义的或喜欢的工作

幸福感的四种模型

《幸福的方法》作者泰勒·本-沙哈尔认为,前三种汉堡模型(忙碌奔波型、享乐主义型、虚无主义型)的人都不太容易感到满足,因为TA们的观念存在错误。

1、忙碌奔波型

“忙碌奔波型”的人,往往只追求未来的快乐,因此总是默默承受现在的痛苦。

TA们不懂得去享受正在做的事情,坚守着根深蒂固的错误观念:“一旦目标实现,就会开心快乐”。

因此,忙碌奔波型是素食汉堡,虽然有益,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2、享乐主义型

“享乐主义型”的人,总是在寻找快乐并逃避痛苦。

TA们只是盲目地满足欲望,从不认真考虑后果。TA们认为,充实的生活就是不断地满足自己各种各样的欲望。

但这种快乐并不长久,因为享乐主义者的生活完全没有挑战,TA们可能很快会厌倦并无法感到满足。

3、虚无主义型

“虚无主义型”的人,是指那些已经放弃追求幸福的人,TA们不再相信生活是有意义的。

TA们沉迷过去并放弃现在和未来,终日浑浑噩噩,内心永远感到匮乏。

4、感悟幸福型

“感悟幸福型”的人,可以很好地平衡眼前和未来的幸福。

比如,一个热爱学习的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求知的快乐,而这种快乐也可以帮助TA取得好成绩,并且在未来获益。

谈恋爱也一样,俩人共同享受着爱情的美好,帮助彼此成长与发展。

同样的,当我们从事自己喜爱的事业时,无论是商业、医学还是艺术,我们一样可以在享受的过程中取得事业的进步。

前三种类型的人,都存在“满足感缺失”的情况:

“忙碌奔波型”信奉的是“实现谬论”,即认为只有在实现一个有价值的目标后,才可以得到幸福。

“享乐主义型”的问题在于“快乐至上”,认为只要不断地享受短暂的快乐,就算没有实现目标,也可以得到幸福。

至于“虚无主义型”本身就是一种谬论,是对现实状况的完全误读,认为自己无论做什么都无法得到幸福。

如何获得满足感?

以下这三种办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1、建立简单的小目标,创造“心流”体验。

“心流”是心理学家米哈里提出的概念。

在心流体验中,我们对于正在进行的事情采取的是一种全神贯注的态度,没有任何人或事可以打扰我们或是使我们分心

在这种状态下,我们能够更有效地学习、成长、进步,并获得深深的满足感。

豆瓣高分电影《完美的日子》,讲述了一个普通清洁工享受心流状态的故事。

主人公平山是东京的一名厕所清洁工,虽然很多人觉得这个职业不体面,甚至对它有偏见,但平山每天都乐在其中。

天微亮,平山就起床开始工作。打扫完路面后,他会在公园的长椅上吃便当。下班后,他去固定的场所泡汤,晚上在熟识的小店吃饭。

他会在转场各个厕所的间隙听歌、在家里养很多花花草草、在睡前阅读书籍、用胶片相机给大树拍照……


与平山一样,我们都有过沉迷于阅读或听歌的经历,有时甚至别人叫我们都听不见;或者当我们在专心烹饪、在公园打球、在做手工时,经常不知不觉就过了几个小时。

然后,我们会感觉非常快乐,这就是心流体验的过程。

因此,要想让生活更有满足感,可以建立一些容易达到的小目标,去创造心流体验。

比如,一天看40分钟的书,打一小时的网球,一周看一部喜欢的电影等等。

当你全身心地享受其中、聚焦当下时,满足感就会油然而生。

2、发展社会关系,寻找“同频”的人。

学者Heintzelman和King发现,与他人建立联系并保持关系,是一种培养意义感、增强个体幸福感与满足感的有效方法。

研究表明,与一群志趣相投的人相处、分享自己的热情,有助于进一步促进意义的生成和深化,使人们更加乐观和积极地面对生活,从而获得满足感。

因此,参加俱乐部、聚会活动,或者用自己擅长的技能与他人产生联结(比如教别人画画、写作等),都能让生活更具满足感。

3、寻找有意义的工作和目的。

人生约有三分之一的时间在工作上。如果工作对于你来说尤为重要,那么,你的满足感极有可能要从工作中获得。

因此,你可以通过做有意义的工作、爱好或志愿服务来让生活更具满足感。以下三个策略,希望可以帮到你:

a. 确定你的热情:确定你热衷的活动或事业。这可以通过写日记、自我反省或进行性格测试来实现。

b. 探索职业选择:如果你对当前的工作不满意,请探索符合你的热情和价值观的职业。这可以通过面谈或工作见习来实现。

c. 做志愿服务:为你关心的事业做志愿者,这可以带来使命感和成就感。

有一点要切记:如果企图永远满足,可能会导致失败与失望。

因为,并不是每一件事都可以同时为我们带来当下与未来的幸福。

有些时候,我们确实需要牺牲一点快乐,去换取目标的实现,有些平淡或琐碎的付出是无法避免的。

就像为考试而学习、为买房而攒钱、为实现一个目标而努力工作,这些都会带来些许不快,但确实可以帮助我们在未来获益。

重点的是,就算我们必须牺牲一些眼前的快乐,也不要忘记,我们仍然可以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发掘出能为当下和未来带来幸福与满足的行动。


现在,让我们回到那个终极哲学问题: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电影《林中漫步》或许可以给到我们答案。

作家比尔·布莱森和儿时的玩伴斯蒂芬·卡茨,约好一起完成“徒步2100英里的阿巴拉契亚山小径”的目标。

两个人经历了遇见黑熊、被困在半山腰等惊险事件。回程的时候,比尔·布莱森遗憾地感慨,他们才走了不到一半的路程。

斯蒂芬·卡茨却说,他已经看过了鄂尔多斯山,徒步了阿尔法林道,感受了冬日大雪和夏日炎炎,所以他认为他已经完成了徒步。


“我们离目标还远着呢。”


“你说什么,我们做到了呢。”


“我们甚至没有机会去看一眼卡塔丁山。”


“另一座山?你到底要看多少山才满足?在我看来,我们已经走完了阿帕拉契山径了,我们走过了烈日,走过了风雪,我们走到双脚流血,我们在阿帕拉契山径远足过,布莱森。”


“或许你说的对。”

是的,人生这条路,也许我们终其一生,都没能到达最想去的目的地。

但这一路走来,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狂风暴雨,无论是怡然自得,还是掺杂血泪,都是独属于我们人生的风景。

也许,享受当下的每一分钟,并在美好的事物中获得满足感,就是人生的意义。

如同史铁生在《病隙碎笔》中所说:“生命的意义却似轮回,每个人都得从头寻找,唯在这寻找中才可能与前贤汇合。唯当走过林莽,走过激流,走过深渊,走过思悟一向的艰途,步上山巅之时,你才能说继承。”

人生的意义也许永远没有答案,但也请尽情感受这种没有答案的人生吧!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