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引用redsilence在2007-10-13 16:27:00的发言:色戒,好的,不好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 | [版面: 推荐文章] [首篇作者:mitbbs] , 2007年10月13日02:06:55 | [分页: 1 ] |
|
|
|
| mitbbs |
|
| 身份:站务 |
| 上站次数:10858 |
| 发表文章:909 篇 | | 经验值:4951 | | 表现值:136 | | 生命力:120 |
| 我的博客 |
| | 发信人: tweety2006 (抵制日货), 信区: Movie 标 题: 色戒,好的,不好的,能理解和不能理解的 发信站: BBS 未名空间站 (Fri Oct 12 18:20:49 2007)
看完色戒,似乎每个人都有一种评论的冲动,连我这很少码字的人都想说些什么。
1.先说说影片里好的或是说我能理解的:
首先,人物的刻画还是很细腻的,李安一贯的风格。尤其对于女人的情感的表现还是非 常细致入微的,对王佳芝对于易汉奸的感情变化的描述,还有几个热血学生的初期的鲁 莽和幼稚刻画还是很到位的。虽然本人很恨小日本和汉奸,但是你要我面对面地去干掉 一个小日本和汉奸,我想我不会比那几个学生做的要好。王佳芝从演戏,到假戏真做, 再到自己都无法分清那个是她真正的自己,其中的彷徨,无奈,软弱,压抑,表现的还 是很好的。
其次,如何看待王佳芝在最后一刻放掉了易汉奸。这个我觉得是可以理解的,虽然我很 不赞同。想一想,易汉奸在那一刻给与王佳芝的不仅仅是一个价值连城的钻戒,更是一 个从未信任过任何人的心,这对于女人来讲,也许杀伤力太大了,那一霎,感性战胜了 理性,让易汉奸跑了。还有,王佳芝没有受过任何专业的间谍训练,天天在敌人眼皮底 下上班,这个精神上的压力是很难想象的。而且王从一开始参加抗日就不是很主动的, 一直到后来在上海她也是很被动的被推上了前台去接近易汉奸,也就是说她的抗日意志 不是很坚强的。不可能以一个抗日女英雄的标准去要求她,所以她在关键是掉链子了, 这个是可以理解的。很多事情,我们可以不赞成,但是可以理解。在这个故事里,女主 人公只是一个小女人,而不是英雄,你不能要求她做一番惊天动地的伟业。她已经做到 了很多她不该做的事情,最后却功亏一篑。把一个民族的大义放在一个女人的肉体上, 本身就是这个民族和国家男人们的耻辱。影片里最面最恶心的就是王力宏,一个大老爷 们,没有一点勇气去承担国家也好,个人感情也好的责任,只是一味的去寄托在一个女 子身上,真是丢人那!
2.影片里不好的或是说我不理解的 首先,李安把这样一个情爱大义的故事放在抗日的历史背景的下面,用意很是模糊。在 我看来,这么样的一个故事,把它放在今天,也一样成立,无非就是把男女主人公换成 黑帮老大和卧底警探。既然放在了那么一个特殊的历史环境下,那他所要表现的东西总 得有些对于历史的回忆和反思吧。可是影片并没有表现出这样的内容。宣扬战争和人性 矛盾的好片子有不少,像辛德勒的名单,美丽人生,钢琴家,这些片子在对于人性美好 ,软弱,和丑陋描述的同时,也表现了战争的残酷和冷漠。而色戒着重刻画了人性的软 弱,却完全忽略了对于战争的残酷和对于历史的反思。历史背景的模糊不清,使得易汉 奸变得让人同情,使得抗日志士们非要除掉易汉奸的想法和做法很难理解。 当然李安 可能压根就没想表现这些战争和历史的东西,也就是想借着抗日的背景来增加影片吸引 眼球的元素。
其次,抗日志士们在影片了的表现是相当的弱智,委琐,和懦弱。对于学生们在一开始 幼稚甚至于弱智,还有些委琐的行为,我还可以理解的话。那么对于三四年以后,他们 还以如此这般的不长进,就很难理解了。和着汉奸们都与时俱进,怎么抗日志士们还那 么弱智和懦弱。按照王力宏同学的说法,他们在离开香港去到上海的三年里,还是很除 掉了几个大汉奸的,应该是有不少的斗争经验和勇气的。可是这些在最后刺杀易汉奸的 时候,集体哑火,而且被一网打尽。这好像是说,不是汉奸多聪明,是我抗日志士太愚 蠢。更匪夷所思的是,最后枪决抗日志士们的时候,那几个人哭得稀里哗啦。这几个怎 么也是提着脑袋在敌后干了三四年的了,天天也都是出生入死的,怎么一下子就这么软 蛋阿。我不喜欢高大全的烈士形象,可并不是代表可以接受弱智委琐的烈士形象。
色戒,是个好片子,也是个坏片子。它好在对于女性感情入木三分的刻画和理解,坏在 对于历史背景的模糊化和对于抗日烈士的或多或少和有意无意的贬抑。如果这个片子不 是放在抗日战争的时代背景下,哪怕是国共战争的背景下,它所受到的质疑和诘问,也 不会那么多,对于观众理解其在感情上的刻画表达也好的多。
是的,不是所有的影片都要泛政治化,可是这不是观众所能左右的,李安把一个小女人 的情爱故事放在这么一个所有中国人都敏感的时代环境里,并以当时的政治和战争作为 线索,作为观众能有选择吗?有的人可以选择忽略,有的人不可以。
最后,向影片和小说的原型郑苹如烈士和她的战友们致敬,正是他们,才使得七十年前 惨死在倭寇手中的南京的三十万亡灵得以些许的告慰。
|
|
|
最后枪决抗日志士们的时候,那几个人哭得稀里哗啦...
对呀,书里不完全这样写的,记得他们更多的是对王佳芝的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