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iri
三看《色|戒》
11489
106
2007-10-29 23:10:00
我说过不喜欢这个电影的改编法,但我没有说他是给汉奸翻案,李安还不至于。他所做的,只是在爱情故事以外,又给坏人找了点优点,好人找了点缺点,然后好让艺术青年们深挖其深刻意义
可是,坏人身上有优点,好人身上有缺点,不是常识吗, 比如希特勒好像就对爱情很忠贞啊 我承认我是cynical的, 一般都把这样的“意义”归类为艺术家们给自己的电影找深沉, 玩儿突破。 我体会,艺术家在现今的社会里,挺难的, 因为能突破过的都差不多突过了,找个深刻题材不容易
但是,我要严肃地说,我非常推崇姜文的鬼子来了。那个电影对我的冲击和这个电影是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上的
还有,我记忆里,李安这个电影,镜头完全是以王嘉之眼光看到来拍的,除了老吴烧她的信,和易扶床悲思这两个细节以外。所以说他是个小女人的电影我觉得很贴切啊,我不觉得李安在电影里试图探讨“为什么有战争,中国为什么败“的问题。当然看完任何那个时代的电影,观众都可以讨论这个话题,不管导演怎么想。 如果电影花了半个小时来不厌其烦地拍各种的姿势,而那几个革命青年的寥寥几个镜头却最后成了电影最大的意义点的话,未免太弱了,不能要求每个人都看第三遍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0:34:09编辑过]
“李安分明是以第三者的全知视角来拍《色|戒》,当然里面逐个镜头的内容,有的是透过王佳芝看到的,有的不是,anyway,李安压根没有从王佳芝的视点来叙述这个故事“
也许我记错了,还有一些其他的,比如易的秘书和易之间的几个镜头,也不是王的视线。但这些镜头在我印象里极少。尤其是在王第二次参加特务组织之后,他的那些同学们在干什么的确就没有再提了,甚至连邝和吴也都是只有王出场才在,没有一个王不在的镜头,整个电影除了和王有联系的人以外,没有一个闲人,怎么能说是第三者全知的视角呢?很多可以很有意思的细节,比如,吴是怎样的一个人, 易在没有和王在一起时,干得什么事,他和日本人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等等,所有这些都没有交代,或是通过王的认知交待了一点点。对我来说,如果是一个第三者全知的镜头,这些事,远比那些床戏有意思的多。
当然,我不是说像这样拍就完全没有意义,我只是觉得如果真想表现那些意义的话,可以用另外的拍法,可能会更好。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18:03编辑过]
“马英九哭那纯粹是扯谈. 他那是为了塑造亲民形象和提升"国家"的凝聚力. 对有国际影响力的TW导演的作品当然要表达一下欣赏之情, 就象他也要告诉选民他每周都关注台湾之光王建民的比赛,号召全岛民众跟他一同关注一样.“
太同意了
“其实李安不想把这片子的政治色彩搞得太浓郁,只是触及一点,走的是中间路线,夹杂一点个人观点。他也基本不在政治层面上对此片做解释。中庸之道,不表示他自己没想法。到他那个高度了,他不敢随便说这方面的想法。这样做他才不会被封杀之类的,这是商业上的考虑。“
我觉得他其实也是真不怎么懂,想浓郁也浓不起来,他只能很好地拍出一种情绪,但没有太多的思考。李安很有商业头脑,那倒是真的。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59:28编辑过]
“其实我想说的是,革命的真相有时候不能太深究。跟政治有关的,没多少是黑白分明的。 “
对啊,这个电影看完以后,很多人都会有这种看法。但是仔细想想,在这件事上,真的没有黑白么?这就是我说的有情绪,没思考 仔细想想,这件事又不是真得那种不能解决的人性难题,反正没说服我
“你说的这些没有交代,或者交代得不够具体的内容,属于故事情节范畴,属于导演在材料上的取舍,而非叙事视点。王在不在场,有多少个镜头在场,并不决定一部电影的叙事观点。举个例子,伯格曼的《野草莓》,通过男主角老人的现在、梦境、幻觉、回忆,呈现他的一生、反映他老来冷漠孤独的心境,可以说是从这位老人的视点来叙事,与全知观点不同。 “
那这个电影里,那些事不是以王视点在叙事呢?如果用专业的术语来说可能不是,但是用我一个外行观众的本能观感来看,我觉得叙事者几乎就是王, 起码导演的镜头几乎就是王的眼睛啊
我同意你们说的这个电影不是以王的第一人称叙述,而且第三人称叙述。但是我不同意说它是全知的叙事者。我不觉得只要是第三人人称叙事就一定是“全知“的,导演的选择可以是客观的,冷静的,或者是主观的,煽情的。这个电影虽然是第三人称叙事,但是王是太绝对的主女角了,导演的选材太有选择性了,视角就比较窄(起码我个人的观感如此),所以还是让我觉得它很小女人。这样说,文学正确一点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1:05:30编辑过]
“前提假设:两军对垒,A跟B。结局是B破A城,杀进去屠城。
A军有两个将领,一个主战,一个主和。主战的那个是民族英雄,奋死抵抗,军民死伤惨重,主和的那个被当作奸细,砍头。最后城破,A亡国。
另一种可能,主和的势力胜出,A军屈辱投降,保存人口,n年后卷土重来,胜B军,即使最后不胜,但避免了被屠城的命运。
这个主战的跟主和的,哪个人品更高?你说这黑白,怎么分?“
这么说吧,李安的电影没有在讨论这个问题,也许他有隐讳地这样想(但从你的影评也看出,没几个人看出是这个意思,仔细想想,发现李安又是黑白分明的),或者像spaday说得那样,他没有胆子真的用他的电影来问这个问题。如果真地问了,不管我同不同意他的观点,我都会觉得这个电影不一般了。
这个电影里,所讲的就是一个在政治上没什么人品的人(易在电影里我可没看出他忧国忧民啥的哈,他忧的是日本人败了以后他自己个的前途,,en, nothing wrong with it, 是人就有人性 ),生活上爱上了一个女人,但为了仕途杀了那个女人(为此,我们应该更恨日本人,因为没有日本人的话,他就不会杀她了亚),然后,大家就开始感叹政治多么的没有黑白,社会多么的压抑
还是那句话,如果李安想要表达楼主上面说的那样的严肃话题,他应该更多的写写易在女人以外的事。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个电影视角很窄,而鬼子来了,远胜于这个电影的原因。
李安这个电影基本是个商业电影,没什么政治倾向,也不是什么错啊,干吗非要给他安上那么多的“大意义“?像我这样的cynical的人喜不喜欢他不重要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11:47:11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0-30 23:10:30编辑过]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