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xuecity0824
美与物理学
1519
5
2021-09-23 20:53:02
https://www.youtube.com/embed/_M26o1IswRQ?showinfo=0
物理学自(1)到(2)到(3)是自表面向深层的发展。
表面有表面的结构,有表面的美。如虹和霓是极美的表面现象,人人都可以看到。实验工作者做了测量以后发现虹是42度红在外、萦在内;霓是50度红在内、紫在外。这种准确规律增加了实验工作者对自然现象的美的认识。这是第一步(1)。
进一步的唯象理论研究(2)使物理学家了解到这42度50度是从阳光在水珠中的折射与反射推算出来,此种了解显示出了深一层的美。
再进一步的研究更深入了解折射与反射现象本身可从一个包容万象的麦克斯韦方程推算出来,这就显示出了极深层的理论架构(3)的美。
牛顿的运动方程、麦克斯韦方程、爱因斯坦的狭义与广义相对论方程、狄拉克方程、海森伯方程和其他五六个方程是物理学理论架构的骨干。
它们提炼了几个世纪的实验工作(1)与唯象理论(2)的精髓,达到了科学研究的最高境界。它们以极度浓缩的数学语言写出了物理世界的基本结构,可以说它们是造物者的诗篇。
学物理的人了解了这些像诗一样的方程的意义以后,对它们的美的感受是既直接而又十分复杂的。
它们的极度浓缩性和它们的包罗万象的特点也许可以用布雷克(W.Blake,1757一1827)的不朽名句来描述:
To see a World in a Grain of Sand
And a Heaven in a Wild Flower
Hold Infinity in the palm of your hand
And Etemity in an hour
它们的巨大影响也许可以用蒲柏(A.Pope,1688一1744)的名句来描述:
Nature and nature’s law lay hid in night:
God said let Newton be! And all was light.
可是这些都不够,都不够全面地道出学物理的人面对这些方程的美的感受。缺少的似乎是一种庄严感,一种神圣感,一种初窥宇宙奥秘的畏惧感。
缺少的恐怕正是筹建哥德式(Gothic)教堂的建筑师们所要歌颂的崇高美、灵魂美、宗教美、最终极的美。
https://www.youtube.com/embed/YfYon2WdR40?showinfo=0
保罗·狄拉克(Paul Adrien Maurice Dirac,1902年8月8日-1984年10月20日),男,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量子力学的奠基者之一,并对量子电动力学早期的发展作出重要贡献。
曾经主持剑桥大学的卢卡斯数学教授席位,并在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度过他人生的最后十四个年头。1984年,狄拉克在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过世。
他给出的狄拉克方程可以描述费米子的物理行为,并且预测了反物质的存在。
1933年,因为“发现了在原子理论里很有用的新形式”(即量子力学的基本方程——薛定谔方程和狄拉克方程),狄拉克和埃尔温·薛定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你真是“蓝领”吗?!
x1234 发表于 2021-09-23 23:14
不是。以前不是,现在也不是。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