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VERTISEMENT
返回
  • 浏览过的版块

12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原创]06年12月巴黎·阿姆十日行(编辑完)

7761

31

2007-03-09 18:48:00

芝加哥法国领馆签证

法国领馆短期旅行签证材料要求:http://www.consulfrance-chicago.org/main_visas_eng.htm
预约签证日期的网页:http://www.consulfrance.net/
有问题?发email至:[email protected] (highly recommended!)
预定酒店:http://www.venere.com/(好处是只要按时提前取消预定,就没有手续费)
当然,也可以预约什么Hilton,Marriot之类的大酒店,也没手续费的!
欧洲城市间往返的coach:http://www.eurolines.com/(这次没有坐火车,没有相关信息~)
 
现在只能面签,所以提前约好时间,准备好材料,按时出现,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
法国领馆在芝加哥的Michigan Avenue 205号的Michigan Plaza 37层,出了电梯右转就能看到“VISA”的标志,按照标志指示就可以顺利去签证啦~
 
Michigan Ave是非常热闹的大街,你绝对不会错过的!这个Michigan Plaza楼下就是一家CVS,它离Millennium Park(著名的闪亮豌豆),John Hancock Center,以及MACY'S,NM等购物中心(小第五大道:P)很近,如果去签证就把这天安排给downtown好了~
 
Chicago领馆就负责咱中部这一片,
其他地区的,看这儿吧:http://www.ambafrance-us.org/intheus/consulates.asp

影像风城


芝加哥黄金海岸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3:43:50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8:00

阿姆斯特丹·巴黎 行程

Day1 抵达阿姆斯特丹。“瞻仰”皇宫,国家纪念碑及Dam广场-坐船游览阿姆斯特丹-“瞻仰”西教堂-参观安妮故居-沿着一河一街步行感受阿姆斯特丹风情-海城酒楼小腐-红灯区小觑。
Day2 参观伦勃朗故居-坐火车游览风车村-阿姆斯特丹商业街上闲逛-晚饭是KFC的缩水全家桶-乘eurolines夜车到巴黎
Day3 在清晨凄冷的巴黎街头寻找旅店-参观了朝阳下金色的圣心堂-沿圣心堂后的小路寻觅达利艺术馆并参观之-小转蒙玛特高地和红磨坊-巴士底歌剧院,巴士底广场-浮日广场,参观雨果故居-路遇毕加索博物馆而不入-沿塞纳河步行,巴黎市政厅,卢浮宫(没进!)-坐地铁到埃菲尔铁塔下小憩(没上去!)-从夏佑宫远观铁塔夜景-看了加尼埃歌剧院的夜景-晚上昏睡至死。。。
Day4 早起参观加尼埃歌剧院-参观马德莲教堂-路遇MAXIM'S不敢入-协和广场小驻-沿香街而上-参观凯旋门-进LV店满足了一下窥视欲-“瞻仰”大小宫-杜乐丽花园-奔到香溢吃饭-在卢浮宫里转了5个多小时,只是看了一点点。。。
Day5 乘RER到凡尔赛宫参观-回市区,亚历山大三世大桥-参观荣军院-偶遇罗丹博物馆,“攻占”之-寻寻觅觅奥赛,再次“攻占”之
Day6 参观毕加索博物馆-步行到拉丁区-参观巴黎圣母院-参观巴黎古监狱-错过了圣礼拜教堂-回巴黎圣母院听一个圣诞节的presentation(法语的!)-沿夜幕下的塞纳河步行至卢浮宫-协和广场-香街-凯旋门,夜景真美~~~~
Day7 小转了一下蓬皮杜中心,顺带参观了一家小教堂,听信徒唱赞美歌-市政厅-巴黎圣母院-参观圣塞芙韩教堂-拉丁区游走-先贤祠-卢森堡公园小走-圣路易斯岛闲晃-找地方吃顿热乎的~
Day8 登埃菲尔铁塔-去PAPA吃鹅肝,喝白葡萄酒-逛春天百货和老佛爷(没有任何收获!)-边走边逛到香街-终于和老同学回合!-乘eurolines的夜车回阿姆斯特丹
Day9 参观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参观凡高博物馆-最后流连了一下阿姆斯特丹街头
Day10 乘飞机返回美国,在费城苦坐了6个小时。。。
花费:
飞机票      590美金,CMH-AMS往返
签证费        44美金
旅店            230欧(这部分有很大缩水可能)
eurolines 往返25欧(本年度最佳deal!)
博物馆         103欧
其余            140欧(主要靠吃超市,大家可别学我!)
献给2007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2:52:52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8:00

性感“性都”·城记

阿姆斯特丹以性和大麻出名:纪念品商店里生殖器造型的巧克力、笔筒等各色小花样琳琅满目,路边那些不起眼的性博物馆和sex shopping center,随处可见的coffeeshop(这可不是喝咖啡的地方),夜色下人流涌动的红灯区,还有在变换的霓虹灯下卖弄性感的小姐们,无不吸引着游客的眼球。不过现在的我还是没胆直面这一切,看到卖性纪念品的就别脸,不敢直视橱窗里的小姐,倒是对coffeeshop有点兴趣,但也没抓住抽上一口的机会。
我看到的阿姆斯特丹是从“一街一河”这四个字开始的。这是城市设计课上老师提到阿姆斯特丹时每每要提及的四个字。除却国王、王子、绅士三条主要运河,阿姆斯特丹被一条条小河细密的切割开来,街与街之间则通过桥来连接,整个城市就像一具有肌肉有血脉的完整的躯体。只不过这里的小河更像是这座城市的灵魂,沟通了城内又伸展向遥远的大海。从阿姆斯特丹的地图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这种结构,而习惯用脚丈量地图的我就从三步一河,五步一桥的景色里体会到了这四个字的魅力。

阿姆斯特丹用一个“百年不遇”(同学语)的晴天迎来了我。清晨的阳光从飞机的舷窗里照射进来,我再无睡意。等待飞机降落,等待飞机用了很长时间滑行到停机坪,背着简单的书包在硕大的Schipol机场匆匆的走,直到入关处的官员小姐用一句蹩脚的“你好”把我彻底惊醒。环顾这座欧洲数得上的大机场,却缺少O'hare和首都机场那种熙来攘往的气势,一时间它没有压服得住我的浮躁,任由我继续毛躁的赶往火车站。随着火车开出机场,缓缓向市区开去,我又产生了新的错觉,这不是京郊么?!大地,模样简单的火柴盒型大楼,枯树,铁道。如果不是楼上的那些似是而非的字母,我还真以为自己这是坐在由北京北开出的列车正往河北流窜呢。

大概15分钟后,我就站在中央车站外了。身处于闹市街头,面前的圣尼古拉教堂终于让“欧洲”这两个字跃然眼前,叮叮当当响着的蓝白色电车沿着轨道把市民和游客带到这个城市的各个角落。我大概用了几分钟学会在阿姆斯特丹过马路,基本上就是在美国过马路的升级版,但还比不了在巴黎的经历,也更不能面对北京这个大巫了。之后我便开始在城市里慢慢地走我的路。

 对于初到阿姆斯特丹的人来说,Dam广场是个理想的地标。Dam广场边就是皇宫,杜莎蜡像馆和国家纪念碑,从这里出发可以容易的找到热闹的商业街,中央车站,西教堂,安妮故居和伦勃朗故居。我在这里的几天每天都要经过Dam广场很多次,有时是从一条街走出穿过广场又钻到另一条街里,有时只是走来看看悠闲的行人,胆大妄为到在游客身上“作威作福”的鸽子,或者那些拉荷式三轮的车夫。广场上总是有很多人,无论白天还是夜晚。皇宫尽管有点对不起它这个名字,但在夜色中一样有种威严和神秘的味道。

既然阿姆斯特丹是以河道和街道的交错出名,当然要坐船一游了。不过别抱太大希望,旅游城市的各种项目总有宰人和没话找话糊弄人之嫌。这次“出航”之中,导游司机用带着荷兰味的英语给我们讲着城市里各个建筑的典故,我听得云里雾里,就努力去回忆城市设计课上老师讲过的点滴。好在我回忆起这么一个词:“山墙”。仔细去看,河边的建筑码得整整齐齐,然后齐刷刷被横里一刀砍成个完美的平面。这些连绵的小楼就像孪生的兄弟,互相复制着。偶尔看到一个倾斜出来的楼,司机自然要大放厥词一番,可惜我又没太整明白他要说什么。既然是小楼,大都很小,有的连门都只有半扇。看着孪生楼们没有停止复制的意思,不如看船吧。河边停泊的船倒是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像马上要起航的巨轮,有的则似要永远深居在河道内一般已然老去。惹眼的有这么两艘,一个是有无数窗户的大白船,这也是一家旅馆,另一艘是中餐馆,很像北海公园里往来的大游船,透着中式的派头。俗话说“船到桥头自然直”,那我们这艘小船就没弯过。阿姆斯特丹大大小小的桥据说有1000多座。你坐在船上,看他们缓步从桥上经过,昂首挺胸的欧洲人骑着高大的自行车像演电影似的飞驰而过,迷你的小车趴满了窄窄的街道(不得不佩服他们街趴的技术!),人们并排坐在河边的长凳上交谈着什么,我开始陶醉在自己营造的欧洲感觉里,直到导游司机提起每天有多少多少辆车直接开到河里于是河边修起了矮矮的栏杆,刚才那种浪漫的气氛一下就被他的话逗乐了,消散了。

为了弥补我的浪漫心情,我在夕阳未尽之时继续在河边,街边,桥上和桥下继续我的漫步。可爱的smart总是能引来我的驻足,而学生们骑车往来的画面却让我彻底着迷。有些过往的日子开始清晰,但随着夜色又渐渐落幕。

丁丁当当的电车


安妮故居前的安妮雕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19:48:14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8:00

性感“性都”· ‘夜巡’与‘向日葵’

2006年适逢伦勃朗诞辰400周年,阿姆斯特丹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看见以伦勃朗的蚀刻自画像为主题的招贴画,画面里他蓬乱的头发和滑稽的表情一下子拉近了这位伟大画家和人们的距离。听同学说,在荷兰,人们更加热爱伦勃朗和他的画,相比之下,凡高则享有更高的国际盛名。去参观伦勃朗故居之前,我也只对大名鼎鼎的‘夜巡’有芝麻大点的了解,但说起凡高,却能大概讲讲他的创作经历,他独特的笔触和色彩背后的情绪,更不用说掰起手指来细数那些大家至少在一本美术书上看过的名作。

就是带着这样的无知和有知,我参观了伦勃朗故居和凡高的博物馆。伦勃朗就像他自画像里那样,是个有点顽皮而随性的人。在他的个人收藏室里,五花八门的零碎物件摆满了桌面又挂满了房顶,雕塑,贝壳,干巴鳄鱼,真是千奇百怪。而在他的蚀刻画里,各种市井画面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除却那些你可以想到的拄拐的老头,摊薄饼的老太,马车夫,乞丐,竟然还有正在方便的男人和正在方便的女人。在费城等飞机的当,我读了从国家博物馆里带回来的纪念伦勃朗诞辰400周年画册里的一篇文章,正是点评的这幅'A woman pissing'。从这女人警觉的神态,她的穿戴,到她裸露的乳房和并不写实的阴户,作者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在奥赛美术馆里也有一幅油画描摹女人的下体,但却让我联想不到“美”这个字,有些艺术品是需要不带有色眼镜去欣赏的,我嘛,还在修炼。)这只是伦勃朗有趣的市井画作中的一幅。更多的这类画作都收藏在阿姆斯特丹的国家博物馆内。而伦勃朗的故居则更多地陈列着他的蚀刻风景画,他弟子的作品,和他收藏的其他画家的作品。我很喜欢伦勃朗的蚀刻风景画,画面中的地平线总是很低很低,更衬托出天空的阴霾,飘摇的大树和风车都被大块的黑色突出但却并不缺乏细节的刻画。这与他经常到乡村漫步和作画有关吧,当我站在阿姆斯特丹郊外的风车村时,所看到的也正是这样的画面。
 


蚀刻画之外,伦勃朗在油画里对光线的把握也令人着迷。这从‘夜巡’里便能容易的感觉到。这幅大作是收藏在比邻梵高博物馆的荷兰国家博物馆里。即使你像我一样刚从巴黎的卢浮宫和奥赛离开,也不要错过参观这个博物馆。这里的展览从荷兰与西班牙的80年战争开始,边讲述荷兰的历史,边将一件件你原先也许并不了解的荷兰艺术品展示在你面前。当然同卢浮宫里那些如雷贯耳的作品相比,这些展品可能更像是荷兰人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方面,但你同样能从中看出与荷兰发展史相符的独特之处,感觉到一个国家对自己文化艺术的自豪感。精致的银器,从中国吸收借鉴来的瓷器艺术,火枪,doll house,以及以东西印度公司为题材的油画。这些都不啻为了解荷兰文化的一个个侧面。在距离博物馆区不远的街头,一组雕像表现了一个立体的‘夜巡’。但同油画相比,这组雕像就逊色了许多,没有了光,也就没有了夜,而当你绕着某个人物的塑像走上一圈时,那种通过二维表现三维的乐趣也就消失了。伦勃朗是个不喜欢打草稿的人,他对很多作品都是画完后再修改。在国家博物馆里,他的一些画作边都附有X光照片,你可以看到人物的手臂的位置发生过变化,而移动后的姿态的确更为合理。这又不由得让我想起他的一幅幅自画像,不修边幅之外总透露着一种‘生活着’的乐趣。

参观原作的好处就是能够近距离的观察作者的用色和笔触。由于很多印刷出来的画册都存在着不同程度对颜色的失真,所以即使那些名作在报刊杂志上被复制了无数遍,还是有大批的游客和艺术爱好者要到博物馆里去看真迹。当然了,很多时候我们看到的也是复制品,真迹不知道又巡游到哪个国家去展出了。所以我也不知道我在纽约看到的‘星空’到底是梵高的‘星空’还是谁谁谁的‘星空’,至于在梵高博物馆里欣赏的画作,总该有些百分比上的保证吧。这些以画家命名的博物馆通过对作品以时间序列的编排,配以后人考古的文字相佐,将一个画家纵向的发展轨迹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尽管梵高的艺术生命只有短暂的10年,但他的作品依然被划分成了不同的阶段。他的早期作品一样是写实的而且偏爱浓重的色调,有些更是很难和后来他那种独特的笔法及色彩联系起来。在风景画上,梵高画的地平线总是很高,而他会经常在大地上勾勒出不容忽视的交叉,也许是路,也许是田地和路,也许是金黄色的庄稼。他的自画像就不像伦勃朗的自画像那样谐趣十足,从他的眼神里你能看出些什么,一些只属于你和梵高之间的感觉。因而有许多后来的画家模仿梵高的自画像而创作出新的自画像,他们截取的大概就是自己所看到的那一部分,眼神?烟斗?还是草帽呢?不过我在这里没有看到梵高的‘星空’,那或许我在纽约看到的就是真迹了吧。

荷兰国家博物馆里的精美银器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19:51:56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8:00

性感“性都”· 风车和自行车

在18世纪曾经拥有上万架风车的荷兰,现在只有稀稀疏疏不到1000架风车了。在风车村的时候,恰好遇到风车博物馆在当地采风,就把我这个游客拉了过去问问题。对着镜头,他们让我猜荷兰有多少风车,尽管在风车村我只看到5架完整的风车,我还是大着胆子猜了1000。事后同学就教育我说,荷兰现在就几十架风车了,你还真敢猜。我大叫,不会吧!那岂不是窝头翻个儿----现大眼了。。。回家google了一下,“据说”荷兰现存970架风车,且有210架还在继续使用中,我总算挺能蒙的。荷兰地势低,海岸线曲折,在当时利用风力发电确是个绝妙的主意。即使那些今天留给游客缅怀的风车,也仍然是荷兰风光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这次去的风车村据说还只是个过于做作的景点,但那里的景色已很令人着迷。站在翠绿的田野上,看着远处天际线上漂浮着如伦勃朗风景画中一般阴沉的乌云,近处的风车并没有转动,我诗意的想他们正安静的等待着海风的来临,到那时空气里都会有咸的味道。打扮成农妇模样的姑娘吆喝着把草地上的羊群召回,黑羊,白羊和灰羊一只只跳过低矮的围栏,就像失眠时梦里的绵羊一样,跳来跳去。据说在鹿特丹郊区的小孩堤防,那里有十几架风车,周六整点的时候就会一起转动起来,比阿姆斯特丹的风车村要好玩许多。这次时间不够,没能去阿姆斯特丹周围的城市游走,浪费了欧洲这么发达的轨道交通,实在可惜。由此立志下次一定要搞一个荷比卢深度游~
说是没有去其他城市,乘坐eurolines时也途经了鹿特丹,海牙,还有其他一些城市,只是夜色中只有道路两旁的灯是清晰的,关于城市的记忆仍旧是十分模糊。
不过这次短短的3天,阿姆斯特丹的自行车给我留下了极深的印象。尽管有人称阿姆斯特丹为荷兰的威尼斯,我倒觉得她更像是荷兰的北京。(据说在西安骑车比在北京还要甚些,我没去过西安,就先把这名号让给北京吧。)这里的车大都像国内的28带大梁男车,只是把啊,梁啊的弧度更优美一些,年轻人骑起车来就像“孔雀”里的姐姐,很张扬。到了晚上,他们把车灯挂在书包上,或者胸前,就在窄窄的小街上那么飞速的穿梭往来,旁边可就是河!(“一街一河”嘛~)年纪大的人骑车姿势没那么年轻,速度和灵活度可一点不差,过马路的时候多留神点为妙~大超市,大广场边,就是一片片的自行车,好像也没看见什么收存车费的大爷大妈,不然我就真该以为我在北太平庄的物美超市门口呢。车没人摆,自然不怎么整齐,但气势还是出来了。在小河边,阿姆斯特丹人就把车锁在河道的护栏边,一眼望去,和街趴的密密麻麻的小轿车比,一点也不逊色,这些护栏也发挥了防护和防贼的双重功效。
在海城酒楼吃饭哪晚,从窗口向下望去,黑乎乎的河道边是两条小窄街,街边就是白天所见的不断复制延伸的山墙,一座小桥架在河上,连接起两条热闹的街道,道边的路灯、霓虹灯兀自闪烁着。四五个裹着大衣围巾帽子的年轻人,像“孔雀”里的姐姐那样把自行车的脚凳踩得飞转,他们胸前的车灯在混杂着湿气的一片昏暗之中发着有点模糊的黄光,那光是温暖的,滑过桥,在渐深的夜色中氤氲开来。我还能想起那样的夜晚,没有红灯区,也没有夜行的航船,只有几点这样的游动的光。
风车村的田园风光

桥和自行车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0:06:03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8:00

冬日巴黎·六天五夜

第一次到巴黎,是从清晨冷清的巴黎街道和旭日下的圣心堂开始。
第一次离开巴黎,是以金色彩灯点缀下游人如织的香榭丽舍大道为结尾。
这中间的六个白天,我穿梭在巴黎的大街小街之中。路边某个叫不上名字的建筑却一样有着华美的浮雕和装饰,移步换景,随意踱上几步,又会遇见另一个不知名的雕塑,巴黎人匆匆的脚步不会因此而放慢,小轿车排着队从雕塑的两侧开过,只有我这样的游客,会停下,举起相机,妄想将这座城市收于一片小小的CF卡中。当然,建筑和雕塑都是有名的,只是巴黎这座城市里这样的景观太多,奈何我精心准备的攻略和地图,彼时依然让我觉得囊中羞涩。
而当夜色降临,眩目的彩灯将这座旧城照得通体透亮,巴黎一下子变得更加立体。我则喜欢沿着塞纳河步行,看着夜行的游船上兴奋的游客在每座大桥小桥前都起立合影,我在那时终于感觉到被理解。当我在右岸,我寻觅着白天看到过的新桥,慢慢步行至卢浮宫的南墙边,我幻想着一个又一个窗口的后面,油画和雕塑正在复活,他们在偌大的卢浮宫里游弋,却没有发现可以惊吓的对象。如果我在左岸,那我就该假想自己是个艺术家,可咖啡馆里正对窗口位置上的一杯咖啡或一盘美食仍然对我很有杀伤力,我不自觉地浏览这些小店的橱窗,店里看着都很温暖,客人的目光却游移不定,他们还是不甘心只做别人的风景。圣诞夜时的西岱岛格外的热闹,圣母院前一排安检机器拉开了架势,游人和本地人仍像潮水似的涌入,教堂内的人绕行一周,或坐下来望着昏暗的祭台和高高的穹顶发呆,或在一片烛光之中真心为自己的亲人祈福,教堂外的人拥挤在一棵圣诞树前留影。照亮圣母院的灯光恰到好处,不哗众,不卑微,就像我在华盛顿所见的国家大教堂,在夜色中让人觉得心下安详而平静。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巴黎能爬的几个制高点,这次都登上参观了,可惜全是白天:在圣心堂前远眺清晨的巴黎,在凯旋门上俯瞰车水马龙的笔直的香街,像Stryge一样托腮凝视塞纳河,或是圣母院顶错落有致的神像,第六天的巴黎被大雾笼罩,在埃菲尔铁塔更上层楼后发现什么都看不清,倒是在下了一层之后看到了夏佑宫的全貌。想来还是最喜欢圣心堂那个早晨,没有太多人为的做作,眼前高高低低的屋顶被暮霭所笼罩,一座古老的城市又开始了新的一天。
清晨的圣心堂

像Stryge一样思考

穿墙术

剪影戴高乐

新桥·白天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2:19:29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9:00

冬日巴黎·烛光为谁而明

我不信教,对圣经题材的画从不感冒,我想自己该算是无神论者吧。但每当我走进教堂,感觉到它深沉巨大的尺度开始在眼前延伸开去,看到那些虔诚祈祷的人和蜡烛顶呼呼跳动的火苗,听到管风琴一霎那间就能冲到屋顶的宏大而饱满的声响,我就会平静下来。不知道这是不是表示我内心里也有一小片平日难以触及的自留地,只有在这样的外力下才能释放出一点点它独特的能量。不过在巴黎,这种微妙的能量却能缓缓地释放不绝。
这次巴黎之行抵达的第一站便是圣心堂。下了地铁,沿着一条坡度颇大的小巷向上行走,两旁的店铺大都没有开门,游客也是疏疏落落的,大概因此也避开了不少经常在此处出没的黑人兄弟。从小巷走出,便是一片平地,站定脚,抬头望去,圣心堂正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她白色的拱顶此时却是淡淡的金色,青色的雕像投下的影子也是柔和的暗色,看到这样的美景,心里却只有一种无法言说的感受,或许只能以她的名字来形容。拾级而上,渐渐走到早晨的阳光里。最后的几级台阶上站了十几个体貌各异的年轻人,他们穿着薄外套,手执小小的绿色歌本,正迎着这八九点钟的太阳,朗声歌唱。言语不通,我不知道他们在唱些什么,但我很喜欢他们阳光下的脸,非常非常普通,没有任何刻意的修饰,仅仅是被阳光添上了一抹金色。圣心堂前的台阶是看日出和日落的好地方,正对着巴黎市,天气好时能看到荣军院的金顶,要不是天气太冷,我也想在台阶上坐了不走慢慢晒太阳。走进教堂,正要逆时针而行,却被工作人员叫住,比比划划中他的意思是要我顺时针绕行,而且要脱帽,于是转头重走。圣心堂外阳光明媚,但教堂里却是低调的,自然光透过彩色的玻璃照进来,每几米处便有一个用来安放蜡烛的平台,无数烛光闪烁,内心也变得温暖明亮起来。教堂里照例有很多雕像,很多文字的注解,单独隔出来的小间,以及木制的矮矮的讲台。我缓步走过它们,却没有办法得到更多的共鸣。 
圣心堂所在的18区是我很喜欢的地方,这里有曲曲折折的小巷,有着白色高墙和大窗的海边度假风格的房屋,一个属于艺术家的小广场,支起画板的画家在这里静静的作画,被陶冶出艺术家气质的鸽子也悠闲的踱着步。欧洲的小汽车照例脸贴屁股的趴满整条又窄又陡的小街。我到的时候两旁的餐馆虽然没开,但可以想见等到6、7月份,这里熙熙攘攘的景象。按图索骥找到了蒙玛特高地,但我只是沿着那条切过高地的大街从高地上走了一小遭。高地上密布的墓冢,样子各异,有的种着小树,有的点缀着鲜花,墓碑也是大大小小,没有什么统一的格式。不像国内的墓地,从内容到形式都高度的统一,也不像阿灵顿公墓,一看便知它努力代表着某种巨大的意义。红磨坊就在附近,外表看去却很是平淡无奇。在18区还拜会了达利的艺术馆,也是小门脸,只有橱窗里那倒挂两撇小胡子的气人样子,让人看过即知这里是谁的地盘。不过酒深不怕巷子深,我在其中逗留的时候,正赶上一群小朋友也来参观,他们大概5、6岁的样子吧,一个挨着一个坐在地板上,温柔的年轻女老师细声细语用法语讲着什么,小朋友当然就会整齐的回答老师的问题“Oui~~~~~~~~~”,但也少不了交头接耳,女老师就一遍遍把手指放在唇边“嘘”这些小朋友,他们也还挺乖的。不过这么早就让他们看柔软的钟表,爬来爬去的蚂蚁,细长腿儿的大象,和鲜红的大嘴唇沙发,他们一定会把达利当成是画动画插图的!
第二天去了正对着协和广场的玛德莲教堂。教堂整体看去是高大宏伟的希腊神殿风格,这与众不同的风格让她在我脑海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玛德莲教堂虽然不像圣心堂占领了巴黎的制高点上,但她前面的台阶正对着皇家大道,也是赏景的好地方。我那天倒是坐在这里晒了会太阳,笔直的皇家大道和协和广场相交,大道两旁的建筑周正而古典,正反两向的车流不断流入和流出,协和广场上的方尖碑的延长线恰好把眼前的景物对称分开,而方尖碑后不远处,另一座希腊风格的国家议会同玛德莲教堂遥遥相对,成为视线的另一个焦点。我依然在教堂里绕行一周,算是每天赶路之余的一点点休息。
圣诞前夕,爬上了巴黎圣母院顶,装了回敲钟怪人,又在圣母院内听了一个小时的法语presentation,却错过了去圣礼拜堂看中世纪彩绘天窗的机会。好在圣母院里也有同样漂亮的彩色窗格,只是这里人多的实在可怕,人流推着你行走,众游客稀里哗啦闪个不停的相机,把这里搞得不像是一个宁谧的圣地。
圣诞节当天在蓬皮杜的附近发现了一个有点破败的教堂,走过去时,大门边的一个中年男人微笑着给我拉开了门。这是个很小的教堂,很多窗户已经换成了普通的透明玻璃,但还有些保留着彩色的人像和瓦蓝的天空图案。教堂里正在进行着小型的活动,十多个人围着讲台在唱赞美诗。虽然没有伴奏,我却依然被这样的场面所吸引。他们的声音当然不能同有如天籁的童声相比,但他们真诚而专注的眼神让我不由得停下脚步,尽量不去扰乱这样的歌声。教堂随小,但也五脏俱全,出出进进的木门一样高大而沉重,需要用力推。当天下午又步行到拉丁区的圣赛芙韩教堂,也是同这个教堂一样,不很大,游人不多,可以慢慢地在一扇扇窗下行走,也可以对着一片烛光发呆,没有闪光灯和嘈杂的人声,如果坐下来像信徒一样去听一段弥撒也是可以的,这里的牧师虽然没有圣母院里的那四位看起来穿着那么华丽,但一样是专注的讲演,耐心的在每个人面前划着十字。
回到美国后恰好看到一篇介绍德国科隆大教堂的文章,文章中称德国人当初要建一所世界上最大的教堂,就是希冀她能成为人间的一座天堂。我想科隆大教堂里也必定点着无数的烛火,为在世人指明,为离世人引路。如果信奉这样一柄烛火就能得到超脱,我其实,也愿意尝试。
圣母院内的烛火

圣母院上另一个小怪物雕像

圣母院顶·仙人与鹤


圣心堂上的怪物雕像

圣心堂前的围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2:34:14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9:00

冬日巴黎·Before sunset

去欧洲之前,读到一篇游记里面谈到了巴黎六秒定律:在巴黎,如果你目不转睛的盯着某个法国帅哥6秒钟,他就会有如背后长了眼睛似的回头来寻找这束“炙热”目光的来源,并附送一个甜美的微笑,倘若这时你没有抵挡得住法国帅哥的迷人电波,也回他一个暧昧的微笑,那么他就会走过来问你的电话号码了,然后嘛,赫赫。。。本着科学严谨的态度,我出发前决定在巴黎时也要试验一下这条六秒定律,不过只执行到帅哥回头那一步,然后我就准备作目光游离状了。清晨6点抵达巴黎,在冷飕飕的3号线地铁站里,我开始小范围的热身,不知道是因为一路颠簸没有睡好导致目光呆滞,还是六秒实在太长,我总是保持目光游离的状态。。。等到两天后,对巴黎地下交通线路有了大体了解,不用再紧张兮兮的担心坐过站时,我又开始锲而不舍的执行起了代号“电光火石”的试验任务。但无论是背对着我的巴黎小帅,站在车厢中间侧面冲我的巴黎大帅,或是对面低头看报纸的巴黎老帅,没一个成功转头/侧头/抬头寻找我的目光,所以我估计要不这个定律不成立,要不他们不是巴黎人,再不然就是我的目光还不够灼热。
不过因此就断定巴黎不是艳遇高发地也为时过早,至少对于艺术爱好者来说,巴黎有太多“艳遇”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鉴于这次是冬天来游欧洲,我把主要的体力都安排在游览博物馆和艺术馆这些室内项目,这样夏天再来时我就可以高高兴兴地每天在公园里看书,画画,喝咖啡:)
巴黎和阿姆斯特丹都既有综合性的博物馆,也有单个艺术家的小艺术馆。阿姆斯特丹有梵高和伦勃朗,巴黎有达利,毕加索和罗丹。达利的小博物馆里处处可见达利符号式的作品,也有以前不曾接触过的达利笔下的圣经题材作品,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插图和雕塑。毕加索的博物馆相比要大许多,内里有点错综复杂的味道,依导览线路的引导,可以纵向的去欣赏他不同时期的作品,也因而发现在那个抽象的喜欢画大手指大脚趾的毕加索之前,曾经有个写实的毕加索,他也曾模仿过马奈的名作“午餐”不过显然要更粗线条一些。在他的静物写生里,经常会出现吉他,水杯,扑克牌(尤其是梅花A)和报纸杂志,我猜他的生活里也经常要以这些物品为伴,或许他就是某个报纸的忠实读者,闲暇的时候则喜欢弹弹琴打打牌。画画之外,毕加索这个可爱的老头还制作了大量的粘贴画,他可是什么材料都往自己的作品上招呼,所以我经常要通过讲解才能看出他到底又把哪些东西折腾到了自己的作品里。他设计的演出服也在展出至列,同样的色彩夸张而富于想象力,亦如他的那些造型怪异的雕塑,在雕塑的旁边都会有一张X光片,把这些怪里怪气的物件挨个透视一番,告诉你在粘土的下面是钢丝,布头包裹下的则是木块。。。不过馆里大部分的画作还是毕加索喜爱的由cylinder、sphere、cone和edge勾勒出并填充以各种色块的被重新组合过的三维空间。
去奥赛博物馆的那天路过了罗丹的雕塑园,尽管时间紧张,也马上掏出博物馆通票在门口帅气的一晃就走了进去。巴黎正是一个阴天,感觉天空中随时会飘下雪花来,园里的树木照例是枯萎而干瘪的,沿这样冷清的园子走了一圈又发现几尊名作正被拉出去展览只留空空的底座在那里,更显得有点荒芜。即使是“思考者”和“地狱之门”,摆在园子里我也辨不出是不是赝品。比如我前脚在这里看到的青铜巴尔扎克的全身像,后脚又出现在奥赛里,大小一样,只不过变了石膏的。“思考者”被放在一个高高的石座上,后面就是荣军院的金顶,颇有点光彩夺目的感觉,看他眉头深锁绞尽脑汁的样子,我不禁想起小学时看到的脑筋急转弯题,请问:他为什么赤身裸体的思考?因为他正在想今天要穿什么。在罗丹雕塑园里有个二层小楼,里面也是他的雕塑作品,“吻”就在其中。“吻”的确是非常美:男人和女人的身体缠绵在一起,他一只手臂揽着她的腰,另一只手捧着她的脸,他的面颊紧贴着她的,俯身下去一个绵长而销魂的吻,定格在罗丹的手下。其中既有展现力度的细节,也表现出了女人柔美光滑的躯体,整个画面的构图呈三角形,在力学上合理而又恰好符合这个被捕捉到的时刻。大部分游客在“吻”前都会停留很久,也许这样的画面使他们心里也泛起对某些甜蜜瞬间的回忆,某时,某地,某个人。。。
匆匆离开了罗丹的雕塑园,天色渐晚,留给奥塞的时间也不多了,于是精打细算一番决定主要看看印象派的作品。马奈的吹笛少年前冷冷清清,不复当年在北京美术馆展出时里三层外三层的“盛景”。莫奈的睡莲、日本桥照例会出现在冠之以印象派的地方。奥赛里也有梵高的作品,但同单独参观阿姆斯特丹的梵高博物馆不同,这里是以时间为尺,将同时期的作家作品摆放在一起,做一次横向的比较和欣赏。在这里都是个性鲜明的画作,一眼既知是哪位的大作;而在毕加索或梵高的博物馆里,你常常会发现一些不那么出挑的作品,如果不是清楚地印着Picasso或Van Gogh,你大概不会往他们俩身上联想。不过艺术品都是有时代和艺术家特征并且在时间上是前后相继的,在横纵两次穿越时空之后,我对这些油画和画家或多或少都添了一些了解,用色,笔触,主题或年代,再看到时也许就能回忆起他们前后的变化和不同画家之间不同的特色。
最后说说卢浮宫的一段“艳遇”吧。我是特意挑了一个周五去的卢浮宫,这样可以比较惬意的安排我的参观时间。在观瞻了卢浮三大件之后,我就开始踏踏实实地看古埃及的展品和文艺复兴时期的雕塑,这也是我比较喜欢的艺术品。走走停停了大半圈,又回到了胜利女神脚下,感觉脚底板有点僵硬,我就在过道里找了个地儿坐下,掏出350D开始回放一下这几天的战果,正沉迷于一种膨胀了的自我欣赏之时,有个人坐到了我旁边,抬头一看,是一个西装笔挺的法国中帅。他用比较缓慢而蹩脚的英语问我这些照片是不是都是我拍的,然后开始问我各种各样的问题。刚开始对话时我还挺警觉,不过聊了两句,我猜他是这里的工作人员,他半开玩笑地说他不是,却被另一个走过的同样西装笔挺的女工作人员的问候暴露了身份。我于是问他最喜欢卢浮宫里的哪个作品,因为我理所当然地认为在卢浮宫里工作是美差一件,但他并不回答,只问我觉不觉得他mad,还开始探听起我的年龄。然后他又说起他的家庭和孩子,想到我们正坐在这样一座艺术的宫殿里,而我却听着这个四十多岁的法国男人用不怎么好听的英语说起他生活里的琐事,我觉得很好笑。这卢浮宫原来也是一个围城,城外的我会觉得在这里工作个一年半载一定有趣无比,而城里的他却滔滔不绝地和他遇到的游客拉起家常来。我不会是他第一个听众,也不会是最后一个。下次再想到巴黎时,我大概也会想起这个絮絮叨叨的法国男人。
虽然真正的艳遇没有降临,六秒定律也不成立,不过我相信,在巴黎一定发生过许多浪漫的故事。那么多的艺术家都曾到过巴黎,他们写着画着唱着来到巴黎,住上一段时间,又写着画着唱着离开巴黎。他们的作品把卢浮和奥赛都已填满,但仍不仅仅是这些我们正读着看着听着的传世之作,还有许多野史和趣闻。你来到了巴黎,就会发现传奇离自己如此之近,你留连过的河边和书店,也许同样被某人眷顾过。而当你有心倾听之时,一定不缺一双热切的眼睛和一段或琐碎或动听的故事。只是我们终究只是过客,当日落之后,我们总要离开。。。
*把Before sunrise和Before sunset强烈推荐给有小资情调和喜爱欧洲风情的HCmm们:)
卢浮魅影

胜利女神

维纳斯

加尼埃歌剧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2:49:39编辑过]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9:00

冬日巴黎·宫内宫外

尽管冬日萧索,在美国俯拾即是的明媚阳光到了欧陆变成了难得的奢侈,但巴黎的魅力却丝毫不减。我这几天常常回想起在巴黎穿街走巷的日子,那些随处可见的雕塑,不经意就会错过的广场和尖碑,还有石头砌起的房屋和木质的门窗,非常怀念这些在美国广袤的文化荒地上无法寻觅到的东西。我喜欢漫无目的地在窄窄的街上行走,在某个十字路口停下,一转念就拐上了另一条小道。天空灰灰的,就像在北京。
任何一本旅游手册提到巴黎都会毫不吝啬的把各种溢美之词堆积得丈高,尤其是提到卢浮宫和凡尔赛宫时。在卢浮宫里能看到蒙娜丽莎,这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但作为艺术博物馆的卢浮宫本身却是一件更大更壮观的艺术品。第一天便经过了卢浮宫,我穿过卡利庭院(Cour Carrée)来到有玻璃金字塔的入口处,那时正是傍晚,已经很斜很斜的橙色阳光只能洒在黎叙留馆(Richelieu)那侧,温暖的象牙白色,而对面的德农馆一侧(Denon)却是朴实的发旧的浅棕色,相同的浮雕、窗棂、门廊和屋顶却仿佛一新一旧坐落在金字塔的两侧,透过正中的金字塔可以看到卡鲁索凯旋门(Arc de Triumph du Carrousel)和已经发紫的天空和几缕云絮,稀稀落落的游客们纷纷在喷泉前,金字塔前拍照留念。卢浮宫的结构在我看来很像一个大尺度的四合院,小凯旋门作门楼,金字塔为内影壁,两翼环抱一个四四方方的空间。如果以北大图书馆做比,黎叙留馆就是318,德农馆那侧是301,叙利馆(Sully)那侧当然就是北大图书馆的新馆了。我向来喜欢这种周正的格式,加之墙壁上,屋顶上无处不在的繁复的雕塑,卢浮宫给我留下的印象就三个字:太美了!走进卢浮宫,在地图的指引下,我在各个展厅之间往来。找寻心仪的艺术品之余,我很喜欢透过高大的窗户往窗外看,我觉得这样很浪漫,你能看到对面的展厅里驻足流连的人影,庭院里错落的台阶,而某个雕塑的剪影一下吸引住了我,又会忙不迭的沿着一个个窗台向她奔去。卢浮宫地下恢复了原来的护城河遗址,在灰色巨石筑成的防御工事旁慢慢走过,时间就这样回到了12世纪末。不过沿着台阶爬到三楼,在拿破仑三世套房中,时间又迅速被拨快了700年。拿破仑三世套房可以算得上金碧辉煌了,一半要归功于绚丽巨大的灯饰,另一半要数她处处镏金的装饰。深绿色的木门非常非常高,就像在Sissi里看到的那种,空间一下被拉伸出许多,给人以庄重,需仰视之感。皇家嘛~
去过卢浮宫之后,对隔日的凡尔赛宫之行更是充满了期待。最早知道凡尔赛宫还是因为那部少女漫画《凡尔赛玫瑰》,我虽然没有看过,但却对封面上金发碧眼的男女主角印象尤深,想像中凡尔赛必定更加华美更加充满皇家的气息。位于巴黎市郊的凡尔赛宫作为法王路易十四的炫耀和嫉妒之作,号称是欧洲最大、最雄伟、最豪华的宫殿建筑,并成为后来欧洲各国宫殿模仿的对象。凡尔赛宫的落成,辅之以夜夜笙歌的腐朽生活,据说成功收服了当时已有叛乱之心的皇族旁支,这些锦衣玉食的男男女女每晚开着超豪华的party,再无造反之心。但从今日的凡尔赛宫来看,我只看到了逝去的奢华。她巨大,填充着各种装饰品,在细节上亦很讲究,可走廊里陈列的雕像过于古板,都是一个姿势一个表情,大名鼎鼎的镜厅已然陈旧,光彩不再,反而不如加尼埃歌剧院的大厅来得惹人流连。而走出凡尔赛的宫殿,来到宫殿后的庞大的后花园,感觉却是一下子豁然开朗。两侧是绵长开去的绿色树林,正对你的水池旁点缀着青铜的雕像,而层层向下的台阶把你引向弥漫着雾气的十字运河。运河很长,通往皇后的瑞士农庄。如果是夏天,泛黄的海神雕像喷泉不断泼洒出阵阵水星,绿草茵茵上点缀着大片的五颜六色的花团,在灿烂的阳光下沿着运河漫步,目力所及都是高大的树木和鸟语花香,而你回望凡尔赛宫的壮美,我想换谁大概都会死了叛乱之心吧:)所以如果去凡尔赛宫,就一定要等天气暖和了再去。
凡尔赛宫再美,那也是皇族享乐的地方。卢浮宫,夏佑宫,大小宫这些宫殿也全是属于皇室的私人场所。不过巴黎却并不缺少公共空间和开放的绿地。在巴黎,广场(place)是很多的,没有天安门广场那么大的夸张,巴黎的广场通常就是很小的一块地方,巴士底广场和协和广场上是立着不少标志物,不过也有些小广场就是随意的散落在巴黎市内。公共空间的存在成为市民交换信息的场所,自然而然也是孕育革命的摇篮。(在北京是没有这样的公共空间的,北京的市民去哪里交换信息呢?澡堂!)有些地方,像索邦大学前的那片空地,即使没有挂个广场的名字,但也是公共空间的一种,我甚至可以想像年轻的革命家在那里振臂一呼的景象。离索邦大学不远的卢森堡公园虽然不像凡尔赛宫的后花园占地上百法亩,但她的布局,雕塑、水池、林木和草坪的布置一样整齐而大气。步行其间,同样的心情愉悦。这些公共空间虽然没有皇宫内那般奢华的装饰和各种美酒佳肴,但却更有文化、人文的味道。面对西岱岛的拉丁区边上的莎士比亚书店就是Before sunset中男主角再遇女主角的地点,那个书店的确非常袖珍,高高的书架上却摆满了书。没有什么畅销书的广告,在这个拥挤狭小的空间里,我看到很多的书,也回忆起小时去那些小新华书店掏书的日子,在没有图书大厦和星巴克的旧日,文化味却更为浓郁。透过莎士比亚书店的窗户,你便能看到巴黎圣母院,走出书店沿拉丁区这侧蜿蜒的河道步行,这里有亲密的爱人,馋嘴的水鸟,和略显陈旧的民宅。我企盼着有这么一天,在日落的余晖中,我能再次在塞纳河畔行走。
凡尔赛后花园的水池

浮日广场中的路易十三雕像

荣军院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9 22:59:31编辑过]

ADVERTISEMENT
Huaren
等级中校
威望6
贴子3804
魅力5017
注册时间2006-06-30

Shino

查看全部

2007-03-09 18:49:00

阿姆云上阳光灿烂

旅行结束的时候,心情总是很矛盾,一想到又要回到钟摆式的生活里就不免失落,可出门在外十天半个月后又特别想念家里的浴室、冰箱和床。我就带着这样徘徊的心情坐在Schiphol机场里,手里捧着本王小波的杂文,看看,想想,拿笔在扉页的空白处随时划拉两笔。
欧洲的冬天不怎么冷,只是有点潮湿。巴黎人没有想象中那么高傲,年轻人的英语虽然蹩脚但总是很乐于帮助,也碰到过完全不会英语的巴黎人,比比划划的努力用身体语言让我明白应该在哪里拐弯然后再直走。我常常一边"Oui,Oui"的点头称是,一边晕头转向的猜测到底是哪一条街。巴黎有文化,有历史,有艺术,有美食,也有旅游城市惯见的那种急功近利的强买强卖。巴黎有穿牛角扣的老帅哥,小帅哥,有消瘦高挑的美女,在卢浮宫旁的中国餐馆里有能说一口流利法语的勤劳中国人,也有小阿小黑等闲杂人等。巴黎给人的感觉很完整,并不支离破碎,和想象挺吻合的。
相比巴黎,阿姆斯特丹是个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是一个我乐于养老的地方。阿姆有她光怪陆离的一面,性博物馆和性用品商店永远大门敞开,可以吸大麻的coffeeshop经常都能碰到,夜幕降临后的红灯区更是这个性都的标志。但阿姆吸引我的是那些弯弯曲曲的河道和高昂着头骑自行车的欧洲人,还有在这个小城市里步行的愉悦。
在经历了登机前的一系列盘查之后,我终于坐在了机舱中。旁边的外国男人迫不及待的准备好酒钱,就等空姐宣布开始派饭。我歪着头,看着舷窗外灰蒙蒙的一片,这最后一天,不仅阴天,湿气还格外的重。想到返回美国后就要迎来新的一年,心里真是五味杂陈。索性睡觉吧。迷迷糊糊中,飞机颠簸着起飞了,身体被推倒在椅背上,脑子在那一刻又开始胡思乱想。不知过了多久,机舱里忽然变得很亮,睁眼才发现,刺眼的阳光穿过舷窗正照在我的左脸上。原来太阳躲在阿姆的云上逍遥自在,就是不肯露个小脸。也好,这样的结尾还算圆满,留下的遗憾以后再弥补吧。

加尼埃歌剧院系列



亚历山大三世大桥上的雕像

Psyche and Cupid

嘘~~~~~~~~~~~~

骑兵小人儿~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3-10 0:08:20编辑过]

初始化编辑器...

到底了