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时工
读过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的同学,请进楼聊聊。
4120
60
2024-08-03 22:25:48
回复 30楼 的帖子
在赛德克巴莱里,日本人的文明是先进,但这不代表日本人就可以随意支配,欺压,甚至同化赛德克人。如果文明是要人卑躬屈膝,那么野蛮就必将发起奋勇反击。这不是历史的必然,这是人心的必然。
额尔古纳河右岸,并没有涉及这么深刻的思考和描绘。作者把日本人来了,俄国人来了,都只当作背景,一带而过...
在同类的文学作品中,作者显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和高度,仅有优美的文笔是远远不够的。
我觉得迟子建写额尔古纳河右岸,正是想表达不管是日本人来了,俄国人来了,国民党来了,共产党来了,现代文明来了,都是背景,族人的日子象河水一样过,人象风一样生风一样死。衰灭,消亡,重生,人的命运,民族的命运,是自然的一部分。
我理解的表达“痛苦和挣扎“并不是她写作的意图,甚至也不是“不得不放弃“。就是一种历史的必然。
日本人,清人,外省人,国民党
武力不武力,强迫或自愿
对原住民来说,结果是一样的
他们的新生代就会逐渐抛弃本族生活方式和文化的
Dying breeds的悲哀不甘心,一万年上演过亿万遍
生命演化现象的残酷性
平明寻白羽 发表于 2024-08-03 22:13
同意你的看法。我的理解和你相近。
所以她写了大量的各种各样的死,并没有highlight 某一种死法比另一种更深刻更悲痛值得书写。就是这些人,象树一样,生了,然后死了,有可能复活.活不过来就烧了。族群的命运也如此。
手机版怎么引用啊
回35楼
那可能就是创作者手法吧,只白描,让读者自己去体味后面的历史洪流的冷酷无情和被裹挟者的百味杂陈吧
RE. 我和你看法一致。
就是一个垂死老太面无表情平静无波澜的叙述,暗潮汹涌靠读者自行体会。
39楼我们心有牛角啊
是的,这样解读更有深度和广度
握手。我经常看到你的发言心有戚戚焉,很同频
这样理解会不会太致郁了?
余华的活着和村上春树也都写了各种死,但我觉得他们写得好得多。
我还是坚持我的观点: 一位作家如何对待死亡,写作死亡,反映了作家的功力和价值观。
迟子建几乎每篇作品都有写到死亡。我感觉主要还是不同作家“死亡观“的差异,不完全是写作功力,主要是哲学意义上的区别。
对,主要还是哲学观/ 价值观/ 世界观的差异。
在这部书中,我详细列出了她写的27次死亡。很显然,很多的死亡是源于无知迷信和愚昧。所以我读得很纠结很矛盾,这样随意轻飘的死亡,意义何在呢? 这是事实呢还是作者的刻意?
零落一身秋 发表于 2024-08-03 23:11
作为生活在极寒山林生活条件恶劣没有自己的文字甚至靠木刻岩画记事的原住民族群,确实存在很多“无知迷信和愚昧“而造成的死亡。好像刚解放时平均年龄才4 0几岁。人很容易就死了。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