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evloruk
婚前守贞?! 贞操女神涂世友上电视与性专家激辩 网上初现认同声音
1209
16
2012-02-20 10:54:00
贞操女神上电视与性专家激烈辩论
网上开始出现认同声音,涂世友说“很安慰”
2月16日,湖北电视台新闻轻松谈播出有关婚前守贞的话题节目,“贞操女神”涂世友作为婚前守贞的倡导者,与著名性学家彭晓辉一同做客该节目,两人为是否应该建立贞操网站展开针锋相对的辩论。
彭晓辉对涂世友建立网站的初衷、是否具有保持贞操的知识能力、以及其出具的处女鉴定报道等方面均提出质疑。面对质疑,涂世友则认为,与彭晓辉的辩论是两种不同流派和观点的交锋。
上电视与性专家激烈辩论
谈起建立贞操网站的初衷,涂世友表示,看到身边的青少年性观念混乱酿成悲剧,自己才想到建立网站,把自己在守贞方面走过的心路历程和一些想法分享给大家,为青少年提供一个良好的引导。
对于涂世友的说法,彭晓辉认为青少年之间由性引发的各种悲剧和是否守贞没有太大的关系,而是因为青少年的性知识不足,不会处理人际关系所导致。他表示,处女和非处女的区别就是一层膜,作为男性没有必要过分去看重,而女性要想找到可靠的男人,首先自己要自立。
彭晓辉同时质疑涂世友不具有要求别人和她一样保持贞操的知识能力,并认为涂世友的网站中关于处女和非处女的区别是荒谬的理论。他还质疑涂世友在网站上向拥趸(铁杆粉丝)收取10元注册费是为了自己盈利,而不是为了公益。
对于涂世友公开自己的处女鉴定报告,彭晓辉同样毫不留情的进行评判,他认为涂世友做处女鉴定,并进行公开宣传是非常荒谬的,是对其他女性,甚至是对男性的一种侮辱。他认为,人的生理需求是无可阻挡的,发育到了一定年龄,其性欲望是难以遏制的,如果要遏制,就一定会出现问题,心理也有问题,会造成人际关系的混乱。彭晓辉同时表示,青少年18岁之前需要有人来教他们怎么谈恋爱,让他们懂得性。
昨日,涂世友对此表示,彭晓辉是搞性学研究的,所以鼓励性开放,他的观点给了性开发的人一定的宽容。她认为,任何研究都应有对社会的正面引导,因国情不同,我国的性观念不能完全照搬别国模式(性开放)。她表示,与彭晓辉的辩论是两种不同流派和观点的交锋,观点越辩越明,只存在学术思想不一致。
网上评论出现认同声音
相对于彭晓辉提出的种种质疑,近日,网上以及一些媒体的评论日趋冷静,开始出现了认同涂世友的声音。涂世友说看到有人替她反驳,自己也得到一丝宽慰。
17 日,江西籍媒体人周兴斌评论:贞操女神,别让谩骂淹没了你的善良。作者认为,中国对性比较保守,在这种历史文化背景下,涂世友建贞操网来分享守贞心得,提倡减少婚前性行为对青少年的伤害,引领他们心无旁鹜地追逐梦想;净化社会风气,遏制潜规则、包养等道德沦丧事件的蔓延。这样的行为对社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个好事情。
同时还表示,涂世友完全没有使用任何强制性地推广,只是在引导影响,是否接受还取决于不同的个体自由。而网友谩骂和指责是因为对整个事情并不完全了解。
16日,《南方周末》发表方舟评论,对婚前守贞教育发表看法。评论称,近年来,婚前守贞在国外也有提倡,但在国内,舆论似乎对刚刚冒头的婚前守贞认可度很低。评论认为,现代社会,人类生存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可以享有更宽容的生活空间,更大的个性伸展,这其中包括性自由的伸展,但这绝不意味着,倡导贞洁失去了价值。
------------------------------------------------
美国正回归婚前守贞
随着“贞操女神”涂世友的突然走红,许多人开始关注婚前性行为这个社会话题。
在一向以开放的姿态展现在世人眼前的美国,人们在青少年婚前性行为问题上正在逐渐走向保守。美国甚至专门划拨了1.7亿美元“节欲教育专项资金”。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婚前“守身如玉”。原因多种多样:父母亲的关心、当事人自认为还不够成熟、想更好地把握自己的命运等等。
趋势
年轻一代越来越谨慎
美国“疾病防治中心”2011年3月公布的研究数据显示:在5300名年龄介于15岁至24岁的受调查年轻人中,从未有过婚前性行为的人数比率在过去10年从22%攀升至28%。
18岁的爱莉丝自称为女权主义者,她表示至今还未曾有过性行为。在“性解放”风气大行其道的美国社会,爱莉丝不可避免地在暴露、叛逆的电视节目包围中长大。她说自己当然害怕性病、怀孕,更重要的是,她觉得感情上自己还不够成熟,还不能处理性行为所带来的亲密关系。
美国目前有4.5万例疱疹患者,2000万例HPV患者和90万艾滋病患者。许多节欲运动支持者认为,性传播疾病不断增加要求人们最好不要在婚前发生性行为。
美国传统基金会一项研究结果表明,13岁就开始性行为的女孩比21岁开始性行为的女孩患性病的几率高两倍。而13或14岁就开始性行为的女孩中,有40%会未婚先育成为未婚妈妈。
政策
全力提倡青少年节欲
在美国前总统里根执政的初期,美国就开始实施婚前节欲政策,到克林顿总统时期得到了加强,当时的共和党将这种条款纳入到福利改革立法中。美国前总统小布什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当州长时就强烈支持实行婚前节欲教育,主张只教育如何保持婚前性纯洁,不提供避孕知识甚至禁止提到避孕。
在2005年美国国会批准的预算中,有1.7亿美元用于节欲教育,比上一年增加了3000万美元。不过,与布什最初提出的预算要求相比,节欲教育经费仍然被砍掉了大约1亿美元。得克萨斯州和佛罗里达州每年大约可以获得700万美元的节欲基金,是美国获得这一资金最多的地方。这些禁欲教育资金将拨给为学校提供性教育课程的教育、医学或宗教团体。
教育
推行“完全禁欲教育”
目前全美35%的学区提供“完全禁欲教育”课程,该课程的倡导者认为,讨论性行为可能会诱使孩子们进行“试验”,还会引发同性恋行为,因此除了号召“禁欲”外,对其他性知识“绝口不提”。
另有51%的学区提供“升级版禁欲教育”。在这种课堂上,老师不仅号召学生们禁欲,也会告诉他们有关避孕和性病的知识。而提供包括堕胎、同性恋、婚前性行为等综合性知识的学区只占总数的14%。
许多中学得到了青少年组织和宗教团体的支持,这些组织和宗教团体宣扬“婚前节欲最酷”的理念,女孩子们可以购买“贞洁珠”、“等待真爱手镯”以及贞节T恤衫等表示节欲的物品。
孰是孰非很难判断-美国专家对此的反思
哥伦比亚大学彼得·比尔曼教授领导的调查显示,对某些青少年来说,保持贞节的誓言的确能起到一定作用,但是88%的中高年级学生最终还是尝试了婚前性行为。
“曾经发誓保持贞节的青少年首次性行为的时间的确向后推迟了,但是只推迟了几个月而已,”一名研究人员说,“但是他们会尝试其它更具风险的性行为。”
令人忧虑的是,那些接受“绝对禁欲教育”的孩子在首次发生性行为时往往不采取任何避孕措施。
“禁欲教育从公共卫生的角度来看是一场灾难,”哈佛大学精神病学助理教授乔舒亚·斯帕罗说,很多疾病都是可以预防的。如果孩子们只禁欲,而不知道如何保护自己,那对公共卫生系统来说就是一场灾难。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0 11:26:22编辑过]
《激辩》
婚前守贞教育,很傻很天真?
这些年出国的人多了,人们对西方社会的一些错误想象也逐渐回归真实,网络上也有很多人谈论在西方发达国家生活的感受,不少人都提到这一点:在性方面,西方人并不像许多国人想象得那么开放。很多有过中美两国生活经历的人甚至认为,中国人的性观念开放程度,已经超过了美国。
开展守贞教育,在美国颇为常见。虽然奥巴马政府上台之后,终止了政府出巨资投入推行守贞教育的计划,但在民间,各种组织和个人推行的守贞教育活动,依然相当活跃。香港和台湾的情况也类似。2011年5月份,香港当局发布“品德及国民素质”的有关课程的指引咨询稿中,就有不少贞洁教育的内容。台湾近年也有立委提案主张修正“优生保健法”,要求“国中”学校每学年至少提供四小时守贞到结婚的性教育课程。虽然这些由政府推动的倡议引发了不少争议,但人们普遍接受民间社会的贞洁教育努力,并认可其对道德的规范意义。
与此相对,在中国大陆,舆论似乎对刚刚冒头的贞洁教育认可度很低。最近,38岁的单身女硕士涂世友建了全国首个贞操网站“雅品贞操网”,倡导23岁以下青少年婚前守贞,鞭挞“无良小三”和包养、卖淫、潜规则,也批评婚前同居和“露水一夜情”。此举引来了不少的嘲笑和批评,认为涂女士虚伪、迂腐、雷人、可笑的人不在少数。某门户网站对此的评论专题的标题就是“婚前守贞教育,很傻很天真”。
一些公众和舆论有这样的反应,原因就在于,一提到贞洁和禁欲,就很容易让人们想起“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存天理,灭人欲”等对人性的压制与摧残。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守贞与传统似乎总是与权力、虚伪、专制等裹挟在一起。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很容易将性自由与争取自由、人权、启蒙、宽容、文明等词语简单等同起来,认为性解放符合历史的进步潮流,是先进文化的象征,而倡导禁欲和贞洁则是腐朽与落后的。
喜欢评判先进与落后,是近代以来中国知识界的一个重要特征。原因在于近代打开国门之后,国人看到了与西方世界的差距,知识分子在追赶列强的期盼之下,也对掌握历史的发展规律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在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熏陶之下,在对启蒙哲学的简单化理解中,一些知识分子产生了能够驾驭历史规律、能够抄近路发展的幻觉。基于一种进步主义的信念,他们习惯用进步与落后等单一的历史发展观来看问题,而罔顾人类历史演进的复杂性。
这种历史决定论的思维给近代世界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过去几十年中国的悲剧也与此不无关系。在痛定思痛之后,当代思想界对于这种历史决定论已经有了很深刻的反思与评判,中国知识界所熟知的波普尔对“历史决定论”的评判,哈耶克对“理性的僭妄”的反思,都与此相关。对于文明的发展而言,固然有先进与落后的分别,但鉴别出先进与落后,则是一个漫长的博弈和演进过程,个人在面对历史发展时,应对传统保持一份敬畏和谦卑,轻言历史规律往往会陷入乌托邦的悲剧。美国至今仍有几个州保留着通奸罪,人们并没有急着把它作为腐朽扔进历史垃圾堆,这里就体现了对传统和历史的一种敬畏与尊重。
人类总是对无拘无束的自然状态的自由充满着向往,但严谨的道德与自律,是任何人类文明存在的前提。荀子就曾讲“故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伪”这个词貌似很难听,但它的原意是“人为”,文明本身就意味着一定程度的对人的自然属性的克制与改造。文明人的自由必然伴随着自治与自律。
我们也应该看到,历史是在多种复合力量的合力中前进的,如果把人类文明比做一个帐篷,它是由向各个不同方向用力的拉索共同撑起来的。虽然到了现代社会,由于人类生存条件的极大改善,人们可以享有更宽容的生活空间,更大的个性伸展,这其中包括性自由的伸展,但这绝不意味着,倡导贞洁失去了价值。在高度自由开放的西方社会,同样有不少倡导禁欲,并自愿在高度道德戒律下生活的人,人们不应该否定他们对于匡正社会道德所付出的努力和正面价值。
明朝的著名清官海瑞是一个实践极端道德的人,同时代的大思想家李贽认为,海瑞过于拘泥于传统道德,甚至经常不切实际,是个“不可以任栋梁者”,但他同时肯定海瑞的价值,认为他是“万年青草”,“可以傲霜雪”。万历皇帝也认为海瑞“虽当局任事,恐非所长,而用以镇雅俗,励颓风,未为无补”。
婚前守贞教育,很傻很天真!
倡导婚前守贞这样的“旧社会传统”,并不符合现代社会的现实。在古代,男女结婚都很早,一般人十四五岁就结婚了,现代社会的人们往往倾向于晚婚,还有一些人选择不婚,所以要求所有的人守贞是不现实的。生理发育年龄的提前,社会上“性文化”的充斥,避孕措施的进步和完善,都让“婚前性行为”变得并非不可接受。
婚姻的本质是一种契约关系,规范了各自的权利和义务,并没有道德卫道士们描述的那么崇高。在婚姻中,男女是平等的。“婚前守贞”的观念之所以仍大有市场,根本原因在于很多女性仍然觉得,为了结婚以后用贞洁博取男人的欢心,维护家庭的稳定,女性保持贞洁是有必要的。这其实是自己主动放弃平等的地位。事实上,自尊自爱的女性不但不应该因此而自责,反而应该远离观念落后的男性。
中国人在历史和文化的挟持下,历来对身体持公开鄙视的态度,而追求道德完美和精神崇高。性,作为身体存在最强有力的彰显,所遭受的贬斥更是未曾断绝。专制文化往往害怕人欲,恐惧身体的狂欢,而性则是这种身体狂欢最极致的表现。无论是传统封建社会,还是西方中世纪的禁欲主义,本质上都是对人性的泯灭。
如果说倡导婚前守贞,旨在让青少年在性行为上注意安全,更加谨慎,其实是有积极意义的。但很多婚前守贞的教育将“婚前性行为”等同于“性滥交”、“怀孕”、“性病”,完全是恐吓式性教育。这不利于培养正确的性观念。性教育的重点不在于守贞,而在于正确对待“性”。它不应该是一种“性禁忌教育”,而是在充分关注社会性秩序的前提下,要着重关心社会每一个成员的性权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0 11:10:32编辑过]
《激辩》
王西杰的意见:
关于婚前守贞的话题,牵扯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宗教、传统习俗、个人生理心理等林林总总方方面面的因素,是个非常复杂的大问题,不能随便地认定孰是孰非。对于这个话题,我想说说如下看法,一家之言,仅供参考。
人类的性爱,不仅具有繁衍后代这个伟大功用,而且还有激发潜能、催生灵感、增添快乐、交流感情、缓解压力、解除郁闷、健身美容、保持青春、改良睡眠、延年益寿、治疗疾病等功用。因此,性爱是很好的事情。主张精神之恋的柏拉图说:“任何一种快乐都不如肉体的爱来得更伟大、更强烈。”其扯心动魂、直浸骨髓的美妙真是惟心会而不可口传,可神通而不可语达。古今中外的无数小说都对性爱的美妙做过精彩的讴歌,许多诗句也可以理解为是对做爱美好的描绘:“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有情芍药含春泪,无力蔷薇卧晓枝”、“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如此美妙的性爱,人们对它的喜爱应当是天经地义和在所难免了,孔子说:“我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人们在非正式场合对性爱话题的津津乐道、黄色段子和A片的流行以及“艳照门事件”、“赤裸特工F.B.I” 博客、张筱雨人体艺术等的热闹,都说明了人们对性爱的兴趣超出了任何事情。因此,古往今来,有无数旷男痴女为了追求性爱的幸福而不惜牺牲自己的婚姻家庭甚至宝贵的生命,更甚者如爱德华八世,爱美人(性是爱的基础)不要江山。
但是封建统治阶级、传统道德、封建卫道士、愚昧的跟屁虫们为了维护统治秩序和利益,为了显示自己一夫多妻的荣耀,为了享揽性专有权,为了标榜自己高高在上与人不同,他们无视性的伟大功用和快乐,把本来很美好的性爱冠上了文化、道德、纯洁、贞节、节欲、责任、忠诚、高尚、社会行为等许许多多的元素符号,在这些元素符号的掺杂下,性爱竟成了见不得阳光的毒瘴、碰不得的非洲黑曼巴蛇、打开不得的潘多拉宝盒,无数人的思想和意识被这些别有用心的人和人为的道德文化异化了、扭曲了、蒙骗了、利用了,本来自己很喜爱的、很想要的东西却以为那是隐蔽的、羞耻的、肮脏的、淫荡的、罪恶的,怕受到舆论、道德的谴而放弃了,本来属于自己的身体被传统道德和虚假的政治文化掌控了、禁锢了、摧残了,无数人因此饱偿压抑和痛苦的折磨,煎熬青春,桎梏生命,患上了抑郁症、癔症、精神病,犯了性骚扰罪、强奸罪、淫乱罪,成了这个性文化背景下的牺牲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就连女人们到商店买卫生纸,也都是鬼鬼祟祟、躲躲闪闪的,怕人看见。为什么?因为当时人们还处于性禁锢的初醒状态下,认为卫生纸是女人下体用的,女人的下体是做性的工具,做性的工具是丑陋的下流的罪恶的见不得人的东西,所以与此有关的卫生纸也是肮脏的见不得人的东西。这种不健康的、压抑和扭曲人性的、杀人不见血的反动性观念真是让人觉得啼笑皆非,可恶可恨之至!
做爱,就其生理而言,是人的本能需要,是和吃饭一样的事情。就其实质而言,是身体器官的相互接触,就和我们在火车上因拥挤而身体的接触一样,和两个人手握手一样,除了获得极致的愉悦和快乐的心理体验外,生殖器官不会因摩擦而损伤而发生化学变化。就其心理而言,是两情相悦的两个人的娱乐游戏,就象小孩子玩过家家。鲁迅说:“食欲是保存自己,保存现在的事;性欲是保存后裔,保存永存的事。食欲并非罪恶,并非不净; 性交也就并非罪恶,并非不净。”美国著名作家劳伦斯也说:“性与美是统一的。如果你恨性,你就是恨美。如果你爱生活的美,那么你就对性给以尊重。”由此可以看出,传统性观念是封建统治者和所谓的道德家们的主观意识所赋予的不应有的内容,是这些别有用心的人给我“想”出来的精神枷锁啊,是多么的虚伪和扭曲啊!真是“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世界本无事,枷锁人自套”啊。鲁迅在《电的利弊》中有一段经典而发人深思的话:“外国用火药制造子弹御敌,中国却用它做爆竹敬神;外国人用罗盘针航海,中国却用它看风水;外国人用鸦片医病,中国人却拿来当饭吃。同一种东西,而中外用法之不同有如此,盖不但电气而已。”在性爱问题上亦是如此。来自腾讯网的一次全球性女性(18747位女性,31个国家)性调查报告显示:7% 的英国女人在超过100 个性伴侣间疲于奔命。 11% 的塞尔维亚女人拥有超过100个性伴侣。 51% 的澳大利亚和瑞典女人在一天之内上过两个不同男人的床,其中其中还有22% 上了三张床……克林顿骚扰女秘书、希拉里偷情白宫法律顾问文斯•福斯特、英国首相布莱尔夫人切丽偷情私人顾问卡普林、意大利总理贝卢斯科尼夫人韦罗妮卡偷情大学教授卡奇亚里、英国首相丘吉尔夫人克莱门汀和保镖私奔……外国人性观念的开放真是让我们中国人觉得大开眼界、而又匪夷所思。即使在我们中国,我们的中华民族也曾有过令人震惊的性开放时代,诸如原始社会、晋代、唐代、汉代等。诸如此类的“乱性”,亡国了吗?灭种了?从地球上消失了吗?没有!因为“存在即是合理”。相反,人家因为这种开放的、真实的、符合人性自然的观念而发展得更快。现实生活中还有更多的活教材在教导着我们:伟人们的一生大多是多个性伴侣,贪官们贪得无厌地包养多个情妇,娱乐明星们也是争先恐后的出轨、离婚、“潜规则”……给人的感觉就好像是谁越开放越自由,谁的成功价值和快乐指数就越高。值得庆幸的是,时下我国也有一部分“崇洋媚外”的“鸟男女”们,意识还没有完全被传统性观念所奴化,意识随着身体的需要而觉醒。他们冒着被舆论道德和传统价值观、人生观所剿灭的危险,已经搞了或者正在搞一夜情、婚外情、未婚同居、换妻、嫖娼等游戏。其行为与传统道德、社会主流那么格格不入,也没见他们因此而心生悔意而打算改“邪”归正,反而乐此不疲,大有愈演愈烈之势。这种现象的泛滥横流充分证实了瓦西列夫在《情爱论》中的所说:“……肉体的诱惑力尽管受到残酷的虐待,却经常进行报复。所有被掩盖起来不让人看的秘密总是唤起一种不健康的好奇心,一种病态的遐想。茨威格说,这种笨拙的遮盖手法最能加强刺激好奇心了……越是受到压抑的东西就越是拐弯抹角地寻找出路。”
哲人斯宾诺沙说:“所有的规定都是否定。人的认识越客观、准确、科学,就越离道德观或价值观。”无论传统性道德和性观念,多么为人称道,怎样被人反复咏叹,终究在进化论的科学规则下,将消失得荡然无存。因此,我要大声呼吁:让我们一齐动手吧,把我国“存天理,灭人欲”的传统性观念扔到历史的垃圾堆里,再踢上几脚吧!我们为什么不忠于自己身体的召唤和真实的需要呢?我们为什么要把自己的身体完全交付给一个人、完全牺牲给一个人而放弃许多欢乐呢?为什么为了一棵树木而要放弃整个森林呢?为什么为了一朵花要放弃整个春天呢?为什么我们为了一口井而放弃五湖四海呢?我的身体我做主!只要两情相悦,只要我需要,你愿意!
写到这里,我知道很多人要对我破口大骂,又要抡起所谓的性病、少年堕落、家庭瓦解、种族衰退、道德沦丧、国情等大刀朝我砍来,要把我千刀万剐、碎尸万段。我说,嘘——请打住!做爱本身和做爱带来的问题是两码事。就像互联网有利有弊一样,我们不能因为事情有不好的一面,就因噎废食,就盲目地、保守地、顽固地去拒绝科学和先进。毋庸置疑,人们自主自由的性爱,必然会带来一定的社会问题,可它也必然为自然属性所制约、所规范(比如:如果过分滥爱,要受到身体透支,性病滋生、失去生命的制约,这会使许多人望而止步的)!自然界的生物们没有什么性观念、没有制定什么清规戒律、没有实行“一夫一妻制”,因为有自然属性的制约,不也发展的很好吗?假如在一个风景很美的海岛上,有一个闭月羞花、沉鱼落雁的青春智性美女想和你做爱,而且无人知晓,毫无危害,已结婚的你会怎么做?你是遵从真实自然的呼唤啊还是顺从传统道德?答案不言而喻。路德说过:“如果有人想抵御自然的需要,因而不去做他想做和该做的事,那就犹如一个人希望自然界不再是自然界,希望火不会灼人,水不会打湿东西,希望人可以不吃饭,不喝水,不睡觉一样。”既然我们来自于自然,是自然中的一员,那就请我们遵循大自然的规律吧,这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
当然,我们反对封建的贞操观,并不等于就是倡导纵欲和乱性,在自尊、自爱、自重、科学、理性、安全、适当节制、负责任、无伤害、两情相悦的框架下,构筑健康、安全、快乐、自由的情爱。倡议23岁以下的青少年们拒绝婚前同居、婚前性行为,不如因势利导,呼吁大家都来安全、理性的情爱。
米果的意见:
呵呵,西杰写这文章,完全站在男人角度上,只怕要挨骂!
说实话:38岁的单身女硕士涂世友之行为,第一感觉是这女硕士读书读多了。
但细看,人家只是倡导,倡导并不是强迫。
愿意婚前守贞是人性的自由,不愿意守贞也是人性自由的。谁也强迫不了谁。
可以不同意她的意见,但要保障她有说话的权利。
所谓“性与美是统一的”,完全是男性的感受,忽略了女性对情爱的独特感受,女性偏爱的情感之美决不是能被性统一掉的。
男人在追求自己性之美的时候,有没有尊重女人的爱之美呢?
一个选择婚前守贞的女子,不是也很值得珍惜么?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2/2/20 11:11:43编辑过]
婚前有无性行为是个人的自由。。 网上也可以有认同的声音。。没啥了不起的吧。。这也成新闻了
婚前有无性行为是个人的自由。。 网上也可以有认同的声音。。没啥了不起的吧。。这也成新闻了
婚后有无性行为都是个人的自由。。 配偶不同意大不了离婚。。
再次饮用,真省事
男女都要守。贞操女神不要只要求女人撒。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