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losi
“洪堡论坛”正式向公众开放
7242
58
2021-07-22 20:29:26
历时20年 德国最大文化项目“洪堡论坛” (Humboldt Forum) 正式向公众开放
7月20日下午,德国最大的文化项目“洪堡论坛”将正式对公众开放建筑内部。这意味着该国因新冠疫情停滞的文化生活正逐步恢复正常。被称为德国“大英博物馆”的洪堡论坛占地约四万平方米、耗资6.8亿欧元,原定于2019年9月14日——也就是德国著名自然科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诞辰250周年的纪念日揭幕。但因为施工问题和新冠疫情被一直推迟至今。
洪堡论坛所在的柏林王宫位于市中心,是一座重建后外观保持原貌、内部采用现代设计的巴洛克建筑。从7月20日起首先开放的是王宫的两层展区,共有6个展览,包括两大特展“可怕的美——大象、人类、象牙”,针对儿童和家庭的“请坐!”,开幕展“自然之后”和“全球化的柏林”以及长期展览“洞察力——洪堡兄弟”与“地方的历史”。
据洪堡论坛馆长哈特穆特·多格洛介绍,自德国统一以来,在新首都柏林的心脏地带应该打造怎样的一张城市名片始终是争论的焦点。德国联邦议会在2002年作出了两个重要的决定:一是从建筑实践角度出发重建柏林王宫,二是出于用途考虑将其作为洪堡论坛的所在地。
哈特穆特·多格洛告诉记者:“洪堡论坛是一个汇集了文化、艺术和科学的场所,借助展览或者文化活动的形式,致力于让人自省原本认为是正确的立场。它应该成为人们可以倾听彼此、脱离自己固有思维、与陌生人进行交流、了解不同声音与视角的地方。也许在此基础上,我们能够依托这个包容的论坛寻找到如何为共同的未来更好地承担起责任的答案。”
洪堡论坛以德国著名教育改革家、语言学家和政治家威廉·冯·洪堡与著名自然地理学家、探险家和博物学家亚历山大·冯·洪堡命名,纪念两兄弟在各自的领域为全人类作出的卓越贡献。洪堡论坛的揭幕主题是“终于开放了!”。因为该项目从提出方案到设计再到落成耗时超过17年,再加上遭遇新冠疫情,又延迟了近两年才得以迎接访客。
8月6日至9月11日期间,洪堡论坛的庭院内还会在傍晚举办夏季露天音乐会,内容包括演出、快闪景观设计、电台工坊等不同形式的跨界融合节目。而从9月22日起,洪堡论坛内的民族博物馆和亚洲艺术博物馆也将向公众开放部分展览。
德国联邦政府负责文化事务的国务部长莫妮卡·格鲁特斯认为,洪堡论坛的揭幕不仅受到德国乃至整个欧洲的高度关注,也对世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它是一座全新类型的博物馆,让人们在洪堡兄弟精神的感召下充分体验启蒙运动的传统与不同文化间的和平对话。当下的德国作为全世界的伙伴,希望所有人都能够带着好奇心去面对陌生事物,而不是习惯性地去排斥或者贬低。坐落在柏林的心脏地带,洪堡论坛通过阐释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重大问题、通过发起关于欧洲以及世界的新辩论,为大家筑起一条‘理解’与‘和解’的幸福之路。”
多格洛表示,希望很快能有世界各地、特别是来自中国的游客再次到访柏林,参与和丰富这个相遇、沟通、开拓视野的平台。
洪堡与德国:他改变了我们的世界观
(德国之声中文网)洪堡之名代表了非凡。在时间长河中,高校、中小学、轮船纷纷以他命名。不过,他的名字也被人利用来销售所有可能的东西:从缝纫机到香烟,不一而足。
其实,洪堡并非一直受到尊敬。1859年去世后,他的声名曾一度骤降。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有人、事,但凡与德国沾边,在西方世界统统受到嘲弄,洪堡之名也几乎全然消失于公众意识。
然而,在他诞生250年后的今天,洪堡又重享令名。新项目以他命名得以推介;有关他的新书无计其数;在柏林,取名为"洪堡论坛"的博物馆在修缮一新的城市宫开馆。
如今,这位普鲁士研究家、作家、冒险家和全才学者之所以依旧受人尊崇,也是由于他的跨专业研究方法。然而,正是这种研究方法却让他在世时大吃其苦。
洪堡辞世时,专业化和分门别类被视为科学的未来。只有对某研究领域的深邃理解方有望导致新认识,-这是当时的普遍看法,任何其它做法均被视为不专业。
一种全球视角
除跨学科性外,洪堡还为后来的科学家们留下了其它重要的遗产:不要害怕新技术;运用图表,以能更好理解复杂题目;接受这样的观点,即所有知识都不完整;平等对待一切人。
洪堡也留下了十分具体的东西:学者们研究他的日记、所发表的文字以及他生前搜集的巨大数据库。不久前,科学家们就曾利用了他对厄瓜多尔钦博拉索(Chimborazo)火山的测量数据,以更好了解这个当年被视为地球最高实体的火山过去120年来的变化。
此外,他们还利用洪堡的植物地理图画,调查有多少生物多样性因气候变化和农业开发而消逝。调查结果显示,与洪堡所处时代相比,今天,钦博拉索火山的冰川线后退了450公尺,植物分布线则提高了500公尺。
这一跨学科项目当会让洪堡深受鼓舞。他历来主张分享科研成果;他乐于和其他科学家们合作;国界、国籍或语言在他眼里从来不是障碍;当年的他是一个全球网络的枢纽,经由这个枢纽,很多科学家在多年时间里遥相呼应、互通声气。
测绘大自然
然而,在他人得以享用到他的那些数据之前,洪堡本人则不辞艰辛劳作于那些信息大山之间。为能解释,哪些植物在哪里生长,他绘制了信息图。他也是经由等温线标志气候区的第一人。
他将自己成百上千页笔记"翻译"成易于他人理解的无数图表。和一些当时最出色的艺术家一起,洪堡创作出了用于解释自然现象的画图,使普通人一眼就能看懂。
不过,若乾图表和绘画细致至极,其内涵的意义迄今都还未能完全破解。而另一些简单些的图表如今已成为科学界的经典之作。洪堡的若乾图表甚至成为博物馆展品。几乎所有图示都采用垂直方式,即洪堡看世界的方式:从山脉的最高峰降至地下深处的矿床,- 当然还包括这两者之间的所有其它东西。
学无止境
库钦斯基教授指出,洪堡的工作不是一个已然完结的项目,这一点对我们这个一切求快的时代而言,具有约束效应。洪堡虽始终竭力使自己的项目能体现当时的最新研究成果,但也一再指出自己所有出版物的暂时性质。
此外,洪堡也不羞于承认错误,或向同事提供主意。洪堡成了数代科学家的一块跳板,他们跟从了他,超越了他。达尔文便是其中一位。洪堡去世后数月,他发表了《物种起源》。
库钦斯基总结道:"他(洪堡)坚持说,认知永无完备,学习过程绝无终竟,由此,洪堡指出了消费信息数据同对事物的实际认识之间的截然差异。"
到底了
Hot Deals
All Dea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